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48节

  随着种拂一声令下,调兵的命令由广汉郡向周边传递。

  而抛开已经生乱的三个郡国,在广汉郡之外,最能提供兵员的只有巴郡和更远的汉中郡。

  ……

  犍为郡,南安县。

  经过了一场并不算惨烈的战斗之后,叛军中为首的马秦站在城头之上,眺望着东方。

  但杀戮并没有因为城池的易主而停止,反而在城中愈演愈烈。

  马秦站在城头之上,竟也能听到城中传来的惨叫。

  他皱了皱眉头,对身边人吩咐道:“吩咐下去,多抢些财货,别杀太多人。”

  又往旁边走了一二十步,等再也听不到城中的男女哭嚎声,他才松了一口气,继续眺望着东方。

  那里的资中县,位置正是交通要道,是他进军的目标。

  唯有占据了那里,他才有机会整合身后的力量。

  如今,他和高胜趁势起兵,在他看来,绝非毫无胜机,几年前汉家的乱象他看在眼中,不过几年的时间,就这么容易转好?

  他不信!

  且就算败了,大不了隐姓埋名藏进深山嘛!

  马秦又回头看向正在城中发泄着兽性的麾下叛军,他情不自禁地呢喃道:“杀吧,都杀吧!现在练好了胆量,将来上了战场才不会害怕!”

  ……

  于此同时,南安县的北,犍为太守任岐已经整备好了本郡郡兵五千人,朝着南安进发平叛。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南安县已经陷落,还在向南安县派遣使者,要求南安长务必守住县城。

  从军的兵曹掾陈超见大军已经距离南安县越来越近,劝说任岐道:“府君,眼下郡兵多是新征,多数没有经历过训练,前路随时可能遇到叛军,可士卒们却只知赶路,没有丝毫防备之心。若是叛军骤然来袭,只怕会生乱!”

  任岐却自我感觉良好,他说道:“叛军残暴,我部仁义,人心在我。叛军远道而来,我部皆是乡人,熟悉地形,地利在我。虽然天时不定,但有地利人和在,区区叛军,乌合之众,何足惧之?”

  陈超继续谏言道:“府君不可小觑了叛军,叛军从蜀郡郪县一路攻城掠地,还能兵分两处。纵然他们起兵之时全是乌合之众,可时至今日,叛军已经胜过多场,士气正盛,如今这些新兵如何能比?”

  “可南安正待救援,若不急着赶路,焉能及时救下南安?”任岐反问道。

  陈超一声叹息,道:“府君,南安本就没什么兵力,叛军忽至,就算提前得了消息,怕也抵挡不住。”

  “更有甚者,只怕有人根本不想抵挡……”

  任岐听完,犹豫半晌,终于听了陈超的建议,减慢了行军速度。

  次日,任岐才接到南安陷落的消息。

  这时,他已经和叛军交上手了。

  面对任岐一声令下的郡兵冲锋,叛军还未接战便望风而逃。

  大胜!

  在此次领兵之前,任岐其实并没有领军打仗的经验。

  但眼下,任岐却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是世间良将!

  只是以前没有展露这方面才华的时机罢了!

  但……

  陈超急匆匆地赶到了任岐的面前,不顾额头的汗水,向任岐传达着最新的消息:“方才那伙叛军不过是原本山中的盗贼,临时投靠了叛军,是以战力才如此孱弱,府君切切不可大意!”

  “方才下官询问俘虏,言说南安县盘踞的叛军足有两三万人,超出了原本的预计……眼下我军只有五千,不如等到别处援兵抵达,再去平叛。”

  任岐自是不愿后退,他大义凛然地说道:“我为一郡太守,牧守一方,未能保治下百姓安定,已是惭愧……如今眼看着百姓被叛军蹂躏,难道要我在此坐视吗?”

  说罢,不顾陈超的劝说,继续下令行军。

  又过了两日,随着愈发接近南安县,任岐也愈发警惕。

  陈超劝说不得,也只能尽力帮着任岐弥补指挥上的缺漏。

  

  午间,陈超忽见前方山林上空的鸟群在天空徘徊不落,心中警铃大震,当即找上了任岐。两人认定前方乃有叛军伏兵,决心就地安营扎寨,下消磨叛军体力,以逸待劳。

  而天空的飞鸟一直到傍晚都未曾落入林中,更是坚定了他们的判断。

  只是他们却忘了一点,叛军的兵力远胜于他们。

  等到了第二日,任岐没等到叛军来攻打他的营寨,却忽然得知他们的粮道被叛军给断了,后路已失!

  但任岐却并不恐惧,面对陈超等属官,他意气风发地说道——“如今正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时!”

  “明日饭后,当砸烂锅碗,与叛军决战!”

  陈超赶紧劝道:“府君不可……昔日项羽、韩信所率皆是精锐,与今日不同……如今的郡兵们要是知道后路被叛军断绝,只怕还没打仗就已经要散去了!届时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何至于此?”任岐大惊。

  他看着自己带来的属官们,竟有不少都赞同陈超的论断。

  这时候,他也不想什么世间良将的事了,忙抓着陈超的手问道:“眼下该如何是好啊?”

  “为今之计,只有北撤,打通来路。”陈超心中已经有了谋划,“叛军截断粮道的兵力必定不会太多,否则瞒不过我军的探查。”

  “且郡兵多是武阳县及周边数县之人,北向归乡,定会拼尽全力,所谓‘穷寇勿追,归众勿迫’,正是此理!”

  “好,就依你所言!”任岐说道。

  ……

  巴郡,荀攸正读着关于叛军的最新消息。

  读罢,他忍不住扼腕叹息。

  甘宁见状问道:“府君,公文上如何说?”

  在招募板楯蛮为兵期间,甘宁已经正式接受了荀攸的征辟,负责和严颜一起统领賨兵。

  起初甘宁还觉得不好意思,推托了两次。

  但后来桓典与种拂联合发出公文,要求荀攸派兵前往广汉听令。

  桓典作为安西将军,有掌益州军事之权,种拂作为刺史,面对叛乱也有临时掌州军事之权,两人的公文,荀攸拒绝不得,只能派出严颜带着部分郡兵前去与桓典种拂合兵一处。

  严颜走后,荀攸麾下无善战之人,甘宁这时才顺势接下了职务。

  荀攸见甘宁问起,直接将公文交给了他。

  甘宁拿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犍为郡太守率五千郡兵平叛,贪功冒进,至于被叛军所围,五千郡兵只剩十之五六,败归郡治武阳县。

  他当即忍不住就想要骂人。

  当真蠢材,仗是这么打的吗?

  不过荀攸当面,甘宁终究没骂出声。

  荀攸说道:“兴霸,日前各处賨兵已经征召近五千人,不宜再多了,是时候率兵前往充国县了。”

  甘宁熟悉地形,知道充国县是从汉昌县到犍为郡最近路线中最后一处巴郡属县。

  他问道:“府君现在就要率军过境平叛吗?”

  甘宁有些不解,即便是他也知道,这与法度不和。

  更别说桓典和种拂已经组织了平叛军队。

  “不,先在哪儿等!”荀攸说道。

  “等什么?”

  “训练賨兵,并等天子诏书!”荀攸不知道桓典和种拂打起仗来会不会和任岐一样眼高手低,但他不会!

  而荀攸也相信,素来有识人之明的天子不会让他在平叛一事上置身事外!

  ……

  六月,刘辩接收到了一些好消息。

  北方除了三辅之外的大部分地方都陆陆续续地下了些雨,虽不多,只能稍稍缓解一下旱情,但总归是一份希望。

  起码在这些地方,百姓们可以趁着雨水种下大豆。

  耐旱的豆子对环境并不挑剔,只要有些雨水,便能生长起来。

  除了三辅。

  自四月以来,仍旧滴雨未落。

  但好消息之外,坏消息也不少。

  只是让刘辩没想到的是,最先借着新税制为理由爆发叛乱的地方竟然是益州。

  其实在最初接到荀攸的预警之后,刘辩已经在准备了。

  并且还商讨了派兵入蜀平叛的可能性。

  可益州终究交通不便,消息传递起来旷日持久。

  这边甫一接到战报,早就做好了准备的西园军校尉赵瑾立刻领本部兵马出发。

  赵瑾本就曾在巴郡平过叛,此次出征,掌平叛之事,荀攸副之。

第419章 读书人,心真脏

  不得不说,历代喜欢使用板楯蛮兵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人生活在山林水泽之中,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天生善斗,是合格的兵员。

  尤其是其在作战时的那一股猛劲儿,与甘宁甚是相合。

  说起来,赵瑾上次来巴郡平叛,平的就是板楯蛮,如今再度入益州,反而要和板楯蛮兵并肩作战了。

  而在赵瑾率军到来之前,新的天子诏书已经率先抵达了巴郡。

  早已经准备好的荀攸得了诏令,一刻也不再耽误,已经抵达充国县的他与甘宁一起,带着以板楯蛮兵为主的郡兵,直入广汉郡。准备借道此处入犍为郡。

  而此时,以桓典和种拂为首的州郡兵仍然还停止在广汉郡,筹备粮草,整备军队,还未有开赴犍为的迹象。

  荀攸从严颜处得知这一消息了,遂率军与之合兵一处。

  此时,叛军的兵锋已经直指资中和武阳两县,要是这两县再被叛军拿下,半个犍为将会落入敌手,而尚未陷落的犍为南部以及更南边的数郡,也会因为道路不畅而在事实上脱离掌控,一如当初的河西四郡。

  桓典想出兵平叛吗?当然是想的,否则他也不会来回奔走组建大军了。

  但他与种拂相商,率军前往犍为平叛前,需要做好万全准备。毕竟任岐兵败在前,若是此次平叛再度兵败,只怕糜烂的地方不止受到叛军袭扰的犍为等地了。

  之后天子任命西园校尉赵瑾为中郎将,前来益州主持平叛事宜,且以荀攸为副贰的诏书内容已经通过公文的形式传至此处。

  桓典和种拂更愿意保守地等到赵瑾到来。

  荀攸抵达平叛大军驻扎之地时,所见的便是这么一幕。

  根本没人提即刻出发平叛。

  荀攸理解他们的保守做法,但理解不等于认同。

  桓典等人对于荀攸的到来并不算意外,他们想着荀攸,只是副贰,在赵瑾到来之前,这里应当还是由他们说了算。

首节 上一节 248/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