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70节

  可刘辩此前的尝试没能动摇何进清除宦官、成为士人领袖的野望。

  严格来说,现在刘辩对于何进的需求已经没有他刚进宫时那样大了,还有一个能替代何进,继承何进政治影响力的何苗存在。

  最关键的是,他已经可以获得公卿们的支持了。

  对于公卿来说,成年的皇帝是好事,这意味着皇帝可以突破禁中的限制直接与公卿接触,从而降低外戚宦官的影响力。

  就算没有成年,只要皇帝有主观意愿愿意接触公卿,与公卿建立联系,这是公卿们过去求之不得的好事。

  从本质上讲,以公卿为首的士人想要清除宦官,为的就是突破禁中的限制,直接与代表着最高权力的皇帝接触。而这种接触,就代表着参与光武帝在设计顶层权力结构时完整的留给皇帝的最高决策权。

  为此,公卿、外戚、宦官,多年斗争不断。

  从这个层面讲,刘辩事事常与群臣相商,很符合公卿们对储君的期望。

  能够让他们参与到决策之中。

  毕竟,原则上,如果刘辩执政时不想同群臣商议,他完全可以只把尚书台当成传声筒,把三公九卿当成执行机构。

  这在汉室的顶层权力架构中是完全可行的,外戚掌权时也都是这样做的。

  曾经,顺帝时,作为公卿代表的李固就曾提出将中常侍削减至两个,小黄门削减至四个,这样,就足以保证不会影响宦官在禁中侍奉的最初作用。

  面对外戚,作为外戚故吏的李固面对举主之子同样选择重拳出击,认为应该限制外戚对于军权的掌握和在禁中的势力范围,恢复以前的故事,只以外戚为黄门侍郎。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推行王道,让皇帝将权柄收为己身。

  或者更直白来说就是避免外戚宦官借着皇帝的权力胡作非为,影响皇帝的权威。

  当然,外戚和宦官离开后空下来的位置,自然要以贤明之人替代了。

  这其实也不能说全出于私心,而是将皇帝的近臣也纳入整个官僚系统之中,从而避免再度出现窃取皇帝权力的外戚和宦官。

  平心而论,公卿这一层级士大夫的道德和能力的平均

    水平无疑是要高于外戚宦官的,但凡事涉及到平均,就会出现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最大值和最小值。

  如今,虽然时代有些变化。

  李固的失败让一些与李固持有同样想法的公卿士人选择了更激烈的方式达成更激进的目的。

  比如,成为外戚,并借助外戚的力量除掉所有中常侍和小黄门。

  但保守派终归是多数,事到如今,刘辩可以轻松地稳住朝政。

  以何进为代表的激进派便成了变数。

  穿越前,刘辩曾看到有人讨论一个合格的皇帝该是什么样?

  其中一个答案是孤家寡人。

  可他真的要成为这样的人吗?

  何进不是一无是处。

  在刘辩成为太子的路上,何进是做过弄巧成拙之事,可他百分百的支持也不容忽视。

  刘辩听到何皇后正在为何进求情——

  “陛下!妾的兄长只是受了身边之人蛊惑,他是绝对不敢行违逆之事的!”

  想到过往种种。

  刘辩有了决定,他说道:“父皇,孩儿想再去劝一劝大将军。”

  灵帝定睛看了看刘辩,数个呼吸后,道:“辩儿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看着刘辩再度离去,灵帝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其实,灵帝同样很纠结。

  刘辩在他心中是合格的继承人,可他一直以来的心病并未得到解决。他原本想要缓和董太后与何皇后关系的举措屡屡失败,到现在,他已经没有时间了。

  刘辩与董太后的关系一直不算亲近,对于将来一旦两宫发生冲突刘辩会站在哪一边,灵帝不用想就知道答案。

  此时,直接拿下会破坏稳定的何进会是最好的选择。

  但灵帝内心深处却不希望刘辩这么选,因为这意味着刘辩很有可能也会这么对待董太后和刘协。

  当何进接到刘辩召见的命令时天色已经变暗了。

  若非执行命令的是黄门侍郎荀彧,何进都要怀疑其中有没有宦官捣鬼了。

  刘辩没有选择在云台殿中等着何进,而是选择在了威兴门之上。

  卢植的效率很高,刘辩上午才同他提起赵云的事,下午赵云就出现在了威兴门。

  宫门楼上,微风习习。

  赵云不知太子为何出现在这里,但太子不说话,他就只保持沉默,站在太子身侧,一同吹着风。

  “子龙忽然被调来此处,可还适应?因为事急,我还没来得及先告诉你。”

  赵云拱手拜道:“殿下所命,云无有不从!”

  然后赵云看到太子只是点了点头,又不说话了。

  许久之后,天色已经全黑了。

  夜晚露重,赵云正在犹豫要不要劝说太子,却看到台阁区有人来了。

  “辩儿,因何这么晚才叫我来?可是出了什么急事?”何进进来时留意了皇宫的守卫,没有什么异样。

  荀彧将何进送到后便离开了。

  刘辩没有回答,只是等何进靠近了,问道:“大将军想当王莽吗?”

  “辩儿何出此言?我……我从未有这种想法啊!”

  “真的,辩儿,殿下……要相信臣,臣对殿下的心意天地可鉴!”

  看着因为自己一句话而手足无措的何进,刘辩说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大将军想要西园八校尉和城门校尉的兵权,是想当王莽呢?”

  

第132章 对何进的处置

  九月的夜晚已经能让人觉察到寒意了,可何进的额头仍止不出的冒出汗来。

  王莽是个绝对的敏感话题。

  何进心乱如麻。

  他本能要为自己辩解:“殿下,臣……臣从未想过要染指这两处的兵权啊!”

  “所以大将军只是看不惯宦官,不是为了兵权?”

  何进连忙点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王莽是让人不共戴天的奸贼,我唾弃还来不及呢!”

  “噢,那看来是我错怪大将军了,大将军不是想做王莽,只是想做窦武而已。”刘辩一脸的惋惜,只是在火光之下,有些看不太清。

  “是啊!殿下明鉴,臣只是想做窦武,从来没想过当王莽!真的……”

  刘辩没想到何进会这么干脆的承认,看来他的确被“王莽”两个字吓坏了。

  也就不再做进一步铺垫了,直言道:“烦劳大将军告诉我,窦武究竟是什么人?”

  窦武虽在士人之间声望极高,可在官方层面仍是罪人,哪怕解了党锢也未曾为窦武翻案。

  何进犹犹豫豫,说不出来。

  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大将军不说,我来告诉你!”

  十四岁的太子身高已经不比何进矮上多少了,他上前一步,体格壮硕的何进下意识地后退了一小步。

  “窦武,是外戚,是天下闻名的贤良,是士人公认的领袖,带着士大夫们对于朝政的期许……大将军觉不觉得这些词很熟悉?”

  “天下不安,一定是宦官的错,除掉宦官,天下依旧不靖,那一定是外戚的错……哦,不对,大将军是要当士人领袖的,士大夫怎么会把错归结于自身呢?那该轮到谁了呢?总归有人犯错了,大将军与府中贤良坐而论道时有没有听到过这些吗?”

  “这一套流程,大将军怎么看,可有答案?”

  何进满头大汗,继续辩解道:“殿下,我……我只是想除掉宦官……没有其他的想法。”

  “原来大将军竟然不知道,在父皇心中,窦武,只是篡逆之举尚未成行的王莽……在我心中,也是这样想的。”

  何进上前,想要拉着刘辩的手,刘辩没有避开。

  一旁的赵云脚下微动,不动声色间靠近了何进一些。

  何进继续为自己辩解:“我是殿下的舅舅啊,怎么会去做伤害殿下的事呢!”

  “大舅口口声声为了我好,想来大舅一定知道我对待宦官的态度吧!”刘辩语气逐渐冰冷,“我必然是不会同意除掉宦官的,大舅准备怎么做?找母后帮忙?可母后很信任赵忠他们。所以,大舅准备怎么做?率兵威胁?”

  “臣岂敢动武?如果殿下不愿意,臣只敢多上几份奏书,绝不敢引兵威胁!”

  刘辩被气笑了,事到如今何进竟还抱着根深蒂固的除掉宦官的想法,不愿意改。

  他质问道:“大舅当真不明白,外戚与士人

    领袖,二者不可兼得,大舅想当窦武,窦武下场如何,大舅应该比我更清楚!事到如今,大舅还不知错在何处吗?”

  何进瞪大了眼睛,仿佛第一次听见这种说法。

  刘辩感觉到何进握着他的手更紧了。

  原来这才是何进能听懂的话。

  “今晚是我,在此处与大舅见面,而不是蹇硕领着大军,大舅知道是为什么吗?”刘辩反过来拉住了何进的手,“是因为我们之间的血脉亲情,是因为母后和我不愿意看着大舅走向末路。”

  如果说最开始何进被吓到了,那么现在他是真的慌了。

  他真正意识到了灭族之祸就在眼前。

  “殿下,臣再也不说想着清除宦官了,再也不想着去当什么士人领袖了。”何进言语愈发急迫。

  “大舅可知,你录尚书事的这几个月,所做的事不仅我看在眼中,父皇也看在眼中。”说着,刘辩感觉到何进的手又是一抖,其手心处全是汗水。

  他没有嫌弃,依旧握着。

  “殿下,你要相信我,臣绝对没有不轨之心。”

  “我当然愿意相信大舅,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想……那么大舅愿意证明一下吗?”

  何进继续点头。

  “那些想要大舅除掉宦官的人,事事将大舅推在前面,一旦有事,那也是大舅担责,大舅难道就没有过疑虑吗?大舅出了事,真正伤心的是咸表兄他们还是那些藏在大将军背后的人?”

  何进立马说道:“什么除宦官这些,都是袁绍教我的……哦,对,还有郑泰,是他们教我的……我以后再也不和他们接触了……”

  刘辩摇头:“不够。”

  “我回去后便紧闭府门,不接外客……殿下,这可以了吧?”

  刘辩继续摇头:“还不够。”

  “殿下……”何进有些纠结,再退,他的大将军就要没了。

  他的将军府,他的野望……下一步,就该是回南阳老家了吧!

  这时,忽有一阵冷风袭来,出了一身汗的何进打了个激灵,一股透彻心脾的冷意自外而内袭来。

  如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寒冷让他有了决定:“辩儿,大舅明早就上书辞官。”

首节 上一节 70/1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