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起运河,虽先以酬劳雇之,然至明年,终不免徭役……”
“又有朔方、北地、西域之事。若明年再行他事,吾恐国库钱粮够用,而百姓不堪驱使。”
刘表闻言,反驳不了陆康的话,因为种种原因,百姓们所实际承受的徭役是要胜过规定的时间,这是面对叛乱等紧急事件不可避免的事。
他略作犹豫,也说道:“不止百姓疲乏,斗食佐史亦疲乏也。”
“公之意可是?”
刘表是聪明人,他其实已经明白了陆康的想法。
陆康说道:“陛下关心民生,我等本自州郡而来,岂能闭口不言?”
“明年,乃至于更久,不该再有类似运河之事了。”
刘表沉默了。
许久之后,刘表才说道:“仗义执言,吾辈义不容辞!”
他决定要把自己的谏言说的隐晦一些。
……
“好一个‘春秋冬夏,略无休时’。”刘辩正在在陆康的奏书。
此时陪在刘辩身边的中常侍已经变成了郭直,至于郭胜,他的年纪也日渐大了,渐渐由郭直来代替他在云台殿当值。
而郭直毕竟很少跟在刘辩身边侍奉刘辩处理政事,面对刘辩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一时根本不知刘辩是喜是怒。
但他好歹跟在刘辩身边的时间久了,知道这种时候不需要他说话。
“传令给尚书台,着赐司空百金,以彰其所奏。”
郭直立马领命,他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还好没说话,他起初还以为天子在发怒呢!
刘辩并不知道身边的宦官所想,通过陆康的奏书,他意识到自己还是不可避免地犯了好大喜功的错误,明明知道在度田之后,正该与民休养,然而面对各处送上来的机会,他还是没有忍住。
不过,现在意识到还不迟,只要他将来几年不再进行别的大动作即可。
虽然以刘辩想来只要将现行的规划继续推进下去,也没有什么需要大动作的方向了。
刘辩发现,这种号召臣子上奏的做法很有作用,他都想着要不要将之引为定制了,从而给一些官员说出他们平时不敢说出的话的机会。
“民生为重!”刘辩在心中再度向自己强调了这么一句话。
他绝不能光说不做。
然后,他继续看起了群臣的奏书。
只不过陆康属于上书最早的那一批人,估计下朝之后就开始写,写完就送上来了。而同一批能够与陆康相比的奏书一份都没有,其中大部分都是迫不及待地来向刘辩歌功颂德的,对此,刘辩看了几份便看得有些腻了。
他在等着接下来的更有价值的奏书。
……
“民生为重!这样的道理还用我多说吗?”刘虞很是生气。
在幽州的第二场大雪时,为移民而建设的房子竟然有被压塌的,甚至还出现了伤亡。在冬日寒冷的幽州,用于御寒的房子如此粗制滥造,让他如何能不怒?
“那些倒塌的房子究竟是何人主持所建,官册之上皆有记录,按册拿人!”刘虞下令道。
随着陆康、刘表等人陆续入京为官,刘虞也知道自己入京的日子不远了,眼前安置移民的事宜大约就是他在幽州所做的最后一桩大事了。在他幽州的最后一任上,他焉能容许此事有变故!
为此,刘虞不仅立刻派人去抓人,更是不顾雪后道路还未彻底畅通,亲自去了事故发生地上谷郡。
“狗奴,瞧瞧你做的好事!”
上谷郡,典韦正揪着一个明显小吏打扮的人的衣领将他在地上拖行着来到了一处临时搭建的茅草亭中,其中共有五个一看就是临时制作的并不算厚实的棺材。
“记住了,这些人都是因你而死!”典韦怒斥道。
“今年雪大,有些房子支撑不住,也是难免的事。”
“难免?那为什么邻近乡里别处的房屋不塌,只有由你督造的房屋有问题?”典韦见此人事到如今还在推卸责任,登时更怒了,“由你督造的房屋超过了百户,然经此大雪,已经倒塌的便有十户,我亲自查了那些还没倒塌的房屋,其中不少都已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还说与你无关?”
说到这里,典韦将始作俑者提起来又摔到地上,指着其中两口棺材说道:“你一定不知道,这一户有三口人,他们有个女儿,他们的房子是最先塌的,那时还是白日。但他们只来得及把女儿保护在身底。”
说罢,典韦又再度把人提了起来……
周围围观的百姓们无不露出快意的目光。
自从他们发现房子会塌之后,根本就不敢睡在房子里。还好当时是白日,不然若是晚上伤亡只会更重。
管宁同样在场,他所居住的学舍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他瞧着这一幕,却也没有阻止典韦的行为,尽管典韦下手一次比一次狠。
……
另一边,刘虞还没离开州治所在的广阳郡,在车驾上就得到了一条消息——有个犯罪的小吏被一个叫做典韦的将官活活打死在逝者的棺前。
刘虞稍加了解之后就明白了是这个小吏为了建造更多的房屋而忽略了房屋的质量,说不得其中还有用劣质木材中饱私囊之事。
小吏死不足惜,关键在于典韦行的是私刑,如果较真的话,是违逆国法的。
“将军,我听说过典韦,他昔日是陛下护卫在陛下近前的羽林郎。此次来幽州,更是从平叛大军中抽调而来。”和刘虞同乘的从事齐周介绍完后建议道,“以属下之见,典韦此举虽莽撞,但也极大地安抚了人心,让移民不至于因此心生怨愤。”
刘虞思虑一阵后说道:“我会上书为典韦请功。”
稍有他又补充道:“便是典韦未曾当过羽林郎,我亦不会治他的罪,事急从权。”
对于刘虞的说法,齐周是信的,可他作为下属,肯定要为刘虞介绍清楚背景。
说完这些后,刘虞对着齐周说道:“待到明年,这些来自青徐等地的移民在幽州正式安家立业,大约就是我归于雒阳之时了。”
“君若愿意,我便上书举荐君,以君之才,无论是被征入朝还是在地方为一县之令,皆绰绰有余。”
齐周听后,很是感动,并果断拒绝了刘虞的提议:“我本布衣,蒙公看重,以为从事,至今已逾十载。公若不弃,周愿一直追随于公。”
“我在幽州这十余年,有君相助,才是我之幸事啊!”
一时间,两人在马车里感怀起来。
而在感怀之后,待刘虞到了上谷郡中,却是少见地展示了自己的雷霆手段。
刘虞爱行仁政,却不意味着他只会仁政。
走之前,他总要留下一个政通人和的幽州吧!
第597章 三韩
“君此次做的很好!勿要忧虑。”刘虞对着典韦说道,“此人罪该万死,你一时义愤,虽冲动了些,却也是出自赤子之心。”
“将军放心,我没忧虑,宰了他心中只觉得痛快!”
瞧着典韦这种混不吝的模样,刘虞还能怎么办?听之任之罢了。
但他心中还是生出了一丝疑虑,若是自天子出来的官员遇到事情都是这个德行,那可不太妙啊。
他忽然想即刻去雒阳了。
这时,有一人上前拜道:“将军,韦之所为,皆出本心。昔日吾闻圣人教诲,《左氏春秋》有言,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今韦之所为,正是践行圣贤之教诲。”
刘虞对说话的人很有印象,知道对方是曾经在他手底下领兵平二张之乱的曹操的儿子。
当然,即便没有这层身份,听了曹昂的话,刘虞也会对他颇有好感。
这时典韦自然也听到了曹昂的话,他听着曹昂说的“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久远而又陌生的记忆浮现在眼前,这是最让他头疼的课上所学的东西。
他不知道曹昂为什么要这么说,但还是出声道:“对,就是为了尽快去疾,我当时就是这个想法!”
刘虞:但凡你能把曹昂说的圣贤之言重复一下呢?
话虽如此,但典韦敢于直接在受害者的棺材前杀了罪人,其性情如何刘虞早有预料,自也不会同典韦过多计较。实际上,他之所以如此说,也是在为典韦找一个无罪的理由。
随后,刘虞召集了附近的移民至此的百姓,宣布了对典韦的赞赏,以及对受到损伤的百姓的补偿。
大雪天运粮不易,于是刘虞采用了最朴素的办法——发钱。
瞧着百姓们的脸上又扬起了笑容,刘虞心中不免感触,这时,他忽然瞧见有个女孩孤零零的站在一旁,身上披着麻布,正看着正在领钱的人群发呆。
他想到了此前看到的文书,问典韦道:“那女郎便是遗孤吗?”
典韦答道:“正是,她在这里没什么亲人,都在青州,眼下多户住房都有问题,还有些必须重建,抽不出人手来安顿她,就让她暂时住在了我那里。”
“那以后呢?有什么打算?”
典韦说道:“还未想好,我本有意将她交给邻居抚养,可又担心邻里贪慕他家的田产……”
刘虞没想到典韦还有这样细心的一面,登时对典韦有所改观。
他建议道:“若是由此忧虑,她家中无人,不妨将她带在身边,以后带回家中,也算是缘分。”
典韦应道:“将军说的是,我的确有这种想法……说来我家中也就一个独子,还未有女郎呢。”
刘虞听了,对典韦更加满意,当即决定在奏书之中再多夸夸典韦。
等到这事结束后,刘虞并没有在此处久留,房屋出现问题的不止一处,他都要亲自去看上一看。
只刘虞正要动身的时候,忽然有经驿站传来的急报——刘虞赶紧打开查看,其来自于乐浪郡,从属于乐浪郡的马韩出了些问题。
而在这场大雪之后,这般事必躬亲的却不止刘虞一个。
玄菟郡,赵云骑马行在只能看出隐约范围的小道上,受益于马脚下的铁掌,并无滑倒之危。
同样骑马跟在赵云后头的蹋顿身着棉服,呼吸着便有白雾从口鼻处冒出,他开口道:“府君,接下来的路由我去便是了,何必府君亲自前往呢?”
前头的赵云头也不回地说道:“今天气寒冷,那些在燧堡的戍卫的士卒虽然有冬衣和煤炭取暖,也不缺粮食,但终究还要面对鲜卑人的威胁,我去一趟,能让他们安心,我也能安心。”
蹋顿见状,索性不再劝了。
等到赵云巡视了一圈玄菟郡北方的燧堡,刚刚抵达已经改名为玄菟郡郡治高句丽县的国内城范围,就碰到了留守县城的长史阎柔所派了寻他的士卒。
“刘将军遣使而来,乃是为了乐浪郡南三韩之事。”
赵云听罢,当即快马加鞭地赶了回去。
对于三韩,在成为玄菟郡守之后,赵云也多加了解了一番,毕竟三韩之地与玄菟郡只隔了一个乐浪郡还有类似于乌合之众的濊貊人。
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韩,但赵云知道,实则可以称之为国的,只有两韩,其中弁韩从属于辰韩。
两国实际上还是以松散的部落联盟为主,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小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与倭为近亲属也。辰韩在东,有十二小国,其北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小国,各有渠帅,皆属于辰韩。
势力最大的马韩虽然大,但论及过往却是最安稳的,反而是辰韩曾经在新莽时劫掠过乐浪郡的汉人五百,后来有辰韩渠帅心慕乐浪土地美,人民饶乐,遂报之。
乐浪郡的官员带兵跑去讨要,辰韩那边起初还假托说五百汉人全都死了,但最终,面对乐浪郡不给人就出兵灭国的威胁,辰韩国最终出辰韩一万五千人、弁韩布万五千匹以赎之。
此外,辰韩和弁韩与马韩有所不同,前两者多是秦时避乱的亡人的后代。
如今三韩名义上属于乐浪郡管辖,但实际上,乐浪郡也只负责他们的朝谒而已。
等到赵云见了阎柔之后,才明白事情的缘由。
原来,组成马韩的诸多小国中,有一国名曰伯济,近年来愈发强大,开始借着各种理由兼并其他小国,挑战马韩国主联盟之主的地位,马韩主不能制,于是想到了求助于汉室。
这条求助消息在经过了刘虞处后,最终由刘虞决定帮一帮马韩国主。
而刘虞考虑到若要帮助马韩主,势必要以汉军壮其威势,当即就想到了在辽东威名赫赫的赵云。他相信赵云一战而降伏高句丽的故事马韩人一定是知道的。
赵云本来还以为是什么大事,见状也不推托,正好他才从北境巡视完,没发现什么问题,当即点了一千步骑,便准备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