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军阀 第252节

  这天,思明府裴山县著名企业家.“胡氏纺织厂”厂主胡娥亲自来到了军部后勤司衙门,许久未见,此女的厂子办的有声有色,已是岭南地区纺织业的巨头,如今各分厂的工人加起来便有两千之多,算是裴山县当地的支柱企业.纳税大户。

  胡彩娥知道,自己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是站在风口上的那一批人,她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能赚到这么大的身家,除了有政策的指引外,还与另一个男人脱不开关系,也就是好友杨守仁。

  这位前大明知府在仕途上没太大成就,但却与经商一事中大展拳脚,在他的出谋划策下胡氏纺厂迅速在一众同行里脱颖而出,总资产甚至已经超过了隔壁罗庆县的“岭南纺织厂”,要知道,人家那场子可是蔡家开的,那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杨守仁喜好美食,这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对食物的味道以及香料之类的调味品颇有研究,在业余时间,此人甚至不经意间发明出一种极其美味的香料粉,因为是用十三种香料制成,故而得名为“杨守仁十三香”,这玩意现在卖的非常好,因为炖肉.炒菜加点既能去腥又能增香,唯有价格较为昂贵。

  这么长时间的接触,两人本渐生情愫,本有机会喜结连理.一同叱咤商海,但时间一久矛盾也就出来了,主要是在某些事情的看法上不一致。

  胡彩娥是农家女子出身,本来的追求不过是相夫教子.安度余生即可,但命运将她推到了风口浪尖,赚到了想都不敢想的钱,深思熟虑过后,此女与杨守仁商量,想从每年的利润中拿出三成给雇佣发奖金,但却遭到了后者的不解。

  “你疯了?”

  “你知道三成是多少钱吗?”

  杨守仁一脸惊愕,这么多的钱撒出去只有疯子才干得出来,再说了,纺织厂已经对那些雇工够意思了,工钱也是按最高标准来,真是有钱烧的慌。

  “我算过了,如果按照今年的利润,三成就是五万两千零二十四元。”

  胡彩娥不假思索的报出这串数字,她虽没上过学但平日里也是请先生来教自己识字.算数的,早已不是当初大字不识一个乡下姑娘。

  “何必呢。”杨守仁见她来真的,只好劝道,你已经对那些雇工挺好的了,平日里没拖欠过薪资吧,现在还要再给他们发那么多钱,那些泥腿子凭什么?

  胡彩娥解释道,她认为这些钱其实并非自己一个人赚来的,而是那两千多号工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已经拿了大头了,分出一点不是天经地义的吗,一个人这辈子能花多少钱?即使攒下百万身家又能怎么样?能长命百岁吗?

  倒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也能让心里踏实,反正这钱她是发定了。

  杨守仁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说实话,以前当知府那会,他从未受过谁的贿金,素有清廉之名,但那会毕竟大权在握,即使不收金银但其实也在不经意间享受了许多特权带来的便利,当真正成为一名平头百姓时,此人才切身的认识到钱有多重要。

  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态竟然逐渐变了,也开始喜欢积攒财物.甚至以提升效率的方式剥削底下的雇工,而这一切,杨守仁做的心安理得,因为他认为这些钱都是凭自己本事赚来的,是干净的。

  总之,这两人的出身阶层不同,矛盾也越来越大,到后来杨守仁干脆离开胡氏纺厂,专心捣鼓自己的十三香去了,不过他在老东家还有些股份,每年躺着都能分几千元。

  而这回,胡彩娥来军部后勤司,便是为了接一批冬装订单,而且并非为了赚钱,是为了回报将军的恩情。

  “什么!”

  当此女的报价出来后,衙门里一片哗然,那些同行更是露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而专门负责招标的张副总务也有些难以置信。

  众人之所以如此震惊,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就在刚才,这位穿着得体.长相俏丽的胡厂主竟然开口就要拿两万套冬装,而且给出的报价低到离谱,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成本价,一文钱都不赚的那种。

  “费这么大劲,你图什么?”

  张副总务盯着此女打量了片刻,不解的问道。

  “图一个心安。”

  胡彩娥甜甜一笑,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

第495章 大夏义商

  这件事立刻被岭南月报当作典型,发表在该期报纸上,并称赞这位胡厂主为企业家中的楷模,而作为一个典型,胡彩娥不但领到了几张官府颁发的奖状,甚至还得到了面见最高领袖的机会。

  越王徐晋听说此事后,也对该女颇感兴趣,这个胡氏纺织厂在他印象里只是一个中等规模工厂,没想到如今竟发展成行业巨头,甚至业务都搞到中南半岛了,可见这位厂主气概非凡。

  当胡彩娥惊闻大将军要面见自己之时,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那位存在是何等人物?那是九五至尊的身份呐,如今她这个贱民竟有机会一睹圣容,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就这样,此女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精心打扮了一番后来到了柳州城,因为殿下正好要来这里视察。

  柳州的制糖业发展迅速,本地所生产的蔗糖拥有产量大.味道好.外表洁白的几大特点,早已畅销各地,大夏军部也会收购一部分砂糖进行储存,这玩意加在火药里可以增强威力,属于战略物资了。

  如今,这些糖厂大多已在安南开了分厂,在那边种甘蔗的收成更好,而且人力成本更低。

  “厂子搞的很好嘛!”

  越王殿下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袁记砂糖厂的生产线,此为柳州数一数二的商业巨头,徐晋瞅着那些忙碌的雇工暗暗点头,周围的设施虽然在他看来极为落后,有种古典的美感,但放在如今这年头已经不错了。

  听到殿下的夸奖,厂主袁文寿顿时受宠若惊,又是一阵点头哈腰。

  “嗯...厂子没有偷税漏税吧。”徐晋背着手,边转悠边笑呵呵的问道。

  “没有没有!”袁厂主擦了擦脑门的汗,连忙道:“回殿下的话,咱可是一等一的良民,向来是这柳州府的纳税大户。”

  见越王点头,露出满意的表情,袁文寿踌躇片刻后小心翼翼的问道,他听说大夏匠部搞出了一种巧夺天工的神物,好像叫什么蒸汽机,据说将此物摆在工厂里便可使产量大大增加,不知此事属实否,如果是真的,那自己可否将其引进到厂里。

  “哦,你说这个啊。”

  徐晋今日心情不错,便解释道这所谓的蒸汽机没有外人想的那么神,接着他指向那扇用来榨蔗汁的大磨盘:“这玩意应该是水力或畜力驱动的吧,蒸汽机也只不过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动力来源而已,并不是说摆在那里烧香念经就能凭空提升产量,这是很荒谬的嘛。”

  见众人听的似懂非懂,徐晋微微一叹,心道这些家伙根本没有一点科学常识,不过这也正常,大夏发展的太快了,反倒是年轻一代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强一些。

  他表示,民用企业引进蒸汽机促进生产的事情,匠部正在进行商讨,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此物的成本高昂,一般小厂是负担不起的,等产量提升上来了,龙兴银行会参与这一活动,看看能否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和优惠手段,让大夏彻底爆发工业革命,使更多的高新企业出现在岭南大地。

  就这样,离开袁记砂糖厂之后,徐晋在卫兵的拱卫下回到了落脚点,这是一所守备森严的大宅子,乃是仿江南园林所造,环境十分的好,以前不知是哪位大户的宅院,如今也算是越王殿下的“行宫”吧。

  此时正值黄昏,胡彩娥与宣传局报刊司的人员早已恭候多时,后者在这种场合出现也算是老传统了,通常负责记录一些最高指示,这些内容中的一部分又会被刊登到报纸上。

  “民女拜见越王殿下,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正主,胡彩娥仅偷偷瞧了一眼后便连忙低下头,款款施了个礼,她的声音有些发颤,显然颇为紧张。

  “免礼了。”徐晋大咧咧往椅子上一坐,目光在对方身上停留了片刻,此女发丝乌黑.梳着精美的鬏髻,上身则穿着淡青色的竖领大袖衫,下面是织金缎马面裙,整个人的打扮很得体,淡雅中不失矜贵。

  “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徐晋对这位女企业家也颇感兴趣,便示意对方抬起头来,无需那么拘束。

  胡彩娥闻言心肝一颤,只得乖乖照做。

  徐晋瞧了瞧后微微点头,这姑娘身高约一米六出头,虽然不算矮但骨架却比较小,故而显得身材较为娇小,相貌也是上乘,大眼睛高鼻梁。

  他记得此女貌似是农家出身,还能保持这么白的皮肤倒是罕见,也算天赋异禀了。

  “胡姑娘天生丽质啊,又是个富婆。”徐晋笑道,“怎么还没成亲。”

  “啊?”胡彩娥闻言一愣,面对这个问题有些手足无措,最终只能红着脸表示缘分还没到。

  “缘分嘛...是要自己争取的。”徐晋爽朗一笑,示意对方坐下。

  两人闲聊了一阵后,气氛逐渐没那么拘束了,正好饿了徐晋便示意边吃边聊,就当在自己家一样,放松一些。

  当谈到那两万套冬装的事情后,胡彩娥认真的说道,自己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打算为大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她流着眼泪动情的表示,两年前自己还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农家女,是大王.是保乡军让大伙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有能力了又怎能不报答呢。

  听罢,徐晋也是感慨万千,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帮助了那么多老百姓,这可能是这一辈子干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吧。

  “来,姑娘不忘初心让人敬佩,本王敬你一杯。”

  辛辣的凤鸣酒入口,胡彩娥被呛得咳嗽阵阵,连忙一脸抱歉的捂着嘴,见状徐晋不禁关怀的替她拍了拍后背,胡彩娥的脸蛋“唰“的一下,变得通红。

  “这个要记下吗?”

  这时,那名负责记录的年轻编辑挠了挠脑壳,拿不定主意只得向师傅求助,而后者则严肃的摇了摇头。

  “娃呀,你还年轻,以后得多学.多看。”

第496章 黑狱

  气氛逐渐暧昧起来,胡彩娥心中紧张无比,她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比如大王若是来强的怎么办,自己是不敢也不能拒绝的,可两人毕竟只是头一次见面。

  所幸,接下来的饭局很顺利,越王殿下还是要脸面的,并没有直接给此女搞恩情注入。

  “对了,贵厂有没有兴趣引进蒸汽机?”

  酒过三巡,为了表彰胡姑娘的大义援军,徐晋便也投桃报李,匠部是打算到时候先找几个民间企业装配上蒸汽机来当试点的,这个名额非常珍贵。

  作为商场女强人,胡彩娥自然也消息灵通,她也对这个据说能大幅度提高效率的机械非常感兴趣,只苦没有接触的机会,眼下一听这话,此女顿时喜出望外。

  “民女多谢大王!”

  徐晋将她扶起,表示现在是新时代了,这些繁文缛节就不要搞了,越王殿下动情的说道:

  “像胡姑娘这样的义商,大夏是鼎力支持的,今后若是遇见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尽管来找本王。”

  两人的距离很近,胡彩娥心中听罢心中一暖,连忙施礼称谢。

  另一边,经过长途跋涉各方人马逐渐朝辽东汇集而去,清帝黄台吉一方面派人去湖广.江西分化拉拢左.献二人,另一方面则时刻关注着内地的军情,并将大军往前线调集。

  辽东独立团此时正藏匿在兴安山脉中,多择与豪格所率的这支清兵战斗力很强,而且人多势众,独立团根本打不过,只得又跑回老巢,幸运的是这山脉地势复杂,清兵不熟悉地形贸然进入会遭到伏击,尤其是那些威力巨大的红夷大炮根本进不来山。

  就这样,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辽东独立团靠着在山脉里打游击战,这才跟清兵陷入僵持,一个出不来另一个进不去,但从长远来讲,只要鞑子继续围山,独立团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这段时间物资严重不足,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实行一日一餐制了,但这种状况也坚持不了太久,林昌永已经让那些妇女四处收集草根.树皮,以应对不时之需,而山脉里的各种小兽更是被捕之一空。

  “现在的情况非常困难,但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大夏不会忘记我们的!”

  林昌永戴着一顶狼皮帽子,他的脸颊深陷.身形消瘦,但语气依然铿锵有力,在辽东的这段时间,此人逐渐与乌尔塔的妹妹“乌索”渐生情愫,两人虽未成亲却已有夫妻之实,在他的教习下,那些索伦人的卫生习惯已经大为改变。

  大明京师。

  巍峨城墙下,一个单薄的身影正站在原地,怔怔的望着那熟悉的城门。

  “京城的风沙可真大呀。”

  杨嗣昌鼻头一酸,自顾自的擦拭掉几颗浊泪,他这一趟跋山涉水的回到王庭,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一路上生过病.遇见过歹人,能活着回来纯属运气好。

  “什么人?打哪来的?进城做什么?”

  京城戒备闻言,城门洞处的守兵见这家伙穿的破破烂烂.又黑又瘦,活像个叫花子,便立即过来盘问。

  闻言,杨嗣昌挺直腰板,不紧不慢的报出名讳,这一下顿时让那几个兵痞面面相觑,目光也有些惊疑不定起来,杨大人的名讳谁人不知。

  “放你娘的屁!”

  这时,其中一人却有些不信邪,冷笑一声道:“放肆!哪里来的野人竟敢冒充杨大人。”

  “老子看你真是活腻歪了!”

  说着,他冲过来对着杨嗣昌就是一个大耳光,后者猝不及防之下顿时被扇的眼冒金星,还没来得及说话,膀子便传来剧痛,正是被那军士反剪双臂了。

  “大胆!”杨嗣昌的半张脸火辣辣的疼,他惊怒交加的咆哮道:“杨某是不是冒充的找人一看便知,尔等无辜殴打良善,还有王法吗!”

  守兵却也懒得跟他多说,直接将其扔进了地牢,这里关押的尽是各种刁民,有叫花子.扒手.江湖骗子等等,皆是在城门附近抓到的,专门被那些守兵当苦力使唤,干些挖水渠.修补城墙差事,心情好了给碗稀粥。

  不过能留下的人都是看上去有力气的,否则连稀粥都混不上,会被移交给衙门,杨嗣昌因为又黑又小,并没有做苦力的资格。

  在不见天日的大牢里,根本不知道时间,牢房里弥漫着粪便和排泄物混合而成的恶臭,唯一能落脚的地方是那堆还算干净的稻草,这是犯人平时睡觉的地方,但已被牢头占据。

  又过了几日,大约在深夜时分,迷迷糊糊正靠着墙休息的杨嗣昌被一根竹竿捅醒,原来是两名带着方帽的狱卒。

  就这样,浑浑噩噩中杨大人又被转移到另一间单独的囚室,奇怪的是,往日凶恶的狱卒今日却变得态度极好,甚至还给他端来了一盘酒肉。

  这时,杨嗣昌还以为自己终于能出去了,便朝那狱卒乐呵呵的拱了拱手,接着打量起这几个香喷喷的菜肴来,同时狂吞口水。

  烧鸡的形状有些不规整,显然是被人撕掉了一半,那盘猪头肉尚带余温,还有一碗混合着豆麦的糙米饭,以及一小壶黄酒。

  “嗬!这拱嘴好!”

  杨大人见状也不再客气,笑眯眯的捏起软烂的半个猪鼻子塞进嘴里,这玩意酱香味浓郁.嚼劲十足,简直是一等一的下酒好菜,杨嗣昌以前当官那会怎会吃这种东西,便是猪头肉他也看不上,认为是贱民用来解馋的。

  “哼,谁都知道拱嘴好。”

  那狱卒皮笑肉不笑的应了声,又晃了晃手里拎着的镣铐,接着道,“吃好喝好,哥俩一会还得给你上铐子呢,明个一早好安心上路。”

  另一个狱卒用指甲从牙缝里剔出一条鸡丝,口中的话有些含糊不清:“能给周家顶包也是你小子的福分,到时候去了阎王爷那可别怪咱哥俩,俺们也是听命行事。”

  杨嗣昌闻言愣住,嘴里的半个鸡腿哐当一声直接掉在地上,原来,这他娘的是断头饭!

首节 上一节 252/2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