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西,你懂什么?”
小野四郎熟练的接过半吊铜钱,接着表示,这些花姑娘是自己用来孝敬太君的,这是天大的福分,只要把太君伺候好了,说不定整个大别村都能沾光。
再他妈废话,连你这个老东西也带走!
就这样,从村里强征了数十名民夫,小野四郎一行人志得意满的押着那一车车粮食上路,期间手下的狗腿子淫心大起,竟忍不住想要对那几名倭女下手,却被他给狠狠的骂了一顿。
到达城下町之后,夏军的后勤官见到这些粮食非常满意,并拍了拍小野四郎的肩膀赞道:
“吆西!你滴非常滴不错。”
后者闻言受宠若惊,又是一阵点头哈腰,接着凑到对方耳边悄声道,自己搞来了几个良家民女,希望太君笑纳。
“荒唐!赶紧给我把人送回去!”
方才还满面笑容的后勤官顿时脸色大变,大夏的军队可是严禁乱搞男女关系的,对兵员的作风有很高要求,强抢民女这种事哪怕是在异国都不行,这若是被宣慰使或纠察兵发现,自己的军伍生涯可就到头了,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第505章 新式教派
岛根的藩城中,一队大夏步兵背着火铳.列着整齐的队伍从町场经过,这是当地的集市,因此倭民的数量很多,当这群身材高大.个头魁梧的天兵经过时,众人顿时报之以注目礼,眼神中的情绪复杂,即羡慕又害怕,还有一些胆小的倭民,则趴在地上瑟瑟发抖,根本不敢说话。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群大兵中间却混着几个手持浮尘的道士,这场面极为怪异。
街上亦有不少倭国女子,有的是在町场兜售瓜果蔬菜的,有的则是来买些酱醋盐巴,不过这些大姑娘小媳妇此刻都低着头,偷偷打量着那些威武夏国大兵,偶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女子正在叽叽喳喳的议论。
“唉,我家太郎也算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了,可跟人家一比却跟个小鸡崽子似的。”
“谁说不是呢,早知道我就多等几年了,这么强壮的的男人,在床上应该会很厉害吧...”
“唔...有些担心承受不住呢。”
起初,夏军刚至岛根时,本地的倭民一片恐慌,尤其是那些妇女,纷纷藏在家里不敢出门,不过大家很快发现,这些太君对自己根本没有兴趣,也不像正常军队那样烧杀抢掠,这让众人常舒一口气的同时,也逐渐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当地的社会秩序基本恢复如常。
町场这一队夏军里,领头的名叫李征,此人曾为大明的百户,如今已靠战功升到了协统的位置,麾下统领足足数百人,他淡淡的扫了一眼街上的倭民,又很快收回目光,显然对这些家伙讨论的事情根本不关心,也听不懂。
李征眼下正在护送几位从岭南过来的道士进城,而后者之所以穿越茫茫大海来到倭国,倒也不是来闲逛的,而是身怀重要任务。
不久前,大夏礼部向越王徐晋提交了一份折子,主要内容是关于宗教改革与文化传播的,众所周知,大夏对于海外殖民地是一套策略的,可以概括为将反抗的杀了.不听话的抓了,至于其余的顺民,则抹除他们的文化传承,禁止学习.流通本族的文字.书籍,包括各种奇俗陋习等等。
一个民族很难从肉体上彻底消灭,而且会引来残余势力的不断反抗,可若是消灭他们的文化,使其逐渐汉化,那么统治成本和难度就要低得多,尽管这个过程可能要经历三四代人之久,但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像这点,在安南就执行的很不错,当地本就有一定的汉文化传承,因此在搞这一套的时候效果显著,而缅甸见效就要慢一些,主要是原本的汉化程度就远不及安南,再加上本土的释教文化作祟。
强国的“强”字不单单体现在军事实力上,其制度以及风俗.传承都是极为强势的文化,这种外来文化本身就对弱小的邦国有天然吸引力,因为世人都是慕强的嘛,没有人会去向弱者学习。
长期以来,越王徐晋的目标就是让大夏在军事.经济.文化.科技这四大领域做全球之最,对于那些不服管束的异族外邦,光实行军事打击还不够,同时要配合文化入侵。
而宗教文化也是这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礼部表示,应将我华夏本土的道教物尽其用,对之进行拉拢和改革,使道士们能像西方的传教士一样将本土宗教传到四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宗教在传播的过程中,本就会顺带将民族文化也传过去。
越王徐晋认为这个想法不错,跟自己以前的念头差不多,于是便将这事全权交予礼部旗下的“宗务司”搞,后者通过官方力量,很快从两广及川.滇.等地召集了一百多号道士,当然大夏境内远不止这点道士,只不过这帮人清心寡欲惯了,大多不愿意下山。
宗务司认为,本土的传统道教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派别众多.组织松散,信奉的神祇系统又很混乱,道士们喜好清净,一心只想练气养丹之术,对传播教义没有太大兴趣,因此若是要将该教向外推广的话,那么许多东西就要改改了。
这也没什么,教义这东西就是修修补补.不断完善的,放在任何宗教上都一样。
宗务司的意思是先确定一个至高神,将传统的三清放在下面,另外还要搞一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的教义,道教本就分支众多.教义混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信徒一看头都要炸了了。
只有对其进行系统化的修补.删减,才容易让外人接受,也更利于打造品牌。
“如此,这创出来的还算是道教吗...”
当宗务司的官员阐明态度后,众道士不禁面面相觑,有些人干脆一挥拂尘气呼呼的走了,嘴里骂骂咧咧的念叨着“胡闹”两个字。
“怎么就不算道教了,咱们认为它是,那它就是。”
见众道士脸色铁青.沉默不语,显然都不太高兴,宗务司的人笑了笑后淡淡道:
“诸位,难道你们就不想做海外的张道陵吗?”
“这可是千古流芳.万户传颂的美事呐,也是你们关乎尔等道门能否崛起的关键时刻。”
人生在世不过名和利,修道者自然能将这些东西看淡,但眼下能坐在这里的都不是什么活神仙,这些家伙还没有修炼到那种程度,如果仅仅是银子和官爵,可能还有不少人嗤之以鼻,但当听到“海外张道陵”这几个关键词后,道士们不禁呼吸急促起来。
张天师那是什么人,是开宗立派.供万世传颂的先贤,要真照对方说的那样,这教化蛮夷的苦差也就没那么难接受了。
桀桀!道爷我也要当天师!
于是,这场决定了道门命运的会议最终圆满结束,经过激烈的讨论,这新派的道教的至高神被命名为“天帝”,全名为昊天上帝,三清则被描述为天帝的三个分身形象,另外教义也进行了精简,可以概括为,只要你一心向道.努力修炼,那么即使百年后便能褪去肉壳去那仙界。
在新教中,外丹一途是不提倡的,最主要的是修心,原因也很简单,因此吃那些铅汞丸子真容易吃死人,这会让信徒们对天帝产生质疑。
第506章 攻打广宁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便来到了崇祯十二年的孟夏时节,而这时,华夏的各路人马皆已齐聚辽东,大家虽然打着不同的旗号,但这回却是抱着同一个目的。
驱逐鞑虏!
宁远城中,各部统领正在此商议具体的战略,据探子回报,黄台吉已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正向西平堡和广宁一带进军,显然是早有准备。
“诸位,咱们要攻入贼巢沈阳的话,就必须先把广宁.西平这两颗钉子拔了。”辽东先锋总兵祖大寿皱眉道,“自天启年间,广宁沦陷之后鞑子便不断加强城防,要拿下这里非重炮不可。”
说着,众人不禁看向大夏克虏将军孟信,毕竟谁都知道大夏是专精火器的,那火炮是又多又好,在这一点上,吃足了苦头的内地明军很有发言权。
孟信走向前,仔细盯着那幅地图沉思了片刻,看这群家伙的意思,貌似都打算让自己来啃广宁这个硬骨头,谁都知道攻城是苦差事,何况是攻鞑子的城呢。
“我军的重炮虽已运来一部分,但更多的尚在航运中。”孟信表示,希望关宁军跟自己一同攻克广宁,至于顺.西二军,则火速将西平堡拔除,清兵的机动性很强,那二十万鞑子要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必须赶在他们来之前攻下广宁。
“就这么办吧。”顺军的统领田建秀微微点头,表示对这个分配没有意见,而代表西军的李定国与艾能奇二人也对视一眼。
大顺和大西二军是缺乏重火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去攻打广宁纯属送死,而西平堡就好啃多了,守兵也没那么多,因此这个安排是最合理的。
这时,左军统领马进忠皱了皱眉:“那咱老子干什么?”
祖大寿早有想法,言称马将军就当作机动力量暂且留下,到时候哪里需要就支援哪里,马进忠闻言有些不大情愿,但也只好同意了,要知道出发前左良玉克是让他一定要多抢些战利品呢。
数日后,大夏征虏军副将雷老豹亲率三万大军兵临广宁城下,负责协助作战的则是辽东前锋右营游击将军吴三桂,后者所率的五千人马中有一千骑兵,主要是负责佯攻及起到牵制的作用。
此刻,广宁城中的清军约有两万,当守备阿勒听闻敌军骤然来攻后,亦是心情沉重,因此这会要面对的可是大名鼎鼎的夏军,于是他决定龟缩在城内打一场防守战,同时向后方发去求援信。
世人常说南夏精于野战,虽然只是传说但阿勒却丝毫不敢大意,若来袭者是仅是明军的话,那此刻他甚至会满不在乎的出城迎战。
广宁此前作为大明在辽东的前哨重镇,其城墙修筑的非常结实,孟信与雷老豹二人站在土丘上.架起瞭望筒观察了一番后,决定还是采取伤亡最小的方式,即堑壕围城法与地下爆破法相结合,这也是夏军最熟练且最有效果的战术。
辽东广宁
于是,在城头清兵守军与城外关宁军疑惑的目光中,那些穿着厚实军大衣的夏兵开始挥舞着单兵铲刨起了土,数万人齐力施工的场面极为壮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给哪个皇上修陵墓。
“这是做什么...”
吴三桂骑在马上,皱眉看上这一切,此人生着高鼻梁.炯炯有神的双目,身材高大.气色极好,看上去极为俊朗沉稳。
但很快他又发现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情况,不知何时,夏军竟在城外升起了一座“孔明灯”,那玩意下面拴着一条绳子.飞的极高,很快便成了一个杏核大的小黑点,隐约能看见上面有人在挥舞旗子。
“这...”吴三桂与部将皆面面相觑,夏军打仗怎么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样,这都是搁哪学的?
沉默片刻后,有部将低声道,这孔明灯可是个好东西呐,貌似可以通过瞭望筒来传递旗语,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可以说如果有了东西,便可在攻城之时将城内敌军的布置看的一清二楚,便可以专门打击防守薄弱的地方。
大伙都是久经战阵的人了,这个道理一想就通,于是吴三桂有些兴奋的搓了搓手表示,一定要将此物的制作法子学过来,孔明灯这玩意简单,但要飞的又高又久,还得载人,那就很有难度了,不是瞎几把能弄出来的。
而广宁城里的清兵,此刻也是惊疑不定,虽然还不知道这玩意的目的,但有个东西一直悬在头上,还是让人浑身不得劲。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到了晌午时分夏军的便已掘出了两道之字形战壕,这期间清兵曾试图用火炮轰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对方将距离控制的很好,而接下来要再往前挖的话,就需要对城上的清兵进行压制了。
在副将雷老豹的指挥下,炮兵们立刻将那一门门火炮推进战壕中,这里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事先准备好的简易炮台,炮台周围堆积着许多挖出来的土,这些障碍物便能起到胸墙的作用,使防守方的火炮很难直接命中。
“给老子打!”
大夏步兵的野战炮以六斤炮为主,这是威力.机动性各方面性价比较高的,像类似红夷大炮之类的重炮,这会还在运输的路上呢,还需个把月才能抵达。
“轰!”
炮弹飞在城墙上立刻引起砖石四溅,接着又有更多的炮弹向城楼上砸去,大夏的炮兵素质很高,又有操典口诀.火炮表尺等物辅助,因此那些老炮兵都打的非常准,新兵要稍逊一些,但也不会出现炮弹满天飞就是打不中城墙的情况。
面对这种情形,广宁守备阿勒立刻指挥城楼上的红夷大炮向敌军反击,这些重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极为惊人,再加上射界广,倒也不至于被夏军炮弹压制的无法还手。
而此刻,士兵们依旧冒着枪林弹雨在奋力挖掘壕沟,直到又往前推进了一道壕沟后,清兵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饱和打击,因为在这个距离上,夏军的飞雷炮终于可以发威了,这玩意的射程不如常规火炮,但在攻城时压制敌军却好用的很。
第507章 破城
随着那一个个圆滚滚的包裹被抛上城楼,广宁城中顿时不断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大夏在升级火器的同时也一直在升级火药,就比如这炸药包中如今添加了一定份量的砂糖,使得威力比之以往增加了不少。
当然,成本也就高了许多,但打仗本身就是很烧钱的事情,这点钱大夏还是负担的起的。
轰隆隆的爆炸及灼热的气浪将城墙上的清兵掀翻一片,面对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就算是自诩骁勇的鞑子都被打蒙了,那些包衣辅兵更是吓的面无人色,但又碍于屠刀不敢逃跑。
八旗的军法很严,临战时每队有“押队官”一人,配朱箭,如有临阵退缩.喧哗造次者,则以朱箭射之,这倒不是直接射杀,而是因为箭头上蘸着朱砂等物制成的颜料,相当于做个标记,等战毕查检之时,背后有朱痕者不问轻重皆斩之。
如此,清兵在打仗时即便害怕也不丝毫不敢退缩,而当周围人都是这样的时候,又会大大鼓舞士气,这也就导致鞑子一闻攻战.无不奋勇向前。
当然,光凭惩戒来威慑也不行,必须得有相应的奖励才行,否则在大棒的高压统治下大头兵迟早会哗变,而像战后分发战利品.奴隶等行为便属于给甜枣。
就在双方火炮对轰的这段时间,夏军的工兵掘进组已经顺着壕沟朝城墙那头挖掘地道了,为了保险一些,大伙甚至同时发掘两条地道,这种活儿对于工兵们来说简直是轻车熟路,唯一的遗憾是辽东冻土较为坚硬,施工的速度要慢不少。
另外,亦有善于爆破的工兵正在刨树塞药.缠上绸布制作爆破筒,此物虽然简陋但性价比很高,制作难度也低,可就地取材,火药当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树干有多粗。
吴三桂一直对大名鼎鼎的夏军充满好奇,因此这会他一直差人暗中观察对方的行动,当听到夏军似乎正在朝广宁城挖地道时,他不禁陷入思索。
事实上,这种从三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攻城法并不是太过先进的东西,但要想在攻城时用出来却没那么容易,因为守城方也会有相应的反制措施,况且,没有足够的组织力和经验,一般人也玩不了。
看着城外阵地上那些分工明确.不慌不忙的夏军,吴三桂的心情非常沉重,此人是将门世家出身,自然看到出来这些兵员的军事素养都很好,纪律性.组织度与关宁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时,一名夏军的传令兵策马跑了过来:
“吴将军,我军将在傍晚从西门附近爆破城墙,向鞑虏发动攻势,届时还请贵军猛攻南门,牵制敌军。”
“好!本将军知晓了。”吴三桂听罢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这就开始准备。
黄昏时分,经过大半天的炮击之后,广宁城的外墙上坑坑洼洼布满了空洞,城墙上也好不了多少,被炸碎的砖瓦残骸到处都是,地上还有不少血迹,想必那些被炸死的清兵其尸已被拖走了。
阿勒的部将甚至包括他自己都憋了一肚子气,这种一味的挨打让人很是憋屈,但没办法,双方玩火炮的能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通过今日的初次交手,阿勒发现夏军的火炮准的吓人,有不少炮弹竟然直接击中城上的炮管,也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
一群留着金钱鼠尾的八旗佐领.牛录等武官都咬碎了牙,正纷纷请命欲出城教训一下这群汉人,想要将对方的炮兵给端掉。
“不可。”阿勒摇头道,“夏军可不是明军,他们的火力你们也看到了吧,既然玩火炮都这么厉害,用火铳的能力只会更强,就这么冲出去无异于送死。”
“况且,城外还有数千关宁军正虎视眈眈。”
“那怎么办?难道咱们就一直在这挨炮子吗?”
听见众将的议论,阿勒阴沉着脸.摆了摆手道,是否出城野战暂且不提,今夜应该先做好防范,以免敌军耍什么花招,反正陛下要不了几日就能率大军抵达了,咱们只需要再坚守几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