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儒们追求柔远人,所以对朝贡贸易里的弊端,视而不见,政治活动和经贸活动搅合在一起,能做好才是天大的怪事。
松江巡抚申时行终于跌跌撞撞的完成了一条鞭法在松江府的推行,按照廷臣部议,对申时行官升一级,当初因为他的师爷的问题,导致的官降三级,还有两级。
一条鞭法的推行成功,并不意味着大明将在大明全国推广一条鞭法,还要在松江府继续推行下去,总结经验再做处置。
户部结合松江府经验,给出了一条鞭法推行的标准。
人均拥有白银超过了五两的地方,才有一条鞭法的基本基础;在完全厘清了地亩、地籍,废除了贱奴籍的地方,才能够缓步推行;只有完成还田,一条鞭法才能被所有人认可。
仅仅第一项白银丰富度,目前达到这个丰度的地方,其实并不多,五大市舶司、南衙十四府只有七府,浙江三府,就连北衙京师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主要是北衙作为北方重镇,对人口的虹吸格外严重,人太多了。
当然如果把内帑堆积的银山进行平均,那也能达到标准,但户部没有把陛下的白银平均出去,陛下的银子是陛下的,给国帑应急,是圣恩。
上海知县姚光启为自己的岳父王崇义上了一本奏疏,希望朝廷能够官葬王崇义,官葬不是给谥号,更不是恩荫官,就是一种殊荣,记录在历史里的殊荣,也算是朝廷对王崇义的肯定,这里面唯一的问题就是王崇义是个商人,没有功名,不符合礼法。
而大宗伯万士和的意见是认可,王崇义的身份的确是商人,但是他卖到五湖四海的海带,救了不少的孩子。
朱翊钧处理完了手中的奏疏,站起身来开口说道:“摆驾全晋会馆。”
“陛下,小黄门传告后,王次辅说要来面圣,陛下日理万机,就不必如此麻烦了。”冯保俯首说道。
面圣也是有流程的,要看陛下的日程安排,要提前预约,除非有急事,要不不会直接冒冒失失的跑来,那是伏阙。
“嗯?”朱翊钧眉头一皱,立刻说道:“叫上先生,摆驾吧。”
“臣遵旨。”
大明皇帝要去全晋会馆,就是去请静养过后的王崇古回朝,这算是礼贤下士的一种,本来一道圣旨的事儿,但朱翊钧非要亲自前往,王崇古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来自陛下的信任。
朱翊钧这么做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山西巡抚周良寅,要在山西办件事儿,大明皇帝亲自前往请次辅还朝,其实也是给足了王崇古面子,给足了圣眷,让王崇古配合。
周良寅要办的事也不是很大,就是他要规范山西府衙的衙役数量,尤其是县尉、班头等要出身行伍退役军兵担任。
通过了十年考验期的周良寅,这么干,就是自绝于百官和士大夫阶级,地方的吏员长期被地方本地乡贤所把控,尤其是县尉、班头等,而流官到了地方,一些脏事儿,也要这些个‘本地人’去办。
这不是周良寅学侯于赵,是周良寅自己的想法,十年考察期换到的机会,周良寅很珍惜,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装的,周良寅能装一辈子,那也是真的。
朱翊钧作为皇帝,要给周良寅找点助力,没有助力,周良寅这差事办不下去还好说,办下去,怕是连命都没了。
反对派们连次辅都敢刺杀,连皇帝都敢刺杀。
朱翊钧摆的是大驾,也就是九六三十八匹马拉的大车,把仪仗拉了起来,向着全晋会馆而去。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如此殊荣,臣诚惶诚恐。”王崇古在全晋会馆门前等着,见到皇帝下车,立刻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礼觐见。
“冯大伴,宣旨吧。”朱翊钧挥了挥手,让冯保宣旨。
圣旨的内容主要是将王崇古的功绩数了数,从王崇古安置宣大十九万流民开始,到王崇古兴大工壮国力为止,以安民之功,给了王崇古一个太谷伯的流爵,和张居正的宜城伯不同,王崇古这个流爵是不世袭的,给流爵也是补一道手续,至此以后,王崇古的安保,就可以由缇骑、铁林军负责了。
“臣谢陛下隆恩。”王崇古再叩首谢圣恩。
“免礼。”朱翊钧挥了挥手,往前走了一步,就停下了脚步。
张居正让游七带着人去拆门槛,陛下第一次来全晋会馆,全晋会馆也是第一次接待皇帝,上一次朱翊钧去的是王崇古家里,全晋会馆不是王崇古的私宅。
全晋会馆的人,压根就不知道皇帝前来,需要把门槛拆了这个礼法,毕竟皇帝拜访臣子这种事儿,也只有洪武年间有太祖高皇帝去徐达家里蹭饭。
当然也有可能知道,全晋会馆就是刻意的,为难这个背叛了晋党的党魁王崇古。
全晋会馆没拆门槛,张居正让游七游守礼带着全晋会馆的下人,把所有的门槛都拆了去,朱翊钧如履平地,踏入了全晋会馆。
今天朱翊钧走进了有门槛的全晋会馆,明天王崇古就要被礼部、都察院的言官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弹劾,一如当初谭纶朝日坛咳嗽,被大明言官抓着失仪连章弹劾。
“爹,还要拆门槛吗?”王谦呆滞的小声问道。
“我也不知道啊,但张居正让人拆的,那估计是有这个说法。”王崇古也一脸茫然的小声回答道。
“与全楚会馆比起来,全晋会馆,更显得气派。”朱翊钧走在全晋会馆走来走去,走进了书房,坐定之后,由衷的说道。
全晋会馆八十亩地,无论是从格局还是内部装潢,都比全楚会馆要强得多,毕竟晋商真的很有钱。
“再气派,也不是自己家,臣也很少来。”王崇古说道:“相比较之下,臣现在更喜欢西山煤局。”
“次辅既然静养休息好了,那明日就回朝做事如何?”朱翊钧开门见山说起了正事。
“君有命,臣不敢不从。”王崇古稍微犹豫了下,抓了抓袖子里的奏疏,还是答应了下来。
王崇古怕了,怂了,在静养这段时间,王崇古想了很多,最终他决定致仕。
在自己的弟弟被炸死、小孙子的两只手臂大面积烧伤、自己被反复攻讦的现在,他相信,只要他坚持,陛下一定会同意。
而且在陛下来到之前,他的想法一直很坚定,决定走了,自己的弟弟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炸死,自己的小孙子一条胳膊烧伤,喜欢揪胡子的小孙子疼的整日整日的哭,还不停的发烧,王谦的妻子心疼的整日整日的哭。
自己为帝国付出足够多了,如果说赎罪的话,由他一手打造的官厂、工兵团营,各种制度设计在根本问题上已经完善,已经完成赎罪的他,也是时候离开了。
但是,此时此刻,王崇古忽然而然,不想走了。
在见到陛下之前,他决心已定,他本来打算面圣,但是在见到陛下的时候,他就开始犹豫,到陛下亲自开口挽留,王崇古决定不走了。
“次辅本来打算致仕吗?”朱翊钧看出了王崇古的犹豫,平静的问道,在通和宫听闻小黄门奏闻,朱翊钧就猜到了。
“臣惶恐,之前的确这么想的。”王崇古实话实说,在路上,走着走着就散了,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次辅,万历维新,万象更新,这维新的滚滚大势的潮头,站在风口浪尖,风险无限,但同样的风光无限。”朱翊钧看着王崇古,颇为恳切的说道:“朕为天下黎民留爱卿在朝。”
“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朕想为天下苍生做些什么,能做的不多,需要贤臣、能臣辅弼,这条路真的很难很难,但朕要走下去,也希望次辅能陪朕一起走下去。”
当初张居正丁忧的时候,朱翊钧为天下留先生在朝,现在王崇古要走,朱翊钧也为天下留王崇古。
官厂团造的生产,工兵团营安置流民,这两件事儿,利国利民利天下。
“臣不胜惶恐,能为陛下效命,为苍生谋福,实乃臣之幸事。”王崇古再次答应了下来,也没端着,更没有什么三请而至的把戏,既然要留,就果断留下。
“好!”朱翊钧露出了阳光灿烂的笑容。
撑起中国漫长历史的是一根根的脊梁,而现在王崇古也成为了脊梁之一。
“先生,万阁老昨天保举了高启愚为鸿胪寺卿,从少卿变成了大鸿胪,朕准了,先生,十年了,朕都不在意了。”朱翊钧见王崇古答应了下来,看向了张居正,说起了万士和保举之事。
如果王崇古执意要走,朱翊钧还真不会马上给高启愚升官,但既然王崇古不走,朝廷不会发生重大人事任免,朝局稳定,那就可以做了。
“无不可,臣领旨。”张居正也没有过多的犹豫,他叹了口气说道:“陛下真是仁天子也。”
某种程度而言,高启愚的《舜亦以命禹》的乡试题目,比海瑞的《治安疏》还要恶劣,高启愚当初不避讳,事主的陛下不在乎了,若是没人保举也就算了,既然陛下让万士和保举,张居正自然不能阻拦。
高启愚是陛下的臣子,天下也是陛下的天下。
“好。”朱翊钧在全晋会馆逗留了很久,主要是关于工兵团营扩建诸事,河南、山东都会组建工兵团营,大明的工兵团营将会从六个扩建到十二个,河南和山东各三个,这也是因为驰道在年底之前,可以修到开封和密州,明年春天就可以通车了。
驰道是工兵团营的前置条件,朝廷没有直接快速部署京营的能力,就不会在该地方组建工兵团营,对朝廷对地方都好。
“今天在太白楼有聚谈,要不要去看看热闹?”朱翊钧说起了看热闹的事儿,李贽、林辅成回京了,就又有热闹可以看了,朱翊钧都快一年没有以黄公子的身份在京堂活动了。
“同去,同去。”王谦倒是对看热闹的事儿十分热衷。
“臣还要去内阁。”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把自己今天的奏疏批完了,他张居正今天的活儿还没忙完。
王崇古俯首说道:“臣也去内阁坐班。”
现在,王崇古终于能够堂堂正正的前往内阁坐班了,你张居正是忠臣,我王崇古何尝不是!他不在内阁坐班,不贴浮票,就有人不拿他当次辅,不拿豆包当干粮。
皇帝的车驾离开前往了通和宫,朱翊钧换了身衣服,腿了不到五分钟就走到了奉国公府,换了大将军府车驾,前往了太白楼,在正衙钟鼓楼下午四点的钟声中,朱翊钧走进了太白楼。
皇帝在等待着聚谈之人到场,而张居正和王崇古已经走到了左顺门,缇骑验了腰牌后,放首辅和次辅入了左顺门,两人走了几步,突然同时站定。
王崇古看到张居正的脚步也停下了,开口说道:“元辅啊,日后可不能动辄对我喊打喊杀了,要是喊打喊杀,我就去陛下那儿告你的状!”
“那是,你以前是僭越之臣,自然要喊打喊杀,现在不能咯,王次辅也成了忠君体国之辈,这就是陛下啊,你知道我的,我这个人向来眦睚必报。”张居正也有些感慨,现在王崇古也能称得上忠君体国了。
“当初杨太宰总是想着让楚晋合流,十二年过去了,这算不算是楚晋合流了吗?”王崇古感觉颇为有趣。
当初杨博一直在游说张居正接受晋党的条件,成为楚党和晋党的共同党魁,张居正不乐意,但现在楚党和晋党都聚集在了陛下的王旗之下,为大明再次伟大而努力。
“谁说不是呢?万历维新,万象更新。”张居正笑了笑,大踏步的向前走去。
张居正和王崇古的和解是全面,但不代表着没有利益之争,该争的东西,还是要争,但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合作的底线。
高启愚在鸿胪寺坐班,忽然听闻自己升转,从少卿正式成为了大鸿胪,一时间有点迷茫,心情极为复杂,有解脱,张居正的打压就是降龙阵,高启愚动弹不得,终于这降龙阵解除了,而后则是欢欣鼓舞,虽然四下无人,他还是对着通和宫的方向,郑重的磕了三个头。
朱翊钧优哉游哉的喝着白开水,看着下面的人头攒动。
今天聚谈的话题是:金钱对人的异化,劳动是否是一种商品在流通。
主持聚谈的是林辅成和李贽,这俩人因为游学的关系,已经很久没有来太白楼聚谈了。
“拿去喝茶。”
沙阿买买提人还未到,声音和银子就先到了,沙阿特使的来到引起了轰动,主要是沙阿买买提扔银子的动作依旧潇洒,银子总是能够划出一个优雅的弧线落在小厮的手里。
沙阿买买提除了喜欢在前门楼子听评书之外,最喜欢的就是太白楼的聚谈,他也不是想学习什么东西,就是单纯的看读书人吵架,即便是没有李贽和林辅成,他也会经常来看热闹。
朱翊钧看着沙阿买买提的样子,他和黎牙实又不一样,黎牙实现在回去做殉道者了,而沙阿买买提只喜欢享受。
“感谢诸位前来捧场。”李贽龙行虎步的走到了戏台的正中间,对着四方拱了拱手,看到天字号包厢上开着窗,就知道,皇帝也在,李贽立刻马上就感觉到了压力。
皇帝日理万机,能不能别来听聚谈!
林辅成有些胆大包天的说法,根本就是在生死边缘试探,拉都拉不住那种。
主持聚谈是可以赚钱的,也不是彩头,而是入场就要一笔不菲的银子,满客一百二十人,一人就要五两银子,《逍遥逸闻》每半月就可以发刊,就这一年到头账上也不过七百两银子罢了。
李贽和林辅成是京师的名人,他们在太白楼主持聚谈,太白楼非但不会收钱,还会给钱,借此打响更大的名气,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我们的林大师,又迟到了。”李贽站在了一个小方桌前,四处看了看,笑着对所有人说道。
“哈哈!”
林辅成爱迟到,之前是林辅成为了包装自己压轴出场,现在则是堵车…京堂的交通真的是一言难尽,即便是王希元已经尽力去协调解决了。
“肉食者占用和朘剥其他人的劳动,是组织的基本特征,这在自然界也很常见,比如雄狮并不捕猎,但它们依旧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只需要打败其他入侵领地的竞争者就可以了,而脱离了狮群的母狮几乎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没有领地。”李贽做了开场白。
朘剥,不是人类组织所独有的,而是几乎所有群居动物的共同特点,不仅仅是狮群,蚁群、狼群、猴群统统如此充斥着朘剥,放牧的牧民很清楚只要管好头羊,耍猴的艺人也很清楚,猴王没吃完之前,其他猴子都不能动。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然从来都是如此的残酷。
李贽继续说道:“这种朘剥是极为普遍的,我们首先要承认阶级的存在,承认朘剥的存在,为了朘剥,人们建立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比如之前废除的贱奴籍制,就是强制劳动和朘剥,比如佃户制,比如人牙行将妇孺当做是商品去贩卖。”
“显而易见的,这些被朘剥的生产者们,被货币化或者商品化了,这都是人的异化。”
朱翊钧闻言,立刻开口说道:“李大师,忠心的臣民为国从军、或者响应朝廷的号召,出生入死的征战,这种君臣关系,是不是一种朘剥?是不在侵占他人的劳动?”
“当然!”林辅成的声音在李贽身后的响起。
李贽现在真的想找个柱子直接把自己撞死!什么当然,这是能说的吗!
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
林辅成对四周拱了拱手说道:“今天又堵车了,来晚一步,诸位莫怪,莫怪。”
和李贽站在台上,台下就极为热闹不同,林辅成的这个告罪,引起了一阵阵的嘘声。
林辅成立刻开口说道:“君王当然在朘剥天下所有人,看起来,所有人活着,都是为了报答君王的再造之恩,君王是至高无上的,家天下,私天下,以一人私天下万民。”
“林大师,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当下大明,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要我一件件事一件事的再数一遍吗?从最开始的南北榜大案说起?还是从刚刚迁都到了北衙的三大殿就着火说起呢?”李贽立刻打断了林辅成施法,这是基于求生欲的挣扎。
“是啊,你说的都对。”林辅成没有让李贽从头开始说,若是真的如此,怕是说个三天三夜说不完。
林辅成承认了对方是对的,皇权从来不是无所不能的,甚至大明这片天,有的时候都不是皇帝本人。
“但是这有什么影响呢?不过他们内斗罢了,我们在讨论的是以帝王为核心建立起的这一套政治框架的对下朘剥。”林辅成说的是皇帝的恶吗?看起来有点像,但是他其实说的以帝制为核心的等级森严的朘剥制度。
虽然李贽的反击非常精妙,但林辅成依旧成功的把这个话题带了回来,他要批评的从头到尾就不是君王,而这一整套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