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529节

  连明成祖朱棣都无法拒绝。

  显然大明现在振武之后,又开始了那个循环,中原强、要北伐、草原弱、打不过、被迫西征,瓦剌人思前想后,不如省去中间环节,直接西征。

  望风而逃不是什么耻辱的事儿,明成祖后面三次北伐,他还没出塞,草原人都跑的无影无踪了。

  俺答汗个蠢货筑城了,就该他承受这个代价。

  俺答汗没明说,瓦剌人非常不客气的问使者:南下?南下跟着你一起挨大明的毒打吗?

  与其和大明直接冲突,不如西进欺负中亚地区的菜鸡,这也是草原惯例了。

  “外喀尔喀诸部,也不肯来。”不彦台吉神色落寞的说道,外喀尔喀诸部是另外沟通的援军,之前说好了攻守相望,若是大明出塞进攻,外喀尔喀诸部必然驰援。

  说得好听,真的打起来,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外喀尔喀诸部正在谋求羊毛生意,已经派了使者入京朝贡,现在支援俺答汗,羊毛生意这个快车道,外喀尔喀诸部就真的没法上车了。

  在外喀尔喀诸部看来,你俺答汗牺牲了妻子的色相讨好大明皇帝,伱俺答汗是草原的叛徒,大明的顺义王,你们是内部矛盾和内部战争,你们是自己人内讧。

  外喀尔喀诸部是外人,参与其中,就是赢了,羊毛生意还是没得做,为何要帮?

  “三娘子的归化城都不肯帮,外人就更不可能了。”董狐狸叹了口气,归化城发生的内讧,让大明看了笑话,俺答汗帐下所有人也没料到,三娘子都不在归化城了,归化城那帮怂货,居然还敢违抗俺答汗的命令。

  归化城是三娘子建的,板升是俺答汗让汉儿赵全建的,归化城的名字是万历三年,朱翊钧亲笔提名赐的牌额,那是三娘子死乞白赖的求来的,板升这个城的名字是俺答汗自己取的,意思是大汗房舍。

  归化城从根上就是群怂货建的,结果这群怂货胆子居然这么大。

  三娘子在,归化城的万户们反而为难,毕竟三娘子是俺答汗的妻子,俺答汗要死硬到底,三娘子不得不跟从,否则会成为叛徒,三娘子跑了,万户们反而处理起来简单了。

  俺答汗的表情说不上失望,甚至有点释然,他其实早就猜到了。

  “大明皇帝年纪轻轻,十九岁的年纪,他不讲武德!打之前,八年时间,跟我们好好的做了八年的羊毛生意,我们现在跑都跑不掉!”察罕淖尔气急败坏的说道。

  “羊毛生意做的红火的时候,也没见你抱怨。”董狐狸阴阳怪气的一句。

  大明的羊毛生意,从最开始就是阳谋,目的非常明确,羊吃马,若不是三娘子这些年控制着羊的数量,草原上早就羊吃人了,羊毛生意利真的太厚了,大明在这个生意里,没有亏欠草原。

  “要不然投了吧,反正戚继光是王师,他又不滥杀无辜。”识一切者索南嘉措,左右看了半天,作为喇嘛,他起到了折中的作用。

  跑、跑不掉,打、打不过,不如投降。

  反正戚继光从不滥杀无辜,从隆庆二年算起,北虏也和戚继光打了十四年了,大家早就摸清楚了对方的秉性,戚继光的厉害也在这里,他从不滥杀。

  这进一步降低了草原诸多部族的抵抗意志,所以往往面对戚继光征伐的时候,一些个部落一合计,索性投了,摇身一变成了边民,相比较草原彼此征伐,戚继光领兵,当得起王师的美誉。

  不抢牲畜、不抢粮食、不抢女人、不抢孩子,只要听话,还能选聪明伶俐之人,到随军的兽医那里学治疗牲畜!

  这稍一打听,原来是大明皇帝给的太多,京营军兵看不上部落这点财货,随意劫掠是要吃军棍的,戚继光治军又严苛。

  如果反抗,大明军也是杀人的,军队本就是杀人机器。

  而且杀人之后也会没收所有抵抗者的财货,三马分肥的将财货分掉,军兵一份,京营一份,陛下一份,而军兵往往会把那一份卖给随军商贾,陛下往往会把那一份还给军兵。

  不反抗就不会死,还能活的更好。

  识一切者大喇嘛索南嘉措只是捅破了窗户纸,俺答汗帐下已经出现了溃营,还没发生哗变,不过也不远了。

  大喇嘛走了很远的路来到了板升传教,他还是有些见识的,溃营逃兵们逃的方向是归化城,除了归化城之外,最多的是逃往东胜卫。

  河套、归化、板升、集宁这些地方,都是胡汉杂居,谁在大明境内还没点亲朋?逃到东胜卫也不会受到过分的虐待,有亲友投奔亲友,无亲友,等待一段时间后也会被安置。

  抵抗意志已经极为衰弱了,这仗打不下去了。

  “尔要借我头颅一用,到大明领赏不成?”俺答汗的眼神里没有了浑浊,反而带着几分过往的霸气,他厉声说道:“我是老了,不是死了!”

  金顶大帐之内,立刻安静了下来。

  “父亲,我们要面对的是李如松,不把这颗钉在我们心口的钉子拔了,无论怎么打都是输。”不彦台吉在高压之下,选择了开口说话。

  既然还不肯投降,那就得打,无论怎么打,李如松的两个骑营,这六千精锐都得解决,否则决战时,李如松一个背袭,就是输定了。

  “要不你去?”俺答汗看向了自己的次子,不彦台吉和土蛮汗那个长子布延,都喜好儒学,不喜劫掠,这些年也一直负责贡市贸易,是和解派。

  本来俺答汗以为这个儿子会完全投靠三娘子,他俺答汗这条船就要沉了,都在跳船,也不缺这么个儿子了,但不彦台吉还是回到了板升。

  不彦台吉指了指自己,无奈的说道:“我?”

  李如松那种凶神恶煞,他哪里是对手,察罕淖尔这个巴图鲁都打不过,他这个儒生去解决李如松?

  “不如我去吧。”董狐狸主动请缨。

  如果能重来,董狐狸一定不会在密云杀了总兵汤克宽。

  大明皇帝很记仇很记仇,汤克宽一死,被大明关了一年多的侄子卜哈出就被斩首了,当初大明留着卜哈出就是劝降董狐狸,董狐狸也和大明眉来眼去,见风使舵。

  结果北古口一战,董狐狸赢了,现在看,反而输的如此彻底,那之后,大明就不再劝降他了。

  董狐狸主动请缨,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成梁、李如松父子,董狐狸也没少跟他们交手,辽东打完,大宁卫打,应昌还碰过几次,李如松这样的战场疯子,很好对付,设伏诱其深入围歼就足够了,他还喜欢亲自侦查,这只需要设个圈套,杀了对方主将,对方自然溃败。

  董狐狸还在用老眼光看人,彼时李如松带的是步营,现在李如松带的是骑营,他疯归疯,不惜命归不惜命,但那都是建立在骑营快速反应的基础上,都是有底气的疯,是作战风格。

  俺答汗看了眼董狐狸,其实他知道董狐狸打的什么主意,去武川跟李如松打,打得过自然最好,打不过董狐狸九成九会跑,跑到和林去,恐怕日后会跟着瓦剌人一起西征。

  董狐狸出了大帐,带着本部就奔着武川而去。

  他很快就设好了陷阱,静静的等待着李如松的轻敌冒进。

第446章 氪金战士VS血肉之躯

  大明的铁浑甲极为昂贵,三娘子曾经说京营的铁浑甲营造费用,可以将整个北虏完全买下,并非胡说或者吹捧大明,而是事实。

  时至今日,除了大明皇帝朱翊钧、亲王朱翊镠的铁浑甲,或者叫明光甲之外,并没有匀质钢板制造的铁浑甲,大明皇帝御用的铁浑甲,那是人工锻造,一点点敲出来的百炼钢,这玩意儿的工期实在是太长太长了。

  御用的铁浑甲锻造法和京营使用的铁浑甲,在初期制造工艺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铁料、煤炭、石灰石等物装载料斗里,在铰链的牵引下,从炉喉落入炉腹之内,绕过了炉身的热空气管道通过风箱加压从风口压入炉腹,充分燃烧的煤炭产生高温,将铁料融化为了铁汁,匠人们将长钳插入出渣口,将初步由杂质形成的釉,从出渣口拉出来,打开出铁口开始流出铁汁。

  这些釉,用于铺路是极好的,不会浪费。

  铁汁流入一个方池之中,通过搅拌,让空气与铁水充分接触,冷空气进入并不会让铁水的温度下降,铁水的温度反而会进一步的上升,因为燃烧需要氧气,通过搅拌空气和高温的铁水充分接触后,铁水中的碳,会再次燃烧。

  这个时候,会得到了一池【富有大量杂质的熟铁】。

  这种做法效率极为低下,而且需要频繁的更换搅拌用的木头,木头根本坚持不了几下,而且在高温炙烤之下,很容易发生事故,常常有人从池边跌落池水之中,大明的工匠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倾动的圆筒状吹气炼钢前包。

  这种前包带有气孔,可以将加热过的空气加注到铁水之中,而倾动可以让铁水更加充分的和空气燃烧。

  这一步的改良,西山煤局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从王崇古提领西山煤局开始,就一直在进行改进,终于可以在基本保障工匠安全的前提下,批量得到大量的熟铁。

  熟铁的碳含量极低,所以很软很软,因为在搅拌时铁水中的碳已经烧光了。

  到了这一步,大明皇帝御用甲胄,进入了纯手动打造的阶段,通过大量的人工锻打,将熟铁之中的杂质排除,加热锻打,反反复复,而后开始用各种手段渗碳,最奢侈的办法就是将【反复锻打去除杂质的熟铁】放入大量的盐和碳粉之后烧熔,将没有太多杂质的熟铁扔进去煮上两天两夜,一块【匀质钢板】就制造完成了,进而从钢板打造成皇帝用的明光甲。

  无论是人工,还是盐熔,都太过于昂贵了,根本无法进行量产,别说武装京营,就是陛下的缇骑都无法全部列装。

  工艺需要改良,参考大明‘钢针’制造的过程,王崇古带领西山煤局进行了工艺改良。

  大量杂质的熟铁,要用水力锻锤,富有杂质的熟铁经过了加热后,被扔到了臼里面,无法进行复杂精密加工的水力锻锤,麻木的在水力之下,不断的抬起落下,将熟铁中的杂质锻除,这一步用水力锻锤的原因是,粗糙但充沛且廉价的动力。

  这些没有多少杂质的熟铁,再次加热烧到通红的时候,经过了两个大钢辊做成的辊压机中过一遍,这是因为压印银币,大明对于辊压技术有了更多的突破,经过了辊压,没有杂质的熟铁,变成了【厚薄均匀的熟铁板】。

  薄厚均匀的熟铁板,从水力锻锤工坊,转入了模型工坊,这一步只需要模压就是,而后匠人们修好边角,一個【徒有虚表的铁浑甲胚胎】就做好了。

  熟铁质地柔软,强度极差,全熟铁的甲胄,没人能穿的动,力拔山兮的李如松,穿着全熟铁制造的铁浑甲,也无法作战。

  和手工锻造明光甲一样,徒有虚表的胚胎同样需要渗碳。

  一块块的铁浑甲胚胎撒上碳粉,丢入土窑之中,土窑在猛烈加热之后,开始闭窑,这是钢针的焖钢法(天工开物有载),一排排的铁浑甲胚胎在高温密闭没有氧气的窑内,和碳粉进行充分的渗透后,得到了【渗碳均匀且表面渗碳良好的铁浑甲胚胎】。

  到了这一步,铁浑甲依旧是胚胎,它还是柔软熟铁,没有防御力的同时,还十分容易变形,这需要经过淬火,淬火分为了油淬和水淬,在剧烈的热胀冷缩之下,铁浑甲的胚胎会剧烈变形,导致无法使用。

  变形问题需要解决,铁浑甲的胚胎加热,会放入铁撑,通红的铁浑甲胚胎进入冷油之中,在剧烈的热胀冷缩之下,铁会猛烈收缩形成致密晶体,这也是渗碳的意义所在,碳原子可以在这个收缩结晶的过程中,形成晶核,而熟铁淬火强度不会有太多提升也是如此原因。

  【初具防御力的熟铁渗碳板甲】就做好了,这个时候,仍然不能穿,因为淬火之后的铁浑甲变硬了,但也变脆了,面对一百斤以上的强弓和火铳的时候,脆的跟张纸一样不是形容词而是事实。

  下一步便是回火,要做的也很简单,再次放入土窑里,高温封闭没有氧气的窑,可以将致密的结晶稍微解冻之后,就得到了【渗碳均匀、渗碳良好、经过良好淬火且回火修正的铁浑甲】。

  这种铁浑甲本质上,它仍然不是钢,是熟铁,因为铁浑甲各部分的碳含量并不相同,防御力是远不如纯钢制造的明光甲,并且重量更大。

  想要得到质地均匀的钢板,当下的大明只能依靠强九族羁绊的工匠们纯手工制造。

  这种铁浑甲是批量制造的不可能量身打造,所以它其实很不合身,军兵使用上是有一定的困难,但在万历九年这个时间,可以十分确切的说:这就是钢甲!

  别说北虏,大明京营也是三分之一有这样的铁浑甲,防御力已经是当下生产力之下的极限了。

  骑营的铁浑甲是特制的半身甲和胸甲,李如松穿的甲胄是和大明皇帝同款的明光甲。

  王崇古是《天下困于兼并纾困流氓疏》官厂团造法的发起者,同样他带领的毛呢官厂的盈利用于给京营发饷,西山煤局的煤钢联营,负责制造大明京营所需要的甲胄、火铳、战车等军备。

  王崇古在积极改进盐熔渗碳,争取让批量制造的制式铁浑甲在防御力和重量上,接近于皇帝御用的明光甲,这很难,但这八年的时间里,王崇古一直在亲自督促工艺的改良,相比较当初叮叮当当的敲锻,现在大明铁浑甲的造价已经降低了一半,这是流水线生产的优势,防御力不变的情况下,一副全身铁浑甲的重量从四十四斤,降低到了三十七斤。

  李如松带领的骑营全部装备了铁浑半身甲,每人拥有三匹战马,而且每一匹战马都是精挑细选,优中选优的良驹,并且每一匹战马都是用豆粮、草料一起喂养,过冬也不会减膘,每一人都装配火铳,手铳和骑铳。

  骑营,大明真正的氪金战士!浑身上下都闪烁着令人侧目、真金白银的光芒!

  中原的甲胄就跟草原的马匹一样,除了打仗之外一无是处,而且民间禁甲,在北元朝廷逃亡之后,北元朝廷彻底失去了回回工匠,也没有了稳定的燃料供应和铁矿供应,再加上大明自洪武年间以来的禁运政策,草原上连铁锅都少之又少,甲胄更是少得可怜。

  隆庆议和后,草原的确有了铁锅,但从铁锅变成铁甲,难道指望北虏用牛粪去烧锻?

  所以草原人是真正的血肉之躯,有副皮甲就不错了。

  董狐狸通过重金购买的千里镜,看到了李如松的身影,看着李如松身上的甲胄、身下的良驹,一时间陷入了两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是:到底谁特么的才是草原人!一个骑兵居然有三匹战马,那可是战马,又不是驽马!

  第二个问题就是:自己设置的陷阱,真的在引君入瓮,还是在作茧自缚?

  直到亲眼看到李如松和他带领的骑营之后,董狐狸才明白了察罕淖尔的绝望,察罕淖尔面对的是什么怪物。

  董狐狸看到了李如松的身影,同样李如松也发现了董狐狸布置的陷阱,十几人的斥候在草原上奔驰着进入了山坳,这是武川通往板升城的山,名叫翁观山,是必经之路。

  李如松观的位置无法观察到这个山坳的情况,但这里非常非常容易设伏,两边是丘陵的缓坡,一旦敌人从缓坡上冲了下来,李如松和他带着的十二个亲卫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少将军,咱们是不是谨慎一些?”一个亲卫显然也观察到了这一情况,这十几个斥候,有点像诱饵。

  李如松勒马,点头说道:“你说得对。”

  通过墩台远侯的情报,来犯的人是董狐狸,董狐狸在密云杀了汤克宽,就是用的这个诱敌深入的法子,而当初徐达在岭北之战的败北,同样是因为孤军深入,李如松牢记戚继光告诉他的那句话,前锋打赢了胜利的天平会倾斜七成,前锋败了,就是兵败如山倒。

  这个位置如此的关键,他的装备如此的优良,他是疯,不是傻。

  “董狐狸想要诈我,在这地方设伏,我便将计就计,在这里跟他耍耍。”李如松带着十几个亲卫开始驱马向前,但是迟迟不进入劣势地形,就这么在陷阱的附近,绕来绕去,不断的观察着,越观察李如松越是确认,这里设置了埋伏。

  董狐狸看到这一幕,心里就像是狐狸在挠一样,这个时候就到了比拼定力的时候,李如松不走,还在试探,董狐狸为了一击必杀,只能忍住内心深处的蠢蠢欲动。

  “上当了!”董狐狸忽然警觉,因为他听到了马蹄声,隐隐约约的马蹄声,让董狐狸意识到了,这个奸诈的李如松早就识破了他的计谋,故意逗留,就是为了等待援军。

  董狐狸不是没有想过会被反制,但是独属于草原的快速反应和快速机动,突然出现在了大明军身上,让他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当大明铁骑出现在视野之中时,董狐狸知道,自己中计了。

  大明的铁骑没有步入陷阱之中,而是选择了迂回,董狐狸埋伏了两千人,完全暴露了出来,一场埋伏变成了遭遇战,董狐狸强压了内心的恐惧开始指挥,刚刚接战,就陷入了劣势之中。

  大明的铁骑,京堂勇士、氪金战士在游龙。

  确切的说,大明骑兵仗着火铳的射程和杀伤力,并不打算正面接触,骑营每一骑都太过于昂贵了,李如松发现了‘排队枪毙’的杀伤力后,选择了远程作战,往前数三百年,这是草原的绝招,骑射,不接触的情况下,最大的击杀击伤敌军,等到敌人士气崩溃后,再进行冲锋。

  草原还没有进入雨季,硝烟在战场上弥漫,火药的爆鸣声如同催命符一样,每次的齐射都会有无数草原勇士被铅子炸出一片片的血花,而草原人的箭矢,完全无法射中敌人。

  朱翊钧习武,他现在开不了一百二十斤的虎力弓,但能开得动一百斤以上的强弓,但在骑马的时候,他只能用六十斤的软弓,戚继光说骑射在战场上作用不大,是因为战场环境在火器加入之后已经发生了改变。

  草原人的反曲弓也就是六七十斤,火铳的有效杀伤射程远高于弓箭,大明的骑营在一次次的齐射中,收割着董狐狸帐下勇士的性命。

  董狐狸开始下令儿郎们盯着火铳进行冲锋,希望咬住敌人,但他部下的马匹,本就不完全都是战马,而且过完了严冬后,因为战争的阴霾,人马皆是骨瘦如柴,无论是爆发力还是耐力,都不如骑营的骑兵。

首节 上一节 529/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