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810节

  “劝仁恕之道啊。”戚继光理所当然的说道,皇帝都下旨拷饷了,张居正居然稳得住,你教出来的学生,你不管管,你不劝,他戚继光可真的要执行皇命了。

  张居正十分确信的说道:“他们都烧府库了,这就是在违抗皇命,这是在造反啊,陛下就是拷饷,让他们怎么吃下去,怎么吐出来,这不是仁恕吗?陛下够讲道理,没有下旨让京营把他们都杀了,不是仁恕是什么?”

  “又不是国朝初年,文教不兴,没有读书人当官,事事都得迁就。”

  王崇古探头看了看圣旨,立刻命令随扈收拾行囊,他的神色有点匆忙。

  “王次辅要去劝仁恕吗?”戚继光看向了王崇古着急离开,有些好奇的问道。

  “他张居正都坐得住,我劝个屁,那是我的活儿?那是他张先生的活儿,我得赶紧回南京城去,这次得把驾贴都准备好!”王崇古气急败坏的说道:“这些南衙的官僚真的是一点脑子都不长,但凡是眼不瞎耳不聋,早在陈吾尹的案子就该看明白了,也不知道在试探什么!”

  “脑袋长在脖子上不好吗?!一群蠢货!”

  王崇古要回南京城准备驾贴,陛下在北衙十二年,一直是很乖很乖的皇帝,当街杀了陈友仁也是有驾贴的,凡事是讲规矩讲流程的。

  非要把陛下逼到不讲规矩的地步,这些南衙官僚,罪恶滔天!

  但陛下绝对不能不讲规矩,王崇古必须赶在京营抵达之前,把驾贴全部拟好!

  王崇古走了,戚继光开始调动京营,由三位参将负责前往庐州府、扬州府、苏州府坐镇,而戚继光本人负责镇守应天府。

  拷饷的流程,不是大明京营锐卒直接闯进家宅里,把人吊起来拷打勒索,而是大明京营负责压阵,由南北两个镇抚司负责抓人,而后将府库本该有的财货要回来,至于本来该有多少,就需要户部尚书王国光进行梳理了。

  京营的作用,仍然是为了防止叛乱发生,并不直接拿人。

  赵梦佑接到了圣旨,立刻召集了所有的缇骑,宣读了圣旨之后,首先把应天府府库所有管库官僚给拿了。

  拷饷正式开始。

  这一次拷饷,可是把整个南衙的士大夫们给吓坏了,他们万万没料到,皇帝压根就不拿他们当臣子看待,而是当反贼对待,这头府库的火儿,刚烧起来,那头皇帝就下旨拷饷!

  而且看这架势,皇帝早就准备好了组合拳,等着他们呢。

  朱翊钧的确是这样的,他有点料敌从宽,他预计的最坏结果,就是拆分南衙的时候,出现民变、民乱,甚至旗帜鲜明的造反、清君侧,为了应对拆分南衙的各种情况,朱翊钧做了充足的准备。

  拷饷,是他工具库里一个手段不太剧烈的手段。

  这下连南衙的官僚也盼着皇帝早日回北衙了!陛下在北衙的时候,真的很有原则,到了南衙,处处不讲原则,说动手就动手,压根不带一点犹豫。

  大明帝师、元辅、宜城伯张居正非但不阻拦,还上了道《拷百官防蠹疏》,详细的论证了拷饷的合理性。

  是的,张居正非但没有劝仁恕,反而论证了皇帝使用暴力行使皇权的合理性,从万历元年起,张居正新政的第一句话就是事主权,就是主上威福之权。

  现在南衙百官有了一个选择,要钱,还是要命。

  要钱没命,要命没钱。

  其实这个选择的背后,就是皇帝逼迫南衙所有官僚集体表态,是否赞同拆分南衙,同意就把吃掉的吐出来,不同意,就去死,然后缇骑抄家把银子、钱粮找回来。

  这就是皇帝临行前对张居正说的,他要看看自己这条强龙,能不能压得住地头蛇。

  “看起来,官僚们的骨头也没那么硬啊,朕还以为会出几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儿,梗着脖子以死证明朕是个昏君,但这才短短三天,应天府库被火龙烧掉的钱粮,就原原本本的回来了呢。”朱翊钧看到了赵梦佑的奏疏,对着觐见的张居正笑着说道。

  拷饷仅仅三天,府库的钱粮就回来了。

  “陛下,没有处罚金吗?”张居正有些不解的问道,光是追欠就够了吗?不趁机罚点,谁拿你皇帝当皇帝?

  “啊?”王崇古呆愣了下,这是人话吗?

  他可算是知道了,皇帝和帝师,真的亲师徒,看看张居正吧,他居然嫌皇帝手段不够剧烈!

  “确实,得罚金,这样吧,按照同等规模再交一份,朕就把他们放了,要是不交,朕就把他们流放到爪哇去,那边现在缺人缺的厉害,两年九熟啊,能把爪哇开出来,咱大明百姓得少饿死多少。”朱翊钧认可了张居正的建议,在拷饷之外,选择了处罚金,拿了多少,吐双份出来。

  斗争素来如此,你退一步,就别怪我进三步。

  “北衙百官没有人骂朕吗?”朱翊钧有些奇怪,他离京了,平日里长篇累牍含沙射影骂皇帝的奏疏,反而一本都看不到了。

  张居正笑着说道:“北衙百官现在盼着陛下能早点回去呢。”

  这就是对照组的好处了,皇帝还是该在龙椅上坐着,看看潞王干的那些事儿,北衙百官才念起皇帝的好来了。

  “镠儿又闯祸了?”朱翊钧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潞王殿下又敲诈了西土城遮奢户五十万银子。”张居正解释了下,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争风吃醋。

  潞王喜欢万国美人,人尽皆知,一个本来要进献给潞王的一个万国美人,给西土城一个遮奢户给抢走了。

  朱翊镠哪里受的了这种委屈?除了把人要回来,还额外敲诈了五十万银。

  “潞王真的是胡闹!银子去了哪儿?”朱翊钧佯怒的说道。

  “入了内帑。”冯保赶忙解释了银子的去处,潞王对银子没什么兴趣,他就喜欢万国美人。

  朱翊钧听闻,才点头说道:“嗯,如此,镠儿胡闹了些,朕回京了一定狠狠地训诫他一番!”

第685章 朕就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北衙官员对于南衙官员受苦,普遍存在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大家都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潞王的苦难还能等陛下回京解救,而南衙的苦难是制度性的苦难,是没有解脱的可能了。

  因为皇帝陛下在用暴力手段,拆分南衙,日后南衙的留都,就徒有其表了。

  在拆分南衙之前,留都可不是徒有其表,而是有实质性的留都,不仅六部衙门都有,最重要的还有最富裕的十四府作为基本盘,北衙很多时候,也要考虑南衙的风力舆论。

  现在,南衙被拆了。

  “陛下,追缉处罚金之事,臣以为同等规模处罚金之后,仍该追加褫夺官身革除功名。”海瑞作为大明神剑,此时表现出了他的激进性来,做就做到底,这些人无论如何都要斩杀掉,杀头、流放、褫夺官身革除功名,都可以,必须要让他们政治性死亡。

  这些管库官,本身也是推出来的替罪羔羊,他们也不愿意试探真龙之怒,但是过往的利益来往,逼着他们走到了这一步。

  大明皇帝就在南衙,大明京营在侧,这些管库管员就是再胆大包天,也不得不考虑皇帝的面子,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应天府库一烧,十三府的府库都跟着烧,如同猪八戒分行李一样,队伍一散就分家产,完全是因为有人推着他们在前进。

  大明北衙有一家以讽刺官场为主的杂报叫《孽海杂报》,曾经发过一个四格的讽刺漫画,刚中进士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仕途不顺时十年运道龙困井、辗转升迁时一朝得势入青云,最后一格则是锒铛入狱悔恨迟。

  而这四格讽刺漫画里,最典型的就是画面上的主人公,身后的手越来越多,从家人期盼着金榜题名,到自上而下的打压,再到辗转升迁时,有人姑息庇佑,最后锒铛入狱的时候成为替罪羔羊。

  身后的手,在推着他们走,这些手,就是盘根交错的利益集体,就是让人没法回头的力量。

  这份杂报把官场称之为孽海,认为只要进入了官场的人,都是罪孽深重,但朝廷自始至终没有限制这份杂报,甚至连朱翊镠都没有为难这家杂报的意思,因为他们和林辅成一样,说的都是实话。

  官场就是孽海。

  南衙管库官僚,是推出来的替罪羔羊,他们只能如此,用自己去试探皇帝。

  不交双倍规模的处罚金,就要面临流放,废物再利用开拓爪哇,交了处罚金,也没有再起复的可能。

  “那倒是,朕不来,他们作威作福没有任何的惩罚,朕来了,他们还是作威作福没有任何惩罚,那朕不是白来了吗?”朱翊钧认可了海瑞的建议。

  南衙百官会如此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吗?当然不是,怎么吃下去的怎么吐出来,这合情合理,毕竟是偷了老朱家的家产,皇帝生气也算是理所当然,所有人都在暴力之下,噤若寒蝉,但皇帝下旨处罚金的时候,就立刻引起了士林的轩然大波,说什么的都有,主要是认为不合理。

  南衙思辩开始了。

  朱翊钧对这些思辨的风力舆论不理不睬,仍然催促着缇骑们催逼,处罚金一定要交,不交不行。

  以至于南衙思辨对皇帝的动机产生了一些些怀疑,一部分人甚至坚定的认为,大明皇帝这番行为,不光是为了推行南衙的拆分,更是为了银子!

  这个怀疑非常合理,大明朝廷六月份要开始动工修从开封府到嘉峪关的驰道,这条驰道的预算已经三千万银了,而皇帝如此吹求过急,就是为了银子。

  国帑内帑空空如也,就需要找人吸血,而富裕的南衙,就成了皇帝的目标,皇帝南巡,根本就是来打家劫舍来了。

  这个想法不算对,但也不错。

  朱翊钧发誓,用暴力手段进行财富再分配只是捎带手的事儿,此次南巡的主要动机,还是拆分南衙,至于执行中为何变成了这样,只能说,他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向这个方向展开。

  世事难料。

  “徐光启、林辅成、李贽等人,下午的时候,会在南衙的福禧楼举行聚谈,陛下要去看看吗?”冯保询问陛下的日程安排。

  林辅成、李贽他们自然在随扈的名单上,他们是正五品的五经博士,他们还有一个没有完成的课题,金钱对人的异化,而这次林辅成、李贽他们要跟南衙的自由派进行聚谈,与其说是聚谈,不如说是砸场子。

  北衙是有限自由派的大本营,而南衙是绝对自由派的大本营,这次是林辅成和李贽打上门了。

  “朕还等着缇骑的奏闻处罚金之事,他们这次聚谈什么?要是没有什么意思,就不去了。”朱翊钧摆了摆手,将处理好的奏疏,递给了冯保,有些奏疏需要皇帝亲自看,这些奏疏不多,一天顶多两三本。

  “聚谈的话题是,投献和止投献。”冯保告诉了皇帝这次讨论的议题。

  “哦?”朱翊钧思索了一下说道:“缇帅那边呢,忙着处罚金,朕去了,不会给缇骑们找麻烦吗?”

  “陈末盯着呢,缇帅会保护陛下周全,福禧楼是皇庄的产业。”冯保赶忙解释了下,安保不会出现纰漏,南衙毕竟不是北衙,万一陛下在南衙被歹人得手,得不偿失。

  福禧楼,本来叫燕禧楼,是正经的皇庄,但是因为修建了南湖别苑行宫,燕禧楼没能接待皇帝,最终降级为了福禧楼。

  燕字头,可不是什么酒楼都能用的,不接待皇帝,是不配使用的。

  “那就去看看吧。”朱翊钧忙于朝堂狗斗,也是好久没去看过这种热闹了,今天闲来无事,不妨移步一观。

  福禧楼本来就是奔着接待皇帝的规格建的,左右前后中福楼一共五座,一共五层,每层以廊道连接,当之无愧的南衙第一酒楼,规模丝毫不输于北衙的燕兴楼。

  朱翊钧赶到了福禧楼时,正赶上了好时候,江南有一名角,在楼里唱曲,这名角可是秦淮河畔公认的花魁,还是那种卖艺不卖身的花魁,四处走穴弹唱,给自己增加名气,长袖善舞,和江南的名儒都有点关系,但谁都不能一亲芳泽,主打一个待价而沽。

  这花魁敢这么干,是因为她是魏国公府的人,确切地说,魏国公府也有这些烟花世界的买卖,这花魁甚至不是魏国公府门下的青楼买来培养的招牌,而是魏国公府的人,所以才能够游走在众多士人之间。

  这花魁真的能嫁个高门吗?难说。

  毕竟钱谦益就娶了柳如是。

  “这唱曲的女子姓顾,名眉生,出身是苏绣世家,奈何家道中落,被父亲卖给了扬州人牙行,这有一次魏国公府买丫鬟,老夫人就看着顾眉生顺眼,买了下来,这今年刚十八岁,便已经名冠秦淮,才艺无双了。”冯保介绍着楼下婀娜多姿的女子。

  虽然带着个帷帽遮住了脸,这这身段一看就差不了,但这半遮半掩的朦胧,反倒是引发人的好奇。

  朱翊钧拧开了自己带来的水壶,喝了口水,笑着问道:“徐邦瑞安排的?”

  “陛下真的是火眼金睛!”冯保也没隐瞒,这顾眉生这个时间出现在福禧楼,不是巧合,是徐邦瑞刻意的,下了好大功夫才能游说到冯保这里。

  冯保也压根没想瞒着皇帝,这魏国公府的身份在,瞒也瞒不住。

  “其实魏国公府的老夫人,认了这丫头做女儿,也不愿意她一直抛头露面,这顾眉生呢,身份不上不下,自己又心高气傲,也不好许人家,还不如入宫算了。”冯保说明了魏国公府的打算。

  其实就是给皇帝献个美人,至于皇帝要不要,那得看皇帝的意愿了。

  “这顾眉生一手苏绣,可是了得,号称针神,又弹了一手好琵琶,普一手的好曲,别号曲圣,还会一手绘画,画鸟兽虫鱼,可谓是栩栩如生,不输给宋徽宗。”冯保介绍了下这女子的才艺,魏国公真的是当闺女培养。

  为何抛头露面?其实就是为了嫁个好人家,毕竟只是个义女,说好听点是个义女,说难听点,就是个丫鬟。

  冯保是花鸟使,就是专门给陛下寻花的那个职责,封建帝王南巡的时候,留下点风流韵事的传说,实属正常。

  魏国公府的打算本身就是献媚,给皇帝献个美人,同样也是给顾眉生找个归宿,魏国公在南衙两百多年,这秦淮河畔多少名角,最后的下场,都谈不上一个好字,即便是嫁了高门大户,最后也是个凄凄惨惨戚戚。

  入了皇帝的法眼,进了宫,怎么也是平安喜乐一生。

  冯保不再过多的推荐,说得多了反而招人烦。

  顾眉生显然知道这次要给什么人弹唱,多少有些紧张,但还是拨弄着琵琶,调好了音色之后,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在楼里响起,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曲调婉转悲切,顾眉生顺手一划,曲调忽然变得肃杀了几分。

  “嘉靖中,倭患起,生灵涂炭血不止,乌烟瘴气渺人迹;大司马,张蒙溪,募得健儿三千众,营曰振武骄悍凶;浪滔滔、势汹汹,振武营来寇偃旗,倭寇安敢逞凶逆!”顾眉生一开口,就让所有人都有点愣神。

  这顾眉生,唱的居然是振武营兵变,张梦溪,就是张鳌,梦溪是张鳌的号,这一段说的是募兵抗倭。

  顾眉生唱曲是以振武营的一个妻子为视角,诉说了夫君征战时的忧心忡忡,家里无米无粮的窘境,她用了很长的篇幅去描述振武营的战绩,和浙江九营一样,在抗倭之中征战,在倭患渐止之后,振武营开始出巡抗汛。

  嘉靖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振武营中多聚黄蜂结巢甚盛,谓为吉征,军兵积压已久的欠饷、减饷、夺妻室月粮的怒气,开始爆发,兵变发生了。

  南京兵部侍郎黄懋官被杀。

  黄蜂结巢,其实就是寓意黄巢,侍郎黄懋官其实是自己摔死的,但在给朝廷的奏疏中,为了衬托振武营军兵的狂悖,黄懋官被杀了。

  黄懋官听闻兵变,在军兵赶到之前,烧毁了所有营中的账本,而后自己从三楼一跃而下,本来三楼是死不了的,但好巧不巧,脑门摔在了石头上,死的透彻。

  比较有趣的是,在这段唱词里,顾眉生直截了当的骂了当时的魏国公徐鹏举是草包,因为徐鹏举被军兵逼迫,‘呼诸军卒为爷,大叫发廪!发廪!’就是徐鹏举许诺发钱。

  但徐鹏举翻墙逃跑后,直接拿了十万银出来悬赏兵变者的人头。

首节 上一节 810/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