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同意,先生教朕,说国事千头万绪,行之者一,信赏罚,赏罚分明,则国有大信,戚帅攻灭金国生擒虏王,乃是一等功勋,理应封公以示赏罚分明,这是先生教朕的,先生现在又过来说,不能信赏罚,又为哪般?”朱翊钧的语气平静。
今天,要么是张居正被说服,要么是朱翊钧说服张居正,没有别的选项,这个奉国公,张居正答应,朱翊钧要封,不答应也要封。
“陛下臣的确说过。”张居正回旋镖吃多了也习惯了,他俯首说道:“陛下,臣也是为了保护戚帅,权盛者摧,功高者隳,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杨博想做君子,但他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了。”
张居正谈到了矛盾说已经被删减的问题,杨博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上,有的时候,人爬到了高位,就会身不由己,朱翊钧倒是舍得给张居正明摄宗的庙号,但是不能,这就是张居正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戚继光已经爬的足够高了,没有必要再往上爬了。
“先生教朕大道之行,现在却告诉朕,不能这么做,那先生为何要教朕呢?”朱翊钧打出了一张蛮不讲理,我不听我不听,你理由再多我也不听。
这就是耍无赖,张居正在讲实践,朱翊钧一直讲理论,这根本就是在诡辩,朱翊钧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脚的理由,但问题是实践中,需要对现实进行妥协。
“这也是戚帅的意思,戚帅两次动用了天子赐器,既然已经赐器,便不要赐名了,戚帅在塞外一斩随军无德商贾,二斩板升败俘,就是为了不更进一步。”张居正仍然讲事实。
戚继光的两次杀人都是先斩后奏,尤其是板升的亡命之徒,其实应该由宣大总督吴百朋来上奏请斩,这些亡命之徒必死,但谁来杀是问题的关键。
戚继光直接杀了,就是给自己泼脏水。
“不不不,这件事朕问过大宗伯了,万士和对朕说,这是惯例,当初英国公张辅征战安南时候,也是先先斩后奏,每下一城必斩亡命奸猾,防止这些亡命奸猾聚啸作乱,这是行军作战的必然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英国公张辅两次征战安南,都这么做了,直到现在,安南国依旧有英国公张辅的奉祀,安南人没有怨恨张辅。”朱翊钧连连摆手。
朱翊钧收到前线的塘报之后,立刻召见了万士和,询问万士和有没有洗地的办法,万士和表示,这还需要洗地吗?这不是应有之意吗?而后拿出了张辅每下一城必杀亡命的旧例出来,这些杀孽,并不是大明丢失交趾十三司的原因。
交趾承宣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在交趾十九年,威惠兼行,深受百姓的爱戴,他一走,剩下的官员残忍朘剥,最终导致了黎利的彻底坐大。
张辅在安南的杀孽更重,但安南人都觉得这些亡命之徒该死。
戚继光杀人,不是问题,甚至不需要洗地,自有祖宗成法兜底,张辅做的如果不对,明成祖朱棣为何没有惩治?难道是因为明成祖朱棣太过于昏聩?
“陛下。”张居正略显无奈,他在讲戚继光的个人意愿,朱翊钧反而又开始讲事实,从始至终,皇帝都在避重就轻。
坏消息:陛下向贱儒学习。
好消息:全都学会了!
“陛下,这对戚帅而言不是好事,若是如此封公,日后戚帅便不能领兵出战了。”张居正又谈到了对戚继光的影响,戚继光现在以迁安侯领京营自然可以四处出击,但戚继光一旦成为了奉国公,便只能养老了。
戚继光虽然老了,但还远没有带不动兵的时候,这么一封公,怕是雄鹰折翼只能蛰伏。
不能打仗对将军而言,是折磨。
朱翊钧刚要说,封了国公怎么就不能带兵打仗了?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国初之时,国公当然能带兵打仗,因为朱元璋、朱棣都是最能打的那个,但现在国势已经完全不同,朱翊钧并不是最能打的那个,所以国公领兵之事,的确和张居正说的那样。
朱翊钧发现了,张居正绝对是有备而来,只要陷入张居正的讨论话题之中,就会陷入被动。
“戚帅班师仍有时日,先生,朕听闻先生近日不便久坐,这样吧,朕让大医官陈实功为先生诊治一二,放先生一个月的假。”朱翊钧打出了一张转移话题,暂且搁置,以张居正生病为由,给他放假看病。
张菊正久坐,这病到了不得不看的时候,这些年张居正虽然没有辛辣饮食,但这十人九痔,有这方面的病,对于久坐的张菊正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大医官陈实功这么多年的实践,十成有一百成的把握,可以在七日内痊愈。
陈实功现在在外科的实力,远超以往,光是解刳的凌迟犯都有了上百人,做的痔疮手术已经足够从京师排到了蓟州了,对于张菊正这个痔,陈实功有充足的把握,没有把握,他也不敢跟皇帝说外科手术。
陈实功发明了一种三品一条枪,只需要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
张居正也同意了做手术治疗,至于是不是会死,他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他死了对大明国朝不会出现太过于剧烈的影响,均田役的内容,他已经安排了下去,可能陛下会很辛苦一段时间,但下一个卷王会随着考成法遴选制度出现在朝中,继续辅佐陛下。
“陛下。”张居正真的有些无奈,陛下是皇帝,耍无赖谁能耍的过陛下?
“先生,戚帅奉国公之事,朕意已绝,不必再劝了,就是先生拉上内阁,拉上五府一起反对,这也要办。”朱翊钧给了张居正非常明确的答案,这件事他一定要办。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思考再思考,右手拇指在食指上不停的捻动着,才开口说道:“那就封吧。”
张居正妥协了,不妥协陛下也会耍无赖,他总不能学高拱一样,不让陛下处理国事,既然要封,那就是陛下和内阁意见完全一致。
其实分歧的根源是张居正和皇帝对于京营的定位出现了分歧。
张居正从头到尾都把京营看做是皇帝的利刃,维持稳定的一把最好用的工具、新政的压舱石,这就是张居正对京营的定位,也是张居正振武的根本目的,尊主上威福之权的政治主张。
而朱翊钧对京营则是有更多的期盼,只做一把维持稳定的工具,其实完全没必要如此重金打造,他对京营的定位是伐不臣,这个定位更加明确的指标就是实土郡县的开疆拓土。
一个是维持稳定,一个是开拓尖刀,定位不同,决定了京营总兵上限的不同。
张居正也不是铁了心的要领着内阁跟皇帝唱反调,真的要唱反调,也不会同意京营征伐板升了,俺答汗都快老死了,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儿,等两年,俺答汗死了,受到羊毛生意的经济羁縻,草原河套也可以慢慢图谋。
陛下执意如此,张居正也不再反对,他犹豫了一番,将一本封好的奏疏递给了冯保,才开口说道:“陛下,若是天不假时,陛下再拆开看。”
“好。”朱翊钧点头。
“臣告退。”张居正站起来俯首见礼。
毕竟是做手术,也有可能出现问题,他给陛下这封奏疏,是他的遗书,若是真的一命呜呼死在了三品一条枪之下,陛下再看遗书不迟,若是得天眷顾,没有死,那就没必要拆了。
“冯大伴,送送先生。”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冯保代为送行,张居正一走,朱翊钧就拆开了奏疏细细的看了起来。
一本从结构到内容都和诸葛亮《出师表》高度相似的奏疏,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劝皇帝勤政不要荒芜政务,劝皇帝不要忘记了唐玄宗、世宗皇帝的克终之难,劝皇帝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让大明再次伟大的期许就完全落在了皇帝的身上,希望陛下不要辜负万民的期许,谁人谁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都写的很明白。
出师表,是一份遗书,朱翊钧当初全文背诵的时候只是觉得诸葛亮絮叨,到了后来再读,才彻底读明白了他的内容,那时候征战,舟车劳顿,稍有不慎就是死于长途跋涉之中,但诸葛亮还是带着军伍继续北伐了。
张居正这本遗书,也是类似的。
相比较诸葛亮,张居正其实是略微逊色一些的,张居正的军事天赋并不是很强,张居正也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张居正还是个大贪官,收军将和外官的孝敬。
朱翊钧确实没有诸葛亮,但他有张居正辅弼,军事上还有戚继光可以倚重,道德楷模上有海瑞,这完全足够了,老天爷对他已经足够好足够好了。
万历九年,十九岁的朱翊钧,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处理国事,张居正教的真的很好,好的坏的,都教了,但张居正真的走了,朱翊钧会变得异常忙碌,会耽误他的不务正业。
次日缇帅赵梦祐调动了八百缇骑,将整个全楚会馆团团围住,所有人出入都需要进行严密检查,而入府的瓜果蔬菜,不再是全楚会馆自己购置,而是皇帝派遣了张宏统一采买送入府中,确保张居正这个虚弱时候,万无一失。
在筹备手术完成之后,朱翊钧亲自到了全楚会馆,却没有进去,给的压力足够大了,压力再大,怕陈实功手抖。
“王谦啊,你怎么也在这儿,莫不是要害先生?”朱翊钧手里攥着一把三品一条枪,研究着这玩意儿的结构,确实是十分精巧,而且镀锌防锈做的极好。
朱翊钧没进去,怕陈实功手抖,王谦也没进去,他也站在门前等着,他来是父亲派来的。
“陛下,这可不能乱说啊!臣绝无此心,若是心里有鬼,还敢站在这里?”王谦连连摆手,陛下平日里爱说玩笑话,可这话,可是诛心之言。
“那倒也是。”朱翊钧将一品三条枪还给了张宏,才说道:“王谦啊,朕对你父子二人不薄,要银子朕可以给,要地位朕也可以给,要名声朕也可以给,要青史留名朕也可以给。”
“但唯独先生的命,朕给不了。”
王谦打了个哆嗦,作为政敌,王谦也不是没想过趁着张居正虚弱,做点文章,但王谦的想法跟父亲一说,父亲抽出了七星环首刀,以近七十岁高龄愣是追了王谦两条街才罢休。
有些事,王崇古看的比王谦明白,大明皇帝简单易懂,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真的碰不得。
“这次戚帅大胜,我爹一高兴,赏给我七万两银子零花,啧啧,真的大方。”王谦要回这个话不容易,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滴水不漏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戚帅赢了,王崇古很高兴,七万两银子的零花钱,整个大明也是独一份了。
而另一方面,则是表功,晋党虽然有佞臣,但整体表现,还是算是忠君体国,没有为了银子给戚继光的征战找麻烦,没有对征伐造成影响,这就是表功。
王崇古是真的高兴,戚继光这赢了,晋党当初养寇自重的事儿,也算是平稳落地了。
“陛下,手术很成功。”一个小黄门从全楚会馆门前跑了出来,大声禀报着里面的情况。
“很好,明日朕再来看。”朱翊钧还没进去,他怕把细菌带进去,但每天都会过来询问。
唯一遗憾的是,当初朱翊钧说要在三品一条枪上撒一把辣椒面的事,不能兑现了。
当初晋党发难张居正独占讲筵,张居正没有任何犹豫,就把朱翊钧丢了给了王家屏和范应期,朱翊钧那时候就打算在三品一条枪上撒一把辣椒面,让张菊正知道什么叫眦睚必报,什么叫记仇。
董狐狸是对的,大明皇帝是真的记仇。
第448章 在死亡的边缘试探
大明的人才遴选机制,从科举到官场,一步一坎儿,每一道都是生死关,过不去就是一辈子,考中了举人的范进变得疯魔,不是虚妄的荒诞,是魔幻的现实,更是阶级的跨越。
从数以千万计的读书人卷到每三年三百人的进士,已经是人间龙凤了,而后才会进入官场继续卷,最后卷到大明的京堂,卷到六部明公,卷到文华殿,卷到内阁。
每一个内阁的辅臣,性格虽然不同,可他们世事通明,人情练达,他们对大明的问题非常非常清楚,甚至有自己的想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去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不会,也不是不能,而是不去做。
杨博不是不懂天下之弊,但他不去做,王崇古用实践证明了,他真的很懂大明,但在挨揍之前,也没有做,万士和刚入朝的时候,糊弄小孩子,他们对大明的弊病是很清楚的,甚至熟练掌握了祖宗成法。
张居正做了,他带着一群很勇敢的人,戚继光、王国光、谭纶等等,一起做了。
王崇古要地位,他是次辅是官选官的顶层建筑;王崇古要权势,朱翊钧可以让他当次辅,权势滔天;王崇古要青史留名,朱翊钧用皇权支持他的所作所为,实现他那些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的主张。
但唯独,张居正的命,朱翊钧不会给。
张居正看病这几日,朱翊钧没有进全楚会馆,而是每天过来一趟询问,一直到七天后,张居正已经完全康复之后,朱翊钧才迈过了全楚会馆的门,走了进去。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张居正的心情颇为复杂,倒不是因为难堪,他活到这个岁数,病不讳医的道理,他很清楚,虽然治疗的位置颇为不雅,但命更重要,他心情复杂主要是这短短七日,陛下的做法。
程门立雪的故事里,杨时和游酢要拜见‘朱程理学’的儒学大家程颐,因为程颐在休息,杨时和游酢一直等在门外,天空下起了大雪,一尺多厚,程颐才醒来,这个故事,表现了杨时和游酢求学的赤诚,对学问的尊重,以及尊师重道,而程颐在这个故事里,也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他作为大儒,值得被等待。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进攻京师,被于谦、石亨、范广等人组织军兵抵抗在京师城外击退,景泰三年,于谦痰疾越来越重,重到迷走神经痛,半夜睡不着咳嗽连连,景皇帝朱祁钰知晓于谦的痰疾需要鲜竹,而那個时候,整个京师,只有万岁山有鲜竹,朱祁钰作为皇帝亲自到景山,亲自伐竹取沥。
这个故事里,是景皇帝朱祁钰的礼贤下士,也是为于谦赋予了价值,于谦击退瓦剌人、迎归明英宗、维护了帝国的稳定和社稷的存续,西晋末年晋怀帝晋愍帝两帝被俘,西晋灭亡,北宋末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唯独大明,皇帝被俘的情况下,仍然击退了敌人,并且把俘虏皇帝给要了回来。
于谦确实值得被赋予这样的价值,因为他做的事,在中原漫长的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张居正扪心自问,自己值得被皇帝在门前等七天吗?他值得陛下如此赋予价值吗?张居正只是觉得自己做了自己作为首辅该做的事儿,陛下一口一个元辅先生的叫着,他这些年只是尽忠职守了。
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挺过了主少国疑的艰难,终于成为了帝国真正的帝君,拥有十万京营锐卒的陛下在反复的矛盾冲突中,不断的果断抉择,早已经不需要他这个首辅再扶着前行了,这个时候,张居正反而成为了陛下将大明揉捏成自己形状的绊脚石。
戚继光封公之事上,张居正两次反对,陛下辩论不过甚至耍无赖,张居正觉得自己已经成了绊脚石,他的骨子里是个保守派,他的路线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皇权进行,是正经的保皇派。
客观而言,张居正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微小工作。
所以,当张居正知道,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每天都会到全楚会馆的门前来,仔细询问病情、恢复、水食、下人等等情况后才会离开,这一情况是今天早上康复后,张居正才从游七的嘴里知道的。
不应该啊!
这是张居正得知后的第一反应,按照历史经验而言,这个时候的他,就该死了,连杨士奇在明英宗长大之后,都被明英宗一脚踹开了。
“先生免礼。”朱翊钧完全不知道张居正的内心如此的波涛汹涌,张居正这种老怪物,早就不是喜形于色的少年了,反倒是朱翊钧露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笑容,像个孩子,一如当初,不过从大男孩,变成了大丈夫。
朱翊钧绕着张居正转了一圈,转头对着张宏说道:“好好好,吩咐下去,今天在全楚会馆用膳。”
张居正生病后一直有股暮气,虽然他不说,但朱翊钧能感觉到,现在暮气尽数褪去,又变成了帅老头,甚至有了几分朝气,不得不说,老天爷给了张居正天大的才华,也给了他样貌,年轻时候的他,定然风流倜傥。
又能为大明继续卖命了,朱翊钧又可以继续自己的不务正业了。
明成祖朱棣其实也挺不务正业的,永乐六年后,朱棣不是在北伐就是在准备北伐。
“陛下,王次辅到了。”一个小黄门俯首禀报。
“宣。”
朱翊钧很喜欢全楚会馆的格局,他的西苑就是仿全楚会馆营造的,前院文昌阁办公,后院是生活起居的家,他十岁的时候,就跑到全楚会馆转了个遍,那次是缇帅朱希忠离世,请戚继光回京营主持,朱翊钧拿着带着血的遗书,找到张居正,逼张居正彻底放戚帅自由。
彼时戚帅是隶属于张居正的门下,一句门下走狗,道尽了戚继光对大明、对中原、对中国的炙热而纯净的爱,宁愿给人门下走狗,也要海波平,也要北虏不得进犯。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王崇古来恭贺张居正痊愈,也不是空着手来的,他带了副字画,而且还带了王谦过来。
王崇古在张居正生病这段时间,是不方便到这里来,万一张居正真的在看病时出了问题,王崇古的探望就是被攻讦的把柄。
“免礼。”朱翊钧在文昌阁见到了王崇古,离吃饭的时间还很早,大家都在书房说话。
除了王崇古,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现在前来恭喜的,只有明日他们才能过来拜见恭贺。
帝国皇帝、首辅、次辅这个时候齐聚一堂,是为了划分利益,戚继光刚刚拿下了板升,向着河套挺进,关于河套的利益分配,就是接下来朝中党争的重头戏。
争归争,但党争不应该变成党锢,斗而不破,在矛盾中相继发展,是当下大明朝堂的局势。
张居正刚刚痊愈,就开始继续为帝国操持了。
“元辅看病的这段时间,咱们京师可谓是风平浪静,连那茶馆,都是交头接耳,不敢大声说话,今日来全楚会馆,街上又开始热闹了。”王崇古开始扯闲篇,进入会谈的主题之前,需要寒暄。
王崇古羡慕,羡慕张居正身上那比天还高的圣眷,文张武戚是陛下的金口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