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节

  “一次都无。”

  刘备突然茫然了,皇帝不在乎,那这个议郎当着又有何用?

  原本那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这时,刘备猛然想到了与关羽、张飞最初相遇的那段日子,纯粹而美好。

  那时的他誓要荡平天下不平之事。

  回过神来,刘备不再茫然,如今自己的境况远胜于当日,怎可因为一时困扰而颓废呢!

  一直关注着刘备的朱儁见刘备自行恢复了斗志昂扬的状态,满意地点了点头。

  遂问道:“玄德现在还要继续上书吗?”

  “自然要继续,我为议郎,虽不得陛下相召,亦要尽为臣本分。”刘备答得郑重。

  朱儁又问道:“玄德,你可知我伸出这一指所谓何意?”

  刘备摇头,总不能是在消遣他吧。

  朱儁道:“我曾被史侯召见一次,询问三辅与凉州百姓境况。”

  刘备想到了当初兄弟三人与史侯见面的情景,肯定道:“这是史侯会做的事。”

  二人相视一笑。

  ……

  给何进传信的顺利完成让刘辩在玉堂殿中主动了不少,他开始尝试根据奏书的内容,主动在玉堂殿召见外臣。

  最开始灵帝在时刘辩都会向灵帝汇报见了哪些人,灵帝的表现和以前没啥区别。

  后来天气变冷,灵帝有时或在掖庭、或在西园,会直接派人来取当日奏书公文的条目。

  总体而言,事实要比刘辩原本预想的局面好太多了。

  

  灵帝的表现似乎证实了他真的只是因为董太后的反对才没把刘辩立为太子。

  十二月,平息荆州三郡叛乱的盖勋回到了雒阳,论功被封为都乡侯。

  刘辩终于有机会询问盖勋是怎么发掘出黄忠的。

  原来,荆州刺史王睿不知兵,却看不起武人,有轻蔑之举,黄忠虽有斩将夺旗之能,但王睿不能用。

  “臣自南阳过,南阳郡守羊兴祖言,荆州不乏豪杰之士,可召之讨贼。

  于是,自南阳郡起,臣便以讨虏校尉征召士卒,从中选拔勇者为伍长、什长。

  后至南郡江陵县,见刺史,本欲以州府佐吏为军官,奈何不尽人意。

  此时,臣却听说有县中小吏,门下督盗贼,颇有勇力,一试之下,方知其勇不可当。”

  说到此处,盖勋不禁感慨:“只因其出身低微,便弃其能而不用。天下郡县,有此者不知凡几!”

  盖勋大约是想到了凉州士人在关东士人处受到的歧视。

  其实,刘辩差不多能听出来,盖勋称呼南阳太守羊续的字,但提起王睿只道是荆州刺史。

  盖勋作为一个去荆州平叛之人,与地方官没有利害关系,按理说不该如此态度分明。

  只怕是因为王睿有轻慢之举。

  当然,这终究是一面之词。

  目前黄忠与黄盖都被盖勋留在了荆州为官,刘辩则想着,现在关羽和张飞都在当郎官,自己需不需要整一个光禄勋下三虎上将。

  可若是万一地方上的叛乱出现反复,有猛将在,能更好平叛。

  毕竟自己在雒阳,虽然对猛将也有需求,但更需求的是身边数个守卫皇宫的军队的掌控权。

  刘辩这边还正纠结,结果并州出事了。

  并州刺史张懿上书,匈奴休屠各部有异常之举,因休屠各活跃在西河郡之北,张懿决定前往西河郡去了解休屠各异动的原因,并加以安抚。

  于此同时,太原郡都尉丁原上书说并州刺史张懿不听劝告,未携带足够的兵马出发,休屠各部有反叛的风险,到时张懿危矣。

  五日后,丁原再次上书,休屠各寇西河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西河郡守邢纪试图救援,亦死于匈奴之手。

第46章 并州形势

  如果说刘辩第一次接到张懿和丁原的奏书,尚且能因为来不及追回张懿而尝试从乐观的角度说服自己,张懿不至于蠢到明明收到了警告还去送死,说不定他有什么丁原不知道的凭借。

  那么现在,张懿战死的消息就传来了。还顺便带走了西河太守邢纪。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

  刘辩不懂,张懿怎么敢的,他凭什么啊!

  “谁懂啊!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啊!卢师,你懂他是怎么想的吗?反正我是不懂!哪怕他老老实实地待在刺史府呢!”

  灵帝接到消息后刚到玉堂殿就看到了暴躁的刘辩在殿中走来走去。

  他倒觉得刘辩这种带有几分孩子气的模样十分有趣,安慰道:“若你以后处理的文书多了,便会知道,这种事是常有的。此前那丁原的奏书之后,不是令他整军备战了吗?这便令他接任并州刺史,统率并州郡兵,防御匈奴入寇。”

  刘辩平静下来,但依旧有些意难平。

  他犹自说:“这张懿既不像知兵之人,也不像知匈奴之人,是如何被选为并州刺史的?”

  卢植回应道:“大概是因为三互法吧!起初以各地长吏籍贯回避,后又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至先帝时三互交错回避,愈发禁忌严密,尤以幽、冀二州为最。十余年前,十一州有禁,只可取二州而已,乃至久缺不补,逾月不定。”

  大汉一共十三个州,一度有十一州的人士不得担任幽、冀二州长吏,也难怪能为边地选出既不知兵也不知胡的长吏。

  卢植并不反对回避法,反对的是过于严苛的三互法。

  灵帝只笑了笑,反对三互法的声音一直都有。

  他难道会告诉刘辩,他之所以不取消这么复杂的三互法,是因为宦官们会以此暗示——“想要避开三互法的禁止尽快选官吗?快来西园交钱吧!”

  刘辩知道回避法的重要性,然而若一项政策日趋走向僵化,改革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他将这一想法告诉灵帝,但灵帝不置可否,只说——“留待以后,你便会懂了。”

  刘辩也就顺势不提了。

  从某个层面来说,三互法施行的越复杂,说明士族之间的勾连越密切。

  灵帝问道:“我儿既然能预料到匈奴会反,能否料到何日能平叛成功?”

  刘辩一愣,还真思索起来。

  想的倒不是何日能平叛成功,这他哪能知道啊,而且刘辩还不确定目前像吕布、张辽、张扬这样的猛人目前在不在丁原的帐下。

  但既然灵帝问起了,不回答岂不是不好?

  这几天刘辩恶补了一番南匈奴的知识。

  目前还只是南匈奴的休屠各这一部反叛,休屠各乃匈奴别种,属匈奴左部。

  匈奴羌渠单于十年前是以右贤王的身份被汉室扶持上位的,匈奴右部是其基本盘。但按照匈奴的传统制度,是以左贤王为第一继承人,羌渠的地位没那么稳,所以这次匈奴的叛乱很明显潜藏着南匈奴王庭中反对羌渠单于的力量。

  这意味着危险的不止是并州,还有羌渠。

  而羌渠对此并非毫无察觉,他在派出儿子右贤王于夫罗前往幽州协助平叛时也捎带上了的左贤王。

  如果可以,刘辩当然不愿意放弃这位与汉室高度绑定的“大汉忠臣”单于。

  他取出一张纸来,在上面简单勾勒出并州的形状,以及军事分布。

  灵帝与卢植纷纷凑过来看。

  光武帝时期便有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两人对此倒也不觉得惊奇。

  随后,刘辩开始分析起来——

  目前,并州除了各郡郡兵之外,还有两处汉军,是专门用来钳制南匈奴的。

  使匈奴中郎将所部,按制有五百皮甲五百铁甲,俱是骑兵。治所为南匈奴王庭驻地西河郡美稷县,负责监视、保护南匈奴单于。

  以目前的情况,使匈奴中郎将不可轻动。

  度辽营,镇守在并州最北部的五原郡,这是一个极好的位置,正好能同位于太原郡的丁原对休屠各前后夹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度辽营巅峰时期为为切断南、北匈奴的联系足有三万人,但到现在,因为早些年北匈奴西迁、近年来黄巾之乱的抽调、财政缩减等等原因,在保证守备力量的前提下能调出一千骑兵都算是现任度辽将军能干了。

  

  剩下的只有郡兵了。

  太原郡晋阳县是州治所在,也是并州汉人最多的地方,常备郡兵本来就多,加上戍边的刑徒,达到顶配的五千人。

  这五千人被张懿带走了一小部分,西河郡的郡兵也不知还剩多少,但整合上党郡、上郡、雁门郡等地的郡兵,一万多人还是有的。

  可这万余人分处四处,且郡兵的战斗力比起由中央管辖的边军营兵要差上不少。

  即便丁原备战必然会增加郡兵的招募,但这些新募之兵至多只能守城。

  而且郡兵除了战斗力低还有个最大的缺点,骑兵占比过少。

  到最后,刘辩终于图穷匕见。

  “以度辽营和并州郡兵,即便不能剿灭休屠各,防守亦有余。但我更担心的是……”刘辩在西河郡的东北部留下一处墨点,“可以预见的是,休屠各联合匈奴左部,发动对匈奴单于羌渠的叛乱。使匈奴中郎将所部已有一部分随于夫罗等前往幽州,一旦不能抵挡叛乱,保证羌渠掌权,那么足足有四万多户、三十余万口的南匈奴……”

  刘辩狠狠地在纸上的西河、雁门等区域画了个叉。

  当年南匈奴内附时期,以三万四千户,能胜兵五万人,如今又能差多少呢。

  张让见刘辩说得十分严重,连灵帝都皱着眉头,建议道:“不若下诏书,命使匈奴中郎将谨防匈奴左部叛变。”

  刘辩被张让的打岔差点被气笑了,反问道:“然后再来一个张懿?”

  说罢,刘辩不理会张让,对灵帝强调说:“父皇,以我之见,为今之计,当以速战速决。今岁三河骑士本就才征过凉州,若是能重新征召回来,短时间内即可赴并州平叛。”

第47章 主持

  灵帝这才反应过来,他的好儿子又又又盯上了他的西园钱。

  刘辩则振振有词:“昔父皇曾言,有意发西园钱,再组一军,位于雒阳,用以震慑四方。此次并州匈奴之乱,正是震慑四方的好时机啊!”

  灵帝终于想起,这是他当初对着盖勋说过的话,刚要说是戏言罢了,却听刘辩正感叹——“君无戏言啊!”

  只好转问卢植:“卿如何看辩儿所说?”

  卢植答道:“回陛下,臣以为殿下所言在理。”

  灵帝慢悠悠地回到坐席,皱着眉头思索着。

  刘辩则紧张地盯着灵帝。

  靠并州本土力量能用多长时间平叛刘辩不知道,但他知道,中央军一定能加快平叛速度。而战乱持续越久,对地方百姓、对国家的伤害越大。

  “罢了,罢了。也不用朝议了,辩儿,便由你主持,先商议出个章程,之后再报给朕……切记别提要花多少钱!”

  灵帝惆怅地离开了。

  刘辩送走灵帝后,则在想着要叫哪些人来。

首节 上一节 23/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