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除非荆扬二州的屯田能做到自给自足,否则还需要稍作推迟。
而刘辩这两年治理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雒阳一石粟米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了一百五十钱左右,虽然还达不到朝廷规定的一百钱标准,但相比于前几年的二百钱足以称得上是长足的进步了。实际上,自和帝以来,粮食的价格几乎就再也没有低于一百钱过。
而粮食价格的降低对于缺少田亩的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他们还有布帛作为另一项家庭收入,而布与帛的价格是相对稳定的。
自觉做出了一番明显成绩的刘辩很是高兴,他心中紧绷着的那根弦也因此稍有放松。
不知不觉间他在皇宫逛到了原本他居住的中宫的宫殿,自他搬到云台殿后便很少过来了。
出殿后刘辩忽然见到了一道身影:“阿兄,阿嫂今日亲自下厨,阿兄来不来?”
第190章 禽兽,还是禽兽不如?
刘辩当然不会拒绝。
他做出了些功绩,享受享受怎么了?
刘寿很乖巧,这段时间以来刘辩忙于政务,她没有主动去打扰过刘辩。
现在的她依旧很乖巧,与蔡琰说着话,仿若平日。
但因刘辩在,气氛与平日完全不一样。
刘寿发现在她面前向来大方得体的阿姊也有羞涩的时候。
她却不知,蔡琰则想到了入宫前母亲的教导,还有被封为贵人之后何太后派宫女来进行的同样的教导,还送来了一份让她看了就脸红的绢帛。
今晚天子在她殿中吃了饭,饭后是不是也要宿在殿中?
虽说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一日突然到来,蔡琰发现她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心境,根本做不到平静以待。
“我与昭姬就是因饭结缘的吧?”刘辩吃起来,还是熟悉的味道,带着江南吴地的气息。
“回陛下,那日妾的家父回去时,同妾说过……”蔡琰放下手中的筷子,用着宫廷中的礼仪回答,说话间难免带着些距离。
刘辩知道他与自己后宫的三个贵人的接触时间都很少,让她们一下子在自己身边保持原样并不现实,只道:“一家人吃饭,不必如此多礼。你看万年,与我说话时手中筷子都不停的。”
刘寿嘻嘻一笑:“我早就知道阿兄不在意这个。”
手中筷子的确如刘辩所说,不带停的。
汉家的宫廷之中当然有讲究礼节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宫中反而会没那么多讲究,更愿意效仿寻常百姓人家。
虽然这些掩盖不了后宫作为权力斗争一环的现实。
大约是越缺什么就越渴望什么吧!
刘辩当然不希望白天在前朝与百官斗,晚上回到后宫还要面临宫斗。
一个能压住场面的知心大姐姐,再合适不过了。
蔡琰其实也不耐烦这些虚礼,她从刘寿口中了解过这些,不过刘寿能做不代表她也能做。而今在刘辩说过话之后,她欣然从之。
刘寿忽然说:“阿兄你一定不知道,当初阿兄生病那次,内侍去了阿姊家中,差点吓到了阿姊!”
“还有此事?”刘辩闻言有些尴尬,经过刘寿提醒,他意识到名声不佳的宦官突然出现在大臣的家中,确实很吓人。
蔡琰说道:“当日宫中来人,言及宫中……”
那日的饭刘辩吃得很香,但对于蔡琰来说,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得亏是蔡琰不打拳,也不知道经典的西瓜头特效。
虽经过这个小插曲,这顿饭刘辩依旧吃得很香。
饭后,刘寿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
留下刘辩与蔡琰面面相觑。
蔡琰忍着羞涩问道:“今天色已晚,陛下可要在此间安寝?”
刘辩原本还不确定自己今晚是该留下呢,还是该留下呢……
蔡琰已经封妃了,他留下来合理合法。
听到蔡琰所问,刘辩当时就坚定了决心,既然都这么诚恳的邀请了,他怎么好意思拒绝呢!
而今,他所纠结的是要做禽兽,还是禽兽不如。
不过在决定之前,刘辩上前抓住了蔡琰的手,道:“昭姬,我们先说说话……”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床榻上。
……
刘辩闻着身侧香香的味道香喷喷地睡着了。
他近些日子一直在关注各地呈报上来的奏书公文,十分繁忙,粘上枕头后很快就睡着了。
但蔡琰脑子里乱乱的,旁边的刘辩一只手抱着她,睡得很香,她却睡不着了。
做了半天的心理准备,结果,只是亲亲抱抱……
虽然这已足够令她脸红了。
她忽然想到,自己知道接受过母亲和何太后的相关教导,可刘辩日理万机,未必知道这些。
就这样胡思乱想着,蔡琰失眠了。
她闭着眼睛,听着旁边均匀的呼吸声。
终于,在她不知不觉间,她总算真的入睡了。
等蔡琰再次睁开眼,天已经亮了。
猛然间她意识到了什么,摸了摸身侧,只有被褥。
这一刻,蔡琰甚至以为昨日的事情是在做梦。
侍奉她的婢女是蔡琰从家带来的,见她醒了,忙高兴地道:“贵人,陛下今早起时,特意嘱咐,让奴婢不要叫醒贵人。”
婢女很高兴,自家女公子能得到天子的宠爱,那是家主和夫人期待的事,她也能沾上光。
自她家女公子被封为贵人以来,她感觉身边都是好人。
蔡琰听到婢女的话,彻底清醒过来,她伸出双手捂住了泛红的脸,避免让自己发出奇怪的声音。
起床用膳之后,蔡琰捧着往日里让她手不释卷的书籍,却总也静不下心来,许久之后,她才将书中的内容看到心里去。
但这种状况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知晓皇帝昨夜宿在此处的何太后来了。
……
当日傍晚,位于云台殿的刘辩忽然听闻何太后相召。
但去的不是西宫,而是中宫刘辩原本居住的宫殿。来见他的也不是宦官,而是何太后身边的宫女。
刘辩还以为是什么急事,便放下手中不算急迫的政务,带着人直奔中宫,但进殿之后他却没发现何太后的身影。
只有一个看起来二三十岁、相貌平平的宫女正端坐在榻前,她身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块折叠好的锦帛,见刘辩到了,她赶忙行礼。
刘辩对殿中很熟悉,除她之外,再无旁人。
跟着他的郭直忽然说道:“陛下,臣告退。”
这时,刘辩才留意到,宫女穿的衣服十分宽松,似乎只要撤下衣带,衣服就能被顺势解开。
他总算明白过来何太后叫他过来是要做什么事了。
不就是了解人体结构吗?
他能不了解?
刘辩最终只留下了那份春宫图,留作欣赏。
以当代的眼光来看,上面的绘画还算不错,刘辩记住了其中的几个动作。
另一边。
“皇帝当真是这么说的?”何太后问道。
“绝不敢有欺瞒太后!”
何太后只是随口一问,倒不觉得有人敢欺骗她,她疑惑地喃喃自语道:“过早接触女色对身体不好?此言当真?这史道人怎么什么都教辩儿啊!”
这个说法不免让她想到了宪帝,何太后暂时息了想要抱孙子的念头。
原本她听闻刘辩夜宿蔡贵人殿中,甚是欣喜,而今看来,还得等啊!
第191章 皇甫嵩回京
在刘协被刘辩安排搭配东观读书之后,董贵人取代了刘协,几乎每天都陪伴在董太后身边。
孙子白天常常不在身边,董太后便将她的一部分关爱放到了族孙女身上。
刘辩也乐得如此,省得董太后又把注意力放到钱上。
而董太后在知道刘辩夜宿蔡贵人处后,遂也将董贵人安排在了中宫。
在她看来,放到中宫就意味着有了角逐皇后之位的资格。不过她在白天依旧会把董贵人叫到身边。
何太后对此虽有些不满,但终归没有发作。
她在刘辩的劝说下决定用实际行动告诉董太后,她是如何对待新妇的。
何太后心心念念着,她下次再与董太后吵架时,一定要提及此事,定能让董太后无言以对。
对于刘辩来说,只要两人的吵架时不说出让谁摸不到脑袋的话,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
州郡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的,因为州刺史的最初使命就是监察郡国,若是州郡双方和谐相处,反而更值得警惕。
只是当州郡之间的矛盾压过对郡国事务的正常处理,刘辩就不得不干涉了。
青州刺史焦和笃信巫卜,延误战机,坐视北海国贼众肆虐,就地免官,押往雒阳治罪。
若非刘辩念在其终究为州郡兵扩了军,焦和死罪难逃。
其后刘辩又下诏曰:自三公以下,笃信巫卜之术者,皆不用。
被刘辩拜为新青州刺史的乃是侍中陈纪,这位和荀爽一同入京的大儒学问是实打实的,相较于荀氏,陈纪家境不算富贵。
历史上,陈纪的儿子陈群在曹丕的支持下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但陈群的后人在传承了数代后,在门阀政治的顶峰时期,反倒排不上号了,不得不说这也是种历史的讽刺。
陈纪治学的态度颇为务实,虽然缺乏为官的履历,但刘辩有时遇事召他询问时屡屡有收获,所以对他寄予厚望。
刘辩说道:“以陈公为刺史,朕思来想去,总觉得大材小用。可是青州情况特殊,至今仍有黄巾作祟,州郡矛盾累积多年,朕实在找不出比陈公这样的大儒更合适的人了。”
陈纪很是上道,答道:“青州之事事关百姓民生,陛下所命,臣责无旁贷。且官秩于臣不过虚名耳,更何况刺史位卑权重,贤者可使一州百姓得安。”
陈纪小时候就以会说话闻名,一时间君臣俱欢。
刘辩明白,在这个能以拒绝朝廷征辟来提升名望的时代,陈纪等人选择接受他的征辟,背后一定会有人嘲讽他们贪图富贵,晚节不保。
这种社会风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刘辩也只能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