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赵云见邹靖派人去了,立马翻身上马。
紧在他身后的,除了蹋顿和几个身着铁甲的乌桓勇士外,俱是汉骑。
蹋顿策马在赵云之侧,崇拜地看着对方。
铁甲突骑兵善于冲阵,便不会让乌桓人打头阵。这便是赵校尉!
倏忽,前进的阻碍已经被打开,赵云长枪向前一指,进而开始策马。
而随着代表赵云的大旗随之而动,后面的骑兵们纷纷跟进。
三千余匹马迎面而来,最前头的还是人着铁甲、马着皮甲的突骑兵,从来面对过如此压迫力的高句丽人一扫攻破营寨的喜悦,身体的乏力、恐惧代替了穷山恶水所造就的凶悍残忍。
但赵云却不在意他们怎么想,因为这些高句丽人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跑,或者死。
“驱赶他们!”
领头的赵云高喊道。
包括蹋顿在内的将校们明白赵云的意思,并未将溃败的高句丽人冲散,而是驱赶他们去冲击后面严阵以待的高句丽军队。
“射箭,别让这些懦夫靠过来!”高延优大喊道。
但他有这样的决断,麾下的高句丽人却未必有。
此前还有说有笑一同狩猎的人,如今岂能轻易地痛下杀手?
第一轮的箭不仅稀疏,还软绵绵的。
这给了逃跑的高句丽人希望,他们只想着冲到军阵后面就安全了,就不用面对噩梦般的汉骑了。
“敢不射箭者,杀之!”
“持刀枪者,敢冲击军阵者,皆杀之!”高延优继续命令道。
但等到命令发布下去,已经迟了。
他的军队也绝非令行禁止的军队。
高句丽溃兵已经被驱赶着冲了过来,搅乱了军阵的同时,还带来了代表着死亡的马蹄声。
眼见着自家军队被那个白马银枪的汉将带领着甲骑轻松冲破,不知有多少高句丽人被吓得丢下武器落荒而逃,高延优知道,完蛋了。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跑!
后悔,总之就是非常后悔。
高延优此时才明白,他的兄长高男武是对的。
汉人,真的招惹不得!
此时若非正在逃亡路上,他真想扇自己两巴掌!
……
眼看着前面就是国内城了,高延优不胜欢喜,只要抵达国内城,他就有机会重头再来!
正要往国内城奔去,高延优忽然感觉自己跑不动了。
忽然,他听闻身后传来一声呼喊,他猛然回头,只见正是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银枪白马之将。
此时正挥舞着银枪骑着白马向他冲过来!
“不要!”
高延优高喊着,忽听旁边有个声音喊道:“大将军,快醒醒!”
高延优睁开了眼,才发觉竟是一场梦。
他松了一口气,正要说话,却见他的随从们正面色古怪地看着一处。
高延优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整个身体都僵硬了——白马、银枪……
还有挂在一侧的弓。
高延优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这一回,不是梦。
他还没完成他成为高句丽王的梦想,便永远的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投降?”赵云问道。
“懦夫?对,我是懦夫,将军看人真准!”
听着面前之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赵云暗道一声恼,这音调他还是记混了。
……
右北平郡,丁原刚刚接到刘虞的军令,高句丽人寇边辽东,命他率军支援。
然而就在丁原刚刚准备好兵马,打算开拔之际,忽然听闻辽东方向有捷报传来——护乌桓校尉赵云与辽东太守邹靖率军六千破高句丽人两万七千。后赵云擒高句丽大将军高延优,并驰之国内城,获高句丽王高男武。
丁原一时都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出发了。
广阳郡,刘虞接到捷报,同样有些不敢置信。
在他的印象中,高句丽在辽东也算是个有点实力的小国了,没想到竟然这般不禁打。
可话说回来,这么弱的小国,是怎么敢寇边的呢?
当然,现在刘虞没时间考虑这些问题了,赵云已经取了高句丽的国都国内城,擒获了高句丽王和大将军,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要不要把曾经的玄菟郡重新收回手中了。
可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刘虞写好了上报的奏书,然后才又传令给丁原——继续往国内城去。
在天子下达明确的诏书之前,国内城必须稳稳地掌握在汉家手中。
而且以刘虞对天子行事风格的了解,年少的天子总是避不过开疆拓土的诱惑。
做完这些,刘虞已经在思考,该怎么把原本玄菟郡的土地重新掌握在手中了。
原本玄菟郡的百姓迁回去?可以,但人数完全不够。
高句丽人只是被击败了,并没有被杀光,所以,还需要额外驻军。
这么算来,钱粮又是一笔大开支啊!
第512章 朝局变化
雒阳。
刘辩接到来自幽州的战报时,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
他近些年专注内政,还没腾出手去让周边的恶邻们感受一下爸爸的温暖,谁曾想高句丽人竟然自己送上门了?
朝会之上,太尉皇甫嵩正亲自说着辽东的情况——“今护乌桓校尉云已占高句丽之都国内城,是去是留,还未有定!”
等到皇甫嵩说完,一些才知道此事的大臣们纷纷激动起来。
虽然他们大多数连高句丽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
自诩清高、向来喜欢喷人的侍御史孔融这一回罕见地唱起了赞歌:“高句丽自取灭亡,帅师以伐不道,此大义也!”
实在是赵云干得太漂亮了。
高句丽主动挑衅,却连国都都被打没了。
干净利落,师出有名,堂堂正正。
议郎何颙则道:“陛下,臣以为,既然已经占据了国内城,不如趁此机会迁玄菟郡于旧地,此本就是汉家领土也!”
此话一出,瞬间得到了许多朝臣的赞同。
刘辩看着这一幕,何颙的主动发言并非他所安排的,但其态度确实是他所乐见的。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司空杨彪犹豫了半晌,终究还是决定站出来说话——“陛下,若要复玄菟郡,所需钱粮无算。”
“而如今各处生乱,还需慎重。”
然话音刚落,自觉终于揣摩对了皇帝心思的董卓立刻反驳道:“臣以为不然……”
“自去岁开始度田,中间虽有波折,但官册之上,田亩、人口的增长却不是假的。”
“各处虽有乱,但大都是小乱,难以影响夏收与秋收大局……但凡没有天灾,以臣估计,今岁国库岁入可超孝桓皇帝时六十亿钱!”
此言一出,朝臣们皆是振奋。
这说明什么?朝廷不差钱了!
其实单论度田,他们的中大多数人都称得上利益受损,但他们之所以能忍着,除了被皇帝的铁拳压着不得不忍之外,还有一大原因——眼看着汉室中兴尽在眼前,谁还没个以治世能臣青史留名的想法?
或者趁此机会带着家族发展壮大——君不见卢植,虽然因年迈近乎退隐辞官,连朝会都不参加了,但他那两个儿子卢槿和卢畅分别成了黄门侍郎和守宫令,前程似锦。
在卢植之前,有几人知晓涿郡卢氏?可在卢植之后,只要卢氏别在对后辈的培养上出问题,将来未必不能再出几个三公。
财产上受了损,那就在仕途上拿回来。这是朝臣们现在最朴素的愿望。
眼见着朝臣们意见商讨地差不多了,刘辩总结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昔日玄菟郡内附之后,郡中之事归辽东太守所治,今既复置旧地,当另任太守!”
刘辩此言一出,算是给去留下了定论,便是不可能亲自前往的公卿们闻言也是心有意动——他们不愿去,但门生故旧可以去啊!
可以想见的是,玄菟太守是個需要面对极大挑战的官职,毕竟赵云虽打败了高句丽人,却一时无法扭转玄菟郡旧地内高句丽人与汉人的力量对比。
但另一方面,这也就意味着新的玄菟郡会有不知多少战功等着新太守去拿。
“陛下,臣愿往玄菟郡,为君分忧!”
刘辩听到这响亮的声音,一瞧,原来是你——孔融。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刚开始时孔融这么高调地唱赞歌了。
但孔融,真不行。
不用刘辩否决,何苗就迫不及待地说道:“陛下,玄菟郡地处特殊,须得有精通军略之人为太守。臣之长史乐隐允文允武,为一时之才……”
乐隐是牵招的老师,算是何苗最信重的属官了,虽然没有坐镇一方的经验,但能替何苗管理好大将军府,能力还是有的。
不过何苗愿意将他推出来,是希望让乐隐有个更好的前程吗?
刘辩习惯性的思索着,面上则不动声色,继续听着朝臣们的发言。
放在平时,朝臣们大概都愿意给大将军一个面子,但眼下的玄菟郡太守非比寻常,并非可以轻易放手的。
最近最是得意的董卓说道:“陛下,大将军长史虽通武略,却并未真正领兵作战过。臣以为,以玄菟郡之局势,宜先以辽东、玄菟之能军者为太守,以便安百姓之心,又利于平息祸患。”
董卓知道皇帝应该忌讳他与旧部联系,是以这次他举荐的并非他的旧部——“辽东人公孙度,先为玄菟郡人,后历任尚书郎、冀州刺史,因治下有谣言而被免官。其刺史任上,曾率军平叛,又久居辽东,颇得人心。”
“近十几年来,公孙度虽未为官,但仍心念国家,度田之时,乃吏民之表率也!”
公孙度?
刘辩想着,现在这局势,即便给公孙度成为玄菟郡太守的机会,他也做不到割据一方。
只是这样,辽东公孙氏的势力是否过于强大了?
刘辩将公孙度列为待定的选择,继续听着。
有了董卓打头,其余大臣皆一一举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