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80节

  得了回答的刘辩看向了董卓,叹道:“董公你瞧,很多时候朕也很无奈啊!不过此祥瑞既然是董公发现的,那就说明汉兴里与董公有缘啊,不如请董公替朕分一下忧,赏赐的钱粮就从董公的俸禄里出了可好?”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董卓高兴地拜道。

  然而表面上的兴奋之下,董卓心里却在滴血——倒不是心痛那点俸禄,而是自己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之上。

  隐约之中,他仿佛看到了三公之位离自己更远了一步。

  董卓承认自己有些急了,可不怪他急呀,如今三公的位置不像以前那般容易更换了,三公一当一两年是常有的事,据他所知,皇甫嵩和崔烈两人近年来身体都不算太好,肯定要抓住机会啊!

  董卓下定了决心,祥瑞不行,他要另寻他策!

  好不容易能够随驾出巡,他一定要借此时机让陛下明白,他才是最适合的下一任三公人选!

  在董卓离开之后,钟繇又来了。

  “陛下,昔日更改税法之际,温县赵氏、黎阳营假司马赵威孙曾分家田于族人,以减少应缴田租。臣当时默许之,河内郡中人不乏效仿者。”

  刘辩看着意有所指的钟繇,问道:“说起来,朕出巡至今,还未怎么巡视过田间地头,卿可有什么好去处?”

  钟繇答道:“臣正好知道一地,据此不足五里。”

  君臣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要是任由事态自由发展,没有意外的话,说不定一两代人都不会激化矛盾。

  但刘辩是谁呀!

  他出巡怎么可能安安分分呢!

  时逢六月,普遍不再种植水稻的河内郡在上个月小麦收获之后,有条件的农户早就将田亩重新耕过一遍,然后种上生长周期短的大豆。

  但更多的农户家中没有耕牛,或租牛、或起早贪黑的以人力代替。

  刘辩抵达田边时,还有牛正在耕地呢!

  在曲辕犁推广之前,很多地方都还在使用两牛抬杠式的直辕犁,更省力省牛的曲辕犁一步到位,推广的很快。起码现在刘辩肉眼所见,全是曲辕犁。

  还在田中忙碌的农人们很快都被乡里官吏喊到了一起,茫然地看着出现在这里的官吏和军士……

  

  很快,他们就不茫然了,乡吏们告诉他们,天子至此,众人皆有赏赐,且天子有意召人问话,若能答得让天子满意,还有重赏!

  这话一出,百姓们瞬间高兴起来,尤其是看到手中沉甸甸的铜钱,无不期待着之后的重赏。

  还有人借着与乡吏的亲戚关系希望当众走一走后门,结果被乡吏严词拒绝——这可是上达天听的大事,他可不敢胡乱插手,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等到乡吏发完钱,有几个一看就是天子近侍的年轻士人走了过来,先问了问百姓得了多少钱,然后才开始选人。

  直接把乡吏吓出了一身冷汗,还好他这次一文钱都没敢贪。

  “诸位可有家中良田六十亩至百亩者?”

  “汝姓甚名谁?”

  “汝之姓名?”

  “……”

  “没有冒名顶替的吧?别到时候官册之上你们的田产与你们口中所说不同!”

  “记住了,只看官册,其他都是假的……”

  “就你们了,跟我来吧!”

第464章 可为三公否

  刘辩的精力有限,见不了太多百姓,他也不可能只逮着赵威孙的族人去见。

  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用。

  “仲达,在你看来,这官册上的田亩的主人如何才会真的想要回他们的田亩呢?”

  司马懿有些无奈,他也不知天子怎么就越过他的兄长看中他了。

  虽然说被天子看重是天大的好事。

  但刚一见面,天子就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他还能有别的回答吗?

  司马懿答道:“私以为,若要从速,还需乡吏之力,只是欲速则不达!”

  既然躲不过,那就迎难而上!

  谁还不是个贤才了!

  刘辩来了兴趣,他问道:“从速不可,仲达可有什么想法?”

  司马懿既然做下了决定,那就贯彻到底。

  他毫无保留地发挥着自己的才能:“私以为,此事有两重障碍,一是同出一族,血脉相连,若无缘由,背信弃义之人会受乡里唾弃;二是位高权重之人,常人不敢得罪。”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刘辩对于司马懿的回答还算满意,想要成事,只要克服这两道障碍就行了,甚至可以合二为一,譬如在赵威孙一事上,找个由头将他全家发配徙边,什么事都解决了,反正赵威孙本身就在阴谋对抗新政,也不算无辜。不过正如司马懿所说,欲速则不达。

  他才出巡没多久,急不得。

  这么想着,刘辩说道:“仲达先来朕身边当个羽林郎,随朕一同出巡可好?”

  司马懿当即拜道:“臣谢陛下!”

  “甚好!伯符,出巡这段时间就由你先带着仲达吧。”

  “唯!”孙策带着司马懿一同拜退。

  这一次,孙策待司马懿就远不如当初待许褚和典韦时那般真诚了。

  司马懿自然不知其中的缘故,也不知孙策区别对待,他正飞快地思索着该如何从孙策这里了解更多情报呢!

  钟繇的确不愧是史书留名的贤臣,在他的治理之下,河内郡不说是人间乐土,至少称得上政通人和、吏治清明。

  “有元常在河内郡耕耘,朕很是放心。田亩之事,不急于一时,朕等得起!”

  “臣明白!”

  路过温县之后,刘辩只带走了司马懿。

  差点忘了,还有廷尉卿发现的灵芝。

  此等祥瑞,说不得史书上都会记上一笔,但随行而来的司空杨彪却知道些内情,结果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他的儿子杨修意外发现了某一条公文,然后,整个行在的高官都知道了——董廷尉不仅献了祥瑞,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赠送给汉兴里的百姓,这是多么伟大的忠臣啊!

  直让董卓见到杨修时恨不得宰了他!

  终于,在行在离开河内郡之前,董卓终于找到了与杨修独处的机会。

  宰人是气话,但教训一顿杨修泄泄火还是没问题的,杨修有错在先,哪怕杨彪是司空,也挑不出他的理。

  顶多说他以大欺小……那他不亲自动手不就行了吗?

  ——“乖孙,只管揍他!”

  董白举着被祖父塞进手里的木棒,看着被祖父逼进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年轻士人,有些不知所措。

  她原本以为,祖父口中的恶人会是她生活在边地常见的那些人一样,不曾想却是個文弱书生。

  “乖孙,就是他坏了大父的名声!别看他现在道貌岸然,内心肮脏极了,打他是为民除害!”

  董白闻言,咬了咬牙,举起手中的木棒,紧闭着眼睛,就要打下去……

  “且慢!董公且慢,修有话说!”

  董白偏头看向祖父。

  董卓微微一叹,说道:“也罢,给你个机会!”

  杨修闻言立马扶着墙站好,

  别问为什么要扶墙,问就是腿软。

  不过,在说正事之前,杨修不忘先对着董白替自己辩解道:“其实修表里如一……”

  听到旁边董卓的冷哼后,杨修马上转过头,说道:“我或许能助董公完成心愿!”

  董卓冷笑:“你一黄毛小儿,懂什么?”

  “万石!”杨修缓缓说道。

  “也不是不能先听你狡辩一二。”董卓说道。

  杨修则又看了眼董白。

  “直言即可,我董卓的孙女,岂会听不得此言?”

  杨修直言道:“董公最应效仿者本该是太尉皇甫公。”

  董卓哼了一声,虽然他嘴上一直不承认自己不如皇甫嵩,但内心深处他却知道自己真的比不过,无论是做官还是领兵打仗,这是让他难以接受的现实。

  

  “然而,自从董公担任九卿以来,便无法再同皇甫公一般以军功显了。”

  董卓不满威胁道:“若下一句还是这样的废话,哼哼!”

  ——比不过皇甫嵩,我还治不了你了?

  杨修闻言,立马直入正题:“如今朝中能得拜万石者众,董公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一件大功!”

  “什么大功?”

  “董公以为,陛下此次出巡,最看重的事是什么?”杨修说着直接靠在了墙上。

  “自然是百姓生活安康,官府吏治清明。”董卓答道。

  “对,也不对。”

  眼见着杨修又要故弄玄虚,董卓举起了自己宽大的手掌……

  杨修立马说道:“是田亩!”

  “只有百姓人人有自己的田种,才能吃饱穿暖。”

  董卓问道:“可是去年不是已经改革了税制,还迁徙了北方百姓吗?”

  杨修问道:“董公贵为九卿,难道就不知道当年汉家最鼎盛时天下有多少田亩在册,而如今又有多少吗?”

  董卓冷笑道:“重提此事者,只怕会得罪天下人。你果然没什么好心,乖孙,直接打!”

  “等等!”杨修急了,连忙护住头顶,见董白还在犹犹豫豫地不肯下手,才微微松了口气并反问道:“敢问董公,以此功,可为三公否?”

  董卓点头:“的确能为!”

  “立此大功,天子能护住功臣否?”

  “明枪绝对可挡。”

  “如此,不正可行吗?”

  董卓怒道:“如此好事,你怎么不让伱父去做?”

  “这不是因为有我,阿父心有顾忌嘛!”话音刚落,杨修忽感觉护着头顶的手臂一痛,他赶紧收手,然后便是脑袋一痛。

首节 上一节 280/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