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兴始终呆在弗雷曼指挥部。
一向与士兵在一起甚至在一线指挥的他,这次一反常态的不敢跨出指挥部一步。
这几天他没少跟贝克讨论过,他甚至命令参谋前往前线搜集证据佐证自己的想法。
此时他正做另一次尝试。
“部长阁下。”潘兴将一叠照片递到贝克面前:“请您看看这个。”
贝克的办公室在潘兴旁,一个单人小间。
他原本应该呆在英国远征军司令部,职责是促进英美两军的合作。
但黑格却告诉他:“我们的问题不是这里,部长阁下。阻力一直是潘兴,您只要盯着他并让他服从命令就足够了。”
于是贝克就呆在这里。
贝克无力的望了潘兴一眼,接过照片随手翻了翻,语带不耐:“这能说明什么?德国人逃进森林?”
潘兴指着地图分析:
“萨尔布吕肯的入口处在两个森林的夹击之下,部长阁下。”
“西北部是洪斯吕克山,西南部是瓦尔特林山。”
“它们海拔虽不高但森林茂密,我们的步兵没能占领这些高地并深入,而主力部队却攻进敌军腹地……”
(上图红色箭头为英美军主力进攻方向,两侧为丘陵和森林,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口袋阵。)
贝克两手一摊:“这能说明什么?”
“这是一个陷阱。”潘兴加重了语气:“难道您还看不出来吗?我们的主力将会被包围……”
“不,准将。”贝克打断潘兴的话:
“我们正在获得胜利。”
“你说的或许没错,我们没能占领森林和主高地,但你却忽略了一点,这样的地形同样易守难攻,德国人很难突破我军的防守。”
他手指重重点着森林边缘:
“黑格知道怎么做,他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你想到的他也能想到。”
“所以他在森林边缘构筑防线布设重兵防守。”
“德国人会被封死在森林里,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
他们甚至会在里面被饿死,贝克想,在森林里的德国人,他们从哪获得食物和弹药?
如果没有这些,他们怎么才能反攻?
潘兴当然不是这么想的。
如果德国人早有预谋,他们当然会提前在森林储备粮食和弹药。
但说这些有什么用?
除非能深入森林找到德军弹药库并拍照给贝克看。
“还有另一个可疑的地方。”潘兴坚持:“我们歼灭和俘虏的德军士兵很少,三天的战事只有两千多人。”
贝克笑了起来:
“这只能说明德国人跑得快,准将。”
“它恰恰证明黑格是对的,德国人已是强弩之末,他们没有与我们战斗下去的能力。”
“另外,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我们俘虏的德军士兵中有许多是老人和小孩。”
潘兴无言以对,这是事实。
贝克两手一摊,意思是“这就是证据”。
最后,贝克给潘兴递上一份报纸,是英国人送来的《维普斯时光》。
“看看这个,准将。”贝克说:“它或许能让你放松下来。”
潘兴无奈的接过报纸:“是,部长阁下。”
潘兴返回自己的座位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打开报纸瞄了一眼,看到黑格的言论时他轻轻摇头。
这家伙以为他赢了吗?英国人的自大的傲慢,他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再看看地图,部队距目标只有8公里,该是德国人收网的时候了。
即便现在说服贝克,只怕也无法及时将部队收回来。
那么,就等待事实给出答案吧!
……
大雪纷飞,一个中队的“骆驼”战斗机飞临萨尔布吕肯上空。
这不是他们第一回这么干了,为了试探德军的虚实,英国远征军几次派出战机深入德军腹地侦察。
最后航空队得出结论:
“德国人的三翼机之所以能在朗贝维莱机场获得大胜,主要是因为偷袭。”
“他们的三翼机很可能依旧不是‘骆驼’战斗机的对手。”
“我认为制空权还在我们手里,德国空军不敢出战!”
……
带领这支中队的哈克尔少校坚信这一点,因为他已两度带队空袭萨尔布吕肯火车站,德军除了地面的防空火力外没有任何反应。
这一回也不会例外,哈克尔少校想。
他朝两侧打了个手势,又朝下方的目标指了指,意思是“早点干完活收工”。
部下愉快地回应着,然后降低高度冲向目标。
但就在这时,阳光中突然跳出几道影子,它们快速又凶狠地朝哈克尔的机群俯冲……
第892章 这是个陷阱
英国远征军司令部。
通讯兵、警卫、参谋,每个脸上都带着胜利的喜悦和轻松,有些人一边忙着手里的事一边喝着咖啡,很难看出这是一个正处于战争状态的指挥部。
“似乎大局已定,德国人没有任何抵抗,萨尔布吕肯指日可待。”
“不只是萨尔布吕肯,还有兴登堡防线,整条兴登堡防线。”
“说得对,萨尔布吕肯失守对德国人的打击将是致命的,整条防线都会因此弹药不足,而我们显然不会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
黑格得意洋洋的站在沙盘前,手中端着咖啡,信心十足的俯视插着德国国旗的萨尔布吕肯。
他很享受这个过程,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摘取胜利果实。
而夏尔,他直到现在依旧不支持这个计划,昨天他在《功勋报》上发表一篇文章:
“我不认为这次冒险是合适的,尽管英美联军进展迅速,但风险太大。”
“这很可能是德国人的陷阱,这样的地形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
“作为盟友,我认为有义务提醒黑格中将:请谨慎应对!”
……
黑格笑了。
陷阱?
包围?
谨慎应对?
夏尔哪一次进攻不是掉进敌人的陷阱和包围圈中?
但每一次都能围歼大批德国人获得胜利。
这次进攻与夏尔的穿插有什么区别?
当然,最后这句话黑格只会在心里说,他不愿向公众承认自己学习了夏尔的穿插战术。
……
夏尔看出来了。
至少黑格这次作战从表面看很像“穿插战术”:
高机动、高战斗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集中一点突破,不顾敌人的包围穿插至敌后要地。
一旦萨尔布吕肯被英美联军拿下,德军兴登堡防线就不妙了。
提贾尼调侃夏尔:“你又多了一个徒弟,还是个中将,不过我相信他不会承认。”
夏尔无所谓:“如果他真的学到了还好,问题是他只学了一半。”
“区别在哪?”提贾尼有些好奇,他分不太清。
“区别在德国人是否有准备。”夏尔回答:“如果德国人早就猜到黑格会这么做甚至有意引导……”
提贾尼恍然:“那就不是‘穿插’,而是名副其实的‘陷阱’。”
夏尔点点头。
“穿插”是出其不意,且有其它路线可以灵活变换,这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
但黑格的“雪后进攻”却只有一条进攻路线,且战略意图十分明显,与“穿插”有本质区别。
……
黑格不知道这些。
他脑海里想的是:
夏尔穿插时只有一个装甲军,在机械化部队组建前甚至只有一个装甲师。
而自己的穿插,却有美军一个装甲师一个机械化师5万余人,还有英军两个坦克旅三个机械化师6万余人,另外后续还有大量炮兵、步兵跟进,后勤补给线也有重兵驻守,还能有什么问题?
然而。
电讯室突然传来参谋惊慌的叫声:“将军,第7航空中队遭到德军阻击,他们只有两架战机返回。”
(注:一战时期英国航空中队20架左右,编制数量各国根据自身情况略有不同,比如夏尔对自己的战机很有信心,可以一个中队6架,以此提高战机利用率)
指挥部内瞬间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示警的参谋。
黑格脸色微变:“德国人的三翼机?”
“是。”参谋回答。
黑格“嗯”了一声,故作镇定:“不必理会,按原计划进攻。”
“是,将军。”
其实黑格有些慌了。
不是因为德国人的飞机占上风,他始终认为空中那些“玩具”无法影响战局,那几挺机枪不可能阻止十几万人几百辆坦克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