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军经过时,他们热情的挥着手,大声用法语问候:
“你们好,向你们致敬!”
“感谢你们,来自法兰西的朋友。”
“你们是英雄,代我向夏尔将军问好!”
……
有时夏尔就在其中,只不过他躲在装甲侦察车里没让他们认出来。
夏尔不希望让他们认出来,因为这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
……
鲁汶,德第21军临时指挥部。
尼科拉斯和埃尔温对着地图沉默不语,周围到处都是往来奔走忙碌着的参谋,他们通过电话和电报尽一切努力了解夏尔部队的动向。
良久,尼科拉斯才问了声:“哈塞尔特能守住吗?”
埃尔温上校很干脆的回答:“不能,将军,这不可能。”
哈塞尔特只有两个步兵团,而且是维护治安和保护火车站及物资的后备部队,对手却是夏尔的第一装甲军。
尼科拉斯嘴角抽了抽,起身指着地图说:
“我们或许还有机会,我们可以把战斗机调往哈塞尔特。”
“就像之前一样,我们的战机拥有数量优势,有可能获得制空权。”
“一旦我们以哈塞尔特为基地获得制空权,就能守住它等到援兵赶到!”
埃尔温像只斗败的公鸡似的耷拉着脑袋,语气无奈:
“来不及了,将军。”
“夏尔的飞机会以布鲁塞尔和纳木尔为基地起飞拦截。”
“同时,他的地面部队再过十小时左右就会赶到哈塞尔特,到时我们的飞机要面对的就不只是‘骆驼’战机,还有‘夏尔A1’坦克!”
尼科拉斯又说:“我们可以增援哈塞尔特,从两个方向!”
两个方向是指鲁汶和列日要塞,尤其是后者,那里布署有两个步兵师。
“将军。”埃尔温上校摇了摇头:“列日要塞无法增援哈塞尔特,你知道原因。”
尼科拉斯叹了一口气,微微点头。
列日要塞的部队大多是要塞兵,他们受的训练是围绕在堡垒周围挡住夏尔的进攻。
把他们派到哈塞尔特作战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谁能保证夏尔不会改变目标转向进攻列日要塞?
埃尔温咬了咬牙:“下令撤军吧,将军。迟了,我们很可能会像拜尔德中将一样。”
拜尔德中将是被包围在根特并向夏尔投降的德军最高将领,他已成了德军的反面教材。
埃尔温没想到,他有一天居然也会落得类似的下场。
“撤退?”尼科拉斯不可思议的望向埃尔温:“你知道我们有多少部队正在进攻的路上吗?他们已深入比利时腹地,根本不可能在十小时内返回并跳出包围圈。”
“我知道。”埃尔温艰难的回答:“但我们可以趁夏尔主力进攻哈塞尔特时从其它方向突围,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尼科拉斯重重的坐回椅子上。
这意味着所有坦克都开不回来了,战斗机也可能要留下一半,因为夏尔的战机正在退路上等着它们。
德军韬光养晦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才积攒下这些装备,现在却付之一炬。
“将军。”埃尔温见尼科拉斯中将依旧不甘心,加重语气强调:“现在要考虑的不是能否守住哈塞尔特,而是我军能否突围能突出去多少。”
尼科拉斯中将点了点头,他相信埃尔温的判断,虽然这次失败是因为埃尔温,但这一仗能打成这样已无可指责。
之所以最后依旧陷入困境,是因为他的对手是夏尔。
没人能打败夏尔,败在他手下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埃尔温依旧是唯一一个几乎打败夏尔的人。
过了一会儿,尼科拉斯中将的目光转向地图荷兰的边境线,缓声说:“或许,我们可以有更多人突出包围。”
埃尔温明白尼科拉斯中将的意思,他点了点头:“这或许是个办法。”
毕竟荷兰在德国的包围中,在这武力决定一切的时代,如果荷兰这个中立国不做出“公正”的选择,就有可能面对德军的进攻。
第611章 只要不关注就不会有麻烦
今天有事,只有一章了,抱歉!
……
凌晨四点半,夏尔的部队提前赶到了哈塞尔特。
原本夏尔打算休整两小时等天亮再发起进攻,毕竟在黑夜里打巷战对坦克十分不利,建筑和废墟中随时都会抛出几捆集束手榴弹将坦克炸瘫。
然而,当夏尔赶到时才发现这没必要。
军队还没进城,哈塞尔特已到处是枪声乱成一团。
许多建筑都被点燃了,整个城市像燃烧着的火炬,到处都是往来奔走和发出欢呼声的比利时人,火光中隐约还能看到几个落单的德军士兵被比利时平民围殴。
法军赶到时,比利时人夹道欢迎,他们手里拿着各种武器,有步枪有木棍,还有农具和菜刀。
提贾尼保持足够的谨慎,他派出参谋去询问情况,但问了十几个人得到的答案却不尽相同:
“你们快追吧,朋友们,德国人就要逃走了。”
“他们在城里有一道防线,我们无法突破。”
“听说德国人调来了援军要反攻,你们要小心了!”
……
然后提贾尼就放弃询问了,因为他发现再问下去有可能会得到一百种不同的答案,而在没搞清楚状况的情况都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半小时后才找到一个渗透进城内的民兵头目。
确切的说不是“找到”,而是头目知道夏尔的部队到达后主动找上来的。
那是一名穿着平民服却戴着军帽腰挎手枪的军官,他被带到夏尔面前时激动的向夏尔报告:
“很荣幸见到您,将军阁下。”
“我们攻占了火车站一部,又用缴获的武器把人们武装起来。”
“现在大部地区都被我军占领了,只有火车站和市政府还有部分德军在负隅顽抗。”
提贾尼把地图往他面前一摊,问:“能指出敌人在哪,以及有多少人吗?”
头目对着地图犹豫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局势很乱,将军。”头目回答:“有些建筑无法确定是在德国人手里还是自己人手里。”
提贾尼无奈的耸了耸肩,将目光投往夏尔。
意思是,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部队还是不知道往哪里进攻。
夏尔则对这情况表示理解,巷战加夜战,有时连正规军都搞不清状况,何况是游击队、民兵,以及拿着武器的平民。
他们没有互相打起来就不错了,或者已经发生过这样的事,而且不只一次。
只是他们不在乎,因为可以把帐算在德国人头上。
“把坦克派上去。”夏尔下令。
“将军。”提贾尼赶忙阻止:“这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我认为我们应该等到天亮。”
坦克在黑夜中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却会成为德军的靶子。
但夏尔却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需要尽快结束战斗,以免夜长梦多。”
“如果德军是在建筑中坚守的话,坦克就能起到作用。”
“我们不是以军队为单位进攻,而是把坦克分散到民兵群里,让民兵引导坦克进攻,针对那些无法攻克的火力点。”
民兵们可能在地图上说不清是什么情况,但在每一个具体的方向和位置,正在作战的民兵却知道在哪里受到了阻力无法前进。
战局的确按夏尔设想的发展,坦克投入后推进速度比之前快了许多,天色刚亮哈塞尔特就在一片欢呼声中彻底处于法军的控制之下。
缴获的物资比想象的多得多。
火车站里一共有二十三个大型地下仓库,其中堆满了物资,食物、枪械、弹药不计其数。
其中有五个仓库堆着燃油,坦克用的和飞机用的都有。
这些对法军而言是稀缺物资,第一装甲军的燃油压力瞬间没了。
接着夏尔还将战斗机调了一批来,它们与布鲁塞尔、纳木尔机场呼应,针对德军航空兵组建起了一道防空网阻止德军战机撤走。
……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它在12世纪时还是一个小渔村,此时已成为荷兰最重要的港口及第一大城市。
威廉敏娜女王处理完早晨的公务,站在办公室窗前眺望楼下的雪景,手里端着一杯葡萄酒轻轻的晃着。
她的心态就像这漫天大雪,把所有丑陋的东西遮住,能看到的就只有美好。
(上图为荷兰威廉敏娜女王)
此时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了,威廉敏娜女王对战事发展并不了解。就连此时名震天下的夏尔也只是略有耳闻。
荷兰是个中立国,她不会参加这场与自己不相关的战争,所以没必要关注。
或者说是女王害怕关注,关注了就有可能不自觉的牵扯其中。
这时秘书高跟鞋清脆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似乎有些急燥。
女王没有回头,她认为只要不参与战争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事。
然而,麻烦最终还是找上门。
“陛下。”秘书路易丝报告道:“德国大使希望跟您谈谈。”
女王眉头轻皱,问:“关于什么的?”
“我认为,德国人可能希望借道荷兰。”路易丝回答。
女王猛地回过头来,一脸震惊的望向秘书。
路易丝给女王递上一份文件,在女王接过翻阅时介绍道:“昨晚,夏尔带领第一装甲军包围了二十余万德军,德国人想要逃出包围圈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从夏尔构筑的防线突围,另一个是……”
“借道荷兰?”女王看到了形势图,它一目了然,德国人已没有了退路。
“是的,陛下!”
女王感觉脸上凉嗖嗖的,就像有阵冷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