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骑衙门禁止该杂报刊刻,收回了这些杂报,这儒生,自行刊印妖书,四处发放,宁远侯气不过就四处寻他,顺天府也在寻他,结果被宁远侯先找到了,兜头就是六拳一脚,这儒生手无缚鸡之力,哪里扛得住宁远侯全力?”
“就这么死了。”
朱翊钧看完了手中的杂报,只觉得额头的青筋都在抖动,他将手中的杂报用力的拍在了桌上,说道:“打得好!打死活该!这件事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赵梦佑!”
“臣在!”赵梦佑赶忙俯首说道。
朱翊钧看着赵梦佑说道:“发兵,立刻发兵!把这件案子查清楚,去把这个贱儒张利民的全家抓到京师过问,这个贱儒张利民虽然死了,可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朕总觉得这件事还有后续和内幕。”
“臣遵旨。”赵梦佑立刻领命而去,到北镇抚司衙门派了陈末火速赶往松江府抓人,内阁知道的时候,陈末已经到朝阳门站坐上火车南下去了。
文渊阁里,四位大臣面面相觑。
“元辅去劝劝?”王崇古试探性的说道。
张居正摇头说道:“刑名不在我的权责范围之内,合该次辅去劝劝。”
“我才不去呢,陛下正在气头上,把气撒到我头上,我去哪里说理去,最近我办事不力,一个工盟折腾了好几遍没折腾明白。”王崇古连连摆手看向了沈鲤说道:“大宗伯去一趟?”
“我不去,我不是万宗伯,没那么大的本事劝陛下消气,要去你去。”沈鲤头都不抬,一味的给奏疏贴浮票,辍朝三日还没结束,海瑞刚刚与世长辞,就有人开始攻讦海瑞了,陛下心头的火气,就像是夏至的烈日。
这个时候,连阁臣都不愿意去触这个霉头。
阁臣们心里跟个明镜一样,这些贱儒如此做的目的根本不是攻讦海瑞,而是攻讦素衣御史,攻讦反腐抓贪的国策。
海瑞三大过,这贱儒张利民,好大的口气!
连被海瑞直接指着鼻子骂的道爷,都没认为海瑞说错了,这贱儒张利民一张嘴就是三个大的过错,这根本就是冲着万历维新来了。
皇帝这么大张旗鼓的处置,就是要告诉天下人,皇帝钦定的万历功臣,就是功臣,不容置喙。
“宁远侯杀人这件事怎么处置?”王崇古询问张居正的意见。
张居正摇头说道:“这张利民敢跳出来这么说,缇骑不让刊印,他还要自己私刻妖书,不就是找死吗?现在遂愿了,死了活该。”
沈鲤立刻说道:“难道不处置吗?大诰祖训、铁榜九条、大明律、大明会典,每一条都有规定,勋贵及其家奴不可犯禁,违者严惩,若是宁远侯府事不做处置,恐怕,武勋会肆意犯法,岂能等闲置之不理?”
张学颜摇头问道:“辽东农垦局正在推行,你把宁远侯罚了,辽东农垦局,垦还是不垦?死了一个贱儒而已,情况特殊,要学会变通。”
大明文渊阁对于宁远侯李成梁当街杀人处置意见各有不同,礼部坚持,吏部户部则主张曲则全,这贱儒该死,死就死了,张居正还不信,有大明臣子敢因为这件事忤逆圣上。
铁榜九条,是洪武五年六月三十日,朱元璋颁布的圣旨,并且刻成了铁榜,即《申诫公侯榜》,其中一共有九条,对公侯爵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肆意枉法的结果就是严惩不贷,而且朱元璋说到做到。
国初勋贵,多起于微末,征战数年,对于人命极为漠视,和李成梁的情况非常相似,为了防止勋贵犯法,朱元璋下旨明确约束勋贵作恶,即便是家中的管庄、干办、火者、奴仆及其亲属等犯法,一律连坐勋贵。
公侯当街杀人,即坐罪论斩,等闲不得轻宥。
“一个贱儒死就死了。”张居正深吸了口气说道:“也就是宁远侯先找到了这张利民,要是陛下找到了也会当街杀掉,诸公待如何?也要处罚陛下不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王崇古有些为难的说道:“元辅啊,这不能同日而语,陛下是陛下,公侯是公侯。”
“你说得对,的确不同。”张居正对王崇古的说法还是非常认可,他想了想,看着王崇古说道:“这不仅仅是个刑名案件,还是个政治案件,不知道王次辅是否认同。”
王崇古稍加思忖点头说道:“当然!海总宪尸骨未寒,这些贱儒鼓噪声势!就是为了反对反腐抓贪的新政,是早有图谋的政治案件,绝不可以视为等闲的刑名案!”
“一如当初戚帅带京营出征,有贱儒陈有仁美化倭寇,也是政治案,而非刑事案。”
“然也。”张居正看向了沈鲤问道:“大宗伯以为呢?”
“元辅说的是,这个案子,不能视为武勋犯禁,而是有人趁着海总宪离世,故意制造事端,但还是要惩戒,否则国法威严不在。”沈鲤面色有些犹豫,叹了口气说道:“我去找陛下说吧。”
一个中书舍人匆匆的跑进了文渊阁内,俯首说道:“诸位阁老,通和宫传来了消息,宁远侯自缚到了通和宫请罪去了,陛下宣几位阁臣前往。”
张居正等阁臣赶到了通和宫的时候,五花大绑的李成梁,跪在通和宫门前,就那么跪着。
“陛下这是给外人看的,现在宁远侯请罪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张居正坐在车里,对着王崇古低声说道。
“咦,言之有理。”王崇古一挑眉,他还以为陛下在生李成梁的气,但张居正一解释,一切就非常合理了。
李成梁揍贱儒半年有余了,那是奉了皇命揍贱儒,这李成梁跪着,陛下不接见,显然是为了让京师所有人都知道,李成梁认罪态度良好。
很快小黄门就宣了所有人到西花厅觐见。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群臣见礼。
“罪臣李成梁拜见陛下,那张利民胡言乱语,臣看不惯他,正好出门撞见了他,怎知他如此不经揍,三两下就一命呜呼了,臣有罪,罪在打死了他,但若是遇见,臣还要揍他!打死他,臣不悔。”李成梁梗着脖子,请罪是杀人罪,他不后悔杀了张利民。
一副皇帝就是降罪杀了他,他也不肯认错的样子,他坚定的认为,自己有罪,但没错。
“免礼吧。”朱翊钧将一卷卷宗递给了张居正说道:“李帅,你还说李如松不慎重,依朕看,李如松的不慎重,都是学你!”
“这个张利民,杂报封禁,他还在刊刻妖书,衙役、缇骑都在找他,他怎么就突然被李帅给撞见了呢?”
李成梁猛的抬起了头,不敢置信的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臣被人给下套了?”
朱翊钧点头道:“没错,一石二鸟,第一鸟就是质疑海瑞,试探朝堂的反应,尤其是先生的反应,要知道先生一直反对海总宪归京,若是先生有心,先把这反腐抓贪的国策给废了。”
“第二鸟,就是李帅你这个人,张利民这个弃子,就是有心人送到你脸前,让你打死的。”
“你堂堂武勋当街杀人,按照铁榜九条,最起码也要削爵。”
李成梁愣愣的说道:“太歹毒了。”
京城的士大夫们,玩的是真的花儿,李成梁根本不觉得自己一个粗鄙武夫居然也是目标,值得这帮读书人,如此动心思的对付。
张居正将卷宗传了下去,对张利民的调查还在展开,这个案子,果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张利民是个普通的笔正,来自松江府,他本身是华亭徐氏家中的账房,徐阶死后,徐家树倒猢狲散,张利民入京做了一家杂报的笔正,平日里都写点文章,靠一点润笔费过活,看起来一切正常。
但缇骑们调查发现,张利民经常出入太白楼,那地方就是个销金窟,再富裕的人进去也得扒层皮出来,但张利民可以经常去,他那微薄的润笔费,根本不可能撑得起他如此潇洒快活。
但是张利民已经死了,他背后到底是谁,其实已经很难查清楚了。
张利民在太白楼养了一个娼妓,根据娼妓的交代,张利民是个大烟鬼,入京五年,张利民已经抽了七千两的阿片,已经变成了个痨鬼,身体已经极其虚弱了,而后就发生了这件事。
张利民出现在明照坊宝福巷,是突然出现,就是专门送到李成梁面前,这显然是个局,有人看不惯海瑞的刚直,也有人看不过李成梁对士大夫拳打脚踢,才借着试探朝廷风向的时候,给李成梁下了个几乎必中的套儿。
王崇古看着那份案卷,眼神晦暗不明的说道:“恐怕不止如此,京营即将凯旋,李如松作为功臣,他的父亲被朝廷处置,李如松作何感想?京营军兵作何感想?”
“陛下日后还要去操阅军马,每日都能看到李如松,又会不会怀疑,李如松心怀怨恨?”
“只要这君臣之间有了间隙,不能信任,这间隙就会越来越大,最终离心离德。”
“这也是目标之一,一石三鸟。”
一个不被皇帝信任的将军,还能做大明京营总兵官吗?
王崇古比张居正更擅长阴谋诡计,他看出来了另外一层目的,这张利民是个弃子,连那家杂报社都是弃子,因为所有的杂报,妖书,都是提前刊刻好的,甚至不在京师刊刻。
这个张利民的关系网非常的干净,除了逛青楼,几乎不和任何人来往。
缇骑继续调查的线索,已经彻底断了。
果然和张居正判断是一致的,这是个政治案件,而非刑名案件。
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着,思考了许久才停了下来,坐直了身子说道:“李帅,你当街杀人,不得不罚,否则国法等同废纸,朕今日削你为宁远伯,远戍卫哈密卫,戴罪立功。”
“带着你在辽东那些客兵,把西域打下来。”
罚是一定要罚的,这涉及到了国法。
大明勋贵很少枉法,都是因为国初严刑峻法,稍有不法事儿,就是削爵,恶性事件处罚甚至会更加严重,这个案子,万众瞩目,不罚是不可能的,但是朱翊钧的处罚,是把李成梁送到西域去,继续为大明开疆拓土。
这个意思非常明确了,等几年,哪怕李成梁什么都不做,爵位就可以恢复,而且还不会影响到李如松的前途。
“臣谢陛下隆恩!”李成梁在动手的时候,甚至都想到了被流放到爪哇椰海城、金池总督府这些地方,去西域,还允许他带着那些客兵,这就是圣恩了。
朱翊钧的语气有些冷厉的说道:“这个案子,朕一定会彻查到底!这就是在挑衅朕,似乎在对朕说,老臣在逐渐凋零,朕这个皇帝,离了这些老臣,什么都不是,让朕乖乖听话。”
“朕的确从张利民身上查不出什么来,但没关系,可以从这些杂报入手,他就是躲到泰西去,朕也要把他抓回来明正典刑!”
皇帝显然动了真怒,随着老臣的逐渐离世,大明皇帝第一套班底和第二套班底,正在交接,针对海瑞的攻讦,针对李成梁的阴谋,就是在告诉皇帝,离开了这些臣子,你皇帝什么都不是。
“陛下,臣倒是觉得,这就是个试探,试探臣会不会因为海瑞离世,就对海瑞进行反攻倒算,这是主要目的,臣只要不动,就不会有人继续做事了。”张居正分析了下局势,张利民这个弃子,最重要的就是试探张居正。
皇帝如此礼遇海瑞,又是御赐大厝园林,又是文忠谥号,还送到了西山陵寝,这都是礼遇,那么张居正作为反对海瑞入京的元辅,会不会想要做些什么,而又不好亲自动手?
张利民这个弃子,主要还是试探,阴谋李成梁和挑拨离间,都是捎带手,不是主要目标。
一旦张居正没有任何反应,基本不会有更多的动作了,皇帝的缇骑绝不是吃素的,动作越多越是危险,只有把水彻底搅浑,他们才敢四处活动。
“这其实很正常,反贼一般不敢逆势而为,陛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帮躲在暗处的魑魅魍魉,根本成不了气候。”王崇古在做反贼这件事很有经验,他很了解反贼,尤其是搞阴谋诡计的反贼,根本不可能成事。
沈鲤附和的说道:“这些个妖魔鬼怪,除了恶心人,其实什么都做不了,只有很偶然能碰对了势头,捞一点好处。”
朱翊钧明白朝臣们的担心,阁臣们不是劝皇帝息事宁人,而是生怕皇帝为了一时的意气之争,就乱了方寸,分不清楚轻重缓急,为了钓鱼故意把水搅浑,反而让万历维新,遭受到更大的伤害,得不偿失。
“臣有个办法,海总宪之前不是有个养子,叫海中适吗?让海中适作饵,跑到清勤园争家产,到顺天府衙门告状,闹,闹的越厉害越好,心怀叵测之徒,自然会聚集在海中适的身边,一网打尽就行。”王崇古出了个阴谋诡计。
张居正看了王崇古一眼,这么多年了,这些下三滥的手段,王崇古仍然非常擅长。
“不可,拿海总宪的身后事作饵,非朕所愿,朕让缇骑衙门,慢慢调查就是。”朱翊钧听闻之后,也没有多加思索选择了拒绝。
“陛下圣明。”王崇古十分诚恳的说道,陛下很多时候表现的都像个读书人,但是底线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魑魅魍魉不可能斗得过陛下的原因,也是王崇古这辈子输给张居正的原因。
道大于术,术可能争一时长短,但大道朝天,一定会获胜。
第849章 利用舆情裹挟刑名
朱翊钧不想用海瑞的身后名作饵,哪怕是王崇古的计策,真的很不错。
正如他对海瑞说的那样,他是上位者,他如果完全依靠这些阴谋诡计,最后就是失道者寡助,谁还为他这个皇帝尽忠呢?
每个人都希望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是道德楷模,这样一来,所有人追随的时候,才不会担心,被皇帝借人头一用,以平民愤。
人死为大,海瑞为了大明国朝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大明国朝要尊重海总宪对国朝的贡献。
朱翊钧哪怕对这些反贼恨之入骨,但依旧没有突破自己的下限。
这些躲在阴影里的魑魅魍魉,他们的目标是万历维新,万历维新是大明再起的全部计划,涉及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这里面最最容易推翻的就是海瑞的成果。
只要开始翻案,把海瑞做成的一些铁案推翻,对万历维新的反攻倒算,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翻案,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快把新政反对派聚集起来的办法,因为海瑞反腐抓贪,得罪了太多太多的人。
只要有个有分量的人,站出来做那个扛旗的人,立刻就会聚集在这个扛旗之人的身边,对海瑞群起而攻之,海瑞活着,是硬骨头还活着,海瑞走了,那就可以斗争的引子。
张居正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张居正不喜欢海瑞是举世皆知。
但张居正已经在皇帝面前,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做那个人,他对反腐抓贪是非常非常认可的。
以前是以前,以前张居正也是个贪官,他需要用利益把一些人捆绑在一起,作为政治的集体,进行万历维新;现在是现在,万历维新大势滚滚,已经不需要这样做了。
缇骑们开始了大肆搜捕,任何和张利民、和《海瑞三大过》有关的人,全都被抓了起来,按个审查,审查到最后发现,仍然没有太好的收获,纸张、墨、匠人,全都进行了审讯,但仍然一无所获。
张利民是个弃子,那一家杂报社也是个弃子,甚至连匠人都没几个,所有的杂报、妖书都是提前印好,分批送入京师,放在了张利民的家中,甚至都追查不到在哪里印刷的杂报。
张利民所在的杂报社,就是个空壳,妖书刊发的时候,杂报社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刊发过《海瑞三大过》。
分发妖书的都是一些不识字的报童,他们根本不知道妖书上写的是什么,四处便宜搭售、赠送。
缇骑对案件的侦查进入了瓶颈期,张利民从开始吸食阿片就已经是期货死人了,只等海瑞离世,交割妖书就会被安排死亡,正好被李成梁给打死,已经是死的很有价值了。
正当案件一筹莫展的时候,顺天府丞王希元,忽然接到了一个让他感觉头皮发麻的案子,海中适来到了顺天府衙门,状告海中鹏窃夺家产!
这个案子出现的时候,王希元将另外一本准备好的奏疏,送到了通政司,王希元想要外放做官,哪怕是平调暗降,做个普通的知府,他也不愿意在京师做府丞了。
这是他王希元能管得了的事儿?!做京师府丞实在是太难了。
当这个案子出现的时候,缇骑衙门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是反贼自己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