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7节

  对于孙策等羽林郎来说,这次围猎更像一次团建,来帮助他们成为更合格的将官。

  随着日头偏西,田豫等人带队归来,各个年龄段的将官齐聚。

  望着这一幕,刘辩志得意满,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等到来年的到来,去迎接属于他的变革时代。

  ……

  上林苑冬狩,算是光熹四年的最后一桩大事。

  事实证明,军中不缺人才。

  即便有典韦这样的能手在,但在将收获平分之后,田豫虽带领的什仍不能名列前茅。

  随后曹昂、张绣、马超先后带人归来,他们的斩获都不如田豫。

  唯有孙策那什,迟迟不见踪影。

  直到大多数参与围猎的将士们都归来后,刘辩注意到远方出现了数道牵马的身影。

  其中为首那人自南向北而来,并未牵马,但肩上却横扛着一只大物,只离得远,有点看不清楚。

  待稍近了些,刘辩终于看清了,那人正是孙策,其横在肩上的,乃是一只死去的猛虎。

  等孙策出了林间,阳光尽情地撒在了他的身上。

  何谓“小霸王”,这就是啊!

  见到这一幕,刘辩只觉得不虚此行。

  此后赏赐有差自是不必多说。

  京兆两次地震都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就在刘辩以为他的光熹四年能够安稳度过之际,在光熹四年的年尾,刘辩接到了一封急报。

  

  安东将军荀爽因疾去世。

  与这份急报一同来的,还有荀爽写给刘辩的最后一份奏书。

  荀爽的奏书之中没有一句涉及到自己,所言全都是扬州的公事。

  刘辩读之,心中五味杂陈。

  历史上,荀爽一直拒不出仕,可董卓一当政,他就应了征辟入京。

  这是因为他贪慕富贵吗?

  当然不是。

  自荀爽接到征辟之日起,到他在董卓的安排下被拜为三公,期间不过九十三日。但荀爽不改初心,一直在暗中联络有志之士,举荐贤能,谋划除去董卓。

  只可惜事未靖而因病身故。

  这就是清流士人的风骨。

  而今,他以处士之身应刘辩公车之征,以公心经略扬州,只可惜人力仍有尽时。

  不过,这一次,刘辩发誓,荀爽定邦安民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荀爽在奏书中向刘辩描述了扬州现状之后,也给出了他离世后的安排建议。

  他认为扬州江南之地地处偏远,可以效仿凉州故事——以扬州人治扬。

  因为他认为最适合接任他的人是庐江太守陆康。

  其实在凉州、交州、益州、扬州的偏远之郡,三互法执行的一直都不严格,尤其是在太守任上,不乏有在与家乡相邻之郡担任太守的例子。

  不过扬州毕竟不同于凉州,而且似刺史、安东将军这样有权统筹一州全境的毕竟不同于太守。

  所以荀爽也给出了针对性的方案。

  在他前往扬州的几年,九江郡、庐江郡、吴郡这三郡的蛮夷数量本就稀少,在荀爽的主持下,如今已然无忧,只要确保他留下的遗政能够继续执行即可。

  这一点,治所在江北的扬州刺史便能胜任。

  那么,他的继任者只需将精力放到原本的丹阳、豫章、庐陵、会稽以及即将落地的闽中五郡。

  安东将军的职权范围也可限制在其中。

  而陆康乃是吴郡之人,如此,刚好避开了陆康的家乡。

  而荀爽又在最后言明——“陆季宁公卿之才。”

  俨然是将陆康完成使命后的归宿都找好了。

  而在接到丧报之后,不仅荀彧罕见地请了假,尚在雒阳担任谒者的荀爽之子荀棐当即辞官南下,前往扬州,准备带着父亲回到家乡安葬。

  荀爽在家乡研究经典之时以著书编书为要,未曾广收门徒,能被称为他弟子的人并不多。

  但因为他并不给士人抄录他的编著设置门槛,敬重他的人甚多,早年就有了“硕儒”之名。

  他离世的消息传到颍川,不乏有士人在此等候荀棐的到来。

  而与荀棐一同而来的,还有带着刘辩旨意的天使。

  这份加急完成的诏书在荀爽离世的消息传到雒阳次日就完成了,天使带着诏书快马追上了已经出发的荀棐——赠车骑将军,谥号“康”。

  当此消息传出,对外宣布曾受了荀爽编著的恩惠的士人更多了,他们纷纷跟随着荀棐,言必称要送荀公最后一程。

  其中鱼龙混杂,有真受过恩惠的,也有滥竽充数的。

  荀棐顾念着父亲,无心与某些投机分子拉扯,只想着尽快迎回父亲。

  扬州,庐江郡。

  荀爽是在豫章郡离世的,在他去世之后,作为弟子的周瑜强忍着悲痛扶棺北上,脑海中满是与荀爽相处的一幕幕。

  荀爽去世前曾交待他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让他不必守丧三年。

  可周瑜已然发自内心把荀爽视作自己的师长,即便嘴上答应,又如何能够安心去真的这么做呢!

  光熹五年一月末,荀棐带着周瑜等几位荀爽的弟子一同回到颍川的家乡。

  荀彧也趁着这段朝政不忙的时间专门请假,也带着刘辩的心意回乡祭拜。

第403章 大旱(6k)

  荀彧离开的时候是尚书左丞,回来的时候已经和陈群一起成为了尚书台的一曹尚书。

  尚书郎在尚书台三年就可以称侍郎,算是资深,而今年已经是荀彧和陈群在尚书台的第五年了。

  虽以他们的年纪相对年轻些,但过去两人在尚书台展现出的能力是得到公认的,他俩升为尚书,尚书台中并无多少怨言……

  好吧,还是有的。

  孔伷便觉得他上他也行。

  虽然比两人入尚书台的时间晚了数月,但孔伷自觉自己起码应该和荀彧一样升为尚书吧!

  可惜,天不遂人愿。

  孔伷虽有怨气,但与荀彧共事,对荀彧的才干还是了解的,怨气中还藏了几分他不得不承认的服气。

  不过,孔伷很有信心,要是再有尚书空缺,必会是他!

  同样感慨天不遂人愿的还有刘辩。

  刘辩估计大约是受去岁右扶风大雨的影响,今年年初的春雨仍然不是很丰盈。

  这让刘辩心中有了些迟疑,原本刘辩谋划着在今年对税制动一动手脚,可眼下北方各个州郡,东起青州西至凉州,皆有春雨延迟和减少的文书传至雒阳,如此大规模的动静,让刘辩心中再度有了不详的预感。

  一年涝一年旱……

  虽然刘辩不想承认,但这种最差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刘辩第一时间想到了幽州,若遇旱灾,需节约存粮,则不可再按照计划出塞作战了。

  然而消息一来一回,已然来不及了。

  初春时节,汉军出塞。

  解除了嫌隙的关羽和吕布、因公正武勇而得到乌桓人拥戴的赵云、还有在边地多年的丁原……

  在刘虞的经营下各类物资储备了数年的幽州,还有提前从冀州调过去的谷粮。

  没有后顾之忧、没有上官掣肘、也没有同僚拖后腿……

  当刘辩派出去的使者的谒者仆射陈琳抵达幽州边塞时,入眼望去,正是得胜归来的汉军。

  陈琳见一个兵卒正赶着由两匹马拉的一辆车,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他询问后才知,此兵卒出塞时拉车的马虽然已经永远留在了在塞外,但却另外得了两匹作为战利品,是以才这般开心。

  很快,听闻有天使到来的高顺来到了此地,确认了陈琳的身份后,忙不迭地引着陈琳去见吕布。

  吕布则将他心中的疑问——“天使为何在此?”脱口而出。

  让高顺差点忍不住扶额叹息:这是一个领军在外的都尉该问天使的问题吗?

  对于吕布的问题,早就得了天子嘱托的陈琳回答地很灵活:“陛下知晓我大汉骁骑此战必胜,是以提前遣我来慰劳众将士!”

  而在雒阳的刘辩,所得到回答,乃是一份份捷报。

  在去年被发现反复之举的柯比能成为了幽州大军攻打的主目标,部众离散,柯比能疑似没于战阵之中,不知所终。闻讯前来为柯比能助阵的东部鲜卑素利部和弥加部、中部鲜卑扶韩罗部,此三部鲜卑大军,并未来得及支援柯比能部。

  而受柯比能部影响,这三部大军刚一到战场就失了军心,被汉军击破,三部部众皆向北逃遁。

  ……

  大胜本是喜事,但这次,心有忧虑,刘辩第一次觉得捷报有些不好听。除了捷报之外,刘辩不得不更去注意捷报背后花费掉的大量谷粮。

  牛马尚能靠缴获补充,但谷粮却不行了。

  虽然除了牛马外,缴获最多的是羊,可在羊和马之下,数量最多的却是鲜卑俘虏。

  但该有的赏赐还是不能落下。

  刘辩绝不愿因为自己的担忧而伤了功臣之心。

  ……

  三月,降雨量仍是不多。

  刘辩遂下公文,令北方的诸多郡国及时上报降雨情况。

  然至四月,多地竟干脆滴雨未落。

  诸多河流水位下降。

  已经开始在各地推广的灌水翻车也只能保证一小部分麦地的产量,而翻车更加剧了河流水位的下降,恶性循环。

  而四五月份,正是对小麦结穗最关键的灌浆期,若此时缺水,就算之后长出了麦粒也是空壳。

  百姓们虽不懂什么叫灌浆期,却也都知道这个时候麦田是绝不能干的。

  刘辩身处皇宫之中,便已经听闻河南尹治下有村子之间为了争夺沟渠里的水而械斗,此等恶劣现象,绝非孤例。

  治下出了这等破坏形象的事,袁术因此大怒,可他再愤怒,面对由于天灾引发的乱象,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他只能采取阎象的建议,继续加速推广制造翻车。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首节 上一节 237/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