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530节

  在不知不觉中,董狐狸没有发现,战场已经发生了一些转移,两个丘陵的山坳,从大明军冲击敌阵,变成了敌军冲击大明所在丘陵。

  “火炮!”董狐狸目眦欲裂!

  玩不起就不要玩!

  好好的骑兵对冲,你在山尖尖上摆出火炮阵是几个意思!

  这个李如松不讲武德,居然把偏厢战车拉到了丘陵之上!

  在半个时辰的交锋中,李如松将火炮布置完成,战场的主动权早已经悄无声息的转到了李如松的手中。

  “退!退!退!”

  董狐狸站在大撵下,大声的下令,但是已经完全来不及,因为火炮的硝烟已经升起,轰鸣声隔了一小会儿才传了过来。

  一共四十五门九斤火炮第一轮齐射,四十五个开花弹,划过了天穹,反射着黄昏时的晚霞,在接近地面时猛地炸裂开来,开花弹中的铁蒺藜带着呼啸之声砸入了董狐狸冲锋的军兵之间。

  没有甲的草原骑兵,面对火炮尤其是开花弹时,只有血肉之躯,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人没死多少,大部分都是受伤,无论是人还是马受伤,在战场上都是致命的。

  “撤退!撤退!”董狐狸终于领教到了李如松的强悍,整个人如同疯魔了一般,大声的叫嚷着指挥着,他下令撤退后,带着自己的家奴就开始了逃亡。

  李如松拿起了自己的狼牙棒,驱动着马匹慢步向前,大声的喊道:“大明骑营,冲锋!”

  牙旗开始挥舞,骑营开始在李如松的身后汇聚,骑营最开始是慢步走,十几步之后变成快步,快步在二十余步之后,变成了策马奔驰,李如松一马当先,带领骑营开始向着丘陵之下的敌人冲杀,马蹄下的马蹄铁踏碎了青草,踏碎了碎石,钢铁洪流一样的骑营,从丘陵顶部向下扑去。

  李如松是个战场的疯子,他用的武器是个狼牙棒,每一次的挥舞,都会带出一蓬蓬的血雾,他带领的两百亲卫,如同一把尖刀将敌阵完全撕开,而后亲兵一分为二向左右撕裂,董狐狸所部,立刻陷入了完全的劣势之中。

  在两个回合的冲杀之下,大溃败开始了,带重甲的骑营并没有追杀,而两侧负责支援的胸甲骑兵开始追杀。

  胸甲骑兵是只有胸甲的骑兵,连半身甲都算不上,主打一个机动力,负责在战场上机动支援和追杀,重骑主要是用来破阵和凿穿敌人阵线,导致敌人溃败。

  李如松已经完全掌握了骑营的作战,轻骑反复骚扰和射杀敌人造成敌人的疲惫之后,重骑一锤定音,轻骑开始漫长的游猎和追杀。

  轻骑兵里唯一一道重骑的身影,就是李如松本人,他的甲胄很轻只有二十五斤,他的马匹很壮硕,他有三匹马,一匹马名叫飞翼,一匹马名叫胜剑,还有一匹叫照雪,前两匹是沙阿买买提送给陛下的御马(350章),朱翊钧将这两匹国礼赐给了李如松。

  飞翼跑得飞快,胜剑一往无前极为凶悍,而照雪,是戚继光送给李如松的,这匹马最大的优势是耐力,是戚继光给李如松逃跑用的,耐力在逃跑中最为重要,李如松没有把照雪用于逃跑,而是用于追杀。

  两日后,董狐狸带着残兵败将三百来人在草原背风处休息,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他的本部本是万人队,在反复冲突之后,投奔俺答汗的时候,只剩下了五千人,他拿出了两千人埋伏李如松,反而被李如松全部吃下,他逃回营寨后,以为李如松不会追过来,但大明骑营只用了半日,就集结完毕,天亮之后,大明骑营,开始攻打他的营寨。

  董狐狸建的营寨,没能撑过两个时辰,就被完全攻破,董狐狸带着两千人开始逃亡,又是一天一夜,他的身边只剩下了不到三百人。

  “疯子,真的是疯子!”董狐狸满眼通红的厉声说道,这两天两夜,李如松的牙旗始终在最前面飘扬,董狐狸不是没想过冲杀,直接杀掉对方主将,但每次都是被李如松反冲了回来。

  “悔不该杀汤克宽啊。”董狐狸躺在草原上,那些草木就像是敌人一样,让他无法入睡,悔意再次蒙上心头,后悔已经说了无数次,但没有后悔药可以吃。

  大明是很记仇的,打赢了一笔带过,什么时候谁带领着多少人在哪里打赢了敌人,获得怎么样的战功,打输了,那就是写不完,大明的笔杆子们就开始自己的表演,分析为何会输,怎么赢回来,敌人到底多少规模,分析的奏疏论斤称,写到史记里也是长篇累牍。

  打赢了应该,打输了记在小本本上。

  董狐狸真的两天两夜没合眼,一直在跑,李如松则是睡了两个时辰加一个时辰,他也不是铁打的,睡之前,他会弄一碗炒面粉,倒水里随便搅一下直接灌到嘴里,啃一个光饼,再喝一袋水。

  李如松之所以要追着董狐狸不放,两天两夜都不肯放过,还要继续追击。是因为戚继光有一次提到了他对汤克宽的愧疚。

  汤克宽的死,是不遵戚继光的将令,自己出击而死,但戚继光觉得有自己的原因,他是大将军,指挥大兵团作战,本来应该考虑到战场的复杂。

  汤克宽死了,他的儿子无法继承汤克宽世袭的指挥同知(正四品武官)成了白衣,戚继光有想过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杀了董狐狸,让汤克宽的儿孙能继续世袭指挥同知,不领兵也能领份儿俸禄。

  李如松有了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董狐狸的踪迹被找到,李如松再次出发,本就不远,不到十里地,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李如松就找到了董狐狸,完全疲惫的董狐狸眼皮在打架,就听到了马蹄声。

  马蹄声来自于四面八方,他被包围了。

  “董狐狸!束手就擒!”李如松的怒喝声在百步之外响起,箭矢泼向了董狐狸三百人结成的圆阵之中。

  董狐狸和他仅剩下的三百人,完全没有什么作战能力和抵抗意志,两刻钟后,不是被杀就是被擒。

  董狐狸气喘吁吁的躺在地上,顺着眼前的狼牙棒,抬头看着马上的李如松,反而露出了个轻松和解脱的神情,他累了,真的累了,这疯子根本甩不开,被俘反倒是能过一两个月的安稳日子,押解京师才会被斩首,但是继续跑下去,他的部下一定会砍了他的脑袋作为投名状,投降大明换取赏钱。

  打,打不过,跑,跑不掉。

  李如松的翁观山之战,全歼了董狐狸所部的五千余人,杀敌四千三百余级,骑营阵亡人数只有十七人,一战生擒了董狐狸,威震草原!

  板升城溃营比之前还要严重,俺答汗的五个万户,五个万人队逃兵超过了近五千,士气已经完全跌落了谷底,戚继光率领本部军兵已经来到了板升城十里外扎营,大军开始围城。

  俺答汗没有出城决战,因为李如松带领的骑营还在武川驻扎,一旦出城,就是前后夹击的劣势。

  戚继光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开始宣告,俺答汗的人头价值一千两,万户人头五百两,千户人头一百两,只要拿到就可以到大明军来领赏,为期十日,十日后,大明军就要破城。

  戚继光不是威胁,他将火炮依次摆开,开始了每日三次的炮轰。

  第三日,板升的城墙已经被彻底打烂了,此番前来京营的近万门火炮,五十万斤火药的倾泻之下,板升一座围不过三十里的城池,根本扛不住这样的火炮覆盖。

  戚继光不是挥霍,也是无奈之举,火药拉出来就要打出去,要不然等到雨季,就会变质,草原不是中原,没有那么好的保存条件。

  而且补给又拉了十万斤火药抵达前线,五十万斤的火药下去,板升城已经不能称之为城池了。

  这一日戚继光来到了前线,十门长两丈有余,肚子如同水桶一样的火炮,出现在了板升城外,这是皇家格物院捣鼓出了三十斤火炮。

  据说是要用在游龙号上的舰炮,大明最大的火炮也就是十五斤火药,而这三十斤火炮,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陆战,这玩意儿只能守城,而且意义不大,但海战,这东西就极为好用了。

  据说皇家格物院的疯子们准备再弄个五十斤的火炮,这三十斤火炮已经试射过很多次,这次拉到草原完全是为了检验装备的可靠性,长途颠簸之后是否能够顺利击发,发射的弹药也不是开花弹,而是实心的子母弹。

  这么十门火炮拉到板升城下,负责瞭望的不彦台吉,脑袋上缓缓的升起一个‘?’来。

  俺答汗何德何能,板升城何德何能,用到着这玩意儿吗?

  戚帅,用千里镜看看已经完全倒塌的城墙吧!

  引线被点燃之后,所有人都退后了百步之远,这玩意儿要是炸膛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戚继光可是亲眼见过这东西炸膛,延绵不绝的轰鸣声在板升城外,如同炸雷一样响起,天地都在震颤,子母弹在轰鸣之下,如同黑色的匹练,扑向了仅存的城门,砸穿了城门楼子之后,余势不减,砸入了城中。

  十门三十斤火炮杀死敌人0人。

  “浪费啊。”陈大成呆滞的看着这一幕,大烟花当然好看又吓人,可是三百斤火药=15000发燧发铳击发,怎么也能打死两个人了,这玩意儿除了把本就破破烂烂的城门完全轰碎,似乎没什么用了。

  其实是有用的,打击士气。

  下午的时候,俺答汗就派遣了自己的次子不彦台吉,前来大明营地,商量投降之事。

  这十门三十斤火炮就是底气,大明有的是火药,俺答汗最终选择了投降,戚继光都把营堡修到了板升城下,他已然走投无路。

第447章 以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你被俘虏了

  当不彦台吉看到了十门三十斤的火炮时,就知道板升城内的士气,已经完全降低为了负数,整个板升城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战败。

  战败的方式有很多种,投降是最体面的方式,俺答汗真的已经尽力了,但大明的钞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俺答汗派遣了儿子商量投降诸事的时候,板升城内发生了暴乱,拥有武器的壮丁对城内的普通平民进行了劫掠,这是从戚继光围城第一天开始的,起初这种暴乱,还只是亡命之徒仗着自己武力在身,四处勒索钱财,很快就从勒索变成了烧杀抢掠。

  俺答汗在第三天‘天雷破’之后,就彻底失去了对板升城的控制,投降在谈,板升城在乱,而归化城则是紧闭城门。

  谈判没谈成,大明要求无条件投降,俺答汗的儿子还想为老爹争取。

  归化城的万户杨鼎,本身是个汉人,他走投无路投靠了北虏后,成为了归化城的一员,最终成为了汉儿万户,杨鼎这个名字,他本人已经很陌生了,他有個北虏名字,叫兀鲁思不花。

  兀鲁思不花本人对于大明没什么好感,同样他对北虏、俺答汗也没什么好感。

  他是边民,在他本人看来,北虏?哪有什么北虏?都是在关内被逼迫到活不下去的汉人逃出了关外,才有了北虏,大家长得一样,说话也一样,用的文字都相同,这是敌国外患吗?

  俺答汗逞凶,还不是因为关内的老爷们压榨,俺答汗才获得了人力物力。

  尤其是兀鲁思不花读过了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和阶级论之后,他更加确定了自己想法的真实。

  汉人的老爷残忍压榨,那北虏的老爷就不残忍压榨了吗?同样会残忍的朘剥压榨,而且手段更加直接。

  所以杨鼎也不喜欢俺答汗,三娘子的和解,成为了草原很多人的共识,至少归化城是这样的。

  大明的汉人老爷最近似乎被迫变得良心了起来,因为朝中天大的老爷张居正和皇帝,对汉人老爷的朘剥非常不满,汉人老爷的无法无天,终于引来了天老爷的愤怒。

  归化城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不是他们想做什么,更不是打算支援板升,主要是害怕有什么动作,引起大明的误会,大明的火炮跟大雷似的,连续轰炸了很久很久。

  草原人盛传,大明皇帝的确是真武大帝的转世,戚帅从皇帝那里请到了雷法,惩戒罪人了。

  这种理解,离谱之中带着一些合理。

  在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大军开始进入板升城,此时的板升已经成为了一个人间炼狱,一个完全失序的世界,戚继光见过很多次很多次这样的人间炼狱,那时候,倭患波及之处,都是这个样子,四处都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腐朽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一种尸体腐朽、火烧火燎的恶臭。

  城中发生了大火。

  幸存的人带着怀疑和惊惧的目光看着入城的大军,他们不敢从自己躲藏的地方走出来,因为不知道这些军兵是不是和那些暴徒一样的恶人。

  戚继光来到了金顶大帐,这里并没有暴徒袭扰,怯薛军,俺答汗的班直戍卫还在保护金顶大帐,城中的大火也没有蔓延到这里。

  俺答汗带领着万户和喇嘛们,在金顶大帐前献出了金印,跪在地上,将金印交给了大明大将军,这个金印,还是隆庆议和后,大明赐给俺答汗的顺义王印,也只有这枚金印能完全代表他的身份。

  “当初,大明的京畿,延庆、昌平、怀柔、顺义、密云、通州、蓟州、遵化,和今日的板升,是一样的。”戚继光抽出了天子赐下的佩刀,架在了俺答汗的脖子上,平静的说道:“我以大明皇帝册封征虏大将军的名义宣布:俺答汗,你被俘虏了。”

  戚继光已经打了三十年仗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京城的文官们畏惧他的暴力。强大和冷血,板升城固然惨烈,可嘉靖二十九年以来一直到隆庆二年的大明人就不惨烈了吗?

  今日的板升亦如当初的大明京畿诸镇一样,这样的惨剧也曾发生在大明。

  大明和北虏必须有个结果,才能彻底停止这种惨烈之事的发生。

  不彦台吉和大明磋商投降的条件,但最终没能达成一致,这也是戚继光为何要在第十日进城,而不是俺答汗出城投降。

  俺答汗是俘虏,而不是归降的降人。

  起初不彦台吉提出俺答汗仍保留顺义王位,和土蛮汗享受同等待遇,戚继光不肯答应,土蛮汗的确在隆庆元年入寇,但那次土蛮汗并没有讨到好处,反而因为天气和军兵抵抗,搞得极为狼狈,让宗主大汗颜面尽失。

  大明和宗主大汗的和解,很大程度上和隆庆二年戚继光北上之后,多次在激烈冲突取胜有关,大明数次征伐已经达到了自己报仇的目的。

  俺答汗制造的杀孽,没能血洗。

  俺答汗并没有被带上枷锁,也没有镣铐,被押入了带顶棚的囚车之中,和董狐狸一道押解入京。

  戚继光围城的第十日,万历九年六月十一日,板升城破,六月十二日,归化城万户杨鼎来到了板升城投降,杨鼎看着打出了结果,立刻就投降了,这本就是三娘子的交待之一,俺答汗胜,归化城维持本来的和解主张,大明胜,则投降。

  大明能输很多次,但俺答汗筑城之后,只能输一次。

  和解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彻底妥协,三娘子的和解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彻底和解。

  归化城早有准备,万历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大明大同卫军在宣大总督吴百朋、大同总兵焦承勋的带领下来到了板升和归化城。

  也是在这一日,戚继光进行了超过五千人的斩首。

  这些都是围城期间劫掠普通平民的渣滓中的渣滓,手上沾着汉人的血,也沾着鞑靼人的血,在大明的语境内,这些都是亡命之徒,罪名为附逆作乱。

  这一举动,其实戚继光有极大的政治风险,因为很容易被言官弹劾为滥杀无辜、杀俘,但戚继光不杀这些人,大明这次复套仍然无法长治久安,为了大明对河套等地的长期统治,戚继光坚定的选择了杀人。

  而戚继光这一个举动,意图非常的明确,如果草原人要有一个仇恨对象,那不能是大明、朝廷、陛下,而是他戚继光这个个人。

  这也是戚继光的目的之一。

  前线的时候犯点冲动的错误,也是武将的生存之道,非要不识抬举功高震主,那就是没有恭顺之心。

  六月二十三日,在卫军驻守的情况下,大明的骑营李如松为先锋,向着河套进军,攻灭板升,活捉俺答汗,不是大明的目的,复套才是。

  俺答汗、董狐狸、不彦台吉、察罕淖尔、大喇嘛索南嘉措等一众案犯被押解入京,关到了北镇抚司大牢之中。

  “戚帅威武。”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下旨内阁,朕要在午门,宣讲戚帅捷音!现在立刻摆驾大司马府上,朕要告诉大司马这个好消息。”

  大明的大司马还是谭纶,即便是他已经开始犯糊涂,但他心心念念的复套,终于走出了一大步,正如谭纶对新任兵部尚书曾省吾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先打回来,剩下的事儿,以后再谈,现在治理不了,只能军事羁縻,也比日后拿不回来要强。

  隆庆议和的最大问题,就是议和之后,河套地区实际上属于了北虏。

  朱翊钧的车驾很快就到了谭纶的府邸,谭纶这段时间,病情没有加重,但却越来越不爱说话,连自己的长子询问,也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性格也从喜乐无常,变成了完全封闭,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并不多,朱翊钧也是等了大半个时辰,才等到了谭纶醒过来。

  “拜见陛下。”谭纶想要见礼,他觉得自己一丝不苟的五拜三叩首的见礼了,但其实身体根本没动,谭纶总觉得面前的陛下很陌生,在他的印象里,陛下还是那个十岁的胖孩子。

首节 上一节 530/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