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312节

  比如杨彪就举荐了北军校尉中的王匡,刘辩记得,两人之间隐约有些姻亲关系,近年来的确有不少交流,很合理。

  崔烈、黄琬、袁术……这些来自不同郡国的大臣,说着那些与他们有关联的名字。

  由此,刘辩也能借机一窥朝中的人事关系。

  未久,太尉皇甫嵩举荐道:“陛下,高句丽情况复杂,然臣以为,对其最了解的,当属赵子龙。”

  “窃以为可以赵子龙为玄菟太守,至于护乌桓校尉,则可另做他议。”

  当初赵云曾跟着皇甫嵩在凉州打仗,很得皇甫嵩的看重。

  刘辩听了,也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赵云只是个能带兵打仗的将军,竟没考虑过立下大功的赵云。

  这年头文武的界限很模糊,且玄菟郡对武功的要求胜过文治。

  刘辩看了看群臣已经把想要举荐的人说的差不多了,盖棺定论道:“准太尉所言!”

  但对于护乌桓校尉的争执,远没有玄菟太守来的激烈,如今幽州北面的鲜卑和乌桓都很和平,护乌桓校尉立功的机会并不多。

  在下朝之后,经过尚书台提供的人选筛选,刘辩将之定为了曾受杨彪举荐的王匡。

第513章 三箭定高句丽

  国内城。

  高延优正弯着腰,向赵云介绍着他们高句丽的都城。

  ……前都城。

  国内城原为玄菟郡旧城,几经战火,还曾被汉人率军烧毁过,只是后来又被高句丽人重建起来。

  高延优作为高句丽王族,汉话说的很是通顺:“将军,这里就是城中最高处了,看向外面,一览无余。”

  赵云看了看一脸谄媚的高延优,他实在有些无法想象,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没有丝毫胆气的人,竟然敢率军挑衅大汉!

  他该不会是想做勾践吧?

  赵云心中忍不住怀疑。

  只是就他统管乌桓的经验来说,这种时候,就算心有怀疑,在没找到确凿的证据前,必须让高延优好好活着。不然一旦盲目杀了他,会让所有投降的高句丽人人人自危。

  高延优并不知道赵云所想,他仍旧安分地当着懦夫,并对赵云解释道:“过去,这里每日都会安排人在此瞭望,若是远处有不明之敌袭来,可提前发现……就像那边,那边本不该有这么一伙人的。”

  话一出口,高延优就意识到了不对。

  那一伙人很可能是听闻国内城沦陷后前来救援的,他好像不该将这件事告诉这个让他时常做噩梦的汉将。

  但高延优随即又想到——国内城是被他骗开的,不然汉军没这么容易拿下国内城的控制权。

  要是这些救援的军队打跑了汉人,他不就惨了吗?

  很快想明白这一点,高延优立马对赵云建议道:“将军,国内城的城池在上次被焚毁后几经加固,只需要固守,那些人绝对攻不进来。”

  赵云看了高延优一眼,反问道:“为何要守城?我虽带了些步卒来,但属下多是骑兵,将之冲溃不就行了?”

  高延优:……说得好有道理。

  他提醒道:“将军,这只是第一批闻讯而来的。”

  赵云冷笑道:“如此,更该击溃他们了!”

  他觉得高延优好歹统率过接近三万大军,应该不至于这么蠢,心中对高延优的怀疑更甚。

  语罢,赵云当即点了一千余骑,出城迎敌,而敌人加起来也不过两千余人罢了。

  之所以不把全部骑兵带出来,是怕来人见状直接逃了。

  高延优由蹋顿看着,陪着赵云旁边,待到两军靠近了,赵云听到对面有人大喊,未久又派出了近二十骑。

  他看向高延优,后者赶紧翻译道:“他们想要同将军挑战,要是他们赢了,就……”

  “就怎样?”蹋顿不耐烦地质问道。

  “就放了我!”

  蹋顿随即看向了另一位来自扶余国的翻译,后者认同地点了点头。

  蹋顿又问道:“要是他们输了呢?”

  “没说。”

  蹋顿嗤笑道:“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笑完,却听赵云也笑道:“的确,战前先派人来送死,这样的好事的确天下罕见。”

  蹋顿闻言,想到了自家校尉的武力,当即大笑起来,询问高延优道:“你们高句丽人就这么喜欢派人来送死吗?”

  高延优涨红了脸,只敢说道:“不是高句丽人无能,只怪将军太勇猛。”

  蹋顿这才首次认可了高延优:“这倒是句人话。”

  高延优:……

  说话间,赵云已经独自一人策马而出。

  又是三连射,对面三个高句丽勇士应声摔下马去。

  见到这熟悉的一幕,高延优只觉得手软脚软,下一秒就要掉下马去。

  但接下来,剩下的高句丽人就和当初不同了,他们看了看皆落马而死的三人,竟然下了马,朝赵云这边跪拜起来,俨然是打算投降的架势。

  赵云见状,立刻命令骑兵们趁势掩杀过去。起初余下的高句丽人还有想要反抗的,但汉骑刚刚凿穿敌人一遍,剩下的高句丽人便纷纷请降。

  在次日,这样的一幕又上演了一次。

  然后,赵云才知道缘由。

  原来是当初战败逃逸的高句丽人有些已经逃回了部族之中,宣扬起了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赵云的恐怖,称之为神将下凡——仿佛赵云越恐怖,他们败得越理所当然。

  而某些不相信的高句丽人听闻都城沦陷,却亲眼见了赵云的勇武。

  

  投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闻此消息,赵云之后面对奔赴国内城的高句丽人,也不多带,只数十骑,杀掉来人中最勇武者,然后他就又又又收获了一批投降的高句丽人。

  “将军,我感觉不对劲啊!”

  “哦?”赵云没想到蹋顿竟然开始动脑子,遂问道,“哪里不对劲?”

  “这些高句丽人不会是故意投降来消耗国内城的存粮吧?”

  赵云有些难以理解蹋顿的脑回路,不过国内城地属塞外,粮食的确是一大难题——若从辽东运粮,不仅要征召民夫,还得派兵护送,以防途中遇到高句丽人搞破坏。

  未久,阎柔说道:“以如今谷粮的消耗,俘虏们每日只吃一餐,靠着国内城的积蓄,只够不到两月的了。”

  说完这些后,阎柔小声建议道:“校尉,如今国内城中有俘虏四千余人,已经超出我军了,接下来还不知会有多少。”

  “留着除了消耗粮食,总归是隐患。”

  “不如……”

  “不可!”赵云果断否决道。

  阎柔劝说道:“我知将军有仁心,可眼下这情况……将军若不忍心,不如将此事全部交付于我!”

  赵云解释道:“若是朝堂不愿收复国内城,自然可以杀之以除后患,我亦不会害怕落下个杀俘的名声。然若要重回此地,这些人最好留着。”

  阎柔闻言,忽然意识到了,这就是他与赵云的格局差异吧!

  ……

  一個多月后,朝廷对赵云的任命诏书连同自辽东转运而来的粮食抵达了国内城。

  而赵云所率兵马则仍由其率领,许之可与辽东及护乌桓校尉所属轮换。

  待到五月末,原本户籍在玄菟郡的五万余户百姓开始分批迁回故土,一部分居住在以前的城池旧址附近,并准备重修,另一部分则直接来到了“神将”赵云所镇守的国内城。

  随着一部分高句丽俘虏被赵云主动放还,高句丽人皆惧赵云之武勇而不敢犯。

  这些就是后话了。

第115章 捷报频传(本章免费,待会写个小结)

  自辽东传来捷报之后,似乎也预示着汉家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转折,好消息就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黄忠等人所在的丹阳郡和广陵郡,面对中央军搭配州郡兵的攻势,笮融、薛州两个乱贼一个失踪一個授首,作乱的山越人也被黄忠击溃,逃入山中,剩下的收尾工作只需交给陆康等人即可。

  汉中郡的叛乱在鲍信带着张鲁抵达汉中之后,便有了一定程度的平息。张修虽在五斗米教之中素有声望,却跟身为系师的张鲁没有可比性。

  之后鲍信率军一路受降,与自南中出发的严颜前后夹击,张修不敌逃入山中,被山中蛮人所擒。

  曾经汉末的最大流民团伙——青州黄巾所在的青州方向,陈纪率兵剿灭了曾经阴谋刺杀他的北海国几家豪强,张郃也在前后脚的功夫灭掉了济南国及其附近的乱贼。

  各处的盗贼们也逐渐消亡。

  随着度田工作的第一遍复核由近及远地逐步完成,本来已经在雒阳准备好屠刀的刘辩却发现没有哪个郡守国相蠢到以为刘辩不敢杀人。

  起码到目前,呈报到刘辩面前的,没有犯下死罪的二千石和刺史。

  虽不能杀鸡儆猴,却也是好事,足以说明镇守各地的二千石服从于天子刘辩的威严。

  也因此,刘辩没有选择强行大开杀戒,只或罢或贬了好些个不称职的二千石,还有一堆县长及以下的官吏。

  并派出了来自朝中各处的贤才们充任——随着如卢植这般老一辈的士大夫逐渐退隐,更多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开始成为了汉家的中坚力量。

  唯一让刘辩遗憾的就是,南中刘备的奏书是他距离这些暗中的逆贼最近的一次,如今,随着各处平叛工作的高歌猛击,逆贼蛰伏,一切仿佛都归之于静。

  光熹八年三月,司徒崔烈再度因病去职,无独有偶,太尉、平尚书事皇甫嵩也卧病在床,继而请辞。

  朝中三公一下子空缺了两位。

  这一天,董卓子时刚过就醒了,然后他就躺在榻上发呆。

  遥想着自己这一辈子的经历——与父相伴时快乐的孩童、家道中落后艰难的少年、怀着憧憬初至雒阳的羽林郎、随军平叛屡立战功的将星、缺乏背景因事免职的白身、为求起复重换门庭的董仲颖……

  接下来的事,董卓就不愿想了,毕竟其中很多都是他这个大汉忠良该干的事。

  天还未亮,董卓就迫不及待地穿起了朝服,期待着不久之后的朝会。

  未久,听到这边动静的董白也赶了过来。

  她知道今日将会是他大父最欢喜的日子。

  如果说之前崔烈去职,司徒空缺,那么朝廷可能会在担心出现三公皆出于关西的忧虑而暂缓董卓成为三公的脚步。

  那么现在,挡在董卓面前的皇甫嵩已经不在了。

  董卓觉得,老天都在帮助他!

  董卓享受着唯一的亲孙女替他整理朝服的时间,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我是不是忘记跟你说了?陛下答应我过,可以让你的孩子继承我的爵位。”

  眼见着孙女被他一句话羞红了脸,董卓仰天大笑着出门而去。

  接下来至朝会的时间仍很煎熬,但董卓等着等着,终于等到了!

  “三公国之桢干,朝廷取正,以成断金。廷尉董卓,执掌度田,有匪石不二之心。其以卓为司徒。”

  听着当朝宣读的诏书,董卓无比激动。

首节 上一节 312/3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