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35节

  而皇甫嵩在三辅的政策非常干脆,不想当自己人那就别在汉地待着。

  刘表当然不会受此困扰,他骑在马上,蔡瑁与蒯良一左一右簇拥着他,身后还跟着两家的仆从。

  一行人一路来到江陵县,面见刺史周乾和南郡太守。

  周乾两人表面上对刘表很热切,面对刘表调集州郡兵的命令也是满口答应,只是在调集过程中因为道路粮草等原因颇多拖延。

  但这些伎俩刘表并不惧怕,他跃跃欲试,因为他手中虽只有一把武器,然却是最具分量的武器——国家大义。

  对待不愿执行皇帝诏令的官员,他也有关键时候行雷霆一击的决心。

  ……

  与刘表相比,荀爽相当顺利,如同开挂爽文一般。

  他一路上并未遮掩行迹,正相反,动静闹得非常大。

  在他路过家乡颍川郡时,包括荀氏自家子弟在内的许多大族子弟愿意主动追随他前往扬州。

  荀爽并不担心来自雒阳的猜忌,来者不拒。

  一路上荀爽与士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对屯田的看法,也让他们互相交流。

  途径汝南郡时亦是如此。

  有这些这些士人跟随,外加他们的车马、仆从,浩浩荡荡,扬州北边的官吏自然不可能毫无察觉。

  实际上,在荀爽一行人离开汝南郡进入扬州治下时,早已经得到消息的扬州刺史陈温,会同九江太守服虔和庐江太守陆康已经在道旁迎接了。

  年轻些的刺史陈温也就罢了,服虔善经学,陆康历任地方政绩斐然,后二人皆名声不俗。

  按理说陆康和服虔大可以在自家治所等着,反正荀爽与他们同秩。

  之所以亲来迎接,无他,荀爽的名声太高了,号为“硕儒”,且来扬州要做的事也与两人息息相关。

  荀爽与陆康等三人一路来到扬州州治。

  扬州州治不与郡治同,而是在九江郡历阳县,位于合肥侯国和还没被改名为建业的秣陵县之间,距离丹阳郡与庐江郡都不算远。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王芬谋反案,提出立合肥侯为帝。后来合肥侯被押送入京,面对天降横祸,那叫一把鼻涕一把泪,时任廷尉的羊续也查得双方并无联系,最终合肥侯得到了赦免,侯国得以保存。

  一路上荀爽与三人多有谈论,渐渐地,发展成了与陆康讨论地方的治理,与服虔论述经典之义,与年轻一些的陈温则谈论前途与新政的方向。

  在了解到两地的情况后,荀爽决定先从此开始尝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吸引蛮族前来屯田。

  位于长江之北的九江郡和庐江郡也有南夷,只是与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山越不同,此两郡的南夷与荆州蛮关系更近,蛮人数量一个比一个少。

  在十几年前,二郡先后有蛮族叛乱,同被卢植平定后,而今已经安分许久了。

  庐江郡的蛮族数量稍多,但在卢植和陆康的先后治理下,这十几年一直很安稳,没有受到隔壁荆州江夏蛮的影响。

  当初七郡国水灾,此两郡是扬州收留灾民最多的郡,当时便组织灾民开垦了一批荒地,充为公田。

  相比之下,江南遍布各郡的山越的构成更加复杂,其中不乏逃亡的汉人,也有与地方宗族勾结者,与凉州汉羌的关系倒有几分神似。

  荀爽最看重的就是与他年龄差不多的陆康了。

  陆康也有自己的烦恼,他出身扬州吴郡吴县,是当地数得上号的大族。

  但近年来,陆氏出了点问题,他年纪大了,族中与他同辈为官者已尽数离世,后辈中成年的也命途多舛。

  去年,他最看重的侄子陆骏在任上染病离世,悲痛之余,他只能将陆骏的两个幼子陆议和陆瑁接到身边抚养。

  而他的长子陆俊才能不足,在雒阳为郎官,前途未知。

第232章 现在跑,还来得及吗

  在雒阳的陆俊也有烦恼。

  在三署,郎官之间亦有差距。

  他是最低级别的郎中,在他之上有侍郎、中郎。

  数年前,他借着父亲陆康的恩荫成为郎官,几年后,他依旧是郎中。

  不怪他无能,只怪与他竞争的人太过厉害了。

  通了四经的太学生,各郡国推选上来的孝廉,还有和他一样,靠着恩荫进来的。

  当然,还有一批靠着买官进来的,哪怕是陆俊,也不屑与他们相比。

  陆俊虽鄙视着旁人,然身为南人,他自己也在被鄙视的范围内。

  所以,数年以来,陆俊一直都在与同出吴郡的乡人,想要报团取暖。

  陆俊坐在马车之中,他这脉现在青黄不接,现在这个年龄段,能靠得住的只有他了。

  他接到了同出吴郡的尚书左丞全柔的邀请,忙不迭地赴约,希望全柔能在尚书台帮一帮他。

  尚书台权力甚重,尚书左丞也算不错,但作为一郡士人在京中的代表,其实有点矮子里面拔高个的意思。

  “全公!”下了马车之后,面对在门口亲来迎接他的全柔,陆俊受宠若惊。

  过去,他一直试图与全柔交好,但全柔对他的态度虽还不错,却从未如此亲密。

  全柔将陆俊亲自迎入屋内,安排他坐在了屋中主位的左手边第一席。

  入屋之后,陆俊发现,屋中之人不算多,几乎都是他认识的人,全出身吴郡。

  有太学生,也有和他一样的郎官,还有专门来雒阳求学的。

  唯有一人,衣着华丽,坐在他对面的右席,此人瞧着与他年长一些,身份应该高于他,但他此前从未见过。

  陆俊思索着,他最近也没听说郡中有什么大才来京啊!

  与陆俊先后坐下后,全柔说道:“诸君,此地没有外人,皆可畅所欲言。”

  陆俊回过神来,眨了眨眼,是他眼瞎了还是头昏了?

  这么明晃晃的一个外人。

  但见其他人都没说话,陆俊鼓起勇气问道:“全公,这位君子是……”

  不等全柔介绍,那人就脸上带着笑容自我介绍起来——“在下早就听闻过陆君的贤名,不想今日才得以见面,不才周晖,家父鸿胪卿。”

  鸿胪卿周忠?

  陆俊才能不足,但好歹在三署学习了好几年,作为士大夫的一些政治素养也是有的。

  他记得周氏出身庐江郡,与他吴郡中间还隔着一个丹阳郡呢,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最关键的是,他的父亲陆康是现任庐江太守啊!

  陆俊察觉到了不对劲,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如果全柔提前告诉了他周晖的身份,他一定会婉拒,但现在……他要是贸然离开,岂不是得罪了全柔和周晖,乃至于周晖之父周忠?

  “公逸?公逸?”

  陆俊猛然间听到有人呼唤自己,回过神来,却发现屋内所有人都盯着自己看。

  他对面的周晖脸上的笑容也有点僵硬。

  陆俊反应过来,他刚才思索的时候,把周晖晾在了这里。

  他急忙回礼道:“未曾想是周兄当面,一时激动,失了礼数,还望周兄莫怪。”

  周晖有些愤怒,他过去在家乡的时候,和他的弟弟雄江淮闲,结交宾客成群,出入从车常百余乘。江淮之间,谁敢这么对待他?

  “也罢,还用得上他!”心中这样想着,周晖马上大方的表示理解。

  陆俊这才松了一口气。

  全柔见状,说了几句缓和气氛的话,又说道:“而今在座诸君,离乡来京,少说也有两三年了,不知可还记得家乡风物?”

  此话题一出,在场孤身在外的游子们纷纷感慨。

  众人说起在家乡的种种,同在一郡,颇多相似之处,房间之内很快就热闹起来了。

  全柔又道:“我昔日曾听人感慨,‘京城居,大不易’,我与诸君能在此交谈,全赖家中父老在乡间辛劳……”

  陆俊点点头,以他的俸禄养活自己简简单单,但要算上车马奴仆,还有与人结交的花费,那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每年他的父亲都会派人送来钱财供他使用。

  在场之人也都很认同。

  全柔继续说:“但我听说,这样的日子只怕不长久了!”

  有人大惊,问道:“全公何出此言?”

  全柔叹息说:“你们知道安东将军荀公前些日子前往扬州的事吧?荀公的操守不必多说,但跟随他前往扬州的颍川人和汝南人就不同了。”

  “他们瞒着荀公,在私下里抢夺土地宅院,诱骗无知百姓和山中蛮族为他们耕种。”

  “现在是庐江九江,但要不了多久就会轮到江南吴地了!”

  立马有人骂道:“关东人欺人太甚,不当人子!平日里瞧不上我等也就罢了,而今竟辱人至此!全公且说,我等该怎么办?我等全听你的!”

  此话一出,又有人附和。

  陆俊听到有人骂关东人听得很爽,这几年他见得多了,和他表现差不多的关东人能获得提拔,但他却不行,心中的不满已经憋了好几年了。

  但要让他骂出来,他不太敢。

  而且,听全柔的意思,是要在私下里商议对付荀爽?

  他现在跑,还来得及吗?

  陆俊看向坐在他对面的周晖,后者也正看过来,对他爽朗一笑,竟还露出了几颗牙齿。

  可在陆俊看来,却是一张血盆大口,猛地向他扑来。

  耳边又传来了全柔的呼唤声:“公逸,诸君皆愿为家乡出一份力,不知公逸可有此愿?”

  全柔很讨厌荀氏,这份厌恶最初是因为荀彧,在迁为尚书左丞前,他是尚书右丞,后来荀彧成了右丞。

  按理说,左丞受命于尚书令,右丞受命于尚书仆射,虽尚书令空缺,但从尚书令升为太傅的卢植实际上仍干着尚书令的工作,他该高兴才对。

  全柔起初的确很高兴。

  但随着荀彧在尚书台扎下根来,事情变得不对劲了,哪怕是卢植有时候也更愿意把事情交给荀彧去做。

  出身比他高,能力比他强,圣眷更是比他高上不知多少。

  倍受上官的看重和同僚的的喜爱。

  明明是他先来的!

  嫉妒使全柔面目全非。

第233章 虎父犬子

  全柔劝说道:“我等并非势单力薄,有鸿胪卿周公作为后援,又有何惧?”

  周晖在这时候也说话了:“我等此番不是为了反对新政,也不是反对安东将军,只是为了反击颍川人汝南人对我等的欺辱……届时家父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首节 上一节 135/3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