第十一章,庚子劫,其下
文官和军部的冲突可以说在俄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文官会斤斤计较于军队的花费、军费从哪里来、花费得值不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外交的形势等等。
而俄国的军人嘛,好!很有精神!
他们追求的是打仗带来的荣誉、勋章、功绩,军队要多,大炮要多,至于打仗的军费、伤亡的数字、战前的备战情况、能不能打赢、打的后果,这些他们说得都很模糊,总之就是俄国军人要迎难而上,用精神!的力量去化解任何困难。
面对气氛逐渐“昭和”起来的会议室,尼古拉颇为头疼地中止了文官代表维特和陆军大臣万诺夫斯基之间喋喋不休的争执。
“不要吵了。”
“……抱歉,陛下。”
“是的,陛下。”
坐在两旁的大臣都安静下来后,会议的讨论陷入了奇怪的停滞。
“嗯……我记得维特,你在中国东三省是有一支护路队的吧?”
尼古拉先是看着维特,然后又看了看万诺夫斯基,然后又转过头去看了看维特,他突然记起来前两年维特提及一次的事情。
“正是如此。”
维特被尼古拉一提醒,立马也反应了过来,不过他刚想继续接着尼古拉的话头说下去就再一次被万诺夫斯基打断了。
“恕我直言陛下,谢尔盖的护路队人数太少,无法完成镇压义和团暴民这样的军事任务。”
所谓的“护路队”是这么一回事:俄国和大清国签订的关于把西伯利亚铁路穿过中国黑龙江省的中东(东清)铁路各项条款中,李鸿章还一并同意了维特提出的许多附带条件。
其中一向就是允许维特领导的财政部雇佣一支武装力量来保卫中东铁路,护路队里许多都是收编的东北土匪,还有哥萨克和俄国退役军官,一共规模有7700人。
维特在远东的影响力不是一般得大,他作为大臣会议主席和财政大臣,在哈尔滨专门有常驻代表负责和黑龙江将军对话。大清国的官员对洋人,特别是有“恩”的俄国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因此维特几乎可以说是哈尔滨的半个太上皇。
外交部的公务员们还给维特起了个绰号叫“哈尔滨伯爵”,要是还考虑到俄国资本对大清国东三省的逐渐渗透,把这里叫做是“维特的北满帝国”也不足为奇。
“既然数量不够的话,那么就扩编。具体扩充多少,万诺夫斯基,还请你与维特讨论讨论。”
万诺夫斯基还想辩驳几句,可尼古拉就一直盯着他看,于是这位老将就是胡子抖抖后低头允诺了。
“当然,我国的利益损失也是事实,而且北京使馆区至今仍然杳无音讯,所以行动必然是要准备起来的。”
尼古拉一边说着还一边向拉姆斯多夫看去,后者心领神会,继续顺着说了下去。
“这件事不单单是
我国和大清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还是列强与大清国之间的问题,所以外交部会在国际上沟通后一并向清廷发出交涉。”
虽然陆军部的提议被否决了,但尼古拉也不算是坐以待毙,所以将军们也没了主意,只能纷纷表示愿听沙皇指示。
另一边,陷入朝廷军队和义和团火拼的北京城里一片混乱,使馆区和外界沟通的电报线也尽数被义和团拔除了,俨然一片孤岛。
但使馆区和紫禁城的联络还没有完全中断,于是英国驻华公使决定同时派出两队人马,第一队去跟慈禧太后说,让她允许列强派兵来平定义和团;第二队突围出北京城,要去摇人喊救兵。
因为公使们还是原来那一批,所以对大清国的政治更加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就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放在政治决策中也是一样,不让下面人知道上面人的想法,才能让统治者显得神秘、威严。
所以虽然大清国说得支支吾吾、含糊其辞,但列强公使们聚在一起还是判断认为,慈禧太后至少不是放义和团进城的人,她和列强还是可以合作的。
在这个时候,北京的内城还没有被义和团攻入。
可满党已经下不来台。如今慈禧太后和列强眉来眼去,义和团肯定会被镇压,到时候端王放义和团进来的事情铁定被发现,他政治生命就完蛋了。于是端王心一横,干脆一条道走到黑。
6月12日,北京内城九门中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被义和团突破。
得知消息的慈禧太后两眼一黑,得了,请洋人天兵吧!
她也清楚,北京莫名其妙就被义和团打进来,肯定有内鬼。可只靠自己的亲信军队,紫禁城守不住。所以她脑子一动,做出了一个和历史上完全相反的主意:跑列强使馆区去。
慈禧太后这一跑,就相对于把朝廷的权力拱手相让给端王了。
这个时候,端王差不多已经把自己的所有筹码都给梭哈了,赌红眼了。干掉慈禧太后,自己就能成为太上皇,掌控大清国的所有权力。至于洋人……他觉得,只要洋人愿意承认他,割多少赔多少都无所谓。
于是一听到慈禧跑路,端王就急了,立马把北京城武库里的枪械全都发给义和团拳民,所有人一块围攻慈禧躲进去的使馆区。
比起历史上来说,这次义和团和清兵对使馆区的围攻更加凶猛。义和团有了大炮和枪械,打起来比起洋兵唯一的劣势就是技战术水平。
可只要子弹炮弹管够,永远有打中的时候。
所以使馆区顶了差不多四五天就撑不住了,公使们合计一下弹药、粮草,发现也没多少日子了,干脆突围吧。
6月22日,洋兵和忠于慈禧的清兵四百余人护着慈禧太后、光绪帝、各国公使和洋人朝北京城外突围。被抛弃的教民、伤员无疑都留给了誓要灭尽与“洋”沾边的义和团。
与此同时,公使叫来的援军2000人在津芦铁路线上与聂士成率部相遇。
由于聂士成是个传统军人,忠于清廷,所以他接到慈禧太后剿灭拳民的命令后虽然痛心但也照办了。
两支军队交换了信息后,深知拳民到处在扒铁路,所以聂士成决定和洋人合兵。他接到的最后一个消息就是,慈禧在摇人进京勤王。
有了清兵的汇合,这支军团在铁路沿线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其中遭遇好几次万人规模的围攻,但在机枪扫射下于事无补。
紧赶慢赶,终于在6月23日在北京城外与突围的使馆联军汇合了。
之后的故事就很顺畅了,慈禧太后跟着洋人一路跑到天津。有了电报后立马跟洋人说,你们帮我镇压义和团,好处大大滴有。另一边还给东南各省发电报要求速速勤王救驾。
因为这次慈禧太后没有跟万国开战做齐宣王,所以东南各省出兵速度比历史上快得多,洋人也催促东南总督们尽快解决中国的农民骚乱。
于是在国内外反动统治阶级的合力绞杀下,义和团之乱到了1900年末的时候,旋起旋灭了。
第十二章,留学基金的来源
在义和团之乱全面蔓延的6月,尼古拉一直静悄悄地等待。
他压下去了不止一次激动不已的陆军部、外交部以及圣彼得堡宫廷中信奉俄国的扩张永无止境的那些帝国扩张狂热爱好者们。
尼古拉在等待历史出现变数。
先前他在甲午战争中为清廷省下了一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在德占胶州湾事件中,让德国失去了强占青岛的机会。让大清国在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中暂且幸存了下来。即使是俄国蠢蠢欲动、乘火打劫的强占旅顺和大连的提议,也被他否决了。
那么这些改变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当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拿着从俄国驻天津使节发回的电报来面见自己时,尼古拉暂且松了一口气。
至少慈禧太后没有对万国宣战,庚子年的四亿五千万两赔款那么估计也没有了。
而且作为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重新让清廷瘫痪的权力中枢运作了起来,如此一来,东三省的将军们也得到了剿灭义和团的指令。
为了防止陆军部再次把沙文主义的提议拿出来,所以尼古拉很快就通知维特让获得了新的一百万卢布拨款的护路队扩充人手。
重新整编的1.5万人规模的护路队沿着中东铁路汇聚到哈尔滨,然后从哈尔滨出发沿着铁路支线向南,配合着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各部几万人一并剿灭了乱窜到东三省的义和团拳民。
义和团和清军以及被慈禧雇佣的洋军在天津前往北京的路上接连爆发了好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气急败坏的慈禧下令让清兵“痛剿”义和团,务必斩草除根。以至于连最穷凶极恶的洋鬼子都瞠目结舌于清兵对拳民的可怕刑罚,点天灯、挖心、火烧、腰斩、剥皮……
等到北京城破后,满党集团自杀的自杀,没死的被赐自尽,还有的在逃跑路上就惶惶不可终日直接吓得病了一命呜呼。
9月15日,俄国太平洋舰队副司令勃兰特把军舰开到上海请来了俄国人民的“老朋友”李鸿章。
李鸿章这一次来北京也感慨万分。每次签条约的时候,北京的八旗子弟全都骂他是狗汉奸,卖国贼,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可等这次北京被围城后,八旗子弟又盼着他快点来,个个跑来疏通关系,只有他有手段和洋人沟通,让这些人不要被外国列强清算、处死。
请李鸿章来的原因很简单,这个人跟列强都脸熟得很,而且懂国际上的规矩。相比于朝三暮四、眼光短浅的慈禧太后和她的亲信们,列强公使们还是相信李鸿章。
这次李鸿章谈判的国家主要是这四个:英国、俄国、德国和日本。
英、俄、德三国目前是在华利益最大的列强,因此被杀的公民和财产损失也是最多的,法国、美国、意大利的损失很小,所以英国干脆把他们挤走一并交给国际老大哥英国来谈。
日本的情况不太一样,虽然日本也死了人、损失了不少商品,但它还不敢主动上桌和西方列强坐一块讨论在华利益,这次是英国人把它拉进来的。
英国目前正在打布尔战争的泥潭,前前后后投入四十多万人,所以远东方面它无兵可出,是日本跟英国打报告说,可以小弟代劳。于是英国打了100万英镑作为军费。
义和团之乱结束后,英国琢磨了一下,发现如果只是三国英俄德进行商议的话,自己的话语权就未必一言九鼎了,于是他干脆把亲英的小弟日本拉进来。理由也很充足,日本公使死在北京义和团之乱中了。
英国的小九九,俄、德两国也清楚。俄国一开始反对,觉得日本没资格在中国地盘上说话,但德国表示赞成,于是不了了之。
德国一方面是为了赔偿,另一方面是想和英国重新靠拢。
1900年上半年的时候,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跟德国宰相比洛提议,要不要调停英国的布尔战争,让英国人不要占领布尔人的大金矿。结果德国冷淡拒绝了,他们想由此跟英国拉近距离。
德国想的是我可以帮你跟俄国对抗,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觉得你提前个五六年说还差不多,现在晚啦!俄国现在虽然还是小动作不断,但尼古拉还是成功让伦敦方面相信,现在这位沙皇跟以前那些满脑子扩张的俄国人相比,还是不太一样的。
英国先调查了一下大清国的财政水平,然后他们的调查委员会给谈判设下了一个数额:1亿两白银。
德国人一看,我现在坐在谈判桌上跟你们一起要求大清国的赔偿,还不如当年甲午战争日本人拿到的多,于是反对。
德国公使还想拉拢俄国公使,可没想到巴普洛夫已经接到了圣彼得堡方面的指示:不仅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沙皇觉得顶天也就4000万两白银。
日耳曼人大吃一惊:什么时候野蛮的斯拉夫人这么圣母了?
英国倒是表示可以接受,因为英国在华利益最多,不计较这些赔款。
日本跟着英国的立场走,所以也没说什么。
但是德国坚决反对,所以会议讨论了好几天,最后两边合计一下,把赔款定在7000万两白银。
其中德国拿到最多的2500万,俄国其次1800万,英国1200万,法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分别拿了几百万至十几万不等。
尼古拉拿这笔钱倒不是图这1800万两白银,他这是准备拿大清国的钱来做大清国的人情。
除此之外,俄国公使提议说,为了让大清国有充足的财政来进行赔款和稳定国内局势,不如把大清国的海
关关税提高10%。
英国、日本都表示反对,所以也不了了之了。
自此庚子年的动乱终于落下来帷幕。
1901年2月,李鸿章和列强们把事情谈妥,他人生中最后一个赔款条约就此签订了。
1901年3月,刚拿到第一笔大清国赔款的尼古拉立即宣布,沙皇将会把这笔钱放在留学基金里,用于鼓励来俄留学的中国学生。
大清国的气数没多少年了,尼古拉要为清朝灭亡之后的中国谋划。
第十三章,日俄矛盾的起源
之所以花了那么多笔墨用于写庚子年的变故,这是因为义和团之乱对俄国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先说第一件事。
按照维特日夜思念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修筑计划,等到1901年夏的时候,中东铁路应该就已经完工了。
然而由于义和团拳民嫉“洋”如仇的行为,让中东铁路的进展一下子倒退了2年。
也就是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通车至少也要到1904年末才能完成。
这也是维特接到拉姆斯多夫的报告时脸色大变的原因了,他当时几乎要脱口而出:“派出我们的军队给那些还未开化的东方人一点颜色看看。”
不要真的以为维特对中国的和平态度可以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他心里还是认为中国人是落后于俄罗斯文明的,所以西伯利亚铁路才被维特认为可以给中国人带来开化。
但是俄国的国家级工程——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滞后完工让另一个国家感到有机可乘。
而这个国家对俄国的影响正是准备要提第二件事。
日本在庚子年的动荡中,除了暗中观察大清国的混乱外,还非常警惕于俄国人的动向。
因为西伯利亚铁路将会极大的强化俄国向远东投送物资的能力,这个运力不仅仅可以用来运输双边贸易的商品货物,也可以用来运输前往战场的士兵、军事物资和大炮。
俄国财政部隶属的1.5万人护路队沿着中东铁路及其支线快速运动的行为完全被日本人看在眼里,这足以验证俄国完全有能力组织更大规模的军队进入日本心心念念的满洲地区。
任何读过近代史的中国人都清楚,日本的野心绝对不是拿到南朝鲜就满足的,他们要拿下朝鲜半岛,然后夺取东三省,接下来就是整个大陆了。
日本对大陆派出间谍的历史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在1900年后,日本对俄国在满洲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赶到了极大的担忧。
“我从大连登岸,沿着露西亚所谓中东铁路支线逆向前往哈尔滨勘察,自长春以北,城市风貌尽是露国特色。”
日本间谍在东北的回报也令驻华公使给青木周藏外相的提案中表达了他的意见:“北满俨然实至名归于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