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沙俄当皇帝 第133节

俄国的工人阶级也从200万的规模增长了50%,达到了300余万。从黑海到波罗的海,数十个大型工业城镇冉冉升起。

假如和历史上的俄罗斯进行对比,1907年的俄罗斯帝国经济数据已经介于1913年的沙俄与1932年完成第一次五年计划的苏联之间了。

这样惊人的经济成就完全依赖于压缩军费支出和维护和平发展环境这两点基础上。

尼古拉登基的前十年,通过坚持以上两点要求,比历史上多出了至少20-25亿卢布的财政支出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带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红利起码是投资金额的一倍以上,与此同时还少了大约25亿卢布因为日俄战争带来的外债。

历史上这笔沉重的债务令俄国自1908年开始,每年光是向外国银行支付的利息就达到了8000万-1亿卢布。按照10卢布约等于6.2两白银的汇率,就好比大清国每年对外赔款6200万两白银,相当于每四年赔个甲午战争的赔款。

而且俄国本身还有历代沙皇欠下的另外60多亿卢布外债,所以之后俄国的财政收入每年差不多有五分之一是用来支付债务利息,因此财政情况一路恶性循环只能靠借新债还旧债来勉强度日。

建立在

不空耗国力与民力的前提上,如今虽然因为借外资发展经济也累积了差不多总数为50亿卢布的外债,但这些钱都投入的是可以产出经济红利的生产建设中,所以俄国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32亿卢布,国库内还有4亿卢布的累计盈余,而每年需要支付的外债利息大约是1.7亿卢布。

除了坚持将资金投入到生产建设以外,大约提前十年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变成维特土地改革的农业改革活动使俄国的农业至少从奄奄一息的状态中渐渐复苏了一部分。

农民可以自由流动,提供了富裕的人力资源;土地从分散的村社份地集中起来,不再承担税收连坐,促使无论小农还是富农都有足够的劳动热情为自己赢得更加优渥的生活水平;地方自治政府逐渐推广的基础教育让至少会读会写的农民也懂得了改善农业技术的好处;高速发展的工业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农具、化肥;农村的复兴也让俄国的工业拥有了稳定增长的消费市场。

这些细微的改变无论在这十年中的哪个时间点都无法看出一二,但是回过头去对比十年之前的俄国,的确是一副焕然一新的模样。

但是这些细碎的信息还不足以了解俄国社会改变的全貌,许多细节还得等到1908年人口普查结束之后才能完全了解。

第二十八章,白银时代拉开序幕

这次的经济危机虽然打断了俄国经济连续三年的繁荣,但这三年的持续经济增长、逐渐普及的高效科学管理体制、持之以恒的政府投资,已经让俄国政府和资产阶级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本。

这也意味着俄国漫长痛苦、依赖于外资进行工业化的原始积累结束了,在此之后俄国工业本身产生的资本已经足够进行自我循环发展。

1907年9月初,随着经济的动荡,俄国各大政党也基本明确了各自的站队。

当下所有政党的选举策略是基于最新的选举法进行的,从第四届国家杜马开始,俄罗斯帝国的下议院将采取财产资质混合投票的混合比例选举制。

选民的资质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必须拥有足够的年收入作为证明,另一方面还必须有足够的读写能力,文盲和大部分低收入人群都被排除在选举之外。

混合比例选举制就更加非常的复杂了,既存在赢家通吃的单一选区,也保留了一部分按选票比例留给小党派的杜马席位。具体的规则甚至尼古拉自己都没搞明白。

这套技术官僚们精心设计的极其复杂的选举机制用意就是在保留祖国党这类大党派的同时,让国家杜马存在一些小党,总之就是让国家杜马成为复杂的政治博弈平台,让杜马自己陷于斗争,不要让议会政党有大把精力干预政府。

基于这一点,孟什维克、法律秩序党、和平革新党、温和进步党等等一系列左翼政党与人民共和党结为一个强大的泛左翼政党联盟。假如米留科夫当选的话,孟什维克的领袖马尔托夫也将加入新一届的左翼进步同盟内阁中。

相比于人员庞杂、党派众多的左翼大联盟,祖国党没有政党联盟,但祖国党内部山头林立派系众多。

祖国党内政治光谱的左端是古契科夫带领的旧立宪民主党人,一部分维特派别的技术官僚、自由主义立场的右翼人士均在此列。

中间部分是拥护斯托雷平的技术官僚、大部分贵族联合会的加盟党员、被斯托雷平的新保守主义吸引而来的拥趸。

右端是旧俄罗斯人民同盟的成员和教会人士。

假如祖国党支持的斯托雷平赢得国家杜马多数席位的话,隐约成为祖国党二把手的古契科夫也将在俄国政府内担任重要的职务。

约束祖国党看似貌合神离的三驾马车的最大力量在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支持。

黑色百人团和米哈伊尔天使同盟这两个极右翼的冷门小党估计在国家杜马上只会有个位数的席位,所以无人关心。

“他们想要选择激进主义道路,摆脱俄国历史过去、摆脱文化传统的道路。他们需要大动荡,我们需要伟大的俄罗斯!”

从九月份后,祖国党在全国各地都举行了政治集会活动,斯托雷平也写了一系列的演讲稿,这些演讲的标题都叫做《我们需要伟大的俄罗斯》。

斯托雷平在攻击米留科夫及其左翼同盟的拥众是违反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规律之外,针对时下俄罗斯民众都极其关心的经济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竞选主张。

第一,主张改造“坏”的辛迪加。

斯托雷平在演说中强调,俄罗斯过去十年中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不仅是全国人民的节俭、正值和勤劳经验的成功,同时依赖于政府和产业精英的有力合作。

经营作风自律、遵纪守法的企业和企业主应该得到公正的对待。与之相反,以不法手段攫取利益、哄抬价格压榨人民利益

的垄断组织必须进行改造。

第二,调解日益紧张的阶级矛盾。

政府的劳工部将会主动出面仲裁劳资纠纷。十小时工作制将得到实施,各地区浮动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将逐步推广。

第三,政府加强经济干预,尽快结束经济危机

斯托雷平承诺将促使政府加大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监督力度,增加政府投资,提高关税保护国内企业。

与斯托雷平针锋相对的米留科夫也有一套人民共和党支持的竞选主张。

米留科夫强调的是打击辛迪加之余要保持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政府应该作为监督者而不是下场的选手兼裁判。

在劳资纠纷问题上,米留科夫支持工人享受八小时工作制和充分的法律保护,应该由政府劳工部的平台上进行公平客观的劳资仲裁。

在经济危机的处理上,米留科夫还是相信自由放任思想存在一定合理性,对经济危机应该采取紧缩政策,减少关税和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从而互利共赢渡过经济危机。

假如米留科夫是在自由主义深受欢迎的美国或者英国竞选,那么他的主张无疑比斯托雷平更有吸引力,但问题在于这里是俄国。俄国的传统一向是多管闲事的大政府,这里的市民阶层和中产阶级也习惯于政府持续投资带给他们的经济红利。

因此进入10月后,米留科夫似乎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主张属于是叫好不叫座,着手准备调整竞选主张,但也为时已晚。

因为选民对两大阵营的选举主张基本已经形成刻板印象:

米留科夫主张经济的自由化,时不时还会抨击斯托雷平身上存在的官僚主义专制习气,让他上台会让俄罗斯帝国的民主政治受到严重干扰。

斯托雷平主张政府主导的混合制经济,他攻击米留科夫的政策是激进主义,破坏了俄罗斯的历史传统,他上台会给俄罗斯带来大混乱,而自己将带来一个伟大的俄罗斯。

再加上先前双方对“黑魔法”案一事的不同立场,所有俄罗斯选民大概已经知道要投票投给谁了。

11月1日,第四届国家杜马投票正式开始,双方都屏气凝神。

11月4日,投票结果正式出炉:

在新选举法实施后,国家杜马的总席位是500席,只要夺得251席及以上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便是多数党。

祖国党是当前杜马的多数党,共计280席。

人民共和党为首的左翼政党联盟拿到共计213席。

余下7席分别是黑色百人团4席和米哈伊尔天使同盟3席。

得知消息的尼古拉虽然心中已经估计到斯托雷平会在沙皇、政府、贵族和教会的集体支持下赢得胜利,但也着实舒了一口气,毕竟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他还不想让那位夸夸其谈的米留科夫来当大臣会议主席。

遵照宪法,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典礼官来到国家杜马的议会大厅向杜马议员们宣读了沙皇命令第三届国家杜马解散的御诏。

属于斯托雷平的白银时代开始了。

第二十九章,别了,维特!

在志满意得的斯托雷平享受着圣彼得堡民众的夹道欢呼来到冬宫接受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任命之前,身影落寞的大臣会议主席维特得到了沙皇签字承认的他给尼古拉的辞职信。

为了保持体面,在下一任千呼万唤的大臣会议主席斯托雷平赶走维特之前,维特主动辞职下野。

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从得到亚历山大三世赏识开始,维特在俄国高层的政治生涯长达二十多年,假如以1892年开始担任俄国财政大臣开始算起,站在俄国权力的核心地位上也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

维特为俄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所作出的重大奠基性贡献无人能出其右。正是维特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让俄国汇入了世界的现代化大潮。外国观察家言:“随着强有力的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的上升,经济问题首次进入俄国国内政治的显要位置。于是,俄罗斯思想和精神生活的面貌也为之一变。”

显然,维特是真正决定性地开启俄国现代风气之先河的人物。同时代人称其为“彼得大帝以来俄国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西方舆论亦称其为“现代俄国的缔造者”,绝非虚言。

但是到1904年后,“维特体制”在强力推行多年的高速工业化后逐渐步入了维特自己创造出来的新困境中。

被卷入工业化中又获得了公民权力的俄罗斯民众不会感谢维特,1901年和1907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迅速扩大的贫富差距、腐败横行的垄断组织都让俄罗斯国民的心理备受刺激。

在政府主导的高速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的不均衡是必然的。

有观察家指出,“维特体制是建立在剥削大多数人的基础上的一

种以牺牲底层人民利益来换取快速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这丝毫不假。进而言之,“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在工业化时期像如今的俄国那样搜刮民财”,“俄国的高速工业化是强加在民众身上的沉重负担”,这些或许都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在工业化尤其是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对大众的极致剥夺可谓铁律。越是后发的工业化,越需要政府主导和投资,在缺乏外部殖民的条件时,也越需要依赖于内部对几乎所有人民的剥夺。

用维特的话说:“他们说我采取了‘强硬’的措施来发展工业。这是多么愚蠢的话!发展工业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故此,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即使这是事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维特相信,只要再给他五到十年的时间,工业带来的经济繁荣一定可以改善所有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但是他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俄罗斯的人民对这位吃干抹净他们血汗的大臣会议主席丧失了耐心,他们虽然对国家战略、发展前景的了解很少,缺乏理性逻辑,眼光也不够长远。但是他们知道是谁让他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到七天,在地狱一样的工厂中异化为人肉机器。

因此俄罗斯的选民们把一位不受欢迎的伟大政治家赶下台去并非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

别了,维特!

当维特正在与几位他的学生、助手把大臣会议办公厅的文件全都归入档案中的时候,西装笔挺的斯托雷平已经在人群的欢呼声中,乘坐着豪华汽车驶入了冬宫。

在冬宫卫兵一声声的通报和奏乐中,斯托雷平见到了同样华丽军装打扮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朕将任命您成为新一任的大臣会议主席。”

尼古拉将手伸出,斯托雷平上前一步后双膝下跪,一边亲吻沙皇的手背一边说:“我将服从于陛下。”

随后沙皇把斯托雷平扶起身,此时冬宫楼下的军乐队也奏起了国歌《天佑沙皇》,远处的宫殿广场上,祖国党的支持者们全都在欢呼雀跃。

“我把俄罗斯交给您了。”

尼古拉热情地与斯托雷平握手,令无比冷静的后者也无不为此刻动容,眼眶湿润。

随后斯托雷平的车队抵达了大臣会议办公厅所在的政府大楼,上楼的斯托雷平正好与下楼的维特打了个照面。

二人握手后,斯托雷平先说:“您的功绩无人敢轻视,我也需要多多向您请教。”

维特则生硬地回答说:“陛下已经任命我作为国务会议的一员,在上议院我同样会支持您的工作。”

俄罗斯帝国的上议院国务会议还不是未来英国上议院那种养老机构,在两院制的规则中,国务会议是可以钳制国家杜马的,因为二者的权力不分上下。

次日,工作热情高涨的斯托雷平来到了国家杜马的新议会大楼中。

国家杜马所在的旧议会厅是沿用原先俄国政府部门的宫殿建筑,被认为充满了旧时代的封建气息,被民选议员们不满。

于是俄国政府花了大约上千万卢布设计并建造了一栋恢弘气派的国家杜马议会大厦。

得益于沙皇艺术村和随之衍生出的俄罗斯工业设计美术学院,这个与德意志制造同盟类似,着力于发展俄罗斯自己的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艺术学院的参与,俄罗斯帝国第一座现代主义建筑诞生了。

有别于巴洛克式、洛可可式、新古典主义及其变种帝国风格,现代主义建筑看上去就好像是后世随处可见的钢筋混凝土大厦,但在1907年的圣彼得堡,这座建筑可谓是惊世骇俗。

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色墙面、大小不一的玻璃窗都让这座建筑与周围显得格格不入,以至于不少人觉得这座建筑毫无俄罗斯风格。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因为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工业审美的发展。

斯托雷平对沙皇的艺术鉴赏和现代主义青睐没有什么见解,因此他只是迈步走入崭新的杜马大厦后立即开展了他的第一次杜马演讲。

与斯托雷平刊登在报纸上和他在政治集会上的演讲类似,他在国家杜马上的演讲也证明了此人是一位别具才能的演说家和辩论家,即使是与吵吵闹闹的杜马议员们争论,斯托雷平也从不慌张,在巧妙回击挑战的同时让那些民选议员们意识到他们的一点也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困扰。

“我还想说,刚刚政府提请你们关注的各种改革,要知道这不是不现实的,我们不想以强制、机械的方式把什么东西灌输到民众的意识中去,这一切都是具有深厚的民族性的。所以我们的改革要想近于生活,就应当在这些俄罗斯民族因素中吸取自己的能量。那么这些俄罗斯民族因素是什么呢?当然就是在于公民自由、国家感情和爱国主义。这就是我们人民的理想,也是我们上面的理想——发展

沙皇赐予国家的新的制度。这种制度应当赋予沙皇最高政权以新的力量和新的辉煌。

“要知道,俄罗斯国家已经成熟了,它是从自己的俄罗斯之根逐步发展起来的,当然沙皇最高政权是与它一起发生改变并不断发展的。不应当把某种异国的花安到我们的俄罗斯根、我们的俄罗斯树干上。”

祖国党和部分动摇的左翼同盟的席位上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这次政府放出来了一个厉害的家伙,他很难被打倒。”

失败的人民共和党议员们窃窃私语,斯托雷平洪亮的声音总能压制住所有不甘失败者的呼喊和嘘声。

“就让我们祖国俄罗斯的鲜花盛开,让它在最高政权和它赐予的新的管理制度的相互配合下盛开绽放吧!”

斯托雷平最后的演讲发言还有援引曾经维特的发言内容,这也证明了两者存在浓厚的传承关系,尽管维特本人非常抗拒还认为斯托雷平的“阴谋诡计”绝非是自己的“正派”风格,但事实是一脉相承的技术官僚路线正在逐渐塑造现代俄国。

第三十章,斯托雷平体制初见端倪

斯托雷平上位之后立即开始政府各部大臣的大换血。

相比于财政部出身的谢尔盖·维特,斯托雷平在行政工作上更有建树,所以他保留了自己内务大臣的职务。

财政大臣的位置则交给了科科夫佐夫,除此之外工商大臣和农业大臣都是斯托雷平的亲信。

首节 上一节 133/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