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部分则准备隐姓埋名,就这样在虾夷岛生存下去,不过更多的则是在各头领的号召下,决定向夏军投降。
施琅便是如此,郑家虽对他有知遇之恩,但这几年自己每战皆身先士卒.那一身伤疤早已将这份恩情给报了,经过与大夏的数次战役,此人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这郑芝龙是个目光短浅的庸主,跟着他混是没有前途的。
于是,施琅便凭借自己在军中积累的威信,收拢了一千来号残军与正在倭国的大夏舰队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向对方投降,郑元秋闻讯后颇感意外,欣喜之余便在南宁号上与之会面,将这些郑军的武器收缴后,用返乡的运输船载回岭南。
此时,徐晋正凝神打量着这位大名鼎鼎的施琅,此人个头矮壮,生着大圆脸.狮子鼻,表情严肃话不多,但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你是说,郑氏父子朝南逃去了?”
“回殿下的话,的确如此。”
“嗯...”徐晋闻言俯首,盯着桌案上的地图陷入沉思,从海图上来看,郑芝龙从虾夷岛一路向南的话,沿途会有许多中小型的岛屿倒是能为其补给,再往南,海图上是一片空白,因为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
但他知道,那里正是澳洲大陆的所在地。
这条路线根本无人走过,洋流.风向也一无所知,无疑是非常凶险的,徐晋认为这郑氏父子八成会迷失在海上,或是葬身鱼腹,但也有很小的可能抵达那座大陆,毕竟有哥伦布这个例子在前,这种事谁也说不准。
罢了,无论如何等日后大夏舰队开赴澳洲之时,一切便可揭晓。
不过让徐晋奇怪的是,在历史上郑芝龙此人可没这么大的心气啊,否则也不会降清,按理来说这家伙心灰意冷之下应该向大夏投降才是。
面对越王殿下的这个疑问,施琅老老实实的说道,起先郑芝龙确实有这个打算,但其子郑森却一意孤行不愿降夏,两人为此争执了好几日,最终这个当父亲的还是没拗过儿子。
“原来如此。”听到是郑森的想法,徐晋倒也能够理解,少年嘛,心高气傲是很正常的,在历史上,国姓爷也是一个极为倔强的人。
“你能弃暗投明,携众归降我大夏,本王深感欣慰。”
“便暂且任参谋顾问一职罢,这段时间正好在讲武堂进修一番,熟悉我大夏的军情。”
通常被夏军俘虏的人员,都要先打往战俘营进行思想改造,不过对于主动投降的人员,这方面就比较灵活了,施琅这回带一千多号人主动投诚是有功的,再让人家去劳改肯定不合适,因此先从虚职做起,顺便可以考察一下此人的能力和态度。
片刻后,内统局总务凌棠报告,原来是人资办接收到了一名叫做“维维亚尼”的夷人,这家伙正是伽利略的弟子,在收到恩师寄来的信件后,维维亚尼不禁对神秘的东方心生向往,便带上妻子一同登上了船,在看望恩师的同时顺便旅行。
同时,维维亚尼没有忘记伽利略的叮嘱,专门为对方带了一箱的比萨通心粉。
徐晋闻讯颇感意外,这么久了,他差点都忘了此事,没想到这二人果真是师徒情深,无论如何,大夏是欢迎人才的。
数日后,大匠伽利略带着一名卷毛年轻夷人来到了王府。
“尊敬的越王殿下,这是我的学生.维维亚尼。”伽利略如今的汉语非常不错,气色红润精神状态也很好,徐晋见状暗自点头,看来此人应该可以多活几年了,能为建设大夏出更多的力。
他微微点头,接着打量了一番维维亚尼,这家伙个子挺高,留着时髦的卷发,长相就是正常的夷人长相,高鼻深目嘴唇极薄。
徐晋对此人的事迹并不是很熟悉,于是便干脆询问起来,比如阁下在意大利是做什么工作.搞什么研究。
充当翻译的伽利略与之交流了片刻后答道,维维亚尼在自己走后,继任了托斯卡纳河流总监一职,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并且在数学.物理.几何上很有造诣。
伽利略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是自豪,看的出来这二人的感情很不一般,比起师徒来说更像是父子。
徐晋听的暗暗点头,心道此人是个当大学教授的好料子,而紧接着,维维亚尼叽里哇啦说了一串什么,经过伽利略的翻译,原来是这家伙说自己正在尝试制造气压计,图纸已经画的差不多了,不过意大利当局并不重视这个,所以他希望殿下能调配一些资源来做实验。
“这个好说。”
听到这话徐晋高兴的合不拢嘴,会搞发明的人都是优质人才,属于大夏的宝贝,甭管从哪来的,既然来了就别回去了,好好在岭南效力吧。
离开王府后,伽利略兴致勃勃给维维亚尼分享了一些全新的知识,比如力学三大定律和相对论,后者先是惊愕,但听懂后呼吸顿时急促起来:
“哦!老师,这些物理定律实在太伟大.太了不起了,您究竟是如何发现上帝的秘密?。”
“不,我的孩子。”
伽利略露出慈祥的微笑:“这些东西都是那位越王殿下告诉我的。”
“在这里,他就是上帝。”
第503章 天朝见闻录
倭国。
于岛根一战中,十六万幕府大军面对三万夏军束手无策,那些足轻们的士气都很低迷,对方虽然人马不多,但火力确呈碾压状,而且近战能力极强。
在战场上,要杀死一名挂上刺刀的夏军步兵,需要三名长枪足轻合力才能做到,除了军事素养和训练量的差别外,与双方的身高也有很大关系。
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倡全民食素,再加上岛国环境等客观因素,这时代,倭国平民的身高换算成后世单位的话,基本处于一米四至一米五区间,也就是水浒传里头那武大郎的水平。
当然,正史中的武大郎可不是什么三寸丁.谷树皮,人家是身高一米八的汉子。
在倭军里头,身高能达到一米六的绝对是鹤立鸡群,属于吕布级别的人物,但凡这类兵卒,基本都是营养充足的高级武士阶级出身,那是真能傲视群雄。
再一对比夏军,双方的士兵在个头上的差距就非常显著。
岭南的成年男丁身高都在一米六以上,这在整个大明范围算偏低的,北方要更高一些,不过大夏征兵向来择优而选,挑的都是那些最强壮的兵员,因此夏军步兵的个头普遍都在一米六五左右,军营里一米七的汉子也并不罕见,个别军官能达到一米八以上。
于是,在岛根战场上,当倭军好不容易突破火力封锁,打算与敌方短柄交接之时,却发现跟这群家伙近战根本没得玩,那场面简直就是一群吕布围剿哥布林,双方个头的差距立刻转变成近战能力的差距。
当然,这也给夏军的步兵们带来了一些困扰,由于居高临下,原本那些需要端平枪身.刺向对手胸膛的刺刀技,不得不临时改为弓着腰朝斜下方刺,乍一看就像叉鱼一样。
数次交手之后倭国联军折损许多人马,德川家光麾下的一些大名开始阳奉阴违了,毕竟谁也不想把身家全搭进去,因此,对抗夏军的主力一直都是幕府的直辖军队,但现在的问题是根本拿对方没办法,再加上仓促进军,粮草补给准备不足,无奈,倭军只能先退出岛根.撤回兵库。
“再去与他们谈谈吧,看看能不能休战。”
心力交瘁的德川家光回到江户后,立刻招来了家臣中村敬斋:
“只要夏国肯退兵,撤出岛根.长崎诸地,幕府...将奉其为宗主,并年年朝贡,岁岁觐见。”
说完这些话,德川家光仿佛在一瞬间苍老了许多,之前他虽然在国书里也谈到了奉大夏为宗主国的事,不过那会仅是说说而已,给对面个台阶下,但现在,他的确是真心实意的。
经此一战后,此人清晰的认识到了夏军的战斗力,作为最高统治者,德川家光非常清楚,以日本国的财力.物力.兵力,是绝对不可能跟大夏较量的。
这一次,对方仅出动三万兵马而已,幕府在倾巢而出的情况下都只能退败,若人家再往倭国投放个数万兵力呢?
这事若放在明国身上,德川家光是不怎么担心的,但这个大夏如今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权霸主,以对方的强大舰队及运载能力,再输送几万兵马完全有可能做到。
“嗨。”就在中村静斋正欲离去之时,德川家光又叫住了他,沉默片刻后让对方不要空手去,多带些金银.美姬一同上路,届时上供给那位越王,如此才好彰显幕府的诚意。
“你去过夏国,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面对将军的疑问,中村敬斋思索片刻后叹息道,“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比明国,甚至曾经的蒙古人更可怕。”
中村敬斋是熟读汉学的,汉语自然也非常不错,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为将军简短的讲述了自己的见闻。
在北部湾上,海面上那密密麻麻的运煤船.渔船.捕鲸船.以及大大小小的港口给此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地的造船业之鼎盛,由此可见一斑。
“与传统的中原王朝不同,夏国兴于西南沿海.以海贸发家,其对海洋.对向外扩张有极强的兴趣,甚至称得上疯狂。”
见德川家光紧皱眉头听的仔细,中村敬斋接着讲道,由于时间仓促,自己仅经过了南宁.柳州数府,这些地方都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厂子.作坊,据说各行各业都有,当地的百姓的精神面貌都很不错,府城里宽阔.洁净,商业活动极为频繁。
中村静斋与德川家光二人限于时代,还无法理解“工业化”国家是怎样的存在,但通过这些信息他们能察觉到夏国的经济潜力。
道理很简单,那么多工厂就能生产许许多多的物资,那么这些商品卖出去又会带来许多财政收入,大夏专横霸道,谁敢不买他们的东西?
“哦对了。”这时,中村敬斋突然想起一件事,之前他曾与随行的夏国官员闲聊中得知,大夏似乎正在安南那边修筑一条铁路,由于“铁路”这个词太过陌生,于是前者疑惑之下便多问了几句。
“李桑,何为铁路?”
“铁路就是铁做的路啊。”那外事司官吏姓李.年纪挺大,他闻言笑了笑,露出看乡巴佬一样的眼神:
“简单来说,就是往地上铺两层铁轨,这样的话车子跑在上头就如履平地,轻快的很!”
见对方还是听不懂,他又好心的拾起两根树枝往地上摆成平行线,开始比划起来,而这一下,中村敬斋终于听懂了,他尴尬一笑后不禁询问道,这条所谓的铁路究竟有多长。
“大概几百里吧。“
“什么!几百...里?”
这个吓人的数字让中村敬斋张大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
铁料那是多珍贵的东西啊,几百里长的铁轨得造多少把刀.多少条枪,夏国竟然奢侈到拿珍贵的铁来铺路,这简直就是暴敛天物。
“嗨...阁下少见多怪了。”那李姓官吏不以为然的笑道,“我们大夏有的是铁,安南和云南好几个大矿呢.开采量很足,矿工也多的是.海运效率又高,铁这玩意已经没过去那么金贵了,现在谁家没几口铁锅呀。”
“铁路算什么,你是没见过用纯铁做的马车,啧啧...那玩意甚至不用牲口拉,往炉子里加点煤就能自己跑,一天一夜都不会停。”
这些信息给了中村敬斋极大的震撼,他连忙咽了口唾沫露出讨好的讪笑,想让对方带自己见识一下那所谓的铁马车
不过后者却摆了摆手,道:“此物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况且咱也没这个权限。
第504章 倭国维持会
德川家光无法理解所谓的铁路,倭国资源匮乏.铁料一直都是极为珍贵的战略物资,要知道就连许多杂兵手里拎着的都是竹矛,大夏奢侈到用铁来修路,可见其钢铁产量之巨,仅此一事,便给了他难以言表的震撼。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真是令人感到绝望啊。
另一头,幕府大军退走之后,夏军便顺理成章的将与岛根接壤的广岛.山口二地占领,此外,九州岛的长崎.福冈.佐贺亦在控制之中,这些藩国的面积其实就跟大明的一个县差不多,总而言之,如今夏军已占领了倭国约四分之一的领土。
这期间,九州岛的几个藩国见事不妙,当地大名便主动派人前来乞降,没办法,连幕府十六万大军都被赶跑了,自己这三瓜两枣如何经得起折腾,只怕一个照面就没了。
夏军在倭国的人数有限,考虑到各种原因,郑元秋在与步军将官商量后,决定接受这些家伙的投降,并将其召为仆从军,九州的诸大名对此定然不满,但却敢怒不敢言,对于这些人来说,要么站在幕府一方,要么投靠大夏,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想中立那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本身的地理位置很是尴尬,也只能向夏军投诚。
如今,在岛根.长崎.佐贺这些夏军控制的地盘中,都各设有一个“维持会”,该机构主要是为大夏太君们从辖内征集粮草的,毕竟一味的靠本土海运不是个事,唯有以战养战才能在这里站稳,另外还有搜集民间反抗势力信息,及监视当地大名的职责。
这个在倭国民间臭名昭著的维持会中,清一色全是精夏份子,大多都声泪俱下的表示自己是纯正的汉裔血脉,甚至把族谱都带来了,倭人本就慕强,这些家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给王师办事,给太君效力,皆化身为最狠毒的恶犬。
有时候,这些倭奸对待同胞的手段太狠辣,就连夏军都有些看不过去。
此时,佐贺藩。
大别村里泥泞一片,地上布满了人的脚印和牲口的蹄痕,这会,村里两百多号丁口皆已被集中在那块较为开阔的大场,这里是平日打谷子.晒谷子的地方,周围还能见到几个碾子和石磨。
小野四郎骑着一头白嘴毛驴,笑眯眯的在人群中那一张张面孔上扫来扫去,丝毫没有往日怯懦的模样,此人与夏军接触的比较早,运气好便当了佐贺维持会中的一名小队长,手底下管着七八号狗腿子。
自打为大夏太君效力后,小野四郎无比的厌恶自己倭人身份,他从旁人那里得到灵感,连忙回家翻起了快要腐朽的族谱,这一翻不得了,自己的祖上貌似真与中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反正是据三十代以前的某位先祖记录,小野家是从某某家的分支,然后这个某某家又是谁家的旁系。
总之,七扯八扯,总算是与先秦移民搭上关系了,这顿时小野四郎欣喜若狂,原来自己身上也流淌着高贵的华夏血脉,尽管这血脉已经稀薄到只有几百分之一的程度,但那也跟旁人有天壤之别。
于是,他凭此进入了维持会,甚至专门借钱买了一套明制衣物换上,并刻苦学习汉语.汉礼,发誓要做一个纯正的中国人!
其实大夏根本不在乎这些家伙是不是所谓的汉裔血脉,要的只是一个态度.一个立场而已,这些倭奸说自己是汉裔,便代表着与本地土著划清界限,身份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万一夏军走了,那这些所谓的“汉裔”是绝对会遭到德川幕府清算的,这点倭奸们都很清楚。
今日来这大别村,小野四郎的任务是来征粮的,然后将粮食再运到城下町交给此地的后勤官太君,这种活儿他已经干了好几次了,算是轻车熟路。
“按人头算,每人交两斗米!”
村民们听见这话后不禁露出为难的表情,这两年收成本就不好,前段时间打仗领主老爷又征了一次粮,再加上杂七杂八税,家里口粮十分紧张,有些人米缸都见底了。
小野四郎可不管这些,见众人不为所动便骂骂咧咧起来,言称你们这些刁民不交粮,难道让老子交?
“哦...我明白了。”
“你们不愿意给大夏太君交粮,那肯定是准备给幕府交了!”
“真是好大的胆子!”
这时,那些狗腿子已经拎着棒子缓缓向前,盯着刁民们的眼神极为不善,在他们的恐吓下,那些村民只得不情不愿的交够粮食,不过在心里头,早就把这群倭奸骂的狗血淋头了,有几个想反抗的,也立马被旁人赶紧拉住了。
眼见任务顺利完成,小野四郎乐呵呵的村民喊话,所有交够三次粮食的人可以到城下町领一张“良民证”,没有此物便属于“刁民”,在外头寸步难行,甚至会被抓进大狱!
紧接着,他无视了村民们愤恨的眼神,而是又眯着眼睛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半晌后,小野四郎眼前一亮,他还真找到了几个姿色不错的花姑娘。
“你!你!还有你...”
“跟我们走!”
这几个女子中有人妇亦有少女,此时皆吓得浑身颤抖.花容失色,村长见情况不对连忙凑上来陪笑道,粮食不是给了嘛,怎么还抓人呢,说着,此人递上半吊钱,希望老爷能通融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