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不认为大明朝廷会答应,就是答应了不过是一纸空文,到时候撕破脸的时候,一文不值。
三娘子更倾向于扩大羊毛贸易,尤其是关于盐***锅等一些货物的价格让步,这是实打实大的好处,三娘子见过朱翊钧,知道这皇帝是个什么人。
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在地基上接见外使,充分的说明了这皇帝的心眼,比针还要小,记仇的很!
这会儿大明在攻伐土蛮汗,俺答汗得寸进尺,一定会被记一笔,日后一起拉清单。
到时候俺答汗要被挫骨扬灰,三娘子可没有齐王妃杨氏那样的待遇,还能伺候胜利者,三娘子只会被杀,大明皇帝又不缺她一个。
三娘子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俯首说道:“启禀陛下,命妇入京陈情,不过是怕上国误会,别无所求,还请陛下明鉴。”
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条件,而不是俺答汗的那套说辞,在商贸上获利,而不是摁着皇帝的脑袋让皇帝服软。
这会儿皇帝服软了,日后皇帝发起飙来,俺答汗一死了之,偌大的金国诸部,如何自处,难道学祖宗西进不成?
“别无所求吗?”朱翊钧玩味儿的问道。
他发现这个三娘子待在草原上,实在是有点屈才了,三娘子拥有政客所必备的品德,恬不知耻。
“陛下容禀,今岁春草原干旱,今岁秋冬来的比往年更早,草原上的牛羊在长生天的愤怒下,冻死饿死无数,恳请陛下怜悯一二,草原急需盐巴和铁锅,熬过酷寒的严冬,命妇恳请陛下怜悯。”三娘子楚楚可怜的请求恩赏。
一套丝滑的小连招,将趁火打劫,变成了皇帝行仁政、柔远人,这样一个变化,就从北虏索赏,变成了求皇帝怜悯,这样皇帝得了面子,北虏得了实惠和里子,大家都有交待。
“朕听说了草原的旱情,也听闻了今岁冷气早下,既然如此,那盐**锅之事,就和礼部、户部商议,有劳大宗伯。”朱翊钧看向了马自强。
“谢陛下隆恩,命妇一定在草原上广为传播陛下的仁德。”三娘子长长的松了口气,皇帝拍了板子定了调,下面的人才好做事,皇帝不松口,和礼部、户部谈一万年也是白瞎。
朱翊钧肯让步,还是不想给戚继光在辽东的征战增加负担,这里外交处置不利,导致战事不顺,那才是朝廷的无能。
俺答汗是极其幸运的,找了这么个贤内助。
战争时期的军售是非常赚钱的,比如俄乌冲突中,双方使用的同一型号无人机,售价高达19万美元,但其实造价不超过一万美元。求月票,嗷呜!!!!!!
第271章 你给这点钱,朕很难做事
朱翊钧赏赐了入朝朝贡的三娘子,召见了各国的使者,算是让各国使臣一同见证了大明皇宫的鼎建,新的皇宫那一排的玻璃,让人目眩神迷,而且都是双层的玻璃,保暖上佳。
朝鲜使臣就是照例问安,天冷了,朝鲜国王带来了问候,顺便兜售了一下高丽姬这款暖床神器,高丽姬是一种从唐朝开始朝鲜就开始培养的高端产品线,专门用来服侍贵人,价格昂贵,是朝鲜出口商品的主力。
朱翊钧对这些不感兴趣,大明的肉食者很喜欢这些高丽姬。
高丽姬皮相好归好,但高丽姬多了容易家宅不宁,胡元用自己的国祚践行了这一条铁律。
琉球的使者琉球正议大夫郑宪、琉球中山王王府长史郑佑,表示了对大明皇帝武装巡游的感谢,琉球的倭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五桅过洋船的巡航有效的震慑了倭寇,琉球使者表示希望大明垂怜,可以继续巡航。
“琉球国王献上了国书,希望大明的水师继续前往琉球,威震倭寇,为表示我国王诚意,特每年献上三十万斤鱼油、一万斤的鲛油、五十万斤硫磺,助军旅之费,酬远师之劳。”郑宪这次入京不仅仅是感谢,也希望大明朝能够继续武装巡游,军旅之费由琉球赞助。
琉球国发现大明军不再武装巡游,这一点让琉球国很难接受,大明水师的武装巡游和册封,对于琉球国而言是了不得的大事,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大明突然不来了,倭患再起,稍微研究后明白,原来是没给钱。
不赞助,大明水师真的不去。
朝廷现在的风力是聚敛兴利,聚敛兴利必然要核算成本,必然要斤斤计较,有付出才有收获,大明展示了其武装力量,这次琉球国拿出了诚意来,请大明前往继续宣扬武威。
“贵使远道而来,朕甚是欣慰,百舸争流,千帆竞过,大明水师每次前往,都是靡费极重,望贵使周知,劳烦贵使回朝之后,告知国王尚久,朕有意在琉球设立若干海防巡检,遴选水师锐卒浪里白条,前往巡安,除此之外,大明水师前往,需合适驻地三处,否则水师至,而无安身之处。”
“这是水师前往巡游的必备条件,没有这些,水师如何前往?望周知。”朱翊钧的话一口一个贵使,一口一个告知,但是话里的意思很不客气,翻译翻译就是,琉球给这点钱,他这个大明皇帝很难做事。
他要在琉球设立海防巡检,还要在琉球三个地方营建军港,专供大明水师停靠。
琉球不给,大明水师就不去,这话里恩威并重,琉球其实也有别的选择,比如直接投靠岛津家,俸岛津家为宗主,让岛津家帮忙处理倭寇就是,倭寇处理不了,直接变成倭寇得了,反正琉球国王尚久的母亲也是倭人。
两个琉球使者闻之面色剧变,这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事儿了,而且他们完全没料到,大明的胃口这么大,要三个良港,若干海防巡检驻地,这可是天朝上国的水师和海防巡检,必然带来无数的问题。
这对琉球而言是难以接受之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是面露惊骇,皇帝这个条件,属实是有些过分了,要钱要货,要地还要海防巡逻的海权,这完全是在加重对琉球的军事羁縻。
朝臣们这才意识到,大明新政的源头张居正不在朝中了,大明新政的源头正在逐渐转换为大明皇帝!
还不如张居正呢!
大明皇帝比张居正更加激进,甚至有些急于求成,万一琉球国王眼一闭,脚一跺,直接投靠了倭国,如何是好?
“告知国王,若是肯答应,遣使再来便是。”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两个使者回去商量,再给个答案,如果国王没有回应,那也是一种回答。
大明水师就要想办法动武了,琉球这个万国海梁,大明是决计不可能放弃的,尤其是现在开海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朱翊钧的条件已经很客气了。
按照朝中最激进的谭纶的说法,大明应该在首里府,也就是琉球的都城,建立一个鸿胪寺外事衙门,专门照会琉球国王,在首里府的那霸港营建市舶司,都饷馆都饷作为大明水师驻军的助军旅之费,酬远师之劳。
朱翊钧挑选了一个不那么激进的方案,驻军加海防巡检,加重军事羁縻,再图政治羁縻和经济羁縻。
小皇帝的世界观里,军事是压舱石,是一切的基石,没有军事羁縻,其他的羁縻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臣等告退。”两名使者无奈选择了离开,大明皇帝的胃口很大,不知道国王能不能接受如此严苛的条件,可是站在大明的立场上,给这点东西,实在是没法办事。
安南和满剌加的使者,连汉话都说不利索,需要通事全程翻译,朱翊钧也没有多少兴趣沟通,主要是恩准其每年朝贡一次,朝贡就是商贸,在广州电白港入明,在市舶司报备。
暹罗的使者送了一个祥瑞,白猫,朱翊钧对这东西不是很在意,令礼部回礼,暹罗求朝贡堪合,按照旧制暹罗三年一朝贡,改为了一年一次。
安南、满剌加、暹罗都改了朝贡,一年一次,之所以要如此更改,主要是为了柚木,暹罗拥有大量的柚木,最好的造船木料。
暹罗的使者表明了自己对越来越庞大的东吁王朝表示了担忧,莽应龙是个雄主,暹罗使者担心莽应龙南下,对于这个担忧,朱翊钧表示自己会下诏知会其收敛。
至于莽应龙收敛不收敛,那就不是皇帝能左右的了,大明和莽应龙的冲突,集中在云南地方,进攻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暹罗使者败兴而归,没有得到皇帝的有效承诺。
最后出现的是来自西班牙的特使黎牙实,他四处打量着走进了皇极殿,行大礼面圣。
“免礼。”朱翊钧笑容满面的说道,黎牙实在京师,没有主动搜集大明的军事情报,主要是考察风土人情,也经常写信回去,让安东尼奥带回去给国王,黎牙实这个人的立场很有趣,他极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时生活的十分惬意。
“尊敬的陛下,这座辉煌的宫殿,远不如陛下那般耀眼,您的光辉必将照耀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感谢神的恩赐,让我有幸见证到这些时刻。”黎牙实用着咏叹调和极为熟练的汉话,拍着大明皇帝的马屁。
每次见面,黎牙实的开场白,总是让文化趋于内敛的大明朝臣脸红,这个人,实在是太能拍了!
“有事说事。”朱翊钧也见过黎牙实好多次,上次见面还是上次,六月份大帆船到港,安东尼奥觐见皇帝的时候,黎牙实随行,都是熟人。
“陛下,我要成婚了。”黎牙实笑容满面的说道:“我曾经在主的面前,许下了诺言,要终身不婚侍奉神,但是现在我要违约了,只能请至高无上的陛下,为我赐福了。”
朱翊钧对这件事了解了一些,终身不婚侍奉神,在西方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种风潮,比如英格兰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终身不婚。
现在黎牙实背弃了主,背弃了信仰,自然要得到赐福,那只能寻求东方的神庇佑了,而东方的老天爷,普通人是无法得到老天爷的赐福的,只能通过天子得到福佑,黎牙实是这样理解大明的宗教的,皇帝新房子建好了,他过来道喜,也希望获得皇帝的福佑。
朱翊钧是不吝福佑的,只要黎牙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就好。
黎牙实的结婚对象,是泰西的红毛番,那个女人跟随安东尼奥来到了大明,伺候黎牙实,日久生情,两个人的相处充斥着恋爱的酸臭味,最终走到了爱情的坟墓,婚姻的殿堂。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女人是离异带个娃。
张居正和多尔衮用自己切身的经历,反复的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别人的孩子养不熟。
张居正是在国家危难之时,不顾身后荣辱的推行新政,万历皇帝给张居正的待遇,差一点就挖坟掘墓鞭尸了,而多尔衮在主少国疑的时候,带着鞑清入关,摄政定鼎江山,死后被顺治皇帝加封为皇帝,没过多久就被开棺鞭尸。
多尔衮,鞑清实际上的开国皇帝,站在建奴的立场上,多尔衮用了二十年,让鞑清从地方割据,坐稳了江山。
多尔衮不是不想杀了大玉儿和小福临,自己做皇帝,实在是他没有儿子,皇位总是要传给侄子。
黎牙实是个特使,不算是大明的臣子,他要接盘,朱翊钧只能选择尊重他人命运。
黎牙实得到了皇帝的赐福后,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朱翊钧开始处理国事,朝会,万历皇帝最讨厌的地方,因为放眼望去,先生在时乖的恨不得吐舌头的朝官,变得面目可憎了起来,无论万历皇帝要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
朱翊钧其实也面临着相似的局面,只是因为张居正还活着,所以朝官还有所收敛。
“兵科给事中裴应章在否?”朱翊钧拿起了一本奏疏,翻看了一下,等待着裴应章,朱翊钧这个随机点名法,搞得朝臣们不敢失朝,失朝被点名,就会学了贾三近,丢人丢官直接社死。
“臣在。”裴应章赶忙出列,跪在地上大声的说道:“臣在。”
“混账东西!”朱翊钧将手中的奏疏一合一扣,猛地扔了出去,砸在了裴应章的身上,吓得群臣都猛地哆嗦了一下。
大明的奏疏也是拉开看的,为了方便皇帝扔,张宏专门设计了一种夹扣,只要扣住就可以扔出去了,非常方便。
以陛下的准头,想砸绝对能砸的中。
“驿站靡费之事,应当寻良方改良,不得裁撤,朕已经说过很多次,驿站兹事体大,尔上奏,倒是不说裁撤了,你要朕转卖给富商巨贾?”朱翊钧一拍桌子,看着裴应章那叫一个气。
他不让裁撤驿站,这些人就变着法的在驿站上做文章,想出了转卖之法。
朱翊钧从来没有一次,把奏疏扔到人身上去,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的失态。
“陛下,臣以为不可。”谭纶一听这给事中要朝廷卖水马驿,赶紧就站了出来,俯首说道:“这驿传靡费,应当议挂号之规、外勘合赴科,挂号以防假伪,内勘合该司送科,令本人赴科亲领,以防磨改,而不是这么一句靡费过重,转卖为宜。”
“其靡费过重,山人诈获马牌肆意指示穷民苦力,挂号堪合,无故不得申领马牌配驿,严配驿之法。”
“严赏罚之令,驿递员役阅历既多,熟知情弊,举发者赏、卖放者罚,如此为宜,驿传国之手脚,不可轻言废弃转卖。”
谭纶不是说,而是一直在做,他一直在整饬驿站滥用之事,收缴了大量滥发的马牌。
驿站归兵部管辖,整饬的效果极好,靡费过重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结果这个裴应章轻飘飘的一句,既然赔钱,卖了就是。
“缇帅,拉下去给朕打,廷杖二十,明日送吕宋为官吏,吏部知道。”朱翊钧看着裴应章,宣布了对裴应章的处置,打廷杖,送吕宋,正好吕宋缺人,跟大鳄鱼龇牙去吧!
其实裴应章的思路很有趣,既然赔钱,卖掉就是,虽然不知道富商巨贾为什么要买,但是出售不良资产,这不是理所当然?肠子根本就是直的。
但是驿站,对大明而言,那是皇权的延伸,赔钱也要干下去,况且现在还不那么赔钱了。
“臣遵旨。”万士和俯首领命,对于皇帝苛责言官、伤害骨鲠正气的乱命,万士和不仅没有反对、责难陈善,还顺从的答应了,尽显谄媚臣子的本色。
裴应章被拖下去了,大明皇宫的大门刚刚重新开启,就有人被打的皮开肉绽,血滴在了皇极殿前的月台上,算是给大明皇宫开光了。
大明的驿站每年朝廷要给银大约七十七万两,这还只是驿卒的粮饷,不算地方的消耗,大明的九龙驿,确实是靡费极重,所以从嘉靖年间,朝廷财用大亏后,一直有人在鼓噪裁撤,唯独崇祯皇帝上了这个当。
“皇叔,缀术已经编修妥当了?”朱翊钧拿起了第二本奏疏,这一本让朱翊钧变得和颜悦色了起来,皇叔朱载堉还在发力,上次从王锡爵豪宅藏书阁里翻找出来的《缀术》已经翻译编修完了。
缀术到底讲的什么,朱翊钧一直好奇,这本书是大唐算学的教科书,但是因为晦涩难懂,经学博士都要学四年的东西,在两宋失传了。
而这个孤本,再次寻到,朱翊钧就交给了朱载堉去处置。
朱载堉将其研读重新编修了出来。
“回禀陛下,已经送往了明理堂,国子监的太学生是有福气。”朱载堉出列俯首说道。
重新编修就是为了让它更加容易理解,朱载堉弄明白了缀术的内容,大明当下的纯粹数学的研究,居然还不及一千年的祖冲之和祖暅二人,实在让朱载堉汗颜。
缀术讲的东西,其实就两个,一个微分,一个积分,微分是无限分割,积分是求和,这俩东西隐隐之间有着某种普遍的联系,但是还缺少一个关键的工具,将他们转化,朱载堉正在研究它们的关系。
现在缀术已经加入了国子监太学生的豪华算学教科书之列,成为了明理堂的教科书。
的确是有福气的,这种孤本再传的案例很少很少,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好好好。”朱翊钧不住的点头,对朱载堉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肯定,又对皇家格物院的博士们进行了一轮恩赏,这些博士都是宝贝疙瘩,王崇古在营建皇家格物院,还专门给他们营建了住所,独门独院,配有铁林军护卫。
朱翊钧拿起了第三本奏疏,脸立刻黑了下来。
首辅吕调阳,次辅王崇古面面相觑,皇帝陛下就是属狗脸的,这脸说变就变。
“山西道监察御史王致祥知在不在!”朱翊钧拿着手中的奏疏,面色不悦的说道,连语气都森严了几分。
“臣在。”王致祥一听到自己被点名,吓了一哆嗦,裴应章被打了二十廷杖,被拖回来的惨状,就在眼前,王致祥颤颤巍巍的出列。
“尔上奏来,言亲亲之谊宗室之福,为郡王之下婚丧给配,朕问你,钱从何来?”朱翊钧将奏疏放在了一旁,询问王致祥。
万历元年末,忠君体国侯于赵上奏言事,最终郡王之下全部自谋生路去了,朝廷也停止了郡王之下、五服之外的宗牒,这王致祥说要给婚丧官给。
问题来了,钱,谁来出?
不谈成本,光谈好处,彰显亲亲之谊,那自然是好,成本呢?
“自然是国帑内帑。”王致祥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