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士和整理着手中的札记,开口说道:“船长名叫弗朗西斯·德雷克,在万历五年时,奉英女王的命令,率领五艘船从英格兰港口普利茅斯出发,开始了环球航行,因为星图和针图都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手里,他们探索了时间更久,在自由之城,弗朗西斯抢了一艘葡萄牙的大帆船,所以,他们成为了海盗被四处缉捕。”
“用了两年的时间,船长弗朗西斯才抵达了新大陆的最南端麦哲伦海峡,用了两周的时间通过了麦哲伦海峡,在渡过麦哲伦海峡时,他们损失了两条船,而后又用了七个月的时间,才抵达了智利,差点被土著俘虏。”
“万历八年二月,船长弗朗西斯在打劫宝船卡卡弗哥号之后,终于获得了从新大陆前往吕宋的针图、星图和方法,三月他们出发了,历时四个月他们抵达了元绪群岛,被我们的海防巡检抓到时,他们只剩下了两条船。”
万历五年出发,到了万历七年九月,才绕道通过了马六甲海峡,进入了大西洋,而泰西的大帆船,每年都可以从泰西往来一次大明,这便是信息带来的优势,而这种探索,非常非常的冒险。
朱翊钧稍微翻阅了下海航札记,张元勋在抓住这三条英格兰的船只之后,把船拉到了马尼拉进行了一番修缮、清洗,顺便把他们所有的海图、针图、星图,抄录了一份。
弗朗西斯·德雷克接到的命令是环球航行。
打劫了卡卡弗哥号,获得了航海所需要的星图和针图后,他成功了,将会在今年四月份顺利返航。
英格兰、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荷兰)四方争夺海外利益的大幕,随着弗朗西斯的顺利回航拉开序幕。
朱翊钧手里有一颗巨大的蓝色宝石,是弗朗西斯抢到的战利品之一,被大明捕捉之后,弗朗西斯将他献给了鹰扬侯张元勋,而后一道送到了皇帝的手里。
“去年十二月十四日,我们一共有二十艘三桅船抵达了吕宋的马尼拉,这一批是在秘鲁完成交易后,走赤道洋流回航的,我们的探索船队,仍在向大西洋探索,这次回航,完成了到墨西哥总督区、秘鲁总督区的航线。”万士和又说到了张元勋奏疏里大明对航道探索的成果。
总体来说,大明也在进行大航海,而且从得到的情报来看,大明的探索船队,世界之最,无论是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还是弗朗西斯的环球航海,都是以三五艘船为主的冒险,而大明的探索船队极为豪横,一出手就是五条五桅船一条观星舰,七十二条三桅夹板舰,人数超过了四千人。
这是体量导致的。
万士和说完之后,文华殿内沉默了许久,英格兰、尼德兰、法兰西都发觉了航海的巨大利益,而大明在这方面拥有丰厚的底蕴,但似乎对利益不够敏锐,规模的确是最大的,但大明对大航海的布局,已经有些落后了。
廷臣们之所以沉默,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陛下执意开海,在航海厚利的支持下,世界的中心、天朝上国恐怕会从东方向西方转移,这是大明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只要是大一统的王朝,必然是世界的中心。
都是聪明人,东学西渐这种事,只要稍微对这两年开海诸事有些了解,都能做出判断来。
隆庆开关,仅仅开放了一个月港市舶司,扭扭捏捏,而万历开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隆庆六年,都饷馆馆主、海防同知罗拱辰到京师游说大臣们,支持对洋舶抽分,罗拱辰没有得到支持,但张居正认识了罗拱辰,万历元年,大帆船到港,张诚和张进两个太监,主持了第一次洋舶抽分。
吝啬而贪婪的大明皇帝,穷疯了的大明朝廷,走上了开海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朕喜欢宝石翡翠等物。”朱翊钧拿着手中的蓝宝石转来转去,对着廷臣们说道:“日后要多多收集,冯大伴,把这蓝宝石切割之后,做成配饰,朕要送给爱妃们。”
“臣遵旨。”冯保接过了蓝宝石的盒子。
廷臣们都很清楚陛下尚节俭,不喜铺张浪费,平日常服皆为青衣,陛下这么说,是用自己的名声,不过是为开海多一个理由罢了,贪婪而吝啬的皇帝,收集宝物的东方恶龙。
朱翊钧对自己的名声并不是很珍惜,养出尚节俭的名声,自然要拿来用。
“陛下,松江巡抚汪道昆在殿外候着了。”张居正说起了人事变动,汪道昆回京后,工部尚书郭朝宾就要离任了。
“宣。”
“宣巡抚松江左都御史、户部左侍郎汪道昆觐见!”冯保一甩拂尘大声的喊道。
汪道昆一步步的走上了文华殿的月台,站在宫门前,回首看了一眼身后,从读书人走到帝国中心文华殿,汪道昆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终于成为了大明明公。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汪道昆五拜三叩首行大礼。
“爱卿免礼。”朱翊钧手虚伸出笑着说道。
“陛下,臣有祥瑞献上。”汪道昆站起来俯首说道:“乃是由工部尚书郭朝宾督促筹建,此舟尚未定名,但经过了海事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的推衍,如果建造成功,从松江府新港抵达墨西哥总督区,仅仅需要一个半月时间,横穿大西洋只需要13天时间,一条船可载货三百四十万斤。”
四个小黄门抬着一个红绸布盖着的桌子来到了文华殿内。
这完全是汪道昆主持的项目,他故意将祥瑞的功劳分给了郭朝宾一些,因为郭朝宾要退了,他汪道昆给郭朝宾送这份功劳,方便他执掌工部。
这朝堂也不都是打打杀杀,也有人情世故。
给大明工匠一个机会,大明工匠还给大明皇帝无数个奇迹。
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龙号
大明的匠籍是有上升空间的。
比如宣德年间,石工陆祥,凭借着方寸大小的石块造景手艺,让大明园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进而成为了工部左侍郎,而他的儿子陆华在四夷馆做通事翻译,也混了个旱涝保收;
比如永乐年间督造大明京师北衙的总工程师蒯祥,最后官至工部尚书;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皇宫中轴线大火,木工徐杲在极其有限的预算下,完成了中轴线的复建,并且修建了永寿宫,最终成为了大明工部尚书;
给大明工匠一个机会,大明匠人,真的会给皇帝无数个奇迹。
永乐年间,大明基于下西洋的需求,提高了船匠的待遇,大明匠人们制造了福船这种海上巨兽,威震南洋和西洋(印度洋)。
而朱翊钧给了大明工匠机会,大明开海的澎湃动力,就是大明的官厂团造,这是大明开海的核心,保持大明保持商品优势进而利用高附加值进行掠夺的关键。
官厂团造,匠人本身的待遇仅次于京营军兵,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待遇,开工银、过年银年年都有,还有各种米面粮油,而匠人的孩子可以在团造读书,甚至连女子都可以在织院女校里读书、识字,学习算学。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而今天,汪道昆进京,朱翊钧得到了一个祥瑞。
汪道昆是外官入朝,他不是京堂升任,对于京堂而言,他就是一個外地人,他的确是从京堂离开,前往松江做巡抚,但一出京就变成了外官,而且他的身份比较多重,论出身他应该是浙党,可常年为胡宗宪喊冤奔走,他又投靠了张党,而开海是陛下的独断专行,他又属于帝党。
出来混是要讲背景的,也是要讲势力的,万士和之所以能做万金油,是因为他是极为纯粹的帝党,而汪道昆这种多方背景,有一个非常非常不雅观的称呼,三姓家奴。
这么复杂的身份,让他举步维艰。
所以他需要一个功劳坐稳自己的位置,将自己复杂的背景简单化,图谋更进一步。
“陛下请看。”汪道昆缓缓的拉开了红绸布,红绸布盖着的不是组装好的模型,而是一大堆的零件。
汪道昆首先拿出了主桅和龙骨,开口说道:“空心钢主桅和纯钢的龙骨,以及船梁,海上的颠簸超出了木船的极限,尤其是在高速的情况下,大明的水翼帆船第一次试制,我们就发现了船只在高速航行下的颠簸,会让船变形甚至解体。”
“水至柔,可是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会变的坚如磐石,以卵击石,不自量力,可若是以极快的卵击石,石头亦碎。”
力是相互的,大明的火铳击发的弹头是铅子,即便是打在岩石上也会打出一个大坑来。
大明水翼帆船的高速航行,水从柔软变成了坚如磐石一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明匠人们已经给出了办法,那就是钢,不是铁,而是钢材,桅杆、龙骨、船梁、船身都会包裹一层钢,来防止解体。
汪道昆手持的龙骨船梁,有点像鱼骨头那般,一条条船梁从龙骨上延伸而出,汪道昆说的新型船只,是大明为了适应当下海贸环境的快速帆船,船只的结构强度就有了硬性要求。
汪道昆将所有的桅杆装在了龙骨之上,一个船只的雏形就出现了,而后他拿起了船身,开口说道:“我们的船身是双层设计的,外面一层榉木,而内层为一层钢板,榉木是为了减重,钢板也是为了维持船体的基本稳定,提高抗风、抗浪能力。”
帆船的动力还是风力,龙骨船梁和桅杆已经采用了空心钢材制造,那么为了更快的速度,船身木制就比较合理了,一切为了更大的载货量,一切为了更快的速度,时间就是金钱,增速代表着更庞大的利润。
汪道昆将船身组装好后,举起了已经初具船形的模型,指着船身说道:“我们将甲板之上几乎所有的舱室全部取消,放入了船舱内部,甲板之上,只保留船长舱,整个船身为三层设计,因为钢材龙骨设计,导致我们最底层不再需要压舱石,由下往上,三层的船舱,我们每一层可以容纳超过一百万斤的货物。”
这种设计非常非常大胆,甲板以上大量简化,是来自泰西的造船经验,三桅夹板舰和五桅过洋船,都参考了这种设计,而汪道昆所展示的新型船只,则是更进一步,只保留船长的位置。
相比较现在将火炮放在甲板上,新船的炮位在甲板之下,船只的三层甲板的船身上有火炮射击的炮臼,需要射击的时候,可以打开盖板进行设计,朱翊钧津津有味的询问着诸多设计的妙处,连连感慨大明工匠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
随着汪道昆的逐步讲解和组装,一个造型十分张扬的五桅船模型,出现在了朱翊钧的面前。
(游龙号—五桅飞剪快速帆船)
而这条船的船帆不再是大明传统的硬帆,而是横帆,就是将硬帆的每一块做了切割,成为了单独的帆面,整个船舱之上,全都被船帆所遮蔽,船首、船尾、船的两侧都有不同的小帆,船身的造型十分的优美。
大明船壳的水线长宽比在不断的增大,从最初的三比一,增加到了现在的六比一,其水下形状,设计成了阻力更小的阻力,船只的整体重心和空心的船艏,让船只更加容易在航行中抬头,这样可以保证船只的航行稳定。
在高速航行时,船只的姿态是船身几乎贴着海面,长长的、尖尖的船壳曲线,仿佛一把锋利的剪刀划破海面一样。
“船长三十三丈,形宽三丈八尺一寸,深为一丈九尺六寸,船的干舷极低,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几乎只能看到帆面,而主桅长度高于二十四丈,是船长的四分之三,预期载重为三百四十万斤。”汪道昆将组装好的船只放在了桌子上。
朱翊钧站了起来,来到了船只的面前,如果按照汪道昆所言,横穿太平洋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那从松江府出发,过班达海从爪哇以南直接前往好望角,横穿大西洋,至麦哲伦海峡,再走赤道洋流抵达吕宋,最后回到松江府,大约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预期载重三百四十万斤,大明一斤为596克,载重大约为两千吨,一次环球航行,只需要半年,恐怖如此。
“靡费几何?”朱翊钧看着船只询问道。
汪道昆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来了,他低声说道:“造这么一艘船要十万银,大概是现在五桅船的两倍了。”
普通人看来陛下是吝啬的,但汪道昆始终在开海的最前沿,陛下在开海上的投入是极为阔绰的,但这艘船的造价,委实是过于昂贵了,十万两白银,五分之一个隆庆皇帝皇陵。
朱翊钧一听这个眉头皱了起来,他不是不舍得,是这条船,眼下还是汪道昆画的大饼,想要吃到这个大饼,最少要一百五十万银。
这条船从图纸到实物,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十万银的研发改良费用,大明的设计从度数旁通之后,就开始逐渐精准,五桅过洋船丁型从图纸到下海,就花费了朝廷七十二万银,才最终试制成功,这个试制的过程超过了三年时间。
朱翊钧笑着说道:“这要是卖,一艘船卖九万两黄金,我想,费利佩和阿克巴都会很有兴趣,包括英格兰女王,当然这东西,他们想买,朕也不可能卖给他们的。”
一两黄金约等于十四到十六两白银,这是大明当下物质不丰富的挂牌价,一条占据了商品优势的船只,在当下大航海的背景下,赚十四倍到十六倍并不过分。
在百年屈辱史中,整个世界形成了一种共识,先进的船只会对鞑清形成实质性的禁令,甚至鞑清自己造的船也会被施加各种手段去限制,包括不限于限制原料进口(柚木)、鞑清籍船只无法得到船引、无法通关、不得在殖民地的港口补给买卖、购买兼并鞑清本地船厂防止鞑清自由贸易等等等等。
鞑清在鸦片战争后的闭关锁国,是一种满汉大防下鞑清朝廷的制度,也是世界的封锁。
汪道昆所呈现的新型船只,不可能像五桅船那样卖到全世界去了,这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是国家安全海权的问题,五桅过洋船,说到底还是泰西桨帆船的范畴,臃肿、载货量小、航行慢、不容易转向、不够灵活等等。
在新的船只出现后,五桅过洋船成为了牛夫人,对此朱翊钧只能说:爱过。
“多久?”朱翊钧开口问道。
汪道昆俯首说道:“三年。”
朱翊钧大手一挥说道:“朕给你两百万银,三年把这东西给朕造出来,朕允许他慢一点、载货量少一些,但这个东西,朕要见到。”
朱翊钧拿着手里的册子,看了半天,诸多数据和印象里的飞剪船最为相似,但是飞剪船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面前这玩意儿,尤其是船身强度。
“一百万银足够了,足够了。”汪道昆赶忙说道,他还没当上工部尚书呢,就让陛下爆了二百万银的金币,他不担心差事办砸了,既然敢把模型抬到文华殿上,便是心有成竹,欺君、糊弄皇帝的话,那是小瞧九族羁绊。
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银子,大明白银的购买力现在已经很强很强。
“两百万,资出内帑,冯大伴,内帑还有银子吗?”朱翊钧看向了冯保,花钱得问问大管家自己小金库还有多少。
“有。”冯保言简意赅的回答了陛下这个问题,内帑现银大约有四百七十二万银,两百万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而且皇庄、开海厚利、市舶司关税分账等等,源源不断的注入内帑,到年底还能有五百万银。
“臣叩谢皇恩。”汪道昆再次行大礼,他知道,自己只要把这船造出来,这明公的位置就稳了,入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当官的哪个不想往上爬,不想进步,当什么官?
朱翊钧拿出了一年京营的军饷,五分之一的一年大明军费来推动此事,尚节俭是朱翊钧的坚持,但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钱。
京师第一阔少可是他朱翊钧!
“陛下,国帑可以拿出一百万银来。”王国光一听赶忙说道,户部这些年也弄明白了一件事,跟着陛下走,吃肉又喝汤,皇帝的内帑想甩开国帑搞投资,想都别想!
有成果之后,造一条船,户部怕是要多给内帑十万银了!
“这大臣们平素里一个个都是淡泊名利,把那荣华富贵当成过眼烟云,把那钱财称之为烂俗,不为五斗米折腰视为清贵,这一听有发财的机会,就立刻扑上来了?这叫什么,这就是见钱眼开!”冯保阴阳怪气的揶揄了一声王国光,顺带着敲打了张学颜。
这俩家伙,不止一次对着陛下拍桌子了,开海投资拍桌子,军费支出拍桌子,简直是无法无天,逮着机会,冯保这条皇帝的爪牙,当然要咬两口。
“陛下为大明天子,岂能弃国朝于不顾?”张学颜立刻大声的说道,面子?哪有银子重要?没有银子的户部,狗看了都嫌弃,有银子的户部,路过的狗都要扇两巴掌,还没人敢置喙!
张学颜负责勾稽,遇到发财的机会,自然要冲锋陷阵,这么好做原始股船东的机会,冯保就是骂上天去,户部也不可能错过,这新型船只这块大肉,工部能吃,内帑能吃,户部也要吃!
“那就国帑内帑对半吧。”朱翊钧看了王国光一眼,王国光他没有恭顺之心!
如果内帑单独投资,利润全归内帑。
可惜的是,国帑越来越难糊弄了。
“请陛下为船赐名。”汪道昆俯首帖耳的说道。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第一条高速帆船,就叫游龙号吧。”朱翊钧思索了片刻,给了一个名字,而且是很正经的起了个名字,不像是旱鸭子那样随意,这可是开海大事,不是脚踏铁轨车那种玩具。
这条船必将名垂青史,既然要有名字,那就严肃些为宜。
“这个名字!好啊!陛下真的是文江学海,正所谓:水国迢迢几万里,天涯浩浩无穷已。封舟一去淼何之?泛海过洋如平地!游龙这个名字,好!”万士和听闻之后,立刻送上了四句马屁,为了夸这个名字好,当场作了首诗。
得皇帝赐名,这船可以看做是皇帝赐名封舟,大洋上的海外番夷之国路途遥远到以几万里去计算,就像是天涯海角一样极为遥远,得到了陛下赐名的封舟下海后,会有何等的表现?泛海过洋如履平地。
这是对大明开海事的祝福和期盼。
大明廷臣们一脸嫌弃的看着万士和,耻与为伍,陛下赐个名字都能拍出各种样式的马屁来,当真是谄媚之臣也,但不得不说,万士和从来没有拍到过马腿上,这便是礼部尚书天大的能耐了。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万士和收敛点,他询问了一下汪道昆这样的模型还有没有,如果只有一个,那朱翊钧就自己收藏了,不给朱翊镠了,如果有多余的,给朱翊镠一个也未尝不可。
汪道昆是很有恭顺之心的,模型带了两个,朱翊钧赐给了朱翊镠一个,算是全了朝臣们吵吵闹闹的亲亲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