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他道歉,便见曹操负手起身,一脸冷漠道:
“昔日让汝从秦子瑄而学,实吾之过!”
“本意以荀文若教汝治国之道;此人亦是颇有心机。”
“彼等实非名师,汝此番也莫再学!”
“只管于府内治经,来日吾亲自为汝再择良师。”
“除此之外,一概莫言,不然为父饶不得你!”
言罢,他便气冲冲的朝着内院行去,独留曹昂孤零零跪在原地。
而同一时间,董承回到家中,即闭门不再见客。
未防曹操探视,他只在白天读书,直至深夜方才取来袍服玉带细细观察。
如此反复看了一遍,未见其上有何异常之处。
董承见状,不由思虑刘协让他回家细观,其中定然有异。
可眼下情况,如果太过明显,别人定能看出异处。
所以刘协想传达的意思应该比较晦涩。
于是他便将衣服细细拿在烛火之下观看,反复寻找。
岂料看了半天,都没看出异常,直到灯火落下,烧着其背,董承急忙拭之,方才发现其内之物。
他急取刀拆开视之,便见刘协手书血字密诏。
再观其上之言,董承并没有演义中的伤感,反倒大惊失色。
因为他没想到这小皇帝年纪不大,胆子却不小。
竟然敢暗戳戳让他纠集义士密谋曹操!
可现在他手里并无兵马,如何才能谋划老曹?
思来想去,他又将自己心腹吴硕唤来商议道:
“今曹操乱政迁都,天子有意名吾等共谋曹操。”
“然则吾麾下并无兵马,不知何人可用?”
吴硕一听,也觉兹事体大,连忙道:
“长水校尉种辑,乃从董公而来,或可参事。”
长水校尉,乃北军八校尉之一,现掌许县宿卫禁兵千人。
董承闻之,连忙摇头,直接言道:
“曹贼兵数万,千余兵马无济于事。”
吴硕又想了一会儿,又给了一个建议道:
“偏将王服,手握兵马,应可助之。”
“王服可也,然则兵马仍嫌不足!”
董承背着手走到了窗边,幽幽叹道:
“若能得外力助之,或可成事!”
吴硕见他这般,考虑一会儿,便道:
“吾闻刘征东陈兵数万于汝南之地。”
“领军者关羽,昔日夺玉玺而还,实为当世猛将。”
“今曹贼既要迁都,我等不妨遣人前去将诏与之。”
“令之进兵,里应外合,则大事可举!”
董承听到关羽二字,不由沉思了片刻,如果可以,他是真不想和这些诸侯牵扯。
毕竟老曹掌权,就是他当初玩脱了。
可现在观周围局势,似乎唯有关羽一人离得最近。
从汝南率兵前来,如果顺利,十天之内便能抵达。
如此思虑一会儿,他便点了点头道;
“也罢,便依汝言,不过此诏私密,不可与之!”
“可速遣人前去知会关羽,让此人见机行事!”
吴硕听得其令,当下不再犹豫,便回府内布置。
次日清晨,即令人带着密信朝着汝南行去。
第289章 关羽动兵,使虎相争
汝南,平舆城内,却说自当日刘备与曹操互换城池之后,关羽便坐镇平舆。
而这平舆与后世平舆也不同,为偏北部平原之中。
此地位于滤水上游,地理位置颇为重要。
故自关羽抵达此处之后,便开始厉兵秣马,四处讨贼。
为了防备西边曹军进犯,他大兴馆舍,置邮亭数十处,多造兵械、广积粮草,兴修城池。
麾下又有骆俊、阎象等人辅佐,二人治民,他则治军。
三人分工合作,四处讨伐贼寇,编户齐民,招纳贤才。
当刘备刘备带着张飞、秦瑱南征北战之际,关羽招纳得郝普、袁霸、袁敏等人。
加上秦瑱推荐的傅肜,并原本其部文稷、刘辟、龚都等人,一时文武齐备,颇有实力。
虽说在秦瑱的特意安排下,关羽很少出战,可现在的状态对关羽来说却是不错。
因为关羽并非普通战将,亦是帅才,适合坐镇一方。
只不过之前因为刘备的地盘不大,故而难有发挥之地。
而今坐镇汝南,虽然没有大仗可打,可终究坐镇一方,可尽其能。
要说有一点不好的话,那就是他麾下兵马整日操练,却无仗可打,麾下诸将颇有怨言。
于是关羽为了安抚诸将,便将彼等拉出城外操练。
如此,一则可以消耗诸将过剩的精力,二则也可以积累士卒经验。
不料这一日他刚待士兵拉练回来,却见骆俊急冲冲的行入府内。
别看关羽颇轻士人,但对阎象、骆俊二人都颇为尊重,见得骆俊如此模样,他不由疑惑道:
“骆相从何而来,何以这般模样?”
骆俊正是行色匆匆,可一见关羽,便是喜道:
“吾正欲寻君侯,乃有许县密信传至,言说曹操有意迁都!”
“又有一人自称卫将军董承麾下,说受天子密诏诛贼,请君侯率军勤王。”
“兹事体大,在下不敢擅专,故来报与君侯!”
关羽听得此言,心说自己也没听到曹操和天子闹矛盾啊。
怎么突然曹操便要迁都,又有天子密诏诛曹?
疑惑之中,他便让骆俊将密信交来一观。
这封密信乃是吴硕所书,其上并未详细讲明原因。
只言国舅董承受得密诏,招天下英雄诛灭曹贼。
关羽见之,丹凤眼顿时一挑,抚须沉吟道:
“既有密诏,诏书又在何处?”
骆俊直说没有,只有一个使者停留在他们馆舍之中。
关羽一听,自是一阵皱眉吩咐道:
“既是如此,可将使者唤来一见!”
“另此事非同小可,可传严先生一道商议!”
骆俊见之,忙又去馆舍将使者招来,那边阎象同时抵达。
“不知君侯何事相诏,在下正在处理公务,颇为要紧。”
关羽听得此言,并不恼怒,直言道:
“因是京中有人前来密报曹贼迁都,天子欲让某率军入京。”
“此事未知真假,故让先生前来参详!”
阎象一听这话,便是眉头一皱,索性坐到了关羽下首。
不一会儿,便见骆俊带着一个文士行入堂内。
一番礼毕之后,关羽直接问其详尽,文士连忙回复。
听得曹操许田围猎,惊扰天子,关羽便眼睛一睁,沉声道:
“曹贼安敢欺君罔上,惜哉某不在朝中,不然必杀之除害!”
他正怒骂之间,阎象却起身详细问道:
“尊使即来宣召,不知诏书何在,若无诏书,我等如何行事?”
使者听闻此问,连忙摇头叫苦道:
“先生有所不知,今许县防卫皆为曹操所控。”
“便连皇城之中,天子亦不得自由。”
“诏书虽在国舅之手,然则此乃密谋,我等岂敢携带?”
“莫说带诏书出京,便是小人此次前来,也是借探亲之故。”
“今日见了将军,便要归返,不然恐有大祸!”
如此解释一番之后,阎象便点了点头,让人带使者下去休息,方才对关羽道:
“在下观此人神色不似作假,可见所言非虚!”
“必是曹操欺君罔上,激怒天子,故而如此!”
关羽心中本就恼怒,一听此言,即恼怒道:
“曹贼如此妄为,是当伐之,既有诏书,某可出兵进许!”
但他一说出这话,骆俊阎象二人便纷纷劝阻。
“君侯不可,此事虽说有几分可信,然则事还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