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留学生返乡
“顶包”这种事在这年头很常见,以前在京城当官那会,杨嗣昌便听说过有富家子弟犯事之后,便常让奴仆或抓来的乞丐顶罪,只需随便赏个十数两银子即可,可他万万没想到,如今连死囚都能掉包了,大明的刑部已经烂到这种程度了吗。
“两位兄弟...”杨嗣昌的声音有些打颤,他心中后悔不迭,早知就老实呆在岭南好了:
“听我说,我真的是兵部尚书兼三省督师杨嗣昌,是从南边逃回来的啊!”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接着,他涕泪满面将这一路辛酸全盘托出,那两个狱卒见他说的有理有据,心里也不由打起了鼓,莫非...
“甭管你是谁,都对不住了。”
瘦脸狱卒皱了皱眉,他自知万一此人身份属实,那么这事一旦暴露出去,自己绝对是没好果子吃的,倒不如不辩真假,就让此人干净利落的死在这算了。
说着,他甚至抽出腰刀打算将这家伙的舌头给割了,以免到时候生出乱子,可转念一想,又担心犯人因失血过多而亡,便有些犹豫不决。
另一名憨壮些的狱卒则有些心神不宁,“尚书”那得是多大的官儿啊,万一真像此人说的那样,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有些心虚的咽了口唾沫,强装镇定道:“不管你是真大人还是假大人,俺哥俩身份低微难以辨别,您老人家还是安心上路吧,耽误了事情大人肯定会怪罪的。”
这狱卒犹豫了一下,表示如果你还有什么遗言的话可以交代一下,能办的自己肯定会帮忙办。
杨嗣昌仰屋叹息,他知道自己是走不出去了,恨只恨朝廷腐败,壮志未酬身先死啊,当正面这个残酷的事实之后,便苦笑一声坦然受之。
风餐露宿这么久他实在太缺油水了,那几碟肉菜早就被他风卷残云般的吃完,但肚子这才刚垫了个底,于是他认真的想了想后说道,眼下还真有一件事要麻烦两位。
“尽管说吧。”
那狱卒对视一眼,皆松了口气。
“我还想吃饭菜。”
“这个好办,想吃什么菜尽管说,哥俩这就去给你买。”
“那就太感谢了。”杨嗣昌深吸一口气道“听好了,我要吃...”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 ,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
“停停停!”
眼见此人跟念经似的喋喋不休,瘦脸狱卒摸着脑门一脸痛苦,继而脸色也变得铁青。
好家伙,这是来找茬的吧?
“阁下还是且好生待着吧,您说的那些菜,等下了地府再吃也不急。”
说着,他便冷着脸示意同伴给这厮将脚镣上上,顺便扯出一块破布塞进杨嗣昌嘴里。
随后的几天中他被转移到死牢,就在此人已经心灰意冷.静待死亡之时,事情又突然发生了转机。
这天,刑部司狱左殷在跟手下喝花酒的时候,从后者口中听说那那幢发生在城门口的笑谈,有一乞丐自称是什么兵部尚书,结果被揍了一顿扔到牢底,众人闻言哄堂大笑,有人更是嘲弄道:
“嘿!这年头谁都敢冒充朝廷命官了,还他妈自称尚书,会写这两个字嘛哈哈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左司狱听罢本视为笑话,但不知怎么滴他的右眼皮开始猛跳,此人向来比较信奉那些鬼神之说,于是便在街上找了个老道卜了一卦,后者用的是六爻法。
“依我看,阁下要倒大霉了。”
“可有破解之法?”左殷闻言十分焦急,他一向很相信这些东西,遇见重大事宜皆要算一算,否则心里头乱糟糟的。
“你看,此为泽水困卦。”那山羊胡老道从怀里悉悉索索的掏出一卷古书,指着其中一角解释道:上卦是兑,为泽,下卦是坎,为水...”
“占得此卦者,易有丧葬牢狱之灾,至于解法嘛,唯有靠自己了,坚守正道.变坏事为好事尚未可知。”
左殷认真的听完,给了一小块碎银子后顿时将老道乐的眉开眼笑,接着他便心事重重的回到衙门,后来又不知为何想起了酒桌上的笑谈,心里顿时一个咯噔。
难道...
紧接着,此人便连忙闯进死牢,狱卒见顶头上司来了倒也不敢阻拦,左司狱在盘问一番后很快找到了那名犯人,只不过后者如今嘴里被塞了麻布,面对他的询问也只能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见状,那瘦脸狱卒脸都快吓白了,只得谄笑着表示,此人不过是周家的恶奴而已,当街打死人证据确凿,这种审讯的脏活小的们早就干好了,这家伙连认罪书都欠了。
“本官问你了吗?”
左殷冷冷的看了狱卒一眼,并命令对方将犯人嘴里布条拿出来,见这家伙满头大汗的呆立在原地,甚至打起了摆子,他心中顿感不妙!
随后的盘问中,左司狱脑门的汗就没停过,以他的身份是没资格见曾经的杨尚书,但这人的身份应该不似作假,虽然据说这个杨大人后来兵败被擒,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似乎并未剥夺其官衔,也就是说,理论上自己面前这位仁兄,依旧是大明的兵部尚书!
“杨大人,您受惊了!”
这个惊人立刻被左司狱通报上去,主事得知后吓了一跳,员外郎.郎中们也是目瞪口呆,刑部的左右侍郎闻讯后又立即告知了尚书刘之风,后者震怒之下连忙亲自去狱中查看,在确认身份后将这一消息连夜送到宫中。
“什么!”
“杨嗣昌回来了?”
“哐当!”一声,茶盏应声落地。
朱由检这会正在御书房内挑灯看折子,这些事虽然有内阁帮助,但他总觉得不放心,每日还是坚持将那些奏折细细的审一遍,尤其是各地的军报。
在听完太监的报告后,朱由检心里又惊又怒,当即也顾不上看折子了,连忙道:
“将刘之风和杨嗣昌带来!”
第498章 久别重逢
半晌后,守在宫门外的刘.杨二人得到了圣上召见的消息,连忙随太监一同快步入内。
“杨大人,你受苦了。”
刘之风痛心疾首的说道,“都怪我用人不察,本官先在这里给你赔不是了。”
“嗨!”杨嗣昌大难不死,心有余悸的摆了摆手,“刘尚书说的哪里话,杨某打了败仗被俘,如今亦是戴罪之身。”
他勉强一笑,道:“罪臣被抓入大狱也很正常,这点苦头并不算什么。”
话虽这么说,但刘之风却不敢大意,因为对方虽然早已离开大明的权力中枢,然陛下却时常提起,这说明什么,此人在圣上心中还是很有存在感的,不可小觑。
“罪臣...微臣,拜见圣上。”
不一会,崇祯皇帝终于见到了曾经的这位爱臣,望着那道黑黑瘦瘦.乞丐版的身影,朱由检久久无言,最终深吸一口气后示意二人平身。
“一别许久,没想到杨某竟还能得见龙颜,便是死也值了!”
杨嗣昌眼中噙满泪花,趴在地上泣不成声,旁人无不为之动容。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朱由检也被他的一片赤诚所感动,眼眶逐渐变得湿润,从岭南千里跋涉回京,在没有沿途驿站配合.没有军士护送的情况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原本崇祯皇帝对于此人战败一事还耿耿于怀,心里是有些怪罪的,再加上朝中也有不少人落井下石,说南贼做大跟杨督师战败有直接关系。
但如今嘛,当见到对方的这一刻,那些不满.埋怨的情绪却突然消失不见,仅剩久别重逢后的唏嘘。
“快起来吧。”
朱由检走向前,亲自将杨嗣昌扶起,而对于刘之风却没有什么好脸色,原因也很简单,你这个刑部干的什么事啊!
“给朕说说,这一路是如何回来的,那伪夏怎肯放你。”
杨嗣昌老脸一红,不过此人现在晒得黝黑再加上灯光暗,倒也看不出来,见圣上好奇,他便添油加醋的将返京之旅描述了一遍,再将遇见的困难夸大化一些,而对于最后那个问题,杨大人却只是语焉不详的表示,自己是趁伪夏贼兵懈怠之际,偷偷跑走的。
“好!好!”崇祯皇帝听完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后也是暗自心惊,同时也欣慰无比,如今京师似有一些流言,无非就是大厦将倾.朝廷离心离德,官老爷们已在暗自找下家了。
他朱由检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还是有忠良的,朝廷依旧有号召力,像杨爱卿这种不畏艰险.千里回乡的事迹,不正是大明朝版的“苏武牧羊”吗。
“爱卿辛苦了,朕便先恢复你东阁大学士头衔吧。”
“臣叩谢陛下!”
次日,朝会中。
当精心打理后的杨嗣昌着绯袍.迈着四方步出现在太和殿之时,立刻引起一片哗然,昨夜之事还没有几个人知道,因此大伙都像活见鬼一样。
内阁首辅周延儒皱起眉头,脸色阴沉的可怕,这种事...圣上竟然没有提前告诉自己,这可不是很妙啊。
他心里头一边担心自己的地位,另一边则担心陛下会不会已经对自己失去信任了。
也有一些脑子活泛者,眼下虽然惊愕,但却立马凑过来与杨大人套近乎了,无论此人是如何回来的,但能再次站在太和殿里,便说明其深眷圣恩呐,还不巴结等什么呢。
“杨卿虎穴脱身,能回到京师实在我大明的幸事,朝廷有此忠良之臣,朕甚感欣慰。”
这时,朱由检含笑注视着杨嗣昌,示意他将一路的艰险讲与众人听听。
半晌后,太和殿内群臣面面相觑.不禁嗡嗡嗡的议论起来,因为方才杨大人讲的那些故事,有些实在太过离奇了,更像是从杂书上摘抄下来的一样。
就比如说,杨大人讲述自己曾在川陕边境赶路时,遇见了大队的闯贼人马,当时的情况可真是凶险万分,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草丛里却突然钻出一条巨蛇,不由分说将其吞入腹中,杨大人在蛇肚子里险些被憋死,最终摸索出一把匕首剖开蛇腹侥幸逃脱。
而这时,他发现这大蛇竟然已经带着自己来到数里外了,正好避开闯贼大部,尽管这个故事漏洞百出,但还真有不少人听的津津有味。
这时,首辅周延儒冷冷一笑,道:“杨大人。”
“据闻南贼通常都是将俘虏打入所谓的劳改营,只有分数积攒够了才能重获自由,你能这么快出来,着实令周某佩服。”
“不如给各位讲讲那劳改营中的逸事吧。”
朱由检微微皱眉,略带不满的瞥了一眼周首辅,此人心里那点小九九他又如何不清楚呢,之所以对杨爱卿有敌意,也是担心对方抢了自己的地位。
可说实话,崇祯皇帝的确对周延儒已经有所不满了,原因主要出在新京营身上,朱由检原本对这支花了大力气打造的新军.期望很大,结果却不尽人意,从之前的清兵入寇事件中来看,新京营的表现稀松平常,战力更是比不过关宁军。
要知道,为了搞出这支军队,他朱由检差点把龙内裤都给当了,皇庄的耕田大把大把的撒出去,饷银.粮草也是优先供给,结果练出来兵也就是寻常的战兵水准,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便是这个周延儒贪污受贿,使那些勋贵.官绅子弟混了进来。
这可就让朱由检勃然大怒了,周延儒贪点小钱他其实不在乎,只要能办事还是可以用的,但问题是此人并没有将事儿办好,而且崇祯皇帝甚至怀疑,这个周首辅之所以收钱给京营安插人,搞不好就是为了控制新军,或者最差也是为了跟那些勋贵官绅抱做一团,也就是结党!
因此,崇祯现在对周延儒已经逐渐失去了信任,私下里他正在收集此人的罪状的,如果不是考虑到暂无人能代替此人位置,恐怕早就将周延儒给打入大狱了,仅是在隐忍而已。
而随着杨嗣昌归来,这种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
第499章 陛下何不造反
这次朝会过后,周延儒敏锐的察觉到了什么,这个大明首辅的位子是真不好坐啊,他这时不禁想起昔日的政敌.也就是前首辅温体仁离京时那番饱含深意的话来:
“呵呵...周大人呐,你现在算是位极人臣.志得意满了吧。”
“不过别高兴的太早,咱俩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在这大明朝啊,越想办事的人他就会死的越快。”
而另一头,杨嗣昌这位大夏留学生因为对南边的事最为清楚,立刻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重视,常与其彻夜长谈,通过交谈,后者也对伪夏的许多事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陛下,恕臣直言,朝廷之所以南北受挫.诸地沦丧,核心原因还是体制的问题,政令不通.吏治低效反应到兵事上就是节节败退。”
这天,在与圣上于御书房促膝长谈时,杨嗣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唯有彻彻底底的变法才能挽救大明,否则朝廷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如此直言不讳,朱由检罕见的并未发怒,只是叹息道:“爱卿说的朕都知道,可自古以来变法何其难也,不是朕不想做,而是面对的阻力实在太大了,奈何文武百官皆使绊子。”
“爱卿还有其它法子吗?”
杨嗣昌深以为然,他想了想后苦笑道,“除此之外,的确还有一个办法。”
“陛下不如造反吧,自己当这个破局者。”
“什么?”
朱由检吃惊的盯着对方打量了片刻,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造反?你是说让朕自个造大明的反?”
“不错!”杨嗣昌眼中闪过一丝疯狂,在岭南的这些日子受新思想不断冲击,导致此人的许多想法都变了,面对如今的死局,常规手段已经不起作用了,必须跳出固化的思维。
他解释道,如今朝廷的体制已经烂透,各衙门吃拿卡要就是不办事.诸大臣阳奉阴违当墙头草,陛下倒不如直接率新军和少数忠良出京奔赴南直隶,让那些奸臣.贪官自己在城里玩吧,随后,圣上可效仿昔日的成祖,再来一次靖难之役由南打进北。
“你...你...”
这会,崇祯皇帝浑身颤抖,说不清是惊还是怒,他的嘴张的能塞进一个拳头,此番言论难免有些惊世骇俗,使其脑子一下子根本转不过来:“朕不明白,即便如此又能改变什么?”
“这不是瞎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