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正常,申时行好说话,但张居正可不好说话。
平日里大家在规则内斗一斗就算了,跑到衙门堵门等于骑在申时行的头上,申时行就是脾气再好,哪里能受得了这个气?到时候引来了张居正的打击,那才是得不偿失。
申时行又不是跑来跑去的野狗,是张居正的二十二年份的师生,真的往死里得罪申时行,那就是在得罪张居正。
汪道昆到松江府做巡抚的时候,刚到没多久,就被‘夜宿良家’了,汪道昆迫不得已,认下了那女子,纳了妾室,弄成了一段不光彩的风流韵事,但松江地面的势要豪右真的不敢这么对付申时行。
经过了风水大师到衙门堵门之后,上海县宏源大染坊,突然就有了活儿,接连十几家棉行,跑到了大染坊下订,一来大染坊的手艺是真的好,染坊里工匠,哪都有不传之秘,毕竟从元朝就有了,是三百年的老字号,没点独门绝技,也不能生存到现在,二来自然就是肉食者之间的普遍默契了。
南衙缇帅骆秉良抵达了松江府,这次来松江府主要是为了稽税。
申时行都被堵门了,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要是申时行不做好人了,以风水大师的案子,连坐他们势要豪右之家,那就是牵连广众,甚至不需要风水大师的案子,只要高举稽税的大旗,就能把所有豪强折腾到只剩下半口气。
所以肉食者们,干脆直接松了个口子,不让申时行继续追击,维持一个基本的体面。
袁慎,被游街了整整十二天之后,终于被皇帝给提走了,在袁慎被游街的这十二天,松江府四县的势要豪右纷纷表示,可以公证劳务合同,但前提是,松江远洋商行的孙克弘率先完成。
这个要求非常合理,孙克弘是投献皇帝的皇商,所有人都这么认为,而且孙家因为投献,在海贸厚利上狠狠的啃下了一块肥肉来,孙家如果都不肯带头去做,证明这政令绝对不得人心。
但孙克弘表示了配合,在三个月内完成。
而杀了家丁的周建仁也被押解入京,只不过袁慎是坐着囚车走的,而周建仁连枷锁都没有带,这是皇帝特别叮嘱过的,相比较赵老七赵吉含怒杀人不同,这次周建仁杀袁慎四个家丁的案子,皇帝本人认为是自卫。
袁慎先不给工钱,还打了看见他出入书寓的学徒,打起来的时候,袁慎作为工坊主,带着家丁继续殴打匠人,才酿成了这个悲剧。
皇帝的这个定性是个人定性,仍然没有通过法司,但这个定性让周建仁被押解入京的路上,好过多了,毕竟不用坐囚车,只要周建仁自己不跑,入了京师,顶多参考赵老七杀人案判一个流放。
刑部尚书王崇古是典型的威权信徒,皇帝有意宽宥一二,那王崇古就不得不考虑皇帝的意见。
“别吵了,吵的朕耳朵都生茧子了,坐下,坐下说话!”朱翊钧看着面前吵的面红耳赤的两位大臣,也是一脸生无可恋,万士和和张居正吵起来了,因为《大明会典》。
“我还是那句话,太医院太医医治不当,致天崩者,斩不赦!”张居正一甩袖子,最后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皇帝死了,看病的太医必须死。
万士和手一摊,十分无奈的说道:“那谁还给皇帝看病?那谁还敢到太医院做太医?元辅的想法,是怕太医院和野心之徒勾结,理所当然,但是人总归是要生病的,大明会典一旦明文,那太医院里全都是庸医了。”
“停!喝茶!”朱翊钧大声的说道:“二位,润润嗓子,你们俩都吵了快半个时辰了,不口渴吗?”
吵架的起因是刘文泰,这个人是成化年间和弘治年间,也就是宪宗和孝宗的太医院院判,这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宪宗和孝宗都是刘文泰这个太医院院判手中看病,结果宪宗没救活,孝宗也没救活。
最后的结果,刘文泰也只是被流放。
当年的事情已经过去,无从考究,张居正也没有翻旧案的意思,他也没有说当年是否有什么阴谋之类的话,事情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当下。
张居正的意思非常明确,把整个太医院的命根皇帝的命连在一起,不用心治病,就一体连坐,统统殉葬,写进大明会典里,成为明文。
张居正是《大明会典》的总裁,万士和是副总裁之一,万士和修好了太医院用药规章,张居正非要加这么一条,万士和不同意,这就吵到了皇帝的面前。
之前大医官陈实功给陛下敲智齿,搞出了炎症风暴后,陈实功都吓得不敢后续诊治了,还是李时珍一直忙前忙后,张居正加这么一条,日后谁还敢给皇帝看病?
可是不连坐的话,太医院太医的确有可能和野心之徒合起伙来,做点什么。
嘉靖皇帝在给他看好病的许绅死了之后,就整日里跟蓝神仙在一起,自己炼丹自己给自己看病了。
“这世间,果然从来都没有两全之法,先生,万阁老,这样吧,各退一步,维持现状吧。”朱翊钧见二位大臣终于坐下喝茶,他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有的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智慧。
“人呢,是管不住身后事儿的,谁都管不了,既然管不了,何必徒劳?”朱翊钧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如果他真的死在了炎症风暴里,陈实功会是何等下场,只能留给后来者决定了,他对这件事看的很开,维持现状就是。
至少解刳院还在的时候,片了张四维这个三品大员的大医官们,就没有和士大夫勾结的可能。
“申时行在松江府闹出了点动静来。”朱翊钧将申时行的奏疏拿了出来,满脸笑容的说道:“咱们的申巡抚终于学会了斗争。”
申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想让所有人都满意,最后所有人都不满意,这就是申时行这个人身上最大的缺点。
“臣说过他很多次很多次,他就是不听,这次被人蹬鼻子上脸了,才终于知道了取舍二字,不容易啊。”张居正颇为感慨的说道。
江南势要豪右们都要给张居正一个面子,不敢过分为难申时行,申时行受点委屈,还得让步,哄着点申时行,这也导致了申时行其实一直不太明白取舍之道,这次这几个风水大师,也算是给申时行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朱翊钧拿出了两份杂报递给了张居正和万士和说道:“咱们的林大师和李大师,又在讨论金钱对人的异化了。”
金钱对人的异化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第一次,李贽讨论了没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的穷民苦力,在生产活动中,注定会被肉食者所奴役,肉食者依靠生产资料,可以建立一种类似于主宰的权力,而穷民苦力不得不在市场上,用不公允的价格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这种廉价劳动力的现象,在大明当下极为普遍。
只有公允才有自由,而不是有了自由,才有公允,李贽将自由诞生公允称之为两个谎言。
而现在林辅成和李贽开始了第二次的讨论,仍然是金钱对人的异化,只不过这部分的内容,已经不是离经叛道去形容了,根本就是胆大包天。
基于大明现状,从王崇古被刺杀的案子开始谈起,这两个人得到的一个结论。
金钱对人异化所诞生的畸形权力,没有家国,金钱没有家国,金钱的拥有人肉食者,也没有家国。
这个逻辑非常的简单,利润等于剩余价值,而创造剩余价值的可以是汉人的穷民苦力,也可以是虏人的底层,也可以是黑番倭奴,肉食者可以不必在意,谁为他们提供了剩余价值。
“肉食者对朝廷的不满,已经像杂草一样的在蔓延,这是值得警惕的事儿,因为大明朝廷在阻拦着他们向下无限制的朘剥利润,面对京营锐卒选锋,又无计可施的肉食者们,就会动用能够动用的一切力量,掀起风力舆论,鼓噪穷民苦力。”张居正放下了杂报,重复了杂报中的一句话。
官选官和世袭官也可以没有家国,只要能够承担自己阶级向下滑落的代价就可以了,徐璠就跑去了泰西,相比较自己在大明的呼风唤雨,徐璠在泰西做个国务大臣,和一群蛮夷打交道,这也是一种阶级滑落。
如果有的选,徐璠肯定留在大明,但是徐阶冥顽不灵。
当肉食者没有足够的羽翼能脱离大明的时候,他们是有家国的,因为他只能在大明获得足够多的利润,他组织生产的产品,只有在大明拥有销路,这个时候肉食者们不得不有家国,因为离开了这片土地,就失去了一切。
李贽举了一个例子,大明有很多的船厂,只有七家拥有生产三桅夹板舰的能力,其余船厂只有建造二桅舢板的能力,而泰西的商人,不会购买三桅夹板舰和二桅小船,这些船厂的拥有者,就不可能脱离大明生存。
当大明提供了足够保护,让肉食者成长到可以顺着航路,去世界的舞台上竞争的时候,大明就失去了价值。
元绪群岛存在着一群反对迁徙富户充实京畿政令的反对派,他们之所以能够迁徙到元绪群岛,完全是因为大明开海政策支持,也是因为他们在大明汲取了足够多的养分。
“林辅成和李贽这两个笔杆子的观点,非常的犀利,鞭辟入里。”张居正看着桌上的杂报,做出了正面的评价,这俩人当个意见篓子真的很合适。
张居正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要阻止白银外流,同样要阻止番人入明务工。”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
在国朝上升的时候,掌控的资源足够的多,不管是谁,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份额,自然是其乐融融,而在国朝国力下降的时候,掌控的资源不够分了,不管谁都不会满意,那这些个入明的番人,就是祸乱的根源。
张居正也不是危言耸听,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教训,亦思巴奚战乱。
元至正十七年,波斯人为主的亦思巴奚军,在泉州发动了叛乱,建立了亦思发汗国,一直到十年后的至正二十六年才彻底平定,中国最繁华的泉州港毁于战火之中。
从林辅成和李贽的聚谈中去思考,很容易得到这两个政令的方向,大明实在是太自由了,在大明汲取了养分,居然能带出去,简直是不可思议。
“具体要怎么做,礼部拟个章程出来就是。”朱翊钧将这件事交给了万士和,万士和从一开始就喊,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礼部也酝酿了许久了。
张居正面色古怪的说道:“今年松江府原定快速帆船船坞七个,七月已经完成,年底之前,能达到十个船坞,也就是说,明年起,快速帆船的产能能达到十艘;兵仗局奏闻,今岁年底之前,每年轧印银币产能将提升到500万枚,大约在明年年中,能完成650万枚的预定目标。”
“陛下,朝廷定下的目标,有些保守了,这是廷臣们忽略了规模扩大,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
矛盾说讲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中就讨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量变引发质变,矛盾说已经横空出世十二年,但在运用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忽略一些因素,朝廷对目标制定的保守,就是如此。
“不不不,先生,朕以为保守一点好。”朱翊钧摇头说道:“目标定的太高,就一定会急功近利,生产是物质的,需要遵循践履之实,目标定的稍微高一点,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事儿来。”
朱翊钧并没有忽视规模效应,他就是故意设立了一个不是太高、可以完成的目标,不是为了松弛感,而是防止大明官僚们的倍之和扩大化。
官僚要破坏一个政令的手段,其中最霸道的就是倍之,朱翊钧这种威权皇帝,对这种事也没有好办法,只有一个字,杀。
“臣谨遵圣诲。”张居正听陛下一说,甚至有点后怕,这些年,在考成法的高压和他的威权之下,官僚们都老老实实,让张居正险些忽略了倍之这个霸道手段。
张居正发现,皇帝心中对文官的警惕之心,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
“泰西最近流行那个大明教怎么回事儿?吕宋总督国姓正茂上奏疏说,好多红毛番的商船,要来京朝圣?”朱翊钧面色极为难看的说道。
他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大明教唯一正神!
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够击败大明
大明的海禁政策,虽然在开海的滚滚大势之下,已经足够的开放,但其实仍然需要船引,才能顺利进入大明的港口,如若商船没有船引、贡船没有堪合,不会允许停靠大明港口,甚至会当做海盗船进行登船检查、驱逐、歼灭。
西班牙、葡萄牙每年的大帆船,拿的都是堪合,而不是船引,他们是贡船,而不是商舶,在定性上,大帆船贸易就是朝贡贸易,因为大帆船只和朝廷做买卖。
西班牙、葡萄牙、尼德兰地区甚至包括英格兰,都有商舶在大明的海疆活动,他们无法抵达大明的腹地五大市舶司,只能停靠在吕宋的马尼拉港,他们对大明十分的好奇,但是因为大明保守的贸易政策。
让这些智慧教的信徒,到大明来朝圣,就成了一个幻想。
大明教的主要信徒是船员。
人有的时候,总是如此,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越是看不到,就越是想要见到,这些商船在马尼拉港,向吕宋总督府提出了朝圣的诉求,吕宋总督府不得不重视这些诉求,因为吕宋总督府不做任何回应的话,这些商船就会北上冒险。
这年头出海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所以,大明皇帝收到了国姓正茂发来的奏疏,请求开通一条朝圣的航路,供这些商舶到大明来朝圣。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搞出了智者之屋的徐璠。
“这个问题十分的复杂,陛下在大明教的教义之中,并不是神,而是智慧的化身。”万士和作为礼部尚书已经有些汗流浃背了,但万士和还是解释了这个问题,陛下在大明教的叙事中不是神,而是智慧的化身。
徐璠的智者之屋,他搞出来的这套大明教的叙事,虽然仓促,但还是极为严谨的,皇帝不是神,先天八卦的伏羲是创世神,皇帝是天子,就是老天爷托付管理人间的人皇,那么伏羲这个创世神掌握的智慧,化身成为帝王,就非常合理了。
“至于泰西人深信不疑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大明在册封朝鲜、安南、琉球、倭国等等国王,在泰西,国王需要接受教廷的册封,在遥远的东方,大明皇帝也在册封番国国王,这在泰西人看来,以他们的理解去理解大明,就是东方的教廷。”万士和解释了下为何徐璠虚构的这個远东教廷会有人信,因为这也是事实。
教廷的册封,是一种秩序的塑造和维护,大明皇帝对藩属国的册封,也是一种秩序的塑造和维护。
“万阁老还为这么离奇的事儿,找到了合理的地方?!”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想点办法让这个大明教的扩张停下来,简直是晦气。”
朱翊钧作为皇帝,认为这是一种晦气,但凡是和神神鬼鬼沾点边的无疑都是晦气,中原的皇帝不需要这种虚无缥缈的神鬼之说,作为统治基础。
“恐怕,停不下来。”万士和一脸为难的说道:“陛下,林辅成和李贽在讨论宗教对人的异化这一节,就说过,想要废除宗教,就要让信徒脱离需要宗教的环境,信徒需要一个虚构的彼岸来躲避残酷的现实。”
“陛下,大明教之所以能如此快的影响到这么多人,甚至是惊扰到了陛下,完全是因为它没有虚构一个彼岸,大明教的彼岸,也就是大明,是真实存在的。”
大明教传播的速度快到令人惊骇,完全是在它的叙事之中,彼岸不是虚构的!是真实存在的,哪怕是没有亲眼见过,但大明的商品,在里斯本集散,大明教的教义也在随着货物的流动,而四处传播着。
丝绸、堆积如山的棉布、坚硬无比的铁锅、无往不利的火器、不可战胜的舰船等等,都是这些个船长、商贾们亲眼所见的,他们乐此不彼的对着遇到的每一个人,诉说着大明的种种传说,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大明教在泰西的快速泛滥。
而大明皇帝、大明朝廷对此无能为力,因为皇帝、朝廷,并不能让这些信徒们摆脱需要宗教的环境。
“陛下,朝鲜将大明称为父母之邦,天朝上国,倭国、琉球、安南、暹罗、锡兰等地也如此称呼,这臣实在是没什么办法,而且就算不是徐璠,随着开海,也有别人捣鼓出这么个类似的东西来。”万士和告诉皇帝,这都是开海必然要承受的代价罢了。
因为要跟泰西人打交道,文化差异的存在,让彼此都要为彼此的存在寻找合理性,那么大明教的诞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不是徐璠搞出来,也会是别人把这个叙事结构搞出来。
“朝圣个屁!大明不是圣地!那袁慎为了那么一点点的成本,克扣匠人的工钱,长达五年!要不是这次匠人们忍无可忍,他这种畜生,还要继续作威作福下去!这是圣地该有的样子吗!”朱翊钧仍然十分愤怒,作为皇帝,他觉得‘天朝上国’就是在骂人,骂朱翊钧这个社稷之主无能。
“陛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大明就是大明。”张居正劝陛下不要生气,气大伤身。
这种事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有,就像矛盾普遍存在一样的正常,大明这么多人,出现这种事,实属正常,这一点都不影响大明是天朝上国的事实,因为此时此刻,对于世界所有国家而言,大明就是最繁荣的地方,他们心目中的圣地。
张居正提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细节,他低声说道:“陛下,泰西商贾愿意付钱。”
“哦?付钱吗?付多少?”朱翊钧一愣,随即问道。
“一艘船五万两白银的认捐。”张居正看过殷正茂的奏疏,人家朝圣不是空手来的。
“朝圣不行,朝贡可以,谈谈生意得了,不要搞得那么复杂。”朱翊钧斟酌再三,还是开了一个口子。
朱翊钧如此决定,绝对不是图钱,主要是为了海疆的稳定,不开个口子,这帮泰西商船天天在大明海疆冒险,这不是给海防巡检找麻烦吗?
绝对不是图钱!
不是谁都能到大明朝贡的,吕宋总督府会对所有的商船进行筛选和甄别,比如和大明有矛盾,打了两年半的果阿总督府的商船就不会被允许,比如那仍然没有撤销了私掠许可证的英格兰商船也不会被允许,有疑似携带违禁货物、走私等行为的商船也不会被允许。
吕宋总督殷正茂在奏闻朝廷的时候,就已经把条件罗列了出来,甄别之后,其实符合要求的船只,满打满算还不到二十条船,而他们来到大明也只能在五大市舶司的万国城进行短暂逗留,最长不超过十五天时间用于贸易。
而殷正茂又提供了更多关于泰西的情报,这些个商船,甚至不需要给钱,就可以获得大量真假难辨的情报,殷正茂对这些情报进行整理后,奏闻了朝廷。
比如,大明皇帝终于搞清楚了为什么费利佩跟发了疯一样,执意要进攻英格兰本土。
因为英格兰的海盗船袭扰了塞维利亚,烧毁了位于城市中心的主教堂,这座教堂里,有一个人的遗骸,那就是奠定了西班牙海上霸权,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在弘治五年,受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的派遣,携带送往中国、印度的国书,踏上了大航海之路,那时候,哥伦布估算到大明大约有一万里的距离,但其实足足有四万里之遥,若是知道有这么远,恐怕哥伦布很难下定决心出发。
哥伦布一生四次横渡大西洋,探明了航路,让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占据了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