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92节

  刘辩还会额外派出官吏相助。

  前往乡里的太学生们在地方上还不足一年,刘辩最终没有选择动用他们,让他们在乡里待的更久一些。

  这些响应他号召的人作为种子,要去芜求精。而时间,最容易做到这一点。

  侍御史程昱在刘辩见过之后,也将会成为监督执行这一政策的人员之一。

  近两年随着战事的减少,国库的收入一直在增长,可支出也变多了。原本拖欠给南匈奴和乌桓的赏赐还没能恢复,又添了新的出项。

  也就是大司农袁滂,兢兢业业,从无怨言。

  云台殿中,袁滂正在答话。

  “陛下放心,三月至三辅粮食收成之前,其间囚徒所费,国库可以供给。只是无地百姓愿意来三辅者,不知有几人。”

  以过往经验来说,自愿前往的话,数量必然有限。

  可刘辩也不敢打包票:“先以当初七郡国大水时自愿前往的荆南之人为例,用这些人在七郡国中人口的占比估算,届时多出来的,由少府出钱粮供养。”

  袁滂拜道:“唯!”

  见状,刘辩忽道:“现在西园礼钱已废,西园八校尉所费钱粮是否也该由国库来出了?”

  袁滂拜道:“陛下,国库仍空虚,而西园仍有存钱与进项,若要供给西园八校尉钱粮,需以抄没所得皆入国库不入西园。”

  袁滂坚定地表示这笔钱还得西园出。

  当初抄没鲍鸿家产时,刘辩用西园军的钱粮出处为由将其家产全部归于西园,由此博宪帝一笑,此事终究作为一个回旋镖打了回来。

  刘辩原本只试探一下,毕竟他用少府和西园钱做事更方便,听闻这话干脆不提这事了。

  在屯田等问题上,袁滂的支持很是到位。

  刘辩觉得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司空候选人,是个务实之人。

  但各方所举荐的并非都是程昱荀攸这样务实的人才。

  明明刘辩都指出具体之事,还有人通篇圣人所言,甚至还有人认为让各地安居乐业的百姓前往三辅屯田是劳民之举,以此劝谏刘辩。

  刘辩看到这份奏书,当即就想让那人哪来的滚回哪去!

  还是卢植劝住了刘辩。

  “陛下,广开言路必然就免不了听到逆耳之言,若以此治罪,只会闭塞言路。官吏们也只会说陛下希望听到的。”

  刘辩猛然意识到,这不正是信息茧房吗?

  他转念一想,就算是反贼的话也不是不能听上一听,不然,怎么知道他哪里做对了呢!

  只要别被反贼洗脑就行。

  随后他继续看起了奏书。

  言之有物的放在一处,全是虚言的弃之不理,其中尤对刘辩心意的,则可以直接召见。

  于是乎,在处理政务之余,刘辩足足花了两天时间,还熬了会夜,才将这些奏书看完。

  在随后的清晨,刘辩去西宫拜见太皇太后与何太后时,何太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刘辩的黑眼圈,心疼不已。

  她拉着刘辩的手:“现在阿母在西宫,不能日日看顾你,婉儿与昭姬的居所都还在中宫,她们很是孝贴心,每日都来陪我……现在你父皇已经下葬,是时候给她们一个名分了。”

  刘辩点点头,给个名分自然是可以的。

  他现在虚岁十五,实际上有生育能力了,可他还想再养精蓄锐两年呢!

  而且正好两年之后正儿八经的三年孝期也过了。

  

第167章 禁中之内

  皇后并不像太子妃一样需要尽快定下来,在何太后的建议下,刘辩给自己封了两个贵人。

  原本何太后还准备遣掖庭令去各地选采女充实掖庭,被刘辩果断拒绝了。

  前脚才要倡导节俭,后脚就大规模去民间选采女?

  就算要选,那也是以后的事啊!

  何太后很想要个孙子,她错过了儿子的抚养,能指望的只有孙辈了。

  “阿母见你整日都住在云台殿,闹黄巾那时候你父皇都没这么辛劳……瞧瞧,都瘦了……”何太后继续拉着刘辩的手,“没了阿母照顾还是不行……好在你的两个贵人都是温柔贤淑的人,有她们照顾阿母也能放心……她们都还在中宫,伱在那里应也能住的惯些。”

  刘辩当然也不想这么忙。

  可新朝伊始,满朝皆是旧臣,刘辩需要分辨出哪些人可以为他所用。

  坐在朝堂之上,看着满殿朝臣,谁知他们究竟都是怎么想的呢?

  比较经典的就是袁隗当上司徒之后,刘辩能从办事的反馈中明显地感觉到司徒府的效率提高了。

  九卿之中,鸿胪卿董卓对刘辩的决议向来不遗余力地支持吹捧,称得上第一。

  有朝臣以董卓谄媚鄙之,董卓听闻后却振振有辞,言“圣天子在朝,汝莫非不满?”还要上书弹劾。

  如是种种,都通过贾诩张让传到了刘辩的耳朵里。

  除了朝中,还有各地刺史太守,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对于治理的影响过于大了。

  他继位地很顺利,这离不开以公卿为代表的官僚体系的支持,所以刘辩对于官员的任免,也要尽量遵循其中的规则。

  在何太后这里,刘辩久违的卸下防备。

  何太后记得先帝的叮嘱,即便再心疼于刘辩的劳累,也没提过临朝观政的事。

  面对她的叮嘱,刘辩道:“孩儿过两日就去中宫……”

  何太后却不上当,笑道:“你口中这两日,落到实处,少说也得五六七八日吧!”

  刘辩嘿嘿笑了两声,转向了别的话题。

  他觉得自己自制能力有限,万一沉迷温柔乡,从此君王不早朝了也不是不可能。

  主打一个自知之明。

  何太后也不拆穿他。

  闲聊之中,刘辩遥指着西边问起:“母后与祖母,还是一见面就争吵?”

  一说起这事,何太后的脸色一下就变了,怒道:“那个无知老妇的想法我岂能不知?她整日看着刘协,怀疑我要害他,我岂会干这样的事呢!”

  “是啊是啊!”刘辩一脸的赞同,“阿母这样仁善,怎么会忍心呢!”

  对刘辩的态度何太后很是受用,继续说道:“要我说,就该把刘协送到封地去就国,那个老妇要愿意跟着,就让她跟着去陈留!”

  这种时候刘辩就得劝一劝了:“阿母,协儿的年岁还是太小了。而且孩儿也答应过父皇,要照顾好祖母和协儿

    ……”

  刘辩明白,在他的子嗣诞生之前,刘协还有一层隐藏着的继任者身份。除非刘协犯了谋反这样的大罪,否则在这段时期,刘协就是刘辩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何太后闻此也只能一叹。

  多年的两看相厌,哪是能轻松解决的。如今同在西宫,出门去趟西宫北面的园林都能遇上。

  何太后忽然说道:“辩儿,把她与刘协送到北宫居住如何?”

  雒阳皇宫南北两宫互为备份,现在刘辩居住在南宫,北宫便形同冷宫,一些南宫安排不下的内侍宫女也会到北宫居住。

  “北宫?”刘辩一愣,何太后不会害他,大约只是没想到此举传出去会惹人议论。

  孝道的问题必须得考虑到。

  在他一愣神的功夫,何太后转了话头:“北宫才起过大火,不太合适。”

  刘辩犹豫道:“最好等上两年。”

  “辩儿勿扰,大不了阿母以后见那老妇干脆不搭理她,那老妇还能拿我如何!”

  “阿母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与人生气,气的是自己。”

  ……

  宫中宦官舍内,中常侍渠穆前来拜见赵忠。

  渠穆的面上带着不安:“赵公,近些日子,我仍觉得前途未知,心里实在不安稳。”

  “带着我们捐献家产的张公现今颇受陛下看重,他的养子张奉更是娶了太后之妹,可我等不同啊!”

  “赵公与张公向来关系亲近,可知道些什么?”

  赵忠皱了皱眉头责备道:“汝管好你的尚方监!又无旁人来与你争抢。”

  他知道渠穆不满现状。

  过去宪帝之时,宫中开销颇大,给了他们上下其手的空间。

  但今上不好奢靡,削减人员,而且又对吏治十分看重。下面的宦官有些依旧管不住手脚,可他们这些中常侍却不敢像过去那般肆意无遮拦,生怕成了杀鸡儆猴的鸡。

  当初他们敢借着权势在外面做些小动作,但现在,外面的士大夫盯着他们,乡里还有太学生们,他们的家人子弟除非到更远的郡国去,否则根本没有捞钱的机会。

  “正是因为害怕啊!”渠穆看着十分真诚。

  赵忠一声叹息:“唉,张公近来颇为神秘,他在做什么我也不知道啊!”

  他的话半真半假,最近张让时常派小黄门进出皇宫,有时还自行外出。

  赵忠曾试探着问起,却只得了张让在得意之中“皇命不可说”的回答。

  如此,他连打听都不好去做了。

  只通过对小黄门的旁敲侧击知道和校事校尉有关。

  赵忠岂能不知道校事校尉是做什么的,张让算是在新朝站稳脚跟了。

  渠穆发愁:“这该如何是好啊!”

  “当今陛下要励精图治,我等自然不能落后于人,你也该让下面的人多加注意,别连现状都安稳不得……”

  赵忠安抚了一番渠穆后,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微微摇头。

  无论是先帝还是今上,想得重用的前提是得有用。渠穆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还是急了。

  就是不知后面有没有人鼓动。

  赵忠完全不像渠穆这么慌,渠穆在今上面前没有存在感,可他不同啊!

  二者岂能相提并论。

  

第168章 名士清议

  且不说宪帝曾对今上的交待,何太后对他的信任不比张让要差,他的弟弟赵延现在还在城门校尉的位置上待着呢。

  赵忠清楚地记得,今上曾向他和张让承诺,以列侯之身作为臣子陪葬平宗孝宪皇帝的文陵。

  对于为臣者来说,这是莫大的恩典。

  生为列侯,死有所归。

  还要什么其他追求呢!

  而且,张让要兼顾校事校尉的事,郭胜要留在云台殿中侍奉,将来对付郡县长吏,孙璋如何能竞争过他?

首节 上一节 92/1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