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51节

  从籍贯上来看,福建最多,两广其次,然后分别是河南、浙江、江西、江右、山东、北直隶、山西、陕西、四川等等。

  在南洋的诸多汉乡镇里,有一万三千人来自于陕西。

  “河南出海者,居然有三十六万人,位居第三。”朱翊钧惊讶无比的说道。

  冯保叹了口气说道;“黄河夺淮入海,多次泛滥,河南地块盐碱,河南人很多,辽东迁入丁口,也是以山东、北直隶、河南居多,人多地少,粮食少,只能自己找出路了。”

  生命总是在自己寻找出路。

  河南出海的数字,让皇帝惊讶,因为河南不临海,是个内陆省份,居然也能有如此数量的出海比例。

  当然,南洋汉人还是以福建、广东人为主,这两个地方是主要来源。

  殷正茂在详细讨论了出海人口的恐怖之后,话锋一转,就谈到了为什么要出海,大明人出海要追寻什么。

  让大明再次伟大、南洋的万里海塘成为大明的后花园、生产极多的粮食,保证大明度过小冰川气候等等,这些都太宏大了,太广阔了,不是斗升小民首要思考的,要有明确且具体的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六个字,南洋梦,汉乡镇。

  汉乡镇就是南洋梦,南洋梦就是汉乡镇。

  作为一个汉人,抵达了南洋之后,因为总督府需要更多的人口,也需要抱团取暖,在南洋,汉人的身份,本身就很珍贵,只要不太懒,就能三年之内获得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宅,拥有自己的产业。

  汉乡镇是宽阔的道路、是金黄色的沙滩、是门口不多远的惠民药局、是定点报时的更夫、是谯楼里的火夫、是干净整洁而且安全的居住环境、是步行十分钟的学堂、是门前的的棕榈树、是院内的枇杷树、是不太昂贵但是十分耐用的家仆、是愿意在种植园里生、在种植园里死的夷人、是前呼后拥的富足生活。

  中原管这个叫良家子,而这些良家子,是大明海外总督府的根本。

  吕宋以十二铜镇建立了十二个汉乡镇,旧港总督府在爪哇、马六甲海峡以种植园为核心,建立了四个汉乡镇。

  而这十六个汉乡镇,容纳了超过四百万人的汉人。

  在南洋垦荒,可比在西域垦荒,要舒适的多,至少水资源充分,伐木很累,但是木材因为造船厂、房屋修建、家具等等需求,又很贵。

  而且垦荒后,种植园不必过多的对下分配,种植园经济的利润非常丰厚,汉人抵达了南洋,就是真正的食利者。

  这就是南洋梦,汉乡镇。

  朱翊钧拿着殷正茂的奏疏说道:“眼下,南洋开拓有几个困局。”

  “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困局,就是人不够了,吕宋、旧港两个总督府,要在未来五年兴建十六个汉乡镇,即便是以眼下的出海增速,也有超过一百万汉人的缺口。”

  没有汉人,就没有汉乡镇,就没有种植园,就没有种植园经济,一百万汉人缺口,总不能给了夷人做肉食者吧。

  这不怪总督府,怪大明腹地,没有足够的人口可以安排出海。

  浙江还田令能够执行下去的一个原因,就是穷民苦力们有了新的选择,拜妈祖,坐船去南洋,浙江出海丁口有二十四万,浙江一下子少了二十四万壮劳力,对于乡贤缙绅们,就是灭顶之灾。

  过去可以随意欺辱的佃户们,只能哄着,逢年过节,还得给点过年费,要不然佃户们心一横,直接就走了。

  这也是之前大明上下广泛反对开海的原因之一,大明若是允许出海,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佃户佣奴们,就有了出路,乡贤缙绅、势要豪右们,就无法予取予夺了,与此同时,地租收益必然下降。

  这是反对开海的原因,而且是主要原因之一。

  五年,一百万丁口的缺口,朱翊钧无能为力,而且最让朱翊钧无奈的是,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大。

  大明废除贱奴籍是万历九年,浙江还田令执行是万历十三年,大明百姓的生活真正开始享受到万历维新的红利,也就五年时间,百姓日子还没有变好,人口增长还没有迎来爆发。

  缺人,南衙的工坊缺人,乡贤缙绅的田里缺人,南洋的汉乡镇也缺人。

  “第二个困局,就是正在激化的汉夷矛盾。”朱翊钧看向了第二个困局。

  这个矛盾,殷正茂已经直言不讳了,减丁计划已经开始,虽然没有张榜公告,但已经开始执行。

  殷正茂扮演了十四年的救世主的角色,结果去年铜祥镇袭击案,彻底激怒了殷正茂,让殷正茂从鲜花锦簇中,清醒了过来,万士和说蛮夷狼面兽心,绝对是历史经验和教训。

  老祖宗的智慧就是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你兜头一巴掌,让你清醒过来!

  不要做什么教化夷人的春秋大梦,根本教化不了,要是夷人可以教化,他们早就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哪里还要大明朝廷去教化?

  三个孩子血淋淋的尸体就躺在殷正茂的面前,殷正茂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这个矛盾需要汉人成为南洋的主体人口,生自然可以生,但生下来长大成丁,最少要十六年的时间,所以还是缺人。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第三个困局,居然是宗教,更加明确的说是文教不兴。”

  文教,读书明理开智,是抵抗宗教的最好手段,但是吕宋、旧港总督府,缺少读书人,在吕宋,唯一能跟总督蹬鼻子上脸的就只有吕宋士人。

  南洋的宗教是个大杂烩,佛、伊斯兰、天主本来就杀的难解难分,极乐教和大光明教,在最近时间加入了战场。

  极乐教是因为南洋姐的传播,这个倭国发源的邪祟,在南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夷人之间扩散。

  夷人需要这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放纵自己,让自己堕落,堕落比奋斗,要舒适的多。

  而大光明教的信奉者,主要是吕宋的肉食者,种植园庄园主、工坊主、商贾等等,这些肉食者,对极乐教非常抵触,基本都是汉人在信奉。

  大明人更能接受大光明教的叙事,跑这么远到南洋,吃了那么多苦头,把家人视为负担切割,那是否定自己所有的努力和一切成就。

  但是这些汉人,本身是穷民苦力,在大明腹地没读过书,所以汉人,普遍反对极乐教,拥抱大光明教。

  大光明教怎么看都比极乐教光明,而且围绕着智者之屋,定期举行庙会、聚谈、唱大戏,逢年过节就热闹一次,也是汉民出海后,少有的娱乐了。

  大光明教的拥趸很多,因为它的教义里没有神。

  智慧来自于天地,人从天地自然之间感悟智慧,钻研万物无穷之理,用八大美德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富有智者的人,安顿好自己的生活,这一整天,有点像儒家的修身齐家、安身立命。

  而总督府的官僚,主要是以儒学士为主。

  殷正茂有点焦虑和迷茫,他不知道吕宋该何去何从了,他不确信,吕宋会不会在他手里,因为矛盾的激化,彻底撕裂,最终总督府,也变成一片废墟。

  这些矛盾一个比一个棘手,殷正茂没了办法,只好用出了自己的绝学,呼叫支援!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把情况说清楚,询问下大明明公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如果吕宋总督府在内部矛盾的撕裂里消失,则宣告大明开海彻底失败,万历维新彻底失败。

  “朕也没什么好办法。”朱翊钧看了半天,摇头说道:“这样吧,把今年淘汰掉的鸟铳,全都送到吕宋吧,朕记得有二十四万把。”

  “鸟铳这种火铳,每年可以生产十万吧,都可以卖到南洋去,正好给大明军换装燧发铳。”

  计划通。

  提供火器能够缓解三大矛盾中的两个,第二个汉夷之争,想抢汉人的财富,问问手里的火铳答不答应;第二个宗教之争,可以确保汉人更支持的大光明教,可以在乱战中获胜。

  除了能够保证武力在自己手中掌控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大明可以创收。

  大明的货物和南洋的货物是流动的,大明卖的各种货物越多,回到腹地的银子就越多,能够有效缓解钱荒,否则增发的一百万银宝钞,就会成为南洋总督府头疼的大问题,会造成宝钞的信誉降低。

  提供多少货币,就需要提供多少的货物,来保证货币被使用,确保大明海外通行宝钞的信用。

  卖枪,就是朱翊钧找到的不是办法的办法,一举多得。

  第一就是恩情叙事,张居正致力于塑造一种恩情叙事,皇恩本位的皇权叙事。

  卖各种鸟铳、燧发铳,就是给出海的汉民提供保护自己的武力,这是恩情的一部分。

  第二就是更多的白银和赤铜流入,缓解大明国朝因为大帆船贸易白银减少,带来的钱荒。

  第三就是解决吕宋旧港总督府的矛盾,维护总督府基本盘的稳定和规模,有了可以直接夺命的火器,就拥有了武力。

  不必担心,因为几条枪,大明海外总督府就会被颠覆。

  指望着几条枪就能把国朝颠覆,都是政治上的幼稚。

  国朝颠覆只有一个原因,人心尽失,连最基本的基本盘,都在反对国朝存续,自然就毁灭了。

  至于殷正茂提到的第一个缺人问题,朱翊钧真的无能为力了,不光是吕宋缺人,大明腹地也缺人。

  朝鲜、辽东、关西七卫,工坊、农田,哪哪都要人,朱翊钧真的没人可以给殷正茂补充了。

  这不是一道圣旨下去,大明百姓就可劲儿造孩子,大明百姓没那么听话,而且有的时候,朝廷越下行政命令,越是适得其反。

  让人数最多的百姓们,真正吃到了万历维新的好处,老百姓们生活有了盼头,才会生。

  百姓们自己在当牛做马,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是很清楚的,让他们生儿育女继续当牛走马,这真的很难。

  只有还田令或者退而求其次的营庄法能够广泛推行下去,田在手里,盼头在心里,生活有了希望,大明人口才会迎来一个高速增长期。

  “费利佩二世要发动远洋征伐了,准备了这么久,终于要开打了,只是他的方向…”朱翊钧眉头紧蹙的看着来自于西班牙、葡萄牙的国书,还有徐璠写的奏疏,再加上大明从水手们口中得知的消息,多方印证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

  费利佩攥了好几年的拳头,终于要打出去了。

  只不过方向不是尼德兰、英格兰的实际联盟,而是新世界南美洲委内瑞拉的阿拉亚半岛,尼德兰人在这个半岛上找到了盐湖和盐矿,摆脱了对西班牙盐的依赖。

  武力征服会制造出太多的血仇,即便是拿回来治权,也是反抗不断,这次费利佩选择了逼降。

  费利佩只要将这个面积极小的阿拉亚半岛拿下,尼德兰人就得乖乖回到他的治下,英格兰的柴郡盐矿连英格兰自身都无法满足,汉莎联盟也没有充足的盐可以供给尼德兰人。

  从费利佩的国书来看,他这次打算对尼德兰人好一点,给尼德兰地区自治的权力、不收那么重的税、也允许他们自由停靠总督府的港口,来加深经济上的联系,做到经济上的统一。

  时日一久,低地地区就会成为西班牙一部分。

  费利佩真的打算行仁政了。

  朱翊钧看着费利佩的国书,手指不断的在桌面上敲动着说道:“费利佩的想法是没问题,但是对于大明而言,一个强横的西班牙,一个团结的、利益高度一致的的泰西,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他们还是这么乱糟糟的继续打下去,更好一些。”

  大明需要补课,补开海晚了一百年的课,一个团结的泰西,别说英格兰心惊肉跳,朱翊钧都要心惊肉跳。

  费利佩可是曾经提出过一个商业大联盟的想法。

  富饶银矿的大量白银、新世界的黄金、墨西哥秘鲁智利巴西原材料、而尼德兰地区的庞大手工作坊、基辅黑土地上的粮食,这个大泰西商业联盟,因为各种阻力,而无法达成。

  可是一旦费利佩真的兵不血刃的收回了尼德兰地区的治权,这个联盟,恐怕真的有可能达成。

  这是一个商业联盟,而不是主权联盟,目的就是对抗东方文明古国倾斜而来的商品。

  “西班牙不是友邦吗?”冯保低声说道。

  “他的存在符合大明利益的时候,他才是友邦。”朱翊钧再次强调友邦的定义。

  友邦是对大明友好有利的邦国,万士和在的时候就明确定义过,当它的存在不符合大明利益的时候,就不再是友邦了。

  国际邦交,翻脸比翻书还快,才是常态。

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宁,椰海城

  费利佩认为,泰西需要空前团结起来,才能对抗东方文明古国的苏醒,才能切实的保护整个泰西的利益。

  他派遣了大量的使者,沟通了泰西的主要国家,罗斯、波兰、汉莎联盟、波罗的海三国、法兰西等等,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泰西商业联盟。

  对抗大明货物对泰西的倾销,保护泰西的手工作坊产业,保护海外殖民地的归属权。

  比较有趣的是,这个商业联盟的规划里,甚至包括了罗斯国,但是不包括英格兰。

  在费利佩眼里,团结整个泰西大陆,给各方出让利益,不愿意对英格兰人出让利益,这一点倒是泰西各国的共识。

  没有英格兰人当搅屎棍,泰西哪里会乱成这个模样?

  费利佩之所以肯出让利益,团结泰西,主要目的就一个,那就是维护西班牙最核心的利益,日不落帝国的超然地位,不被大明取而代之。

  大明开海,汹涌澎湃,气势汹汹,过于强悍了。

  但是在泰西多数人眼里,那是保护泰西的利益?!根本是保护你西班牙人的利益!

  你费利佩凭什么以泰西的领导者身份,做出这样的规划!

  朱翊钧很清楚的知道,这个庞大的商业联盟很难成功,但世事难料,一旦大明的商品更多的进入泰西,这些利益受损的国家,会不会因为东方雄狮侵入到他们的领地,而团结起来呢?

  这是大明朝廷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光一个英格兰人,做搅屎棍是远远不够的。

  泰西还是不够乱。

首节 上一节 951/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