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548节

  “一艘船?作为飞机起降的平台?”

  “我不认为它有多少价值,大臣阁下,如果我们的轰炸机能改成水上飞机的话。”

  “就像德国人做的那样,它可以在海面上起降。”

  这很有迷惑性,哪怕到二战时霓虹还没分清水上飞机与航母间的差距,以至于发展出水上战斗机。

  (注:二战时霓虹大规模使用“二式水战”,一共生产了327架,这是一种试图用水上飞机代替航母的一种尝试。)

  军需大臣瞬间乱了阵脚,因为夏尔说的的确有可能,英国皇家海军内部也在争论这个:

  “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加强水上飞机的战斗力,却要耗费巨额资金生产这样一艘笨拙的起降平台?”

  “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靶子,它会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

  “水上飞机灵活得多,而且也更便宜,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方案。”

  军需大臣赶忙解释:“不不,这,这是个很有价值的方向,它可能会改写未来的空战,我们愿意提供它的数据与法兰西合作。”

  夏尔暗自得意,军需大臣一定不知道这东西在将来会对英国皇家海军构成多大的威胁。

第914章 在形像和舆论战上打败夏尔

  如果只是对付德国、英国或许用不上航母,毕竟与德国接壤,拉芒什海峡最窄处不过34公里。

  夏尔只需要专注于增加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航程,并保证战斗机的先进性将制空权牢牢的抓在手里就行了。

  但此时夏尔的目标是世界第一强国,是“超级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全球纠纷的“世界警察”,没有航母肯定不行。

  阿尔及利亚或埃及有点什么事,法兰西开着战列舰去威慑?

  战列舰舰炮的射程不过几十公里,假想敌只要避开这距离就在危险之外,最终还是需要步兵登陆进而引发一场战争才能将对方打服。

  很明显,这是高成本、高投入、高伤亡,效果却极为有限。

  航母就不一样了,它只要往对方附近海域一摆,舰载机航程几百公里基本能覆盖全境,想打哪打哪想炸哪炸哪,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给对方以强大的心理压力。

  (注:威慑力最强的其实是航母,即便到了有核武器的现代也不例外。航母有一个开到对方家门口再逐步提升战备等级进行压迫的过程,是最佳的威慑装备,而核武器只能在“发射”与“不发射”之间选择且相当敏感,因此只能作为最后一道手段。)

  夏尔一度想让法兰西紧跟英美的步伐进入航母时代,但无奈条件不足:

  布雷斯特造船厂在前海军部长的“偏心”政策下基本被废,直到夏尔给出了新的造舰计划才得以重生。

  刚到手的土伦造船厂虽然维持着造舰能力但同样处于混乱和半停滞状态。

  (上图为法国第一艘航母“贝阿恩”号,它是由一战时期已开工但未完成的“诺曼底级”战列舰改装而来,该级战列舰一共5艘,1920年全部被拆解出售,只有最后一艘“贝阿恩”号被改装成航母,1927年完成)

  盖普拉特中将给夏尔发来了土伦造船厂大致情况:

  船厂工人被征召入伍,技术人员严重缺失,造舰人才被大量解雇而流失,战列舰业已完成的舰炮被陆军或其它军舰征用,煤炭、钢材因优先供给陆军严重不足等等。

  盖普拉特中将给出悲观的结论:“如果需要重新启动5艘战列舰的建造可能会有极大的困难,若要续建,整个工程都必须重新规划,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资源投入。”

  夏尔却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舰炮被其它单位征用或许是好事,航母本身就不需要舰炮。

  如果能把这5艘未完工的战列舰都改成航母,再加上舰载机的发展,英国这世界第一强海军的名号很可能将就此易主。

  心里是这么想,表面上却装作无所谓。

  “这只是一个备选方案,大臣阁下。”夏尔为难地说:“谁也不确定它是否可行,你打算用‘不确定’换取法兰西的投入?我觉得我无法说服议会!”

  议会是最好的挡箭牌,尤其是反对派。

  “不,中将。”军需大臣极尽夸大航母的作用,哪怕他还确定它们能实现:“想想吧,它相当于一个海上机场,而且是移动的,它可以带着战斗机和轰炸机投入到任何一点作战,只要那里有海洋。”

  “问题是。”夏尔耸耸肩:“我为什么不自行研发?”

  军需大臣一愣。

  是的,夏尔是军事天才,他研发的装备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了,每一样都是惊世之作。

  夏尔为什么不自行研发?

  他为什么需要英国航母?

  我需要一个理由……

  “数据,中将。”军需大臣手指在虚空中一点:

  “我们研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试飞试验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

  “这能给你的研发节省很多时间,甚至会走许多弯路!”

  “还有与之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夏尔看似心动了,他摸着下巴作思考状。

  夏尔需要的正是这些东西。

  他知道今后航母的发展,知道航母最终会成什么样。

  但航母的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绝不只是表面看起来的一个飞行平台这么简单。

  木制飞机的结构能承受多大冲击强度?

  螺旋桨战机的起降稳定性如何?

  航母舰体的稳定性如何保证?

  飞行甲板需要怎样的工艺要求才能满足飞机起降的冲击和着舰载荷?

  ……

  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无数专家统筹、规划、设计,连机库的防火、防爆和调度都是个大工程。

  只要其中一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在将来的战斗中出现混乱进而导致灾难性后果。

  夏尔在这些方面几乎一片空白,同时法兰西造舰人才又流失严重极度匮乏。

  反而是世界第一海军英国更具优势,她提供的数据有可能让法兰西节省几年的摸索时间。

  当然,夏尔不会让军需大臣知道这些。

  “好吧。”夏尔皱着眉头,语气很勉强:

  “现在似乎也只能这样了,谁让我们是盟友呢?”

  “不过说实话,大臣阁下,你说的这些没有太大诱惑力。”

  “我的意思是,就算我们独立研发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军需大臣没有丝毫怀疑。

  说这话的可是夏尔,研发出“回声探测仪”和坦克的夏尔,像他这样的军事天才,怎么可能会被这种普通技术难住?!

  “当然,中将。”军需大臣面露喜色连连点头:“这么说,你是同意参与进攻了?”

  夏尔轻轻点头:“原则上是这样,但是……”

  夏尔盯着军需大臣:“具体是否加入,还要看贵国提供的这些数据和技术有多少价值。”

  “是的,当然。”军需大臣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贝克面露喜色,不过他的笑容里暗藏着一丝阴冷。

  夏尔也不过如此,他想。

  夏尔在受这些条件诱惑时就没想过一点:

  他已信誓旦旦地告诉所有人法兰西将停战,并对外立起了“和平使者”的人设。

  有一天,当他再次投入针对德国的进攻时,他的形象将瞬间崩塌,即便他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再次获胜。

  这,才是美国真正想要的:在形象和舆论战上打败夏尔!

第915章 只有夏尔能救我们

  最终,夏尔与军需大臣和战争部长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之所以说是“某种程度”,是因为最终是否“和解”取决于英美双方给出的诚意是否能让夏尔满意。

  ……

  美国华盛顿今年的降雪迟了些,直到圣诞节这天才飘了点蒲公英似的雪花。

  威尔逊总统接到贝克的电报,满意的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雪景。

  “这是个很好的预兆。”他说,嘴角挂起了微笑。

  总算让我抓住夏尔的把柄了。

  这个家伙,居然什么事都想到了我的前面,难道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相比起英国,威尔逊真正担心的是法兰西。

  英国是肉眼可见的衰落,官僚、腐败、制度僵化,以及西线战场上拉胯的战斗力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不过威尔逊知道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日不落帝国腐朽远超人们的想像。

  法兰西原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实施共和制的它不会比英国好多少。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却忽然冒出一个夏尔。

  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夏尔就利用其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天赋迅速成长起来并把控了法兰西。

  现在,夏尔又开始了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制高点的争夺。

  只有威尔逊知道这有多重要,它们看起来很虚,但却是登上世界第一成为超级强国的基础。

  “总统阁下。”秘书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战争部长想知道我们可以给夏尔减免多少贷款?”

  威尔逊考虑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数字:“2亿美金。”

  秘书被吓了一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美国一年的GDP也不过500亿,总统一甩手就给了2亿?

  “您……”秘书小心翼翼的问:“您不需要再考虑考虑吗?”

  “不需要。”威尔逊语气肯定。

  金额越大,夏尔的罪就越重。

  必要时,媒体上就会突然曝出这笔交易:夏尔用2亿美金与美国达成了协议,他因此改变了法兰西参战的初衷。

  不久它将持续发酵,各种言论像火山爆发似的出现在民众以及国际媒体中:

  “夏尔为了2亿美金出卖了所有人,包括法兰西士兵。”

  “这2亿美金是用于减免伯纳德集团的贷款资金,这说明夏尔出卖了国家换取自身利益。”

  “所有人都被他骗了,人们以为夏尔为和平而战,没想到他与其它人没什么不同!”

  ……

  有句话叫“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这件事对别人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夏尔这个“圣人”,却足以使他从天堂堕入地狱。

  ……

首节 上一节 548/6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