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顿时挥舞着拳头铿锵有力答道,众人的声音迅速的汇聚成一股洪流:
“驱逐鞑虏!复我华夏!”
“好!”徐晋欣慰道,“且放心去罢!本王虽要留守家门,无法与你们一同并肩作战,但却会时时刻刻惦记着弟兄们,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健全归来!凯旋归来!到时候,岭南的父老乡亲会为你们摆好庆功宴!”
说实话,这么久没有亲自带兵打仗,徐晋早就抓心挠肝了,这一回他本想御驾亲征,但却被南书房的大臣们冒死拦住,言称大王若是一意孤行,臣等立刻就撞死在墙上!
吏部尚书兼南书房执事大臣颜昭更是痛心疾首的表示,大王绝不可以身犯险,若是在那边有个三长两短,比如水土不服.客死异乡,或是造人袭击.刺杀,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是要亡国的,如今世子承麟尚幼,刚刚建立的大夏将会骤然崩塌。
无奈,徐晋只好将统领大军的任务交给了孟信,并封其为“克虏将军”,此人自投诚之后表现的非常不错,平日里也兢兢业业从无怠慢,在军部的口碑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他毕竟是降将出身,真有什么歹心也根本没几个军官愿意听命。
至于副将一职,则由雷老豹担任,这家伙也算是大夏的元老级人物了,有他在生不了什么乱子,正好可以培养其带领大军团作战的经验。
次日,大夏的三万“征虏军”从桂林出发.跨入湖广,准备延河南朝山东边镇进军,与明廷边军会师,一同攻入辽东,随行的还有大明户部尚书兼岭南特使程国祥,事实上,此人这回心情非常紧张,他有些担心夏军到时候变卦怎么办,万一扭头攻袭京师可就麻烦了。
但转念一想,此番可不止夏军这一队人马,届时互相牵制之下应该不会生什么事端。
另外,按照事先定下的规律,夏军是拥有完全的自主性,并不需要听命于明廷,具体战术行动皆可自行决断,至于战略方面,则由各方统帅届时一同协商。
据闻,张献忠在被册封为西王后欣喜异常,当即表示愿意臣服朝廷奉崇祯为天子,对他来说,只要不夺走自己的江西就行,有了册封之后,自己可就是合法的王公了,以后再招兵买马将会顺利许多。
不过对于朝廷要求发兵攻打鞑子一事,张献忠又有些犹豫,建奴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啊,到时候损失惨重怎么办,左良玉偷袭自己又怎么办?于是他向明廷提出,要自己出兵也行,首先西军要由自己人统领,这是为了防止朝廷瞎几把指挥。
另外,必须让狗日的左良玉也出兵,此人发动多少人马,他张献忠也一样跟上。
先把这些事敲定,再谈饷银.粮草.战利品的分配问题。
说动左良玉可能是最为顺利的一环了,崇祯捏着鼻子加封其为太子太保,并准许他继续驻在襄阳,同时表示不追求昔日的事,这几个条件一说出,左良玉乐的鼻涕泡都快出来了,连忙叩谢圣恩.直呼万岁,言称自己将会发兵三万,以报国恩!
就这样,张献忠闻讯后也出动了三万大军,由义子李定国与艾能奇二人率领,而左良玉也并未离开坚城襄阳,只是将兵马交给了得力干将马进忠,并嘱咐他一切见机行事,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让别人先打。
在保全有生力量的同时,尽可能的多抢一些财物.甲胄之类的战利品,如果能夺些红夷大炮回来就更好了,这玩意是襄阳的急缺物资。
另一头,关中的大顺闯王李自成当然也见到了朝廷钦差,由于距离问题他甚至要比其余几股势力更早得知此事,对于朝廷册封的王爵,李自成当然是笑纳的,并一改前态,表示君非甚暗,实乃朝中奸佞诸多,但出兵之事他也没有当场应允,而是将心腹谋士李岩叫来商量。
李岩在思考过后告诉对方,眼下还是不要轻举妄动.静待形势发展为好,先看看其它几路人马有什么动作,以及京师周围明军的动向,如果北直隶兵力空虚的话,咱们甚至可以伺机直取京城,攻入皇宫将崇祯帝擒住,以此来号召明军残部投诚.继续扩大实力。
但李自成却在这件事情上持反对意见,闯王一向自持不弱于人,他表示如果连张献忠这种杂碎都愿意抗击鞑虏的话,那自己是一定要跟上的,否则会被世人看作胆怯之徒,今后都抬不起头。
另外,老子的确想入主京师,但更想堂堂正正的打进去,而不是趁着多方势力联合对抗外族,在人家背后搞偷袭.捅刀子,如此一来,大顺国将会沦为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的贼地,将来谁肯来投?
李岩见闯王这般坚持,也就叹息一声不再相劝了,方才所言也不过是出于谋士的角度考虑,谁不希望光明磊落的赢啊,两人之所以对胃口,也是因为能在这种事情上互相理解。
第484章 内河蒸汽舰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使三万征虏军将士不饿肚子,大夏军部后勤司可谓是殚精竭虑,最终决定采用陆运和水运相结合的方式补给,士兵们除了自带一部分干粮外,身后也有运输粮草的队伍,这只是应急所用。
另外,军部还征调了刚成立不久的内河舰队,由于桂.湘二地并无运河连接,因此舰队只能走另一条线路,也就是自福建出发沿东海驶向浙江舟山,再走京杭大运河北上,当然也可走沿海路线抵达天津港。
至于说旁边会不会觊觎大夏的物资,会不会趁机袭击运船,对于这点军部倒也并不担心,大夏内河舰队光大小战船就有一百多艘,这些平底船虽然打不了远洋海战,但在内河流域是不惧怕任何对手的,除非明廷脑子坏了用炮台袭击好不容易拉来的援军。
这天,当大夏内河舰队出现在舟山港海岸线上之时,立刻引起了此地驻守的浙江水师注意,南直隶早就得到了此消息,因此大伙眼下倒不是很紧张,因为他们知道人家不是来攻打自己的。
“那是什么...”
水师总兵廖应国皱起眉头朝远处眺望,此刻他身着戎装.正站在岸边处于众将佐的拱卫之中,伪夏的船队据此尚有两三里,但那几股灰黑色的烟雾却清晰可见,在上空汇聚成一团淡淡的乌云。
没有人能回答廖大人的问题,因为大伙这回都非常疑惑,不过仍有几个哨官嬉笑道,南贼的船莫不是着火了吧,若真如此那可就太滑稽了。
廖应国瞪了这几人一眼,他显然是不信这个说辞的,如果那些船真的着火,此刻早就乱作一团了,又怎会像现在这样气定神闲?再说了,战船燃烧的火光何其大也,怎么看不见呢。
半晌后,随着大夏舰队愈发靠近港口,众人这才看清楚那烟雾是怎么回事,不过这看清之后反倒是更疑惑了。
伪夏的这支船队非常豪横,廖应国仅仅一扫便知道这些船不好对付,要说数量的话浙江水师并不逊色,但很多都是破烂货.样子货了,服役年龄太长已经无法升任作战任务,而人家的战船一看就新造没多久的,正处于巅峰时期。
船的种类也很多,有火力强大的光船.福船,机动灵活的海沧船.鸟船,以及六艘双层甲板结构.炮门众多的大船。
其中有两艘大船的模样非常怪异,甲板中间靠后一些的位置上,立着一个粗壮的大烟筒,滚滚浓烟正不断喷涌而出,不知为何,这两艘大船的航速似乎要比其它船快不少。
岸边浙江水师的大小将官见到此景后皆面面相觑,心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怪物,自己打了一辈子水战,怎么就从未听说过天底下有此等船呢。
不一会,大夏内河舰队已经靠近码头,明军这边立刻有人乘着小船前去问询,主要是走个流程确认对方身份,而没过多久,几名穿着得体的伪夏将官便登上了岸。
“幸会了,廖大人。”
黄飞达作为大夏内河舰队的统领之一,负责这条路线的运输事项,此人曾为广东水师降将,曾与廖总兵有过一面之缘。
“你是...”
廖应国看清来人面貌后轻咦一声,觉得似乎有点在哪里见过,可当下又想不起来了。
“崇祯八年时,宁波曾有倭寇海盗侵袭,广东.福建水师曾奉命来援。”黄飞达笑了笑,“那时在下仅为一名千总,大人不记得很正常。”
“哦...”被提醒后廖应国想起了此事,不过一个小小的游击确实入不了他的法眼,并没有太多印象,只是没想到,这家伙降了伪夏后却混的风生水起,如今更是需要自己亲自来迎。
心里有些不平衡,廖大人接下来的话也就没那么好听了,只见他若无其事的说道:
“怪哉,我大明一个六品千总,到了南边却能独自统领舰队,着实为奇闻一幢呐。”
此人露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如今本官也该称你为大人了吧?黄大人啊,你说究竟是我大明埋没了你这样的人才,还是那越王慧眼识珠.才将你这块金子从石头里刨出来?”
面对这种明显是嘲讽的话语,黄飞达却并非生气,他想了想后轻轻一叹,认真道:
“黄某不过庸才而已,能得越王殿下赏识纯属走运,可这天下,又有多少像黄某一样的人呢,这些大明的庸将,怎么到了南边尽成了战功赫赫之辈。”
“廖大人,黄某不过一介愚钝武夫,并不懂这些弯绕,不知您可否为我解答?”
廖应国被这绵里藏针的话怼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个中缘由他自然比谁都清楚,无非吏治腐败等原因,遂不愿再与之争辩,呵呵一笑后便将话题引导了别处:
“黄大人,方才本官见那两只舰船喷出滚滚浓烟,却不知为何,莫非是岭南的新式战船?”
此言一出,刚才那些看热闹的浙江水师将官皆把目光投向了此处,他们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
“不错。”
黄飞达憨憨一笑,表示这是大夏最新研制出的蒸汽船,能在无风的情况下自由运行,若与风帆搭配,机动性要比寻常船强得多,也正因如此,二船在装备了数十门火炮的情况下,还能走的这么快。
“嘶...”
众人闻言倒吸一口凉气,投向那两艘蒸汽船的目光有些惊疑不定,所谓的蒸汽机他们根本听不懂,也不明白是怎么个原理,可这数十门火炮实在太吓人了,瞅那两层甲板的结构并不似作假,应该不单单是三斤炮这种轻炮,恐有不少重型舰炮。
这种火力配置的战船在内河几乎所向无敌,寻常船一个照面便被人家打成筛子了,不过对于具体的火炮配置,浙江水师的将佐们倒是识趣的没有多问,因为这属于军事机密,人家轻易不会说的。
“黄大人!”
这时,总兵廖应国沉默半晌后.突然皱着眉头抱拳问道:
“能否给廖某讲讲这蒸汽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何能让战船无风自动。”
第485章 夜间逸事
“这个嘛,其实黄某也不甚清楚。”
黄飞达是作战将领并非研究人员,因此技术上的事他是真不清楚,不过想到这蒸汽船既然开出来也就不算什么秘密了,便随口解释了几句,大意就是说这所谓蒸汽机烧煤就能运行,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桨叶片。
至于再具体点的,他是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说。
当然,其实大夏军部是不在乎蒸汽机被外人得知的,因为想造出这玩意没那么简单,不是几个铁匠乒乒.乓乓就能敲出来,需要炼钢.镗床.精密锻造等前置工业体系,而且还需对气压有非常深的了解,没有这些技术,即使将图纸摆在他们面前,没个十年八年都造不出实用性的机器。
即使在大夏,造一台高品质蒸汽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大型船用蒸汽机,这玩意由于体型大.马力自然也就更大,对金属连杆.活塞的强度要求很高,匠部现在一个月也就能造个六七台出来。
而内河舰队之所以拥有两艘奢侈的蒸汽舰,其实说白了是因为这两颗船用蒸汽机不够先进,动力无法满足战列舰的需求,抱着物尽其用的想法,便将其拨给了大夏内河舰队,安装在主力炮舰上。
“原来如此...”
尽管像听天书一般,但廖应国这个浙江水师总兵自然不能露怯,便轻抚胡须装作恍然大悟的模样,实际上他根本就是一头雾水。
一坨铁疙瘩,烧煤就能自己运转,哄傻子呢?
在此人看来,这喷烟船应该另有蹊跷,也有可能是对方虚张声势。
在舟山港稍作停留后,大夏内河舰队后方的运输船只终于抵达,这是由上百艘平地敞肚大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舱室里.甲板上满载着粮食.军械等各类物资,是运给那三万征虏军将士的,此船专做运输所用,虽然看着块头不小,其实没有什么战斗力。
因此,内河舰队的主要任务便是给这些运输船护航,以防有歹人见财起意。
大夏的运输船是根据多方面考虑设计出来的,这种平地运输船仅用于在内河流域运兵.运粮,若是远洋运输,则有另一种更庞大的尖底船型,像赴倭国增援的那些步军,便乘坐的就是远洋运输船。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划,大夏内河舰队将会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浙江水师名义上是护航友军,实则也是监视,以防对方袭击内陆,而大明的天津水师到时候也会来接应,有这么两重保险,明廷才放心一些。
行过浙江到达南直隶境内后,扬州城的许多百姓皆来目睹这壮观场面,宽阔的河面上数百艘各式战船正缓缓行驶,领头的两艘大船一路喷着滚滚浓烟跑的飞快,使得身后的船都有些追不上。
老百姓也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怪船,不禁对其指指点点.发出嗡嗡嗡的议论之声,有人从那“夏”字旗上认出这正是南贼的船,大伙顿时慌了神,难不成南贼就这么打进直隶了?
但仔细一看,旁边又有许多大明的战船陪同,众人虽搞不清是怎么个状况,但也心安不少,只是好奇加疑惑的打量着那两艘喷烟船。
浙江水师旗舰上,总兵廖应国正与众将讨论着伪夏船队,大伙的脸色都很凝重,普遍认为仅凭自己是打不过的,即使天津水师加入也顶多势均力敌,可见诸位水师将领对那些伪夏战船评价很高。
廖应国皱着眉头刚想说些什么,却忽有家丁带来消息,原来是伪夏舰队统领黄飞达发来请求,说是想从扬州补给一些优质煤炭,希望贵方能配合。
“这么说,那怪船果真是烧煤的了...”
这一路上,廖总兵虽三番五次的派手下接近那两艘蒸汽船,甚至想找理由登上去仔细瞅瞅,但对方守备森严,却一直没有机会,不过说来奇怪,那怪船在行驶时总在喷出浓烟的同时,不断发出轰鸣声,船尾也被不知名的力量搅动的水流滚滚。
这倒是让此人有些相信那蒸汽机的说辞,眼下他对此物好奇的紧,十分想近距离观摩一番,如果江浙水师也能有这种先进战船就好了。
因此,当听到这个请求后,廖应国顿时欣然应允,并表示补给煤炭的事自己将会亲自操手,目的想趁机混上伪夏的蒸汽船瞧瞧。
与此同时,远在桂林城的辽东使团,宁完我与大玉儿两人正急得团团转,岭南此番的军事行动规模很大,引起民间百姓广泛讨论,尤其是越王殿下为征虏军将士的誓师演讲,更是为青年学子们所津津乐道。
听闻这事后,宁完我犹如晴天霹雳.冷水淋头,自己还琢磨着怎么说动那个越王联清抗明呢,结果人家都已经朝辽东出兵了!
若圣上闻此噩耗定会勃然大怒,自己这个使者能有好果子吃吗。
心忧之下,他连忙叫来大玉儿商议对策,两人现在是束手无策,于是后者决定再亲自登门拜访,想搞清楚大夏与大明是否联手了,大明又付出了什么条件。
“大王,那婆娘又来了,正在府外求见。”
这天晚上,徐晋正埋头批示公文,门外却突然传来卫兵的通报,闻言他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微微皱眉道,“放进来吧。”
片刻后,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卫兵低着头,娴熟的将门再次关上,披着黑色罩袍的大玉儿趁机闪身入内,熟悉的场景再次发生,不过今日她的装扮却又换了换,显得更加的风骚。
“殿下...”
大玉儿杏眼含泪,一进门便扑了过来,二话不说朝男人怀里拱去,嘴里还念叨着殿下为何负我之类莫名其妙的胡话。
“你这骚货,真他妈的欠干啊!”
徐晋捏着对方的下巴抬起,咧嘴一笑,“老子这会火正大着呢?”
大玉儿笑容僵硬,不过心中却有些窃喜,她有心想问那征辽之事是否属实,但眼下又不好开口,于是便嬉笑道,“妾身还以为大王有心无力呢。”
“艹!”
徐晋勃然大怒,屋里顿时发出踢哩哐啷的动静。
门外那两名站岗的卫兵面面相觑,犹豫了一下后连忙将门推开查看,但又飞速将其关紧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