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不得不先后与意大利及奥匈帝国达成谅解,希望保持地中海的现状,从而对抗挑战现状的法国和俄国。
这样,英国被迫卷入了德奥意三国同盟的轨道中,这或许是英德同盟最为接近的时间。
这无疑是俾斯麦五球不落之术的高超外交手段,但正如前文中一遍遍提及的那样,俾斯麦精心设计的复杂外交系统正在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逐个崩坏。
《再保险条约》的失效和法俄同盟的成立,只是俾斯麦外交体系崩溃的一个起点,如今,德国拉拢英国的《地中海协定》,按照拉姆斯多夫的判断,也到了摇摇欲坠的阶段。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英国不再相信依靠《地中海协定》可以遏制俄国,所以转而谋求和俄国的合作?”
尼古拉对拉姆斯多夫的揣测感到惊喜,因为这意味着英俄敌对关系的松动。
“陛下,这,我也不敢肯定……不过索尔兹伯里侯爵既然谋求俄国的支持,显然英国对联合德国抑制俄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扩张似乎并不抱希望了。”
这无疑是对当下地中海局势的全盘颠覆。
原先,英国希望在海峡遏制住俄国,因而需要借助三国同盟,主要是德国,因为英国从来没有真正寄希望于奥意的帮助,来使法国保持“中立”。
同时,英国在埃及问题上也需要德国的支持来抵抗法国的压力。
但是英国谋求彻底控制埃及的举动……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延申下去,那么这意味着英国放弃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遏制俄国的扩张,转而利用苏伊士运河和马耳他岛两个新的东地中海战略要地来遏制俄国。”
尼古拉先前之所以不愿意向博斯普鲁斯海峡派出远征军,除了保持和平对财政有好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在于地图上。
即使俄国占据了博斯普鲁斯海峡,那么对俄国就意味着获得海洋的权益吗?
恰恰相反,黑海是一个封闭的内海,而东地中海同样也是一个封闭的内海。
这意味着,俄国要真正获得出海口,还要远征苏伊士运河。
这无疑是更大的绝望,因此尼古拉不对出海口这个幻想有什么乐观的预计。
不过俄国当下的目标不在于占据什么战略要地、建立什么帝国霸权,这些对尼古拉而言太过遥远了。
那么,英国的提议就不得不考虑是否要接受了。
第七十二章,俄国的“现实主义”外交
如果把当今的世界秩序以帝国主义霸权的角度进行审视,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霸主、争霸国、潜在争霸国和非争霸国。
英国当之无愧是19世纪的霸主国。
毫无疑问,一个霸主国的利益最大化自然是永久维护自己的霸权实力和通过建立霸权带来的崇高地位来汲取更多资源。
那么反之,如果有别的大国国力上升很快,有可能威胁到霸主国的地位,那么双方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
所以新兴大国如果试图推翻旧霸主国建立的秩序,那么它就可以视为一个争霸国,而从最基本的外交逻辑“敌人的敌人可以是自己的朋友”,霸主国的外交战略可以做出这样一种推论:
全球化时代,世界霸主只能有一个,因此非你即我,不存在共享空间。
霸主国会尝试联合非争霸国,因为这些国家当前没有挑战霸主国的意愿,双方关系会更好。
同时霸主可以利用自己的秩序体系给予可以联合的非争霸国进行让利,这是霸主国掌握的资源优势。
部分非争霸国的综合国力或许存在挑战现有霸权秩序的可能性,可以视为潜在争霸国,是霸主国的次要对手。
这是建立在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的外交,与意识形态无关。
而俾斯麦竭尽后半生为德国打造的复杂外交体系正是一种基于纯粹利益考量的现实主义外交。
俾斯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所构建的一个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使得德国统一之后一度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了在欧洲的“半霸权地位”。
这是一个以英德友好、俄德奥三皇同盟以及英意奥《地中海协定》等为核心的孤立法国的大陆同盟体系。
在这个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同盟体系中,法国完全被孤立了,德国得以继续享受有利于国家安全和国内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俾斯麦的大陆体系是一个基于许多复杂因素的精巧体系,既要利用其他大国之间的矛盾来确保德国的安全、凸显德国的欧洲协调者角色,又要防止和某一方走得太近导致与其他大国的矛盾激化。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实属不易,而大陆体系走向瓦解却相当容易。
映照上文所述的理论可以发现,俾斯麦一直竭力使德国处于一个潜在争霸国的位置。
在他的领导下,英德关系仍然相当友好,而俄国恰好扮演了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争霸国角色。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俄国或多或少地都在扮演一个争霸国的角色,所争夺的主要是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和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俄国在中东、近东和亚洲的扩张让英国人感到紧张,英国人尤其担心俄国可能从阿富汗挥师南下入侵印度。
英俄矛盾被视为当今近东、中亚和远东的主要矛盾。
即使就目前来说,在英国眼中,可能依旧是俄国而不是德国是主要的争霸国。
假如再算上还没有发生的未来,英俄矛盾的进一步对抗以及英国相对实力地位的下降,就会迫使英国不得不寻找盟友,这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1902年英日同盟的建立以及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
但是对于俄国而言,目前的国力足够挑战现有世界秩序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俄国作为争霸国,国力甚至还不如作为潜在争霸国的德国来得有力。
因此,从最理性的角度考量,俄国的人力、国土和资源优势都需要时间来进行开发,时间是站在俄国这一边的。
所以对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来说,俄国没必要过于积极地去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等到俄罗斯帝国开启工业化后获得霸权实力地位,自然而然就可以发起世界争霸了。
简而言之,对尼古拉来说,当务之急是从英国视角中的争霸国角色上退出,获取良好的发展环境。
正好尼古拉要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随着1890年老宰相俾斯麦的下台,德国已经不再甘心屈居于英国的霸主秩序之下,威廉二世有意无意地让德国退出潜在争霸国的角色,成为挑战大英帝国的争霸国。
当然,尼古拉的逻辑远没有作者抽丝剥茧,提炼得如此完整。但尼古拉已经或多或少串联起了一系列所见所闻,得出了大体完整的俄国版“世界政治”。
按照通辽宇宙的说法,尼古拉正在苏格兰“龙场悟道”,他所得出的顿悟很简单:第一,怂恿、支持、刺激德国挑战英国;第二,缓和英俄关系,韬光养晦。
如果不是威廉二世每天用甜言蜜语轰炸尼古拉,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主动暗示缓和英俄矛盾,沙皇是无法凭空得出这两条政策的。
实践出真知,果不其然。
“我希望您能去伦敦替我走动,最大可能释放我国对英国的善意,我也会将我愿意与英国结好的愿景同索尔兹伯里侯爵说明。”
既然外交考量的理论部分已经补完了,尼古拉便依照自己得出的逻辑进行行动。
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即日南下前往伦敦活动,而自己则相约与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侯爵进行第二次会谈。
全俄罗斯的专制皇帝完成“龙场悟道”的同时,另一边的英国内阁也正在商议类似的事宜。
“对哪一个敌人进行反击是无关紧要的,要紧的是我们应该对其中的某一个进行反击。”
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在一封转交给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的信上如此说道。
就在“克鲁格电报”之前半个月,英国还受到过一次打击。
针对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的边界争端,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也同样进行了干涉。
如果将克利夫兰的声明和克鲁格电报作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克鲁格电报的口气要温和得多,这一点甚至连英国报纸都承认。
但是,英美之间的同种文化渊源还是起了作用,使英国人倾向于宽恕美国人的所作所为。
此外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那就是1890年后,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英国向美国发泄怒火明显不智。
但是这种不满情绪需要一次发泄,克鲁格电报恰恰为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因此,英美关系暂时稳定,英俄和英德关系,必然要选择一个进行交好来针对另一个。
第七十三章,沙皇与英国首相的第二次会面
9月29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与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进行第二次会面。
索尔兹伯里侯爵蓄着一把19世纪许多历史名人都爱留的大络腮胡,他的发际线也十分英伦地往后脑勺推进了,油光发亮的秃顶正对着尼古拉。
“奥斯曼帝国的不稳定人尽皆知,假使我们欧洲国家采取外交使馆控制伊斯坦布尔的中央政府,这只会让帝国各地的部落酋长认为,苏丹已经沦为外国人的傀儡,越发地不安分起来,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将不得不更深度地卷入奥斯曼帝国内部的纷争中直至完全组建起一个从上至下都服从列强要求的政府。”
这次会谈就没有第一次的开场那样存在互相试探的戏码了,尼古拉主动提及先前索尔兹伯里侯爵提出的列强大使馆控制奥斯曼政府的方案,并且给出了一个更加温和的反对理由。
相比于第一次尼古拉所提出的明确不合作态度,此次沙皇的理由更加温和与合理。
只要一个欧洲列强骑到了沿海城市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头上,内陆草原和沙漠地区的游牧部落就会立即抓住机会摆脱帕夏们的桎梏。
因此,欧洲人打算控制或恢复北非的伊斯兰政权,结果这些腐败的苏丹国在外部侵略和受压迫人民的起义下一个个地崩溃,这
样一来列强就只能被迫收拾烂摊子。
埃及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为了维护英国在埃及的地位,英国不断增加驻军,结果导致各种各样的民族起义,迫使英国花更多力气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导致无形之中埃及沦为英国的被保护国。
这无疑让巴黎视作外交耻辱,一个从拿破仑登陆以来就与法国关系深切的国家,如今成为了英国的潜在殖民地,这使得英法两国发生争执达20年之久。
而且,一旦进入埃及,英国就非常容易受到大陆外交的损害。
为了整顿埃及的财政,英国需要德国的支持,来对付法国在埃及债务监督委员会中的反对立场,否则,它的大臣们就不得不请求难说话的议会拨款支援埃及的赫迪夫。
这也让俾斯麦趁机在欧陆外交上大肆要挟英国人给予他更多的帮助。
“那么既然如此的话,是否可以这样……”
索尔兹伯里侯爵点头,然后他抛出了另外一个提议。
即瓜分奥斯曼帝国。
索尔兹伯里侯爵对饱含反英立场,可能还受到法国人支持的埃及赫迪夫没什么好感,希望可以把他替换掉,但这一决定需要得到奥斯曼苏丹的支持,否则合法性低下,贸然换人只会助长埃及人的反抗情绪。
可伊斯坦布尔方面拒绝了英国的提议,让索尔兹伯里侯爵十分不满。
因此他追忆往昔,甚至对尼古拉说,当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一个巨大的败笔,英国不应该为了开罪俄国而维护一个更加腐朽的奥斯曼帝国。
这让尼古拉有些诧异,他稍稍思量了一些,考虑是否要回应索尔兹伯里侯爵释放的善意。
“如果要分割奥斯曼帝国的话,阁下已经想好各列强的分配了?”
尼古拉面露心动的神色,令索尔兹伯里侯爵伸手将两人会谈所在书房中的木桌上摆放的一个地球仪挪到二人眼前。
索尔兹伯里侯爵粗壮的手指点着埃及的位置表示,此地英国势在必得。
尼古拉完全赞同地点点头,英国首相也倍感此行卓有成效。
“那么奥斯曼帝国的叙利亚地区将划给法国作为补偿,俄国则将获得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权益,至于西亚美尼亚……”
“如果要让亚美尼亚人获得解救,那么势必要获得一个足够亚美尼亚民族生存的领地,但这样无疑会让任何还遗留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亚美尼亚侨民遭受到新一轮的迫害。”
在亚美尼亚问题上,尼古拉认为亚美尼亚民族的分布过于混杂,导致任何分割奥斯曼领土的行为会变成棘手的民族仇杀和民族迁移问题。
“不过分割奥斯曼帝国的计划应该视为一项极其慎重的备选方案。”
“毫无疑问,陛下。”
能够达成共识自然令两位都心情愉快。
“法俄同盟是一个防御性的大陆盟约,它的效力应该局限在法国遭受德国的新一轮打击的基础上,而不是俄国无条件支持法国的殖民扩张盟约。”
尼古拉乘胜追击,他把法俄军事同盟的局限性与索尔兹伯里侯爵说明,后者连连点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携手解决许多的矛盾。”
“的确如此。”
最后,尼古拉还谈及俄国在中亚和远东的扩张。
“出于商业利益上的考量,中亚的棉花是俄国纺织业急需的原材料供应地,以及同样的考量目的,我国打算在中国的北满地区修建一条商业性质的铁路来扩大俄国在华的商业利益。”
尼古拉说俄国对波斯和印度没有任何设想,在这些地段愿意与英国保持大片的缓冲地带。
而在中国,尼古拉则认为俄国所需的只是提高一部分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他还保证说,如果英国愿意分享它的在华利益,俄国也愿意对等开放在中国北部的俄国优势权益。
对此,索尔兹伯里侯爵没有答话,他只是点头表示认同。
光是口头上说,的确无法建立战略互信,因此沙皇也只是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