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14节

  马腾很想现在就揪着韩遂的脖子问一问——同样是送质子,你看看俺滴陛下多大方,伱呢,只一封信过来,连一百头羊都不肯给我!

  而自家叔父可是自己曾未谋面的挚亲啊。

  说话又好听。

  雒阳个个都是人才,马腾相信自己的儿子们到了雒阳,一定会和回家一样。

  马腾立马回答道:“京中自然比金城这穷乡僻壤更有前途,将来超儿他们还要多劳叔父费心!”

  双方郎有情妾有意,一拍即合。

  正说着话,说道:“叔父且安坐,侄儿先去为叔父准备一个礼物。”

  马腾吩咐完仆从没多久,马颖就看到有仆从捧着一個木盒子,经由马腾之后呈现到马颖面前。

  马颖没想太多,随意地打开盖子,却看到了一双死不瞑目的眼。

  尤其是加上用来处理人头的石灰,他本就是个文吏,被吓得一激灵,手中的盖子都掉到了地上。

  “叔父莫慌,侄儿听闻陛下的恩典,一时欣喜,乱了方寸,忘了先告诉叔父里面是什么,这是侄儿的过错。”马腾诚恳的拱手致歉,介绍说,“此乃韩遂贼子的信使,今杀之以明心志!”

  “无碍。”马颖望着马腾诚恳的脸,他能力有限,终究分辨不出马腾究竟真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的。

  次日,马腾就派心腹护送马颖和他的三个儿子,前往汉军所在。言明一旦左将军率大军抵达,他必定举兵响应。

  当然,也没忘记带上韩遂信使的人头。

  ……

  陇西郡,狄道县。

  汉军已至此处。

  “马腾倒是有些心思。”皇甫嵩听完马颖讲述他在马腾那儿的见闻,看着眼前的盒子评价道。

  他转而问起了面前的一众将校:“你们怎么看?……云长,你先说。”

  “是!”关羽朝皇甫嵩拱手作答,“末将以为,马腾此举除了示好之外,也是为了断绝阵前变节的可能性,避免我军坐视他与韩遂相争。”

  皇甫嵩听出关羽话语中对马腾的鄙视,强调道:“并非变节,是拨乱反正!”

  关羽拱手称是。

  孙坚道:“将军,马腾不愿出力就想成为金城太守?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将校们纷纷附和。

  皇甫嵩起身,众人安静了下来。

  他指着营帐中挂着的舆图,道:“韩遂所在允吾县在南,马腾所在令居县在北,马腾倚靠丽水足以阻隔韩遂逃往凉州腹地。”

  “去告诉马腾,若大军抵达之前,韩遂若是越过了丽水,本将军拿他是问!”

  “韩遂就算逃,也只能逃往塞外羌中!”

  这种时候,马腾还想保存实力?想得美!

  皇甫嵩又道:“韩遂背靠羌人,自以为势重,看来当年段公教给这些羌人的,彼辈还未记住!”

  “明日,本将与孙太守率精锐步骑兵分两路,分攻陇西、武威从贼羌人之羌屯。”

  将校们都很明白皇甫嵩的想法。

  汉军远征而来,皆是精锐,没必要陷入与叛军的攻城战。

  凉州地广人稀,城池本来就少,汉军无需攻城,只需要率军攻击那些从贼的羌人村落。

  韩遂要么放任军中东边部落的羌兵回援,要么只能率军与汉军决战。

  若是傅燮在此,可能会劝说一二,但他坐镇后方,一众将校对皇甫嵩的决定没有异议。

  此后,汉军兵分两路,根据羌屯对汉军的态度择而攻之。

  五日后,关羽艺高人胆大,引两百骑便外出去陇西郡西南部探查情况,都快到塞外了。

  行至半路忽见一村落与羌屯不同,村落边上俱是田亩,虽不似羌人半耕半牧,衣着却也不似汉人。

  旁边孙坚给配的本地向导介绍说:“将军,此乃氐人。”

  “氐人与羌人习俗不同,但也有附逆者。”

  说话间,已经有村落中的氐人发现了关羽一行的踪迹,很快就从村落里出来一小队装备寒酸的军队。

  其为首者骑着一匹瘦马,见到关羽身侧的旗帜,忽然脱离了氐人军队策马朝关羽这边奔来。

  关羽见状便在原地等着。

  来人靠近后,下马上前行礼拜见,口中说着流畅的汉话:“小人杨阿珍,拜见将军,小人斗胆,敢问将军可是汉将?”

  关羽听得他姓杨,自己先下了吗,反问道:“你是汉人还是氐人?”

  “不敢欺瞒将军,小人是氐人。”

  关羽一时不知算不算失望,他说道:“本将乃羽林中郎将。”

  杨阿珍闻言大喜,他虽不懂羽林中郎将是什么级别的,但一听就觉得很高大上。

  于是他更加恭敬地问道:“将军至此,不知有什么吩咐?我们今年的粮已经交过了啊!”

  关羽看向旁边同样下马的向导,后者摇了摇头。

  关羽问道:“交给谁了?”

  杨阿珍疑惑道:“交给每年来收粮的人啊……”

  忽然杨阿珍紧张起来,说道:“将军,难道是收粮的人带着我们的粮食偷跑了?将军,你要相信我们啊!”

  关羽心中了然,安抚道:“我今日来是为了别的事。”

  杨阿珍这才放下心来,道:“将军不如先到村里歇歇,我家氐王就在隔壁村,我派人喊他来拜见将军?”

  说话间,氐人的一小队军队也快到了,关羽看着他们手中还有些带着弧度的全木制长矛,心中对这个氐人部族有了更深的了解。。

  杨阿珍不忘喊道:“快来拜见雒阳来的将军!”

  关羽想了想,还是决定去见一见这所谓的氐王。

  进村之后,关羽发现氐人的耕种水平要比羌人强多了,只是农具还是普遍用的石头和木头。

  没过多久,氐王杨阿贵就来了,他是杨阿珍的兄长。

  杨阿贵拜见完关羽后,马上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将军是要将我等迁到别处吗?”

  关羽好奇地问道:“我看此地颇为偏僻,你们竟也知道屯田之事?”

  杨阿贵和杨阿珍一脑门子问号,什么屯田?他们不知呀!

第199章 这泼天的富贵

  随后关羽就向他们讲述了屯田的政策。

  不仅能种得良田,还能做汉家官吏?

  杨阿贵和杨阿珍张大了嘴。

  世间竟有如此好事?

  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落到他们身上了吗?

  关羽见他们在发呆,皱了皱眉头,说道:“我就与你等直说吧,本将奉皇命扫灭叛贼。过去几年向你们收粮的,就是叛贼。原本不知者不罪,但现在你们知晓了,便该分清对错了。”

  杨阿贵和杨阿珍对视一眼,感觉到了关羽言语中的善意,猛然醒悟,杨阿贵拜道:“过去我等被贼人蒙骗,做下错事。今将军但有所命,我部无有不从!”

  杨阿珍更是夸张,当即就求道:“将军,现在就带我走吧!阿珍愿追随将军。”

  紧接着关羽就听两人向他诉起苦来。

  杨阿贵哭诉道:“将军不知啊,周边那些羌人天天欺辱我等,我等实在是无奈啊!”

  随着聊得越多,关羽对这些氐人的了解也越多。

  所谓氐王,是氐人一直以来的传统称呼,其实就是首领的意思,多的能领超过万户氐人。

  氐人同汉人一样擅长耕种。关羽也了解到了他们的田亩和收成,此地有雪山流水形成的小河,耕地的产出勉强可以养活部众。

  杨阿贵他们之所以希望关羽将他们带走,实在是他们在这个地方备受欺辱。

  其实关羽早就看出来了,这些人根本不善战,这也是他敢应邀进村落的原因之一。

  此处本来就已经接近边塞了,塞外羌人时常会来袭扰,而塞内的羌人也不安分。

  收粮食的官吏除了收粮外别的啥也不管。

  杨阿贵此部人少一些,但也有二千余户,人口过一万。

  但他们战力不足,若非借助于靠近羌中的边塞地区优秀的匹配机制,势力大的看不上他们这三瓜俩枣,势力小的他们自己能勉强抵抗。

  外加杨阿贵他们拥有灵活的道德底线,很会蹭热度。

  比如杨阿贵本名就叫阿贵,之所以加了个杨姓,就是为了蹭一蹭在陇右颇有实力的氐人大姓,白马河杨氏。

  从而让那些大势力给杨氏一个面子。

  后面这点乃是阿贵他们发现关羽看起来勇武非凡,但相处起来却性格和善,这才坦诚相告的。

  关羽听完后人都惊了,对这帮氐人的作风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羽带来的向导解释道:“氐人以武都郡最多,武都氐人又以白马杨氏最众,氐王杨腾向来亲近傅使君。”

  武都郡从属凉州,在汉阳郡的南边,陇西郡的东边,紧邻益州。

  历史上,杨腾之孙,氐王杨千万曾与氐王阿贵率众跟随马超反曹,后被夏侯渊所破。阿贵被灭,杨千万随马超入蜀。

  氐人在之后的两晋南北朝逐渐活跃,建立了成汉、前秦等。淝水之战的主角苻坚便是前秦的第三位君主。

  这边阿贵与阿珍听到向导介绍杨腾,脸上登时露出一副自得的样子。

  好似他们真的姓杨了。

  关羽见状,温和地劝说道:“我看你们的习俗与汉人不乏相似之处,汉人重姓氏传承,你们既然心怀汉室,又遇到了我,以后便可以安心恢复本名了。”

  阿贵与阿珍登时十分感动,立马应允。

  关羽又道:“不过而今正逢战事,你们且先做好准备,待平叛之后,我会派人来找你们的!”

  他受了皇甫嵩的军令,不得在外久留,而今他是时候回去了。

  阿贵见关羽要走了,立马主动说道:“部族中还有些勇士,愿意追随将军,平定叛乱。”

  阿珍则自荐道:“小人愿为将军牵马扛枪!”

  关羽听到此话后,则瞬间想到了进村前所见到的“勇士”,连连拒绝。

  这伙人说是乌合之众都有些抬举了,保卫家园还能有些血气,真要带去平叛……

  到时候可别寸功未立,光给叛军送人头了。

  阿贵见关羽拒绝地干脆,只能在心中感慨,自己遇见这位汉人将军,真是好人啊!

  不知自己被发了好人卡的关羽离开了氐人村落。

首节 上一节 114/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