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汗国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裔建立的一个汗国,位于克里米亚半岛,在术赤建立的金帐汗国逐渐衰亡之中,克里米亚汗国的可汗成为了奥斯曼人的附庸。
在争夺罗马正统继承人的战争中,这个奥斯曼之鞭,一直鞭笞着罗斯国。
直到隆庆六年的莫洛季战役,伊凡四世终于将奥斯曼人赶出了东欧。
伊万极为郑重的回答道:“那一战是极为惨烈的,杰夫列特可汗带领六万人,占领了莫斯科,并且把十余万人口劫掠而去,在离开的时候,将莫斯科焚毁,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追随伊凡殿下复仇。”
十四年前的那一场血战,罗斯国连首府都丢了,鞑靼人和奥斯曼人的联军,占领了莫斯科,展开了血腥的屠掠,伊凡四世回到莫斯科的时候,目之所及,都是残垣断壁。
也是在这一仗,哥萨克人军团,才正式成为了罗斯国极为重要的武装力量。
“对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归属问题,路途太过于遥远了,大明对此不做表态。”朱翊钧给了罗斯国特使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以距离太远为由,拒绝明确表达大明的立场。
伊凡四世在国书中,希望大明能够承认克里米亚归他们所有。
克里米亚汗国隶属于金帐汗国,金帐汗国是大元的附属国之一,所以克里米亚归属,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讲,大明都有权力、有资格去表态。
大明承认了元朝正朔地位,承认了元朝的正统性和唯一性,大明取而代之,获得了元朝所有法理,理论上,大明拥有对四大汗国即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的宣称。
四大汗国的可汗是元朝皇帝册封,是直接隶属关系。
到了万历年间,黄金血脉的宗主大汗土蛮汗,现在在大明京师养老,土蛮汗成为了大明皇帝册封的怀义王,并且改名为了包图。
土蛮汗这个宗主大汗入京,代表着大明和元朝、北元汗廷战争的最后结果,大明也在万历九年,彻底完成了王朝构建的最后一环,二王三恪。
二王三恪是宾礼之一,就是历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这样一来,代表着新朝承继统绪,为正统地位。
用祖上也阔过这种事去主张领土,是不切实际的,大明的手,还伸不到那么远的地方,但让大明放弃宣称,也是不可能的,穷则争议,达则自古以来,这是必要的灵活性。
使者伊万有点心灰意冷,承认第三罗马地位和承认克里米亚归属,是这次邦交最重要的两件事,但看起来一件也无法达成了。
“大明的表态,对罗斯国在泰西的处境,没有任何的帮助,不是吗?”朱翊钧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坐直了身子说道。
伊万赶忙回答道:“的确如此。”
“朕觉得,我们应该谈一点更加具体的事儿,你献上了蛔蒿,获得了朕的友谊,而现在你们罗斯国最大的困境,不是来自奥斯曼,也不是来自于神圣罗马帝国,而是来自于王国的内部。”
“更加明确的说,你的君主,现在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朱翊钧明确了回复了国书上两个法理上的问题后,谈起了具体问题。
特使伊万的迷茫和疑惑,他和大明鸿胪寺官员说了很多。
伊万·佩特森,是哥萨克人四大军团长之一,他忠诚于沙皇伊凡四世,也忠诚于伊凡四世的儿子费奥多尔一世。
但现在新继位的费奥多尔一世,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那就是罗斯国出了个司马懿,名叫鲍里斯·戈东诺夫。
李昖非常羡慕大明皇帝的幸运,文有张居正,武有戚继光,不谋朝篡位,还为了幼稚的理想,让大明再次伟大团结在了皇帝的周围,支持皇帝的一切决定。
不光是李昖羡慕这种幸运,朱翊钧其实也挺羡慕自己的。
新继位的沙皇显然没有那么幸运了,他遇到了权臣,而且是那种一看就很像是司马懿的权臣。
“我从宫廷药剂师那里得知,鲍里斯在我王的饮食中添加了水银!”
“我王在继位之前,有一个女儿,但我王继位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任何子嗣的诞生,鲍里斯还拒绝任何大臣觐见我王,我顶撞了鲍里斯,所以被作为使者派来大明了。”伊万面色带着愤怒的说道:“我一定要亲手杀了他!”
朱翊钧面色凝重的说道:“如果注定要结束,站着死,未尝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中国有句古话,叫先下手为强,你们这些忠于伊凡四世的旧臣,迟迟不肯动手,是等着鲍里斯彻底完成布局,杀死你的王吗?然后把你的王塑造成一个废物吗?”
“等鲍里斯杀死你们的王,你们这些先王旧部一定会被清算。”
“他真的会那么做吗?我是说,他真的要杀死殿下吗?”伊万愕然的看着大明皇帝,大光明教反复渲染,把大明皇帝渲染为了智慧的化身,而现在陛下这番话,让伊万认为是某种预言。
朱翊钧摇头说道:“朕离你的国家数万里之遥,朕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是基于你的描述,合理推测。”
“朕只知道,先生从来不会阻拦朕见朝臣,而且还恢复了祖宗的制度,让朕接见外官,这个习惯持续到了今天。”
“这个鲍里斯阻拦大臣觐见你的国王,给国王下毒,还把支持国王的波雅尔(大贵族)给流放了,他的目的,不会是大权在握那么简单。”
其实伊万·佩特森自己心里早就已经有明确答案了,只是有些无法肯定。
伊万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跪在地上,诚恳的说道:“恳请陛下的帮助,我的实力,不足以杀死他。”
“你能给朕什么回报呢?”朱翊钧平静的问道。
第750章 大明来加税
伊万·佩特森有点迷茫,在泰西各种关于大明皇帝奇奇怪怪的传闻中,并没有大明特别慷慨的传闻,大明皇帝索要帮助的报酬,是理所应当的,伊万迷茫的是,他不知道能付什么样的报酬。
大明皇帝已经为蛔蒿付过费了,格外恩厚的赏赐和友邦的待遇,这个友邦待遇不是口惠而不实,比如得到了友邦待遇后,罗斯商人,可以在里斯本获得大明的商品,即便是非常艰难。
罗斯国和奥斯曼的冲突,并非单纯的为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位而战争,而是巨大的利益之争,如果罗斯国能够获得这个皇帝位,并且击败奥斯曼,那么就可以从黑海出发,通过黑海海峡,抵达地中海。
黑海海峡就是罗斯国的咽喉,为了不让奥斯曼扼住命运的咽喉,战争就无可避免。
因为冲突的原因,罗斯国无法通过黑海、地中海进行海上贸易。
罗斯国想要海贸,其实还有一条路,就是北方航线的波罗的海,从圣彼得堡出发的商船,只要丹麦和瑞典同意,罗斯国的船就可以顺利从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但罗斯国在北方要面临‘波罗的海之墙’,瑞典在不同的地方设立了重重关卡,抽取重税。
这就是让伊凡四世非常恼火的地方,明明拥有良港,却因为航线上的咽喉被人拿捏,无法海贸获得任何的利润,冲突不可避免,但自始至终,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些麻烦。
嘉靖三十三年,英格兰的冒险家钱塞勒从伦敦出发,从东北方向抵达了罗斯国的北方白海,抵达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钱赛勒在同年抵达了莫斯科,拜见了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准许钱赛勒在罗斯国自由通商。
嘉靖三十四年,位于伦敦的莫斯科商人冒险联营公司成立,获得了英格兰女王的准许,一个一百六十人的莫斯科公司成立,这些伦敦商人,将来自大西洋的货物运到罗斯国,从罗斯国带走蜂蜜、鱼油、毛皮、木材和大量海军军需物品。
北方航线被开辟了出来,并且稳定运行了五十多年,航线完全成熟。
即便是很难,罗斯国依旧可以通过友邦待遇获利,大明已经为蛔蒿付费,现在伊万·佩特森再请求大明帮助,必须要付出足够的报酬。
“我不知道能给陛下带来什么回报。”伊万十分老实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并不清楚大明的需求,但他希望获得大明的帮助。
“我们都脚踏实地一些,无缘无故的帮助,就像是镜中月水中花虚无缥缈,朕希望你能多带一点类似蛔蒿这类的作物到大明来。”朱翊钧说起了自己的条件,更多有用的农作物。
那些长远的未来,不必过早的提及,大明没有重开西域,过早的提及政治和军事的合作,没有必要,还是看向脚下的土地,让大明百姓吃饱饭才是正事。
朱翊钧看着伊万有些迷茫的神情说道:“大麦、小麦、燕麦、甜菜、牧草都可以。”
“伟大而英明的陛下,大明幅员辽阔,物华天宝,无所不有,这些大明已经存在了。”伊万·佩特森提醒陛下,这些农作物大明都已经存在。
“朕要育种,你带来就是,朕自有用处,只要能带来各种各样的种子就好。”朱翊钧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目标不仅要有,而且还要好。
朱翊钧要这些不是无的放矢,农作物育种对大明很重要,比如:因为水肥出现,施肥反而导致了小麦的减产,因为施肥导致植株过高,风雨让麦田大规模伏倒造成了减产,大明需要矮化小麦,增加小麦的抗伏倒能力。
比如甜菜,大明的甜菜品种单一,块茎瘦小、含糖量不高,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将甜菜认定为一种药草,如果能够人工选育出含糖量更高的甜菜,那么北方就可以获得价格更低的糖。
卖笑的不如卖药的,卖药的不如卖糖的,卖糖是一件很赚钱的买卖,甚至等重的利润,只是稍逊于阿片,甘蔗可以制糖,可眼下的甜菜并不能制糖,因为块茎的含糖量太低了。
甜菜的原产地正是波罗的海的瑞典,罗斯国有各色品种的甜菜,这些甜菜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抗寒能力极强,大明的育种一直在进行,从未停止过。
朱翊钧对宝歧司是有执念的,这种执念,就像是人要吃饱饭一样的根深蒂固。
“谢陛下!”伊万·佩特森没有读过天择论、人择论,对于大明要各色种子的目的,并不能深入理解,但只要大明有需求就好。
大明的需求真的非常好满足,一些种子而已,烧杀抢掠的时候,给陛下顺便带一点就好。
“陛下,我的家乡有一种牧草,叫紫根草,这东西很结实,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都可以茁壮生长,也不是很挑地,一年能割一茬,种下就可以每年收获,不知道陛下是否需要?”伊万·佩特森忽然眼前一亮,他想起了一个东西。
这东西,他的农奴大量种植,就是用来喂马,既然种的哪里都是,自然是有些优势。
“哦?产量如何?”朱翊钧十分感兴趣的说道,他敏锐的把握关键信息,这个叫紫根草的东西,不挑地。
大明在绥远种植了很多的牧草,但黄土高坡的黄土十分的贫瘠,很多牧草的试种,都是有些困难,甚至部分盐碱地都能种的草,在黄土上,都难活,光秃秃的黄土高坡,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活动的砍伐。
越多的牧草,越多的尝试。
不挑地,这对大明而言是个极好的消息,只有先把草种上,慢慢才能种树,恢复黄土高坡的植被,黄河才能彻底治理。
绥远总督潘季训说过,束水冲沙,是治标,治本还是要治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
“产量看施肥吧,尊敬的陛下,我说不清楚产量如何,总之就是产量很大就是了。”伊万·佩特森有些尴尬的说道,种地都是农奴在种,伊万·佩特森只是知道有这种作物,他又不种地,具体细节,他就不清楚了。
“带过来就是。”朱翊钧这才郑重的说道:“看在蛔蒿的面子上,朕可以给你两百把鸟铳,二十把平夷铳、二十门虎蹲炮,两千斤的火药,足够你发动一次宫廷政变了,杀死你的政敌鲍里斯了。”
“宫廷政变,人越多,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最高人数不要超过八百。”
八百是个历史一再证明过的数字,超过八百人,就不是一个人能够直接指挥的规模了,宫廷政变,不是朱棣打江山,再犁一遍,用不了那么多人,只需要杀死鲍里斯,把国王请出来,那些忠诚于国王的人,自然会聚集在王旗之下。
比如夺门之变。
朱翊钧和伊万佩特森聊了许久,伊万佩德森离开了观龙亭。
其实罗斯国的矛盾,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军事新贵族和波雅尔(大贵族)之间的新旧更替的矛盾,旧贵族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利益和权力,而军事新贵族,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
爆发于隆庆六年的莫洛季战役,伊凡四世连首府莫斯科都丢了,奥斯曼人把莫斯科付诸一炬,为了报仇,伊凡四世只能启用更加能打的哥萨克人,将更多的利益分配给军队,这种矛盾在伊凡四世还活着的时候,没能妥善解决,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这种矛盾,是只有彻底杀死对方才能结束的生死斗争。
伊万杀死了鲍里斯,国王就能顺利掌握权力了吗?伊万这些新贵族,杀死波雅尔这些旧贵族之后,自己就会变成波雅尔,继续架空国王。
这个国王,仍然是那个提线木偶的存在,朱翊钧并不打算深入干涉罗斯国的内政,他付报酬,伊万带来更多的种子,方便大明育种和培养新的农作物。
“陛下,大司徒和少司徒已经到了。”冯保提醒陛下,仍有大臣需要接见。
“宣。”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王国光、张学颜俯首见礼,他们这次来,自然有大事要说。
“坐。”朱翊钧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户部的意见是要加关税?是要对西班牙进行对等报复吗?”
费利佩二世的特使佩德罗·费尔南德斯,以降低大帆船白银数量、加高关税、禁止大明棉布进入西班牙为条件,希望能市场换技术,被大明皇帝直接否决之后,佩德罗提出了另外一个人才换犯人的想法,目前内阁拟票,大多数都是赞同的。
毕竟失去一个庞大的市场,对大明开海大业不利。
西班牙不加的关税,大明来加!也省的西班牙叫唤了。
“是普遍增加关税,而不是对西班牙的对等报复,无论西班牙是否要对大明增税,大明都有自己的步调。”王国光赶忙解释道:“这次泰西来使,并不是户部形成部议的主要原因,当然有这部分的原因。”
“将6%的关税增加到13%,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大明对西班牙所号称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占领了一些港口,以抢劫为主的殖民地,算不上是实土郡县,顶多算是羁縻之地,若是把定义稍微放低一些,大明也是日不落帝国,毕竟安东尼奥的确是大明册封的国王。
日不落帝国的决策,对大明国朝决策的权重有一点,但是并不高。
大明再次伟大,有自己的步伐,而不是等着泰西出题,大明做题,大明是当下世界的天朝上国,是世界的科技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
张学颜拿出了一份清单,十分郑重的说道:“陛下容禀,这次增税是普遍增税,就是大明已经取得了独占地位的商品进行增税,目前铁器、棉布、茶叶、瓷器这四大项,全都要增税到13%,对一些奢靡之物,比如丝绸、珠宝、玉石等物,增税至30%,这就是户部的决议。”
“相应的对舶来粮、鱼油、糖、铜料、木材等物,进行减税,这些原料大明需求极多,税率从6%降低到了3%,舶来粮甚至要降低到零,以防止大明粮食不足,导致的各种动荡问题。”
张学颜详细的解释了下户部的政策细节,不是说直接把关税一起拉高,而是有增有减,对大明需要的贵金属、粮食,进行普遍的降税,鼓励进口,对大明具有独占垄断地位的商品,增加关税,来增加利润。
“陛下,大明之前为了鼓励出海,把关税定的太低了。”王国光再次强调,大明不分贵贱,所有货物都是百值抽六,也就是6%的关税,是极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海贸规模。
这次增税,与其说是增税,不如说是鼓励开海政策的结束,猪养肥了要宰。
朱翊钧打开奏疏说道:“奏疏里说的很明白了,朕自然也看懂了。”
“开海十四年以来,大明各个航线已经开辟成熟,已经成功的占领了市场,取得了支配地位,而大明腹地也因为恶性竞争,导致利润低于预期,所以增税,是为了减少恶性竞争。”
“大明是整个世界的关税洼地,这种低关税,是符合当时大明国情的,毕竟禁海了快两百年了,完全开海需要鼓励,而现在,低关税,实际上是补贴了夷人,增税符合现在大明的国情。”
低关税,是鼓励外贸型产业链的成熟,增加制造业,而制造业制造出各种商品,出口海外,实际上拉动了外需,朝廷低关税,没收到的银子,实际上给了海外,降低了海外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刺激海外市场成熟。
而关税正常化,则是为了让更多商品流入大明,在竞争中降低价格,拉动内需,增加对内的分配,户部的奏疏解释的非常明白。
“提高关税,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明的部分铁冶所已经出现了女工,这些重劳力的工种,女工的出现,已经表明大明工匠已经不够用了,而且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善。”王国光详细的解释了其中的逻辑。
工业人口不够用了。
铁冶所、煤窑里面出现了女工,代表着工匠数量不足以支撑大明的制造业再这么无序的扩张下去了,加高关税,限制制造业的扩张速度,防止因为手工制造业吸收了太多的工匠,导致农业出现问题。
“陛下,大明在海外市场占据了支配地位,增加关税,货物增加价格,并不会影响到出口的规模。”王国光十分郑重的说道:“大明需要海外的白银流入,缓解大明钱荒,增税的货物,主要因为商品优势拥有的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