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151节

  畅想间,一阵纷乱的嘈杂声传入张飞的耳朵里,他一皱眉,心中恼怒——又有哪個竖子想挨鞭子了?

  遂往事发地而去,可没走几步,张飞竟愣了一下,然后才欣喜地问道:“二兄,你怎么来了?”

  关羽板着一张脸说:“我今身负皇命而来,当称官职!”

  张飞不觉有异,又道:“关将军为何来此?是要做什么大事吗?”

  然后,张飞才想起来拜见领着关羽前来的蹇硕。

  之后,一行人来到张飞的军帐之中,关羽将从周乙等人口中听到的事一一向张飞发问。

  张飞答倒是答了,鞭打每个人都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周乙是躲懒,吴季是直言犯上,于中山是不敬上官……

  他说得理直气壮,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士卒犯错,就该惩戒!

  可即便单从张飞勉强的解释来说,也逃不过苛待士卒的事实。

  且退一万步说,什么样的罪责需要他这个军司马亲自动手?专门负责执行军法的军正是摆设吗?

  事到如今,关羽终于抛开了心中的最后的一丝侥幸,或者说,他早就明白,只是愿意接受罢了——张飞的的确确在立下军功之后变得嚣张跋扈了。

  关羽望向蹇硕:“蹇将军,可否借亲军一用。”

  蹇硕一怔,应道:“可。”

  关羽指着张飞,喊道:“左右,将他身上的甲胄扒了!”

  因为是关羽指使人做的,张飞倒没反抗,痛痛快快地任由蹇硕的亲兵施为,只是大声问道:“何至于此?”

  关羽憋了许久的怒火终于宣泄了出来:“天子以仁德治天下,恩罚惩戒之道,于民有汉律,于军有军法。便是违逆军法,也该由军正处置,哪有你滥用私刑的道理!”

  “且治军之道,当赏罚分明,你以一己之好恶,枉顾陛下信重,肆意妄为!便是日后伱恨我怨我,同我再不往来,今日我也要这么做。”关羽盯着张飞,一字一顿地说,“张飞,我且问你,你可知错认罪!”

  张飞的甲胄具被脱了,只剩下内里的白衣,闻得此话,罕见地低着头用低沉的语气说道:“错了……”

  “你鞭挞士卒时,也这般有气无力?”关羽质问道。

  张飞昂着脖子,大声喊道:“我认罪就是!”

  

  只是不知其中有几分赌气的成分。

  关羽却不管这些,又朝蹇硕说道:“蹇将军,张司马既已认罪,不知将军打算如何处置?”

  蹇硕自认为明白了关羽的打算,马上回应道:“要是关将军,会如何处置?”

  “他既鞭挞士卒,那便让军正打回来!”关羽说。

  “啊?”蹇硕有些愣神,他已经忘了这是关羽今日第几次做出出乎他意料的决定。

  他本以为关羽想要顺势包庇张飞,也打算做个顺水人情。

  可要是叫来军正……总不能让执行军法的军正手下留情公然造假吧,这可是比张飞苛待士卒还严重的事!一旦被爆出来,非但官职难保,性命亦堪忧,关羽也是从军之人,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蹇将军?”

  蹇硕回过神来,深深地看了关羽一眼,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关羽能得到陛下这般的信任了。

  “就依关将军所言。”

  很快,军正应召而来。

  将张飞绑在帐外的一处木桩上,都未动用他手下的士卒,而是亲自对着张飞公然执行鞭刑。

  张飞也是硬气,咬着牙,哼都未哼一声。

  未久,刘备也来了。

  “何至于此啊!”刘备呼道,路上,已经有人大致将情况告诉了他。

  刘备一路跑到蹇硕身旁,拱手道:“将军,张飞曾在我麾下,其有错,我亦有管教不严之罪,愿以身代之!”

  关羽看向刘备,冷笑道:“刘校尉确实有过错,张司马之过,若非是刘校尉不能及时劝阻,行姑息之实,何至于此?”

  “都说何至于此,那些本不该受鞭刑的士卒又何至于此!”

  张飞受着鞭,却也还是昂着脖子替刘备解释道:“大……刘校尉曾屡次劝告我,是我……是我没有听从!”

  说话间,正有一鞭打到伤口之上,让张飞又咬紧了牙。

  刘备焦急地看着,却也知张飞不听他的劝告,以致于有今日,张飞既无性命之忧,他已做不了什么。

  良久,蹇硕看向关羽:“关将军,差不多了。”

  关羽却没有回答,而是扫视了一圈在现场的将官士卒,其中就包括周乙、吴季等人。

  周乙忽然硬着头皮拜道:“将军,我等当日也没受这么多鞭……”

  被关羽见过的吴季、于中山几人也都请求停下。

  蹇硕了然,叫停了军正。

  关羽直到这时,方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是心中不免哀叹,即便是他,也难免有私心啊!

  蹇硕又命人叫来军医为张飞处理伤口,然后才对关羽建议道:“关将军,今日已经做了惩处,不如先留张司马养伤,我等先去宫中回复?”

  关羽摇头:“鞭刑只是为偿还无辜士卒所受苦楚,至于其罪行,当由陛下明断,另做惩处!”

  听到这再次出乎他意料的话,蹇硕竟不觉得意外了。

  临离开前,张飞不顾疼痛,忽然喊道:“今日我有罪在先,二兄以后不会因此不认我了吧!”

  关羽整个人如一尊铁塔一般立在原地,舒缓而又坚定的话语从他口中吐出:“绝不会!”

  ……

  蹇硕与关羽再次出现在了云台殿,只是这次,蹇硕对于关羽这个朝野皆传的天子宠臣的印象与往昔大有不同。

  待听完蹇硕讲述的经过,以及关羽愿以自身关内侯之爵位替张飞抵罪的请求,刘辩亦是一时沉默。

  最终,尚书台发布了一份诏书。

  张飞被削职免官,贬为白身,待伤愈后,往凉州左将军阵前听用。

  “云长,替朕转告益德,为将者,当赏罚分明,无论偏颇何处,皆非正道。朕不愿他只做个莽夫。”和这话一起的,还有一本西园出品的《春秋左氏传》。

  据说,张飞听到此话,不顾尚未伤愈,便要出发前往凉州。即便被刘备和关羽拦下,也不过只消停了几日,在某天刘备和关羽当值之时,留信出发了。

  听闻此事的刘辩只希望张飞经此挫折,真的能做出改变吧!

  ……

  而另一边,崔琰与臧洪、陈容再度在太学相聚,个中振奋,自是不提。

  且随着崔琰最先上书的名声传出来,此事件逐渐发酵。

  由侍御史接任北军中候的鲁旭上书,希望也给北军中派几个郎官,西园军和北军俱是天子的宿卫之军,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刘辩从善如流,先选了五个第一批策试出身的官吏入北军。

第263章 何进的新目标

  “母后的意思是,大舅想要寻些有意义的事情做?”

  何太后点了点头:“是啊,他终究是闲不下来,又怕再做错事,所以才有此问。”

  刘辩有些愕然。

  何进大宴百姓三日的事他是听说过的,见何进没和一些会忽悠他的人再度联系,刘辩也就听之任之了。

  刘辩岂能不明白,何进这么问,脏活他是指定不肯干的,可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忽然他灵机一动,既然不愿干脏活,那就干点累活吧。

  刘辩想到了蔡邕曾经跟他抱怨的,郡国举荐来的诸生能力参差不齐,包括现在的太学之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

  只是太学招生本身就包含了拉拢六百石及以上高官的恩荫成分,而这些滥竽充数者普遍如此出身……与其让他们回到地方给老乡们送温暖,不如将其留在太学,好歹天子脚下,还能有个管制。

  只要其别触犯律法,也就听之任之了。万一有纨绔幡然醒悟了呢!

  不过纨绔子弟可以放在那儿当摆设,郡国举荐来的就可以稍稍严格一点了。

  刘辩对何太后说道:“自中平以来,百废待兴,郡学与县校多有荒废。我曾听太常蔡师言说,郡国举荐至太学的太学生,常有滥竽充数之辈。虽有重视郡学的二千石,然终不成体系。”

  何太后倚靠着身侧的凭几,侧脸靠在虚握成拳手背上,脸上还带着几分迷茫。

  她似乎是有些不懂刘辩怎么说着话就同她谈起太学了,愣了一会才明白过来:“辩儿的意思是,让你大舅可以去重建郡县学校?”

  刘辩点了点头:“我一时之间,也只能想到此事。大舅要是做成了,自当是一时佳话。只是此事过于辛劳,就是不知大舅愿不愿意。”

  何太后起初听到刘辩的想法,本就怀疑何进有没有这个能力,又听刘辩此言,自不敢打保票,只说去问一问何进。

  刘辩也没想立刻定下,总归要有个流程。

  旁的不说,光是从哪里开始做起,是做到郡一级还是县一级,甚至不太现实的乡和村(里)一级,以及招收多少人,都得好好考虑一番。

  得益于光武以来重视文教,郡县学校,尤其是郡学的架子还是在的。

  且郡学和太学的政策倾斜是一样的,免除学生本人的徭役赋税,提供住宿,其余衣食和笔墨等皆要自备。

  郡学的花费主要在于老师的俸禄和学宫及学生宿舍的修建维护,这些原本就在维持郡国官府的预留赋税之中,就算增修学舍,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所以只要控制好人数,别像太学一样动辄诸生过万,也不会给地方造成多少经济负担。

  虽然如此做可能会产生生源问题,但总归先把原本荒废的架子重新搭起来再说。

  至于老师,也不必担忧,通了两经的太学生便够格成为郡国文学吏,去当老师了,虽然大部分太学生会继续追求三经、四经。但没关系,可以给出政策优惠。

  通两经的太学生为何不愿去郡学教书?归根结底,没有前途,那就给他们前途。

  当刘辩将这些事先交给尚书台令其出谋划策之后,首先被放弃的是县校。

  首先是能当老师的郡国文学吏数量终究有限,其次有条件也愿意去县校的人距离郡学的标准不会差太多,以及最关键的原因——假使一郡国之学只招百位学生,这天下郡国加起来也得过万了。

  一万个免除赋税徭役的青壮男丁,虽肉疼却也能勉强接受。

  要是县学人数再倍之……所以县校是不可能仿照太学和郡学,可没了优待,拿什么去和私学竞争呢?

  “总而言之,大舅此行,是要将原本荒废的郡国之学重新匡扶起来,并且郡学也得同太学一样,不能没有贫寒子弟。”刘辩对着跃跃欲试的何进强调道。

  免除徭役赋税的政策本就是为了寒门子弟而设立的,尤其是远不如太学的郡学。

  理论上,大族子弟自有家学等私学作为更好的去处,不会与贫寒子弟相争,但现实……谁知道呢!

  “以大舅的名望,此事必然不难,如汝南、颍川等郡之郡学,本就文学昌盛,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事并不少见,大舅不可大意。幽并两州,地处边境,因鲜卑侵扰,百姓常有不安,文风不盛事出有因,大舅需要多多关心。至于南方益荆扬三州及交趾刺史部,可先搁置,凉州战乱之地亦可暂缓。”

  何进一脸严肃,刘辩每说一句话,他都要点一下头。

  刘辩也不知何进究竟听懂了多少,他对于何进没有太大的期望。让何进在目前最重要的中原地区转上一圈,恢复郡学旧制,同时作为一個催促郡国二千石做事的使者,顺便替刘辩积累一些文治上的声望。

  但要是何进能做得更好,那刘辩自然乐见其成。

  “大舅此行,我只有一点要求,学官且先不论,舅父此次行事,身边所用者,其宗族之人当无为公卿及二千石、刺史者。”

  何进闻言一愣,随后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

  

  应下之后,他忽然反应过来,自己身边哪有得用的人啊!

首节 上一节 151/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