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按照一般的认定,
“后来,我们实验了水,我们之前已经发现了压水机,无论如何都压不出超过了三丈的水,我们制作了一个超过了三丈高的管子,就在窗外。”朱载堉示意所有人看向窗外。
一个玻璃管出现在了阁楼之外,为了试验专门建了一个三丈高的高台,试验的方法是相同的,一根高三丈的玻璃管,里面装满了水,扣在水中,玻璃管的顶端出现了空腔。
在阁楼内,看不清楚,但是走到了凭栏的位置,就能很明确的看明白了,水里放着墨水,方便观察。
“水高三丈一尺,也就是说,超过了三丈一尺,想要用压水机压水,就是绝无可能之事了。”朱载堉解释说道,示意翰林院的翰林们,可以前往观察了,这个高台上,镶嵌着一根木尺,上面有高度。
孙继皋带着翰林们,左看右看,看了许久。
“为什么水银高二尺二寸八分,而水高三丈一尺?这是因为什么?!”孙继皋仍然不敢置信,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格物院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在耍花招,欺君大罪。
“因为水银重,而水轻,水银比水重了大约13.6倍,所以,水比水银高了13.6倍,这个比重随着温度而变化,噢,对了,我们设计了内径一尺乘一尺乘一尺的玻璃器,里面填满了水银称重,而后将水银排干净后,倒入水称重。”朱载堉拍了拍手,没有出现五百个刀斧手要小皇帝的狗命。
两个助手,把玻璃器拿了上来。
真空真实存在,大气压也真实存在,而且确定可以把水托举三丈一尺高。
“如果大气真的有压力,而且能把水托举三丈高,为什么我们人,不会被压死?!”孙继皋立刻察觉到了问题的关键,如果大气真的有一种能够托举水的力,那人为什么没被压成饼?
朱载堉想了想示意助手拿来了一根提酒器,他将提酒器插到木桶里,摁住了上面的气孔,提出水面后,松开了手指,提酒器中空管内的水再次落回桶内。
“明白了吗?”朱载堉看着孙继皋问道。
孙继皋呆呆的摇了摇头,恼羞成怒的说道:“回答我的问题!”
格物院有个焦竑焦状元,翰林院有个孙继皋,都是状元,但是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朱载堉想了想说道:“孙状元,你呼吸一下。”
“啊?啊…”孙继皋满脸迷茫,真的呼吸了一下,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体内也有空气。
朱翊钧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儿,那就是格物院跟翰林院的斗争,他这个裁判要做的事很简单,是给一个公平的斗争环境,那么格物院真的可以爆杀翰林院一群弱鸡。
“所以说,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们准备了一个很新奇的试验。”朱载堉俯首说道:“还请陛下移步天一楼外。”
“好。”朱翊钧点头,向着天一楼外而去,等待着朱载堉的进一步动作。
“这是两个铜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上面有浸了油的皮革作为垫衬,我们将两个半球合上,然后将水从左半球注入。”朱载堉介绍着实验步骤。
左半球和右半球合上之后,朱载堉用螺丝将两个半球紧密的拧在了一起,而后开始注水。
左半球是进入口,而右半球上,连接着一个长近四丈的铜管,注水注到冒出的时候,朱载堉合上了铜球上的阀门,而后拧动了几下密封阀,将球完全密封了起来。
在四名壮汉的拉动下,铜球逐渐被吊起在一个水池之上,而朱载堉放开了铜管底部的阀门,随后在高台上的人,将铜球上的阀门合上,而后拧紧了上面的密封阀。
铜球被放了下来,底部的铜管被卸下,而后朱载堉指着地上的铜球说道:“如果不存在大气压,那么我把固定铜球的螺丝拧掉,两个半球应该很容易分开。”
“孙状元,同意吗?”
“是!”孙继皋沉默了片刻,咬着牙说道。
朱载堉动都不动,看着孙继皋笑着问道:“反之呢?”
“反之则存在!”孙继皋虽然不想回答,但他还是开口回答了这个问题,毕竟陛下看着他。
“然也。”朱载堉就是要孙继皋亲口说出这句话,省的他再寻麻烦。
朱载堉开始拧动铜球上的螺丝,所有的螺丝卸掉,两个半球还是牢牢的扣在一起。
“孙状元试试看能不能拉开?”朱载堉看着孙继皋说道。
孙继皋带着翰林,用了浑身的解数,仍然没能把铜球拉开,孙继皋呆滞的看着那两个半球,满头雾水,难不成这真的是万物无穷之理?
他宁愿相信这世界有神鬼,也不相信这东西是人类能够破解的。
朱载堉又拍了拍手,示意把御马监的马匹拉来,左右共十多匹马,在这些马用尽了力气的情况下,两个半球,终于被马匹拉开。
至此,已是科学。
孙继皋跑到了半球旁边看了许久,才终于不得不承认了这个事实,大气压强真的存在,一众翰林院的翰林们面如土灰,不得不承认,格物院真的有东西。
朱翊钧本来以为到这里已经结束,可朱载堉开口说道:“陛下,其实这个球里,并不是真空,里面还有东西。”
“还有东西?”朱翊钧一愣,疑惑的问道。
“陛下且随臣来。”朱载堉带着皇帝回到了太一楼内,将一杯水放在了盘子上,而后,将一个玻璃罩在了盘子上,盘子的边缘,由皮革和油料负责密封。
朱载堉叫来了三个缇骑,将一个单程往复式压水机拿了过来。
而后三个缇骑开始拉动活塞,开始抽取器皿中的空气,仅仅几下后,水开始沸腾了起来。
“所以,其实刚才的铜球里,是有蒸汽的,并不是真空。”朱载堉解释自己为何要如此抽真空,因为他在倒扣的试验中,发现,水银面和水面,都会发生剧烈的沸腾。
这证明,水银和水面之上的空腔内,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
所以刚才的试验里,铜球内只是一个低真空的环境,而不是真空。
理想状态下,用往复式的抽气机能够抽出里面的空气,但也是理想状态,想要得到完全的真空,是根本没办法做到的。
“这就是臣所有的发现了。”朱载堉将玻璃罩的阀门打开,俯首说道。
“皇叔已经解开了朕许多的疑惑。”朱翊钧对朱载堉的研究做出了肯定,朱载堉带着格物院,一脚踹开了科学大门,开始对无穷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展开了研究并且做出了总结。
科学,是通过实践,认识、归纳、总结,建立一套可以解释万物发展规律,并且经得起检验的有序的知识系统,系统性的进行深入研究。
这就是科学。
而朱载堉打开了科学大门,带着大明走进了科学的世界。
或许以后,人们会批评张居正、会批评他朱翊钧,但是对朱载堉,只有赞誉。
虽然朱载堉今日的成就,都是在小皇帝的全力支持下进行的,但是人们还是会赞叹朱载堉的聪明和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山人黄子复,擅巧思,制为木偶,运动以机,无异生人。尝刻美女,手捧茶囊(茶壶),自能移步供客。客举觞啜茗,即立以待;橐返于觞,即转其身,仍内向而入。谭二华开府北徼,往依馆谷。暂辞他往,扃其寓室,戒毋擅启。谭之子欲搜其器,以究其术。启门方进,辄有二蛇从榻下趋而相向,惧反不进。谭二华就是谭纶的号。求月票,嗷呜!!!!!
第231章 祥瑞新解
格物院的异人们,完成了对贱儒们的进攻,获得了一场在科学领域的大胜,黄子复的巧手加上格物院众人的巧思设计出了能够直观观察万物发展规律的科学仪器,在皇帝做裁判,不偏不倚的情况下,格物院大胜,实属意料之中。
关于这次的格物会,格物报、民报、邸报等等,都用长篇累牍刊登了专题报道,对大气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往复式抽水机并不能解决一个大明需要从二十多丈的地下抽水的难题,因为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大明仍然需要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而且在大笔资金的悬赏之下,进度是极快的。
用金银激励科学进步,是一种很常见的事儿。
在十八世纪,当时只能确定纬度,而不能确定经度的航海十分危险,甚至威胁到了英格兰的海洋霸权,这给英格兰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精密机械准确计时的时钟,就成了英格兰的当务之急。
康熙五十三年,英格兰设立了经度奖,发2万英镑,当时的英镑,是一磅纯度九二五的白银,大约等同于大明的12两,也就是说,为精准确定经度,英格兰拿出了24万两白银进行了悬赏。
而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了精确计时的钟表,而围绕着《经度奖》和《经度法案》这个奖项和法律运作的机构,最终成为了英格兰研究理事会、英格兰技术战略委员会,而且奖项和法律,极大的促进了英格兰皇家学会的快速发展,最终一举获得了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
而朱翊钧从自己的内帑里拿出了五十万两白银,奖励科学进步。
不烧煤就要烧钱,总得烧一样,才可能有结果,往往大多数情况,两者都要烧。
在有功小皇帝真的恩赏的情况下,对于各种抽水机的发明,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也逐渐展现了出来,事物的发展似乎逃脱不了矛盾说的框架,一件事总是一体两面的展现出他的矛盾性来。
有一部分的工匠,试图制造出一种不用消耗火力、水力、畜力,能够带动飞轮转动的装置来,这种装置就叫永动机来。
而且这种风尚,一下子席卷了整个坊间。
各种各样古怪的永动机出现在了皇帝的案前,只不过大多数都是玩具,比如一个拥有十六根螺旋线构建而成的圆环,就摆在预案之上,每一根螺旋线上都有一个实心的小铜球。
永动机,一种追求不劳而获的机械思维。
“有付出才有收获,就像是在田里耕种,两分种,三分管,五分肥,愿意好好管的当然收获多,不愿意好好管,撒一把种子看天吃饭,收获自然少,这种不劳而获,终究是缘木求鱼,没有结果。”朱翊钧拨动着自己面前的圆环。
因为鲛油这种顶级的润滑油的存在,只需要轻轻拨动,就可以转上很久很久,朱翊钧因为比较忙,甚至观察不到停的时候,为了让摩擦力进一步减小,每一个小铜球挫的都是极其软润,而且也过了一层鲛油。
国姓正茂在吕宋,又捕获了一条鲸鱼,这次送入京师不少,殷正茂之所以如此感恩,是因为五桅过洋船在吕宋的地位愈发重要。
西拔牙的殖民者不是没有反扑,甚至战争进行中,在某些凶险的时候,差点被西拔牙的殖民者反攻拿下马尼拉,而五桅过洋船的存在,让西班牙的殖民者吃尽了苦头,甚至是定胜的军械。
西班牙的船,在面对五桅过洋船的时候,只有绝望。
而大明皇帝在吕宋部署的五桅过洋船,是不收任何费用的。
大明和吕宋总督区,是像大明和云南的关系一样,吕宋是大明的一个四方之地,而不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羁縻之地,这就是皇帝释放出来的信号,而殷正茂的心中只有感恩,所以有点好东西,都送京师来,给陛下玩。
送往皇叔府中的那些个泰西女子,就是殷正茂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送到京师的,皇帝收不收无所谓,他殷正茂送不送很重要。
朱翊钧没有阻拦这种风力舆论,捣鼓出来的各种永动机或许永远不可能永动,但是在设计永动机时,总是无可避免的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要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朱翊钧哼着小曲回到了西苑宝岐司,看着手中的一本奏疏,最终朱批了。
三月十七日,朱翊钧签发了一份政令:各藩宗庶只许奏请名粮,其男女婚资,不得概请,著为令。
这是自万历二年,郡王以下各谋生路之后,又一份对郡王之上的政令,就是只给定好的俸禄,男女要结婚,皇帝不再给钱了,并且成为常例。
这份政令很伤亲亲之谊,朱翊钧把殷正茂送来的泰西女子送到了皇叔朱载堉的床头,算是表示自己还有亲亲之谊。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一本奏疏有些奇怪的问道:“张大伴,昨日,内帑太监崔敏是不是又问外廷要银子了?”
“从光禄寺要十万,从国帑要十万,一共二十万两。”张宏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因何缘由?”朱翊钧合上了农书问道:“宫里不是很有钱吗?内帑空了吗?”
“宫里有钱是有钱,但是问外廷要是问外廷要,这不矛盾,最近内帑最大的支出,就是这火力提水之事,内帑太监认为不应该全由内帑支出,所以才问外廷要这笔银子。”张宏解释道。
内帑有钱是内帑有钱,但是这火力提水,又不是陛下自己能用,国朝都要用到的大事,怎么就由皇帝的小金库完全独立支出?
太监作为皇帝的爪牙,就要为维护陛下权力和外廷撕咬,无论要的到要不到,都要做出姿态来。
这就是太监存在的意义,陛下的仁恕是陛下的仁恕,太监也要干自己的活儿,凭什么你国帑干看着,一分钱不拿,成果却要享受?
敢白拿皇帝的东西,简直是无法无天。
“嗯,那就要一下吧。”朱翊钧首肯了这种要钱的行为,格物院又不是一无是处,建立之后成果很多,只肯享福,却不肯付出,内帑太监自然不满。
大明皇帝又问国帑要钱了。
次日清晨开始的廷议,第一件事议论的就是此事,皇帝问国帑要钱。
“这笔钱应该给的。”王国光代表户部首先表态,就那一个往复式抽水机,就足够大明吃很久了,这玩意儿要用多少银子来使用?
王国光继续陈述自己给钱的理由,开口说道:“江西巡抚潘季驯、漕运总督吴桂芳、巡按直隶御史孙成名、辽东巡按侯于赵等人上贺表,盛赞此乃大明嘉瑞,为大明贺,为陛下贺。”
潘季驯在江西屯田,漕运总督吴桂芳和南直隶巡按在凤阳等地屯田,辽东巡按侯于赵在彰武屯田,对制作简单的往复式抽水机高度评价,并且每人上了一份贺表,恭贺大明得此祥瑞,大利大明。
张居正补充道:“今早,内阁收到了两广总督凌云翼的贺表,也是盛赞压水机,而且也附了一份井下压水机使用方法,诸位也看一看。”
超过了三丈的井,就将压水机或者说往复式水泵,向下到离水面低于三丈的位置,将水压到压水机中,然后不停的抽动,抽出水面。
而两广的工匠们制作了一种球形的止逆阀,水进入上行管道不会回流,这样一来,就可以提水了。
球形止逆阀的设计,非常简单,水上行时,小球被顶到一侧,等到水不再上行,就落回卡位上,挡住水的回流,实现抽水。
如此一件好物,内帑单独出钱,就显得不合适了。
张居正也认为可以给钱,这笔支出现在看到了回报,那就更加可以堂而皇之了,张居正开口说道:“朝中有人反对,户科都给事中光懋,就上奏反驳了几句。”
“他说,国家用财有制,一应上供取之内府,若光禄寺银两专以应膳馐祭飨廪饩之费,而太仓所储则以供军国九边,非可滥费也。今光禄月费万金,仅足待三年之用,太仓岁入才足供岁出矣,仓卒有警其何以支请?捐上供无昭陛下俭德。”
“这种反对是陈词滥调的泄泄沓沓,大抵可以理解为,站在言官的立场上,不反对一下,就不像是言官了,毕竟事涉户部,他后面一句话才是重点,光懋说:机械鼎革大利兴邦,臣尝言:照武功五等功专设奖惩,所发金银恩赐,内府外廷共担。”
朱翊钧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儿,侯于赵和光懋在言事儿的时候,无论是出于本心,还是出于伪装,都要把那一套复古之说,按出来叨叨两句,而后再继续言事儿。
“好好好!”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光懋所言极好,朕也不缺这二十万两银子,如此内府外廷共担,则为宫府一体,设立奖惩,自然极好。”
一套奖惩的制度的确立,远大于二十万两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