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宋端平二年开始的《莫顿条例》开始,英格兰已经进行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圈地运动,而且这种行为正在从庄园主圈地,向着议会圈地进行,英女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英议会掌握了超过20%的耕地面积,为了羊毛,超过五成的土地被转化为了牧场。
大规模的饥荒在英格兰蔓延着,即便是在伦敦街头,也是遍地的流浪汉和乞讨者。
“英格兰不仅仅对外凶狠,对内也不遑多让啊,梅斯塔协会,是整个泰西最大的毛呢协会,主要由牧羊人组成的协会是费利佩二世最大的钱袋子,即便如此,西班牙的田亩也只有10%不到的牧场,而英格兰超过了五成都是牧场。”徐璠一脸绷不住的神情。
“英格兰人为什么不造反呢?”刘吉看了都眼前一黑,圈地是兼并,兼并后搞牧场,是刘吉这个大明亡命之徒都无法想象的事儿,北虏都不这么干,俺答汗一直想要扩大耕地面积,获得更多的粮食。
俺答汗已经很残忍了。
“谁说没有,不过都被镇压了而已,而且承受代价的是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发生饥荒的时候,连奥斯曼人都看不下去了,派了三条船装满了粮食,和费利佩二世的四条船一道去赈灾,结果七条船只有一千石左右的粮食允许进入爱尔兰,因为英王室只捐了两千石粮食。”徐璠讲解了一个趣闻。
费利佩二世谋求和英女王联姻的那段时间,爱尔兰爆发了饥荒和瘟疫,费利佩二世准备了礼物,满船的粮食,奥斯曼苏丹那会儿也是脑子抽风,想要以罗马继承人的身份融入泰西,就和费利佩二世一起去了。
这年头,没有太岳箱运粮是风险很大的事儿,好在地中海就是个澡盆,颇为平静,赈灾的运粮船顺利抵达。
“这批粮食呢?最后怎么样了?”刘吉好奇的问道。
徐璠两手一摊的说道:“在伦敦卖给了英格兰人,英格兰人利用这批粮食,又大肆圈地。”
“啊?”刘吉可是两次远洋商贸,自问自己见多识广,他由衷的说道:“这很英格兰。”
潘季驯一个老好人,在江西闹蝗灾的时候,都被逼到要杀人的地步,这天下的肉食者秉性大致是相同的,灾年兼并,真可谓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有一个金毛番在门外求见。”陈大壮走了进来,低声说道。
金毛番是英格兰人,显然大明远洋商船的到港,同样引起了英格兰人的注意,因为直布罗陀海峡的海盗泛滥,和英女王的私掠许可证,有极大的关系,英格兰人对大明商船到港,是知之甚详的,甚至还试图抢了一次,没打过而已。
“两位大明特使,我是弗朗西斯·德雷克,作为环球航行者,我想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我想是这样的,大明环球舰队船长刘吉先生。”德雷克十分优雅的见礼,即便是不笑,也带着一种温和,看起来颇有绅士风度。
“海盗头子德雷克?”刘吉用拉丁语回答着。
都说大明是礼仪之邦,文明上国,这一开口就是骂人的话,把德雷克搞得一脸尴尬,虽然是事实,但德雷克明面上是英格兰的勋爵!怎么能直接点破呢?
“不是这样的,这都是费利佩二世的谎言。”德雷克连连摆手说道。
刘吉和徐璠两个人在眼神交流,而德雷克只感觉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直冲脑门,他的直觉在警告自己有危险,突然的沉默,让德雷克有些莫名其妙的恐慌。
“怎么了?”德雷克疑惑的问道。
刘吉坐直了身子说道:“我们在想,要不要现在就杀了你,海盗船长德雷克,你的人在直布罗陀海峡袭击了我们的船队,造成了四人受伤。”
德雷克迷茫的说道:“我们沉了七条船,死了二百一十多人,不是大明商船赢了吗?”
“英格兰胆敢袭击我们大明船只,这是在挑衅,需要付出更加昂贵的代价!”徐璠十分确信的说道:“无论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还是法兰西人、英格兰人,只要胆敢挑衅攻击大明的商船,就要付出代价!”
德雷克第一次见识到了汉使的霸道,大明仍然是天朝上国,汉使会极为霸道的维护大明的尊严和利益,该动手的时候绝不手软。
明明是大明方大胜凯旋,炸沉了他七条私掠船,结果大明仍然在索要赔偿。
胜利者的姿态,可谓是被刘吉做足了。
“大明需要怎么样的代价?”德雷克十分确信的说道:“你们不能杀我,我带来了诚意,大明应该和我们英格兰合作,而不是和费利佩!”
“和英格兰合作什么?合作如何让海盗如何泛滥吗?”徐璠嗤笑的问道:“我大明人深受海寇之祸,和你英格兰合作什么?”
“当然是两牙的殖民地!”德雷克大声的说道:“英格兰和他们的殖民地相比,就是一只蚊子,而他们的殖民地富得流油!仅仅在秘鲁就有银矿和硝矿,银子是货币,硝石是火药!世界最大的规模的银矿和硝矿在他们手里掌控!”
“我不明白,大明总是那么的英明,和谁合作,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是一件再明显不过的事儿了,但大明仍然选择了和费利佩、安东尼奥成为朋友,而不是我们英格兰!”
德雷克非常激动,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大明和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友邦,而对英格兰视若罔闻,出使到大明的使者没有带回好消息的同时,大明商船抵达自由角,甚至都没跟英格兰人有任何的接触。
“你看,你们只想着抢劫,而大明就只是单纯的做生意罢了。”刘吉看着德雷克,他的这番说辞,看似是合理,但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抢劫合法。
抢劫殖民地合法,抢劫本国平民合法,抢劫他国财货合法,抢劫他国商船合法,就是没有任何秩序可言,一切都是基于强盗逻辑去思考问题。
“所以,大明为何要和强盗为伍呢?大明虽然衰落了很多,但还没沦落到这等地步。”徐璠十分确信的回答了德雷克的话,他更加直接的说道:“你也不用想着用你惯用的伎俩来威胁大明,大明最不怕的就是威胁。”
“你可以借着那么无穷无尽的海盗,对小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大明不是,你尽管来抢,一厘银你都抢不到,还要搭上无数的性命。”
“这是站在是实力的角度对你们的警告,大明远洋商队,仅仅十二条五桅过洋船,你们倾巢出动,也无法劫掠到一匹棉布。”
大明规规矩矩做生意不抢他们就是好的了,现在反倒是被抢到了自己头上,人话听不懂,就用火炮说话。
“大明这个决策并不明智。”德雷克还是坚持的说道:“英格兰人从未伤害过大明,但这些红毛贼,可是在大明倭患的时候,和倭寇一起作乱!他们甚至攻破了马六甲王国,窃为己有,让大明和英格兰的商队不得不绕道数千里,才能进入西洋!”
“马六甲王国是大明的藩属国!”
德雷克很难理解,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和两牙之间有冲突也有合作,大明在进攻吕宋总督府和果阿总督府,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但大明依旧和两牙之间选择合作,这完全不合乎道理,哪有这样的处理,敌对和友好这两种关系同时存在。
“所以按照你的逻辑,我们现在就应该杀了你,因为你的私掠船意图抢劫我们的商船。”刘吉嗤笑了一声说道:“对等报复,不是吗?”
徐璠伸手打断了争论说道:“其实在你们的使者约翰·哈里森,第一次乘坐大帆船前往大明的时候,我大明热情的招待了他,哪怕是黎牙实和安东尼奥将你们描述为倭国,但英女王的国书,陛下还是回复了一本国书,表明了愿意商贸往来的态度。”
“但很可惜,你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私掠许可证一颁布,大明作为海洋秩序的受益者,就不能再继续和英格兰保持友邦关系了。”
“你回去之后,应该告诉英王室、议会、贵族、绅士,大明朝廷态度转变的原因,应该反思一下,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大明,质询大明为何不肯和英格兰建立友邦关系。”
徐璠讲的是心里话,大明其实最初不反感接触英格兰,哪怕是泰西的特使反复说英格兰就是个搅屎棍,四处搬弄是非,把整个泰西搞得一团糟,但大明对这些并不关心,私掠许可证一出,那就不能怪大明不和英格兰人保持友谊了。
国力越强,秩序的收益越大。
徐璠和刘吉最终没有把德雷克杀死,而是将其全身上下抢了个精光,扔出了中国厅。
显而易见的,德雷克能来到王宫的中国厅,这里面有索伦的帮忙,还有安东尼奥的默许,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必须知道大明的态度,而这是一个极好的试探的机会,而刘吉和徐璠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强横,过多的强横,反而会让盟友们感到担忧。
新年伊始,公爵夫人卡塔里娜顺利生育,孩子非常的健康,这对葡萄牙人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算是神的恩赐了。
“所以公爵夫人还没有跟她的丈夫离婚,就和现在的葡王在一起了,而且还生了个孩子,泰西这么乱的吗?”刘吉也是在里斯本过了个年才知道,葡王的王后还没和前任离婚,刘吉的脑仁都快烧干了才理解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是的,公爵夫人卡塔里娜还有个丈夫,叫若昂。
徐璠满是感慨的说道:“费利佩二世用了丰厚的条件说服了若昂支持他,包括但不仅限于巴西副王之职、基督骑士团大团长之位、每年可派往印度一艘私人船只的执照、每年可以有一条船参与到对大明的大帆船贸易执照、以及若昂的女儿可以成为西班牙王世子的世子妃。”
“若昂被说服了。”
“其实公爵夫人的王位继承权在安东尼奥之上,安东尼奥只是个私生子,而公爵夫人可不是私生女。”
“若昂是布拉干萨公爵,伊比利半岛成为最有权力的贵族,但因为若昂在王位争夺中,为妻子提供了除支持外的一切支持,公爵夫人只能遗憾的宣布放弃继承王位,这也是公爵夫人和丈夫分道扬镳的原因。”
“池浅王八多,别天天盯着点八卦了。你什么时候回大明?”
“后日启航回到大明,回航会很快,因为船上没有太多的货物,会在蒙兀儿国再次交易一次。”刘吉有些轻松的说道。
“真想回去看看啊。”徐璠看着无垠的大海,怅然若失的说道。
白银只有两百万银左右,船上还带了大量的货物,安东尼奥无法支付货款,用商品进行了补充,船队会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赶到蒙兀儿国,在蒙兀儿国做最后的交易,装满棉花,回到松江府,完成环球贸易。
刘吉获得了两张执照,这两张执照分别由葡萄牙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颁布,代表着大明的商船可以在两国的殖民地港口进行补给,没有这两张执照也可以,只需要把十八斤的火炮抬出来,殖民地的港口,自然会选择让大明船队补给。
火炮有的时候比执照好用多了。
刘吉带着船队再次扬帆起航,不便久留的远洋船队在里斯本这个地方,待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再次消失在了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上。
正月初五,大明结束了休沐,大明皇帝开始上工,比工匠们初六上工还要早一天。
初六这日,阳光明媚,大明皇帝的大驾玉辂缓缓驶出了通和宫,向着永定河畔的两个毛呢厂而去。
万历十一年正月初六,是大明复工的一天,也是大明发开工银的一天,同样也是发分红银的一天,同样在这一天,大明要第一次颁发大明技术进步奖,别名崇古奖,因为足金打造的金制功赏牌上有镌刻【王崇古敬赠闻达之士】字样。
这可是皇帝答应的事儿,自然说到做到。
王崇古嘴都快咧到耳后根了,文人墨客只能咬牙切齿的骂王崇古蠢,出钱颁奖,还这么开心。
王崇古自然有话说:他缺钱吗?洒洒水(小意思)了。
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
大明技术进步奖,本来是王崇古给自己留的遗嘱,是大招中的大招,他本来想用最后的波纹赚一波名声,他为大明当牛做马这么多年,陛下在他弥留之际的请求,也只能答应,他王崇古青史留芳板上钉钉,而朱翊钧截胡了这个计划,但仍然在金制功赏牌上,留下了王崇古的姓名。
李如松,宁远侯之子,大明京营副总兵、骑营参将、为陛下前驱牵马坠蹬者,坐在白象之上,看着前面的队伍,最前面是一台指南车,白象和指南车都是先导车,在先导车之后,是身着铁浑甲的锦衣卫,共计六百人,分成了两列,左边扛着肃字旗牌,右侧扛着穆字旗牌。
在锦衣卫之后,则是大汉将军,每个人都坐在高头大马上,扛着一把长长的仪刀,威风凛凛,在三百二十大汉将军之后,则是由一共有十八匹白马拉动的大驾玉辂,以三排各九匹、六匹、三匹的方式排列,而在大驾玉辂两侧,则是由北镇抚司缇骑构成的护卫。
前后四轮,有半个卧室大小,车上是大明皇帝朱翊钧、皇后王夭灼,以及嫡长子朱常治,朱常治趴在窗边好奇的向外面张望着,指着外面,时不时大惊小怪的惊呼,王夭灼不厌其烦的解释着朱常治从未见过的景象,而朱翊钧则在复习着仪程的全过程。
朱翊钧手里拿着一个盒子,盒子只有巴掌大小,这就是这次颁奖的主角了,五等功中的一等功赏牌奇功牌,奇功牌满打满算十六两(596g)足金打造,是长方形的牙牌,长七寸七分,宽二寸四分,厚五分。
亲王用金,大臣用银,百官用铜,皇帝用的是玉,朱翊钧本来想做成玉牌,但在礼部喋喋不休之下,才最终用的足金打造。
奇功牌正面写有事项,此奇功牌为何犒赏,比如魏有山这块奇功牌,上面就写着,万历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魏有山敬祥瑞水肥,功于生民,功于天地,特赐恩赏。背面就是王崇古敬赠闻达之士。
金牌放在一個玻璃盒里,玻璃盒将奇功牌密封,是为了防止刻字藏污纳垢,密封玻璃盒放在软底檀木盒中,在檀木盒上镌刻着魏有山的生平,魏有山本名魏三道,因为他们家住在村里第三个路口,魏三道的爹是窑民,爷爷是窑民,爷爷的爷爷还是窑民,魏三道从小就跟着父亲下窑井,父亲死在了井下,母亲怕魏三道学了父亲,给他改名魏有山。
魏有山打小就很聪明,但聪明在窑井上好像没什么用,直到大明开始组建西山煤局。
王崇古一再强调,甚至在每一个手工工坊的门上挂上了牌子,告诉工匠们,西山煤局也好,毛呢官厂也罢,都不是他王崇古的功劳,是陛下的皇命圣眷,因为西山煤局的全名为:敕造西山煤事局,毛呢官厂为:敕造永定毛呢官厂、永升毛呢官厂,一切的恩德都是因为陛下的圣命。
但工匠们仍然感谢王崇古为官厂的奔波,大明官厂团造法一直是王崇古的立根之本,就像考成法对张居正一样的重要。
奇功牌全金打造,但是不值钱,因为是御赐之物,是不能贩卖的,同样若是领奇功牌的门户,真的沦落到了要卖奇功牌为生的地步,那大明还是亡国好了。
在大驾玉辂之后,一共有两架四匹马拉的车,一架是潞王朱翊镠的,一架是德王朱载堉的,亲王乘舆之后,是十数驾马车,奉国公戚继光、宜城张居正、王崇古、六部尚书等明公,还有三辆武勋的车辆,是英国公、定国公和成国公,廷臣辅臣武勋的车驾紧随陛下之后。
黔国公在云南,魏国公在应天府大功坊,都不在京师。
在文武之后,是长长的一排银车,银车上拉着这次分发的开工银和分红银,银车一眼望不到头,一共有二十四万四千余银。
银车之后是铜车,车上拉着万历通宝,分红银受到利润的影响,有零有整,为了一天之内把钱发完,需要携带大量的万历通宝一同发往,总计688万枚通宝,在册的住坐工匠,有两万一千余人,每名工匠为可以获得11银327铜。
庞大的仪仗到这里仍然没有结束,在铜车之后是大明的骑营,负责保护整个仪仗,而在骑营之后,则是大明的文武百官。
这一次颁奖在西山煤局举办,为了此事,整个顺天府衙门,过年都没有休息,一直在积极筹措,而西山煤局也提前了两日开工,进行了一次全厂大扫除,无孔不入的煤灰,消失的一干二净,甚至连地砖缝都用猪毛刷,刷的干干净净。
工匠们对提前上班没有意见,对打扫卫生没有意见,对于苛刻的要求也没意见,因为提前上班打扫卫生后,可以在打扫完,领到超过11银的恩赏!
工匠们对这笔银子的理解还是皇帝的恩赏,对于给他们分红,他们始终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他们并不觉得偌大的西山煤局他们才是主人。
王崇古对官厂没有积极性的言论,嗤之以鼻,甚至还亲自在邸报上驳斥过这种谬论。
只有高压,只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分配,官厂没有积极性,民坊就有积极性了?积极性是官厂和民坊性质造成的?积极性从来都是要用分配去保证的!而不是画大饼,匠人们又不是傻子,你给那点银子,真的很难办事。
拿出官厂不到一成的利润分红,工匠们已经感恩戴德了,真的要爆产能,只需要拉动一下这个分红的比例,直接拉爆。
张居正阶级论的第二卷分配还在发力,按照张居正的设想,利润向下分配三成,才是健康的合理的官厂,当一旦匠人在分配中的比例低于了三成,就十分危险了。
大明分红银就是利润的一成,再加上平日的劳动报酬,以及围绕着官厂工匠建立的保障机制,也就是福利,福利不仅仅是逢年过节的米面粮油,还有官厂的三级学堂匠人学堂女子织院,都需要大笔的白银投入,这都是实打实的分配。
大明官厂对下的分配在加入了分红银之后,工匠们整体对利润分配的占比,突破了35%,也就是说,在分红银制度之前,大明官厂向下分配不足三成,但是依旧爆发了强大的积极性,这完全是因为之前的窑井坊主,实在是太不是人了。
待遇很多时候都是对比出来的。
朱翊钧的车驾终于稳稳的停下,这么大的阵仗,只有在郊祭,也就是皇帝亲自前往皇陵祭祖的时候,才会有如此规模的仪仗,平日朱翊钧出行,最多也不过三百人。
郊祭,朱翊钧一次都没去过,都是大祭司团英国公、成国公和定国公代劳,他忙着给皇陵送礼呢,新都杨氏、俺答汗,都是朱翊钧给列祖列宗的献礼,他虽然没去过,但想来大明先贤们应该是十分满意的。
仪程正式开始了,整个现场的秩序由京营维持,而观礼台设置在了官厂的大礼堂之中,礼堂是在万历七年修建的,能容纳三千人,礼堂是举行典礼的地方,就是平素里奖赏有功工匠才会开启,工匠们娱乐的地方叫戏台,在各个工场里,平日里也有唱戏、评书等事。
京营锐卒们将白银搬到了大礼堂前的广场前,这是仪程的第一步,发钱。
这是皇帝钦定的第一步,先把银子发下去再逼逼赖赖,工匠们领了银子落袋为安,自然脸上都是笑容,都愿意听礼部官员喋喋不休的讲两句,要不然谁有心思听你到底说了什么?
广场上只有二十个发钱的地方,在各大官厂还有一百八十个地方发钱,银子和铜钱都是封好的,只需要签字盖手印就可以领到赏钱。
整个过程还是非常迅速的,在赏钱发完之后,户部、内帑太监和缇骑们奏闻之后,工匠代表们才会入礼堂开始颁奖。
朱翊钧是颁奖的工具人,全程也不要朱翊钧讲什么,他只要出现在这里,就是对工匠们最大的肯定。
“那些个儒学生过来做什么?”朱翊钧看向了太学的儒学生,对着王崇古问道,这不在随扈的名单之上,而且最近因为皇家理工学院开始招生,儒学生对权力支配垄断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朱翊钧才会有所警惕。
王崇古俯首说道:“自己来的,观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