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24节

  “原来是俘虏,咱家一定会禀明圣上,水师军兵的辛苦和凶险。”张诚由衷的说道,仗剑行商,绝对不是谎言。

  刘吉心有余悸的说道:“在海上,除了一条船上的人,其他人都不可以相信,这是血的教训,这五年来环球贸易,最凶险的一次就是这次,我轻信了一个西洋的商人。”

  “沙阿·买买提特使在京师就反复对我说:如果你遇到了一条毒蛇和波斯商人,先杀死波斯商人;宁愿相信毒蛇,也不要相信大食商人的花言巧语。”

  “我起初还不信,这次吃了亏,算是长了记性。”

  刘吉损失了一条五桅过洋船、两条马船,才搞定了波斯商人、大食商人、葡萄牙商人和黑番的联手偷袭,获胜是获胜了,但船被烧毁了,还牺牲了七名水师军兵。

  西洋是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的地盘,沙阿买买提反复提醒刘吉,不要相信商人的鬼话,刘吉记在心里,始终对这些商人有所防范,才没酿出大祸。

  “刘指挥休息,咱家把剩下的货物点完。”张诚看得出刘吉的疲惫不堪,远洋归来,刚下地,刘吉和水师军兵们,还有点晕地。

  刘吉走进了港口的大澡池子,远洋归来,他要用硫磺皂仔细梳洗,才能下榻港口的会同馆驿,三日后才会启程入京面圣。

  这是必要的防疫流程。

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

  刘吉在沐浴更衣后,打开了一排的檀木盒子,檀木盒内有软垫内衬,这一排盒子里,有十七个白色瓷瓶,和大明几近透明的骨瓷相比,这些白色的瓷瓶,釉面看起来颇为乳浊,甚至布满了裂痕,好像是摔碎了一样。

  刘吉盯着面前的釉面开片瓷器,面色沉重。

  (南宋釉面开片胆式瓶)

  “刘指挥。”张诚已经完成了商品的点检,每一个船员的私人物品,也都进行了点检,但这些私人物品不会纳入官船货物清单,每个船员可以携带一百七十斤的夹带,这些私人货物,也是远洋航行的报酬之一。

  船员多带香料、金鸡纳霜、宝石等重量轻,但价值高的货物,有些船员干脆全部带了白银,因为有价值的货物,其实不是很多,白银是硬通货。

  “大珰。”刘吉回过神来和张诚互相见礼。

  张诚看着面前的瓷器,有些疑惑的问道:“这些瓷器的釉面不够光滑,而且看起来损毁有些严重,刘指挥为何如此珍重的将其保护起来?”

  这些瓷器一看就是中原形制的瓷器,而且是质量看起来有点差,没有太多的商贸价值,刘吉如此珍视,还用檀木盒子仔细包好,生怕损毁,沐浴更衣后,仍然第一时间检查,多少有些怪异。

  刘吉深吸了口气说道:“这是我们在麦利那国,打赢当地黑番之后的缴获,是当地烧制的瓷器,距今大约已经有二百五十年的时间,我想要寻找烧制这些瓷器的匠人,但当地人告诉我们,已经无人可以烧制,失传了。”

  这些瓷器不是外贸货,而是古董,麦利那国本国烧制,并非中原舶去商品。

  “当地烧制?这是海外烧制的?这不是典型的南宋胆式瓶器型吗?”张诚眉头紧蹙疑惑的说道,这是非常典型的南宋器型。

  刘吉叹了口气说道:“在南宋灭亡之际,有一批福建人,为了躲避战祸,乘船南下,过南洋,出马六甲海峡,再过锡兰,一路向南,终于抵达了西洋西北最大的岛屿麦利那岛(今马达加斯加岛),他们在东部的平原上生活。”

  “东北部全年气温变化不大,没有下霜、结冰,降水量极为丰富,平原广阔一望无际,找到了新家园的福建人,在当地安居乐业,修建庐舍、烧制瓷器、开垦土地,建立营堡。”

  “二百五十年前,麦利那国王袭击了这些福建人,杀死了壮丁,烧毁了田舍家园,抢夺了财富,这些瓷器因为质地优良,成为了麦利那国王的传家宝。”

  “所剩不多的消息是那个地方叫任家村。”

  刘吉抓捕的俘虏里,有大量的黑番,其中就有麦利那国王拉朗博。

  拉朗博出动了将近三万人,配合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对大明船队进行了袭扰,大明付出了七人伤亡的代价,击退了敌人,并且攻破了对方的都城,俘虏了对方国王,就像当初郑和抓了锡兰国王一样。

  大明官船官贸极为富有,每次停靠港口,就会有居心叵测之徒,盯上大明船只。

  抢劫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但这一次是当地国朝的君王,袭击大明船队,性质完全不同。

  俘虏之中有一小部分人是黑番和汉人混血,有着典型的汉人特征。

  刘吉必须做出反击,如果忍气吞声,日后这些波斯大食商人、红毛番、黑番就会不停的骚扰船队。

  也是在这次袭击中,大明停泊在港口的一条五桅船、两条马船,被烧毁,因为在打斗的过程中,储存火药的地方,被点燃。

  任家村,是刘吉唯一得到的消息,之所以猜测是福建人,是因为这种器型,在南宋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带。

  “杀我汉人,该死!袭击我大明船队,该死!”张诚终于理解了为何刘吉会对这些瓷器如此珍重,两百五十年后,能够证明这些福建人存在过的痕迹,就只剩下这些瓷器了。

  刘吉带他们回家,落叶归根。

  刘吉左右看了看说道:“那片地方最起码能垦一百万顷地来,一望无际,全是平原,降水量很大,一年能有个三四熟,由西向东依次是高山、山林、草原和平原。”

  大明环球贸易船队,为何要走麦利那国,主要是那里没有红毛番的殖民地、总督府。

  在麦利那国的对面,是葡萄牙人阿尔梅达,在弘治十八年,建立的莫桑比克总督府,以圣·詹姆斯堡为核心,周围设有六十余座城堡进行殖民统治,势力范围从好望角到慢八撒(今蒙巴萨)。

  葡萄牙人在当地的统治简单概括就是统而不治,抢完就走。

  当地的土酋酋长不断的和葡萄牙人发生冲突,土酋酋长无法攻破葡萄牙人的城堡,但总是能攻破葡萄牙人的种植园,恼羞成怒的葡萄牙人就会组建洋枪队去平叛,一来二去,你来我往,杀的难解难分。

  土酋酋长更加了解地形,而葡萄牙人有火器,双方的战斗十分焦灼。

  根据船队对莫桑比克总督府的了解,土酋似乎存在着一个分封国家,就是在山林深处,有一个册封土酋酋长的国王,几乎所有的进攻都是来自于这些被册封的酋长。

  刘吉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了解更多,大明离这里实在是太远了,而葡萄牙的殖民战争,已经打了八十多年,而且在可见的未来里,会一直打下去。

  大明环球贸易商船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但是过多的参与到战争之中,会给远洋船队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在波斯商人和大食商人的帮助下,大明探索清楚了麦利那国航向,从好望角出发后,换到了麦利那国航线。

  换路线,是出于安全考虑,同时也是出于关税考虑。

  莫桑比克总督府沿途补给实在是过于昂贵,而且没有必要,在好望角已经补给了淡水,完全没有必要过多停靠,可是沿途高昂的关税,总是让人肉疼。

  刘吉没想到这是大食商人和波斯商人,联合当地国王精心布置的陷阱,所有的星图、针图、水文都是真的,唯独善意是假的。

  (吉福群岛)

  “虽然一步步的走入了陷阱之中,但依然依靠强横的实力,让对方的谋划落空,并且将对方国王俘虏,献俘阙下。”张诚总结性的说道。

  葡萄牙的总督府和当地的土著相爱相杀了八十年,仍旧饱受土著的困扰。

  在海的对面,大明环球贸易的船队,在一步步走入了精心布置的圈套,有心算无心的前提下,击破了对方三万人的围攻,并且攻入了对方的都城,俘虏了对方的国王。

  这听起来很离谱,但对于大明而言,似乎非常合理。

  毕竟这种事发生过一次,郑和击败野心勃勃的锡兰国王,并且将其俘虏,献俘阙下。

  非常合理。

  “显而易见,麦利那国非常适合作为大明在西洋的尽头的补给地,一百多万顷的良田,全部开垦出来,要养活多少人。”张诚明白了刘吉的真实意图,那里非常适合安置一个开拓勋爵,并且成为大明的六合之地。

  大明在广袤的西洋、大西洋,需要一些落脚点,来保证自由贸易。

  一切都是为了自由贸易!

  刘吉押送着一大堆的俘虏,乘坐快速帆船飞云号,前往了京师,三月的天,渤海湾已经空前的繁忙了起来。

  每年三月初三是开漕节,这一天,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围绕着海贸的各行各业开始为海贸做准备,刘吉带领着船队抵达了天津州的塘沽港。

  大明皇帝朱翊钧在三月初七,收到了刘吉下榻会同馆驿的奏闻。

  朱翊钧在接见刘吉之前,收到了两本奏疏,一本是刘吉奏闻皇帝,关于莫桑比克的见闻,另外一本则是礼部的奏疏,关于剥夺杨廷和文忠谥号的奏疏。

  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功绩的盖棺定论,礼部仔细研究了正德、嘉靖初年的实录和各种旧案之后,奏闻皇帝,请命撤销如此高规格的谥号。

  如果杨廷和的谥号是文忠的话,谥号就变得廉价了起来,这对所有文臣都是一种巨大伤害,就像是宋真宗跑去泰山封禅之后,再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了。

  文忠谥号给杨廷和会带来谥号的贬值。

  礼部的理由足够的充分,大礼议之争,是世宗皇帝赢了,如果世宗皇帝输了,世宗皇帝的下场,最好就是西汉废帝海昏侯的下场。

  毫无疑问,杨廷和是不折不扣的权臣,如果给杨廷和如此高规格,而且是文忠的谥号,也是对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礼法的破坏,所以礼部做出了纠正。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徐阶领科臣科道交章连奏,说杨廷和大节不亏,应得恤典,先帝拗不过徐阶,也拗不过这些风力舆论,为了平息议论,只好给他官复原职,并赐谥号。”朱翊钧思考了片刻说道:“那就依礼部议,褫夺谥号吧。”

  先帝给杨廷和谥号,是朝堂需要,朱翊钧褫夺,也是朝堂需要,这就是政治的反复性。

  徐阶闹着要给杨廷和请谥号,就是怕自己不得好死,更是给刚刚登基的隆庆皇帝上眼药,让他知道,这朝堂到底谁说了算,但最终徐阶和杨廷和一样,被驱离了朝廷。

  第二本奏疏,刘吉上奏,说明了麦利那国的情况,概括而言,就是麦利那土地肥沃,却十分的贫穷。

  缺少大型牲畜,就代表着耕作受限,只能依靠人力去一点点垦荒,除此之外,缺少大型牲畜,就缺少了运输工具,交通十分的闭塞。

  除了缺少牲畜之外,则是当地的黑番十分的懒惰,过分优渥的天时和地利,即便是撒把种子,就能有极大的收获,当地人并没有很强的动机,去推动农业的发展。

  麦利那国,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石片捆绑的长矛以及质量很差的青铜器,在大明看来,那些青铜器的质量,比儒家法三代之上的时候,还要差一点。

  麦利那很适合作为大明在西洋尽头的落脚点,如果大明在当地站稳脚跟,就可以直接从好望角抵达旧港总督府,在麦利那国的东侧,有很多的小岛可以作为淡水的补给处,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在麦利那国的东侧,有连续的岛屿,这些岛屿被葡萄牙人马斯克林命名为蝙蝠岛,岛上荒无人烟,刘吉在这些岛上,营造了多个补给点,不设人驻防,主要是给大明商队补给淡水使用,刘吉将其命名为吉福群岛。

  刘吉说吉福群岛的海水很美,朱翊钧知道刘吉说的是真的,后世这个地方叫毛里求斯,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

  “刘吉给朕带回来了数十只渡渡鸟来,让朕来不务正业。”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去拿几只过来看看。”

  (渡渡鸟)

  冯保很快就抓了三只渡渡鸟来到了通和宫外,朱翊钧看着面前的渡渡鸟,渡渡鸟最大的特征是巨大的喙,将近七寸,蓝灰色的羽毛,显得格外的漂亮,翅膀很小,代表它无法飞行,尾巴有一簇卷曲的白色羽毛,看起来颇为蓬松。

  这个鸟看起来有点呆,而且警惕性不高,被人搬来搬去,只是好奇的看来看去,而不是畏惧。

  “嘟嘟!”

  本来还在好奇的渡渡鸟,发出了尖锐的嘶鸣声,拼命的扑棱着短小的翅膀,看起来有点滑稽。

  渡渡鸟的叫声是嘟嘟,因此而得名,大明水手们很喜欢看它们发呆,并且以驱赶它们取乐,慌不择路的逃跑的时候确实很好笑。

  好脾气的渡渡鸟之所以惊慌到这个地步,是因为一个大手抓住了它的脖颈把它提了起来。

  朱翊钧伸出手将渡渡鸟抓了起来,拿在手里,将渡渡鸟尾巴上的绒毛拽了下来。

  渡渡鸟的羽毛之下,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绒毛,从手感上来看,成年的渡渡鸟居然有三十多斤重,比大鹅还要重。

  “取些白鹅绒来。”朱翊钧将渡渡鸟扔回了笼子里,手里拿着一撮羽绒。

  小黄门取来了大明宫廷最好的白鹅绒,自唐朝时,白鹅绒主要用于制作轻便的保暖内衬和被服,朱翊钧将白鹅绒和渡渡鸟的羽绒仔细对比了许久,才确定,不弱于白鹅绒。

  格物院的博士曾经做过一个无聊的实验,将沸水用不同的被服包裹,插入温度计,时间两刻钟,测定各种被服的保温性,为了精确,一共做过上百次试验。

  羽绒服包裹降温了3度;毛呢包裹降温了5度;皮衣包裹降温了7度;棉布降低10度。

  朱翊钧曾经关注过这个无聊的实验,羽绒的保温率最高,而渡渡鸟身上的羽绒质量上乘,蓬松度柔软度都是上乘。

  大明皇帝看着在笼子里一摇一晃的渡渡鸟说道:“它的脾气很好,比大鹅的脾气要好得多,看起来有点懒散;有三十多斤重,肉很多,蛋的个头比鸭蛋要大一些,最重要的是不挑食,一个很好很好的家禽。”

  “送宝歧司,给大司农培育一下。”

  根据水手们说味道很不错,有点像鸽子肉,朱翊钧没舍得杀,一共就带回来几十只,先繁衍生息,人工选择培育下,增加家禽的多样性。

  朱翊钧很喜欢这些看起来不起眼,却能悄悄改变大明,给大明的餐桌增加多样性的农作物和畜牧种,对大明很有益处,人其实很简单,就是衣食住行。

  刘吉的奏疏除了详细描述了麦利那国、吉福群岛之外,还描述了莫桑比克的殖民战争。

  葡萄牙在莫桑比克最重要的利益是黄金,泰西和大明不同,泰西有大量的银矿,各国都有白银产出,而黄金却极为稀少,莫桑比克有一条河,叫赞比西河,赞比西河的上游有大量的黄金产出。

  葡萄牙的殖民者从城堡里出发,经过了数百次的进攻,仍然没能拿到黄金矿区,为了获得足够的黄金,红毛番选择了联姻的方式。

  在莫桑比克总督府,诞生了一种普拉佐制度,这是一种身份政治,只授予给当地的女性,也叫做普拉佐女士。

  任何获赠普拉佐女士身份的女子,都可以在殖民者的城堡中生活,免于战乱之苦,而且她的财产可以得到充分的保护,甚至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普拉佐女士可以出席各种酒会,学习葡萄牙语和拉丁文,穿着华美的服饰,学习各种礼仪。

  她们手中的黄金,就是上流社会的入场券。

  最有趣的就是,普拉佐女士的身份,是可以世袭的,但只能由女儿继承这个身份,基于身份的原因,财产只能由女子继承。

  想要获得上述特权,条件是普拉佐女士必须要嫁给葡萄牙人,并且皈依天主教,并且发誓效忠。

  普拉佐女士因为拥有黄金数量不同,等级森严,一共有四级,四种等级的身份拥有不同的特权,最高等的普拉佐女士,甚至可以加入总督府议会,参与政策的决策。

  当然,没有足够多的黄金,也不是什么问题,普拉佐女士的等级还有另外一种晋级方式,感化。

首节 上一节 924/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