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省无奈道,“这些人的参劾,连六科给事中那一关都过不去。这会儿跑去参劾张来瞻,不是没事找事吗?”
“您都知道不会有事,还这般敲打他?”庞顷也显得不能理解。
“我这不是……没招了吗?”
李孜省那叫一个无奈。
我要是有办法能把张来瞻给带进正途,至于上门来恐吓吗?
“你得换换思路。”
庞顷笑道,“这两天,咱在张府安插的丫鬟往外带消息,说是张先生回府后,沉溺于温柔乡中不可自拔,身边时时刻刻都少不了女人相伴。你看他到现在都不肯回府,就留在这边享受……不正好说明,他是被美色所惑……咱或可在这方面想办法……”
李孜省皱眉问道:“你这话是何意?让我继续给他送女人?还能这样?万一他更是一头扎进脂粉堆出不来了呢?”
庞顷道:“怎都要投其所好。”
李孜省差点儿想骂人,嘴上嘟囔半晌,最后无奈道:“张来瞻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吗?做大事的,竟过不了女人这一关?这美女最多是陪衬罢了……他要是喜欢的话,以后要多少没有?非得在这节骨眼儿上折腾吗?”
庞顷叹道:“也许是他在宫里这些日子,把他给……累坏了。”
“不是累坏,是憋坏了吧?”
李孜省道,“我真是,到底帮扶了个什么人啊?我都怀疑,从一开始就寻摸错了对象,不该找张来瞻协助我做事!这人的性子,太过温吞水了,真的让人着急啊。”
“那道爷,您作何感想?”
庞顷的意思是,你听我的,还是另有主意?
李孜省道:“一时间上哪儿给他找女人去?总不会让我把养在外宅的女人,往他府上送吧?”
庞顷摇头道:“这倒不至于……不过美人嘛,总会有办法寻到,单说这京师内就有想跟张来瞻往来的商贾或是官宦,到时给他纳两房美妾,不挺好?”
李孜省皱眉道:“炳坤,这就得说你了。如今正值国丧期间,偷偷摸摸在房里做什么,没人会管。可要是这会儿还大张旗鼓纳妾,你是要害死张来瞻吗?生怕别人对他的攻讦少了?”
“乃敝人思虑不周。”
庞顷笑道,“那就从外地买几个丫头回来,给他送到府上。您看如何?”
“你自己看着办吧,银钱直接从账面上支取……你斟酌着去办,我就不过问了。”
李孜省道,“掉头,我得去见见万安,看看那老东西在盘算什么。到这会儿了,我就不信,万安也跟张来瞻一样,屁事不管,尽做那些有的没的。
“这朝中总得有几个正常人吧?”
……
……
此时的万安,看起来很正常,毕竟正在主持国丧,还是首席治丧大臣。
但实际上……
他比张峦更不靠谱。
至少张峦那边是忙里偷闲,等着儿子上门,一旦从儿子那里得到指点,就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但万安就纯粹就是无厘头,因为此时的他,正在家中研究如何讨好新君……当然现在的新君仍旧只是太子,不过马上就要举行登基大典……从那天往后,他的履历上就会多出一朝来。
眼看就要当新朝的宰相了。
“年号用什么好呢?”
“太子年轻气盛,应该对房事很在意吧?他几乎是被囚禁在东宫,一定很古板无趣,好东西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我得帮忙指点指点。”
“就说这太子妃入宫有些时候了,难道不该再纳几房妃子吗?太子子嗣还是多一点儿好,这样大明的江山才稳固嘛。”
“还有张来瞻,我与他接触不多,他对于房帏中事到底了解多少?”
作为大明有名的洗屌相公,万安别的不行,在房帏之事上,那绝对是一等一的“行家”。
平常他与人吃饭宴请,甚至席间,都会公然谈论这些事,甚至当作是一种雅趣,乐此不疲。
真就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第422章 皇宫是我家
文华殿。
这天一早,朱祐樘得周太后吩咐,到这里来会见大臣,但当天并不举行朝议,只是召见几位重要臣子。
此时朝廷上下仍旧处在动荡中,因为谁都知道,新皇登基后肯定要整顿朝纲,六部尚书很可能会迎来一轮清洗,而邓常恩和赵玉芝等一系列传奉官被拿下,或只是变乱的开始。
当然,这些传奉官中,最牛逼的两个,李孜省和张峦都在奉诏入文华殿官员之列。
六部尚书全都在。
吏部尚书李裕、户部尚书李敏、礼部尚书周洪谟、兵部尚书余子俊、刑部尚书杜铭、工部尚书贾俊。
要说这几人中,除了贾俊是六月份刚升上来的外,剩下的都算是朝中老人了,而贾俊最为牛逼,乃大明第一个以举人之身当到正职尚书的存在,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都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内阁首辅万安代表朝廷向朱祐樘汇报了情况,随后又代表朱祐樘跟朝中这几名尚书表明眼下正在治丧等事。
一番简单交流下来,朱祐樘便要返回奉先殿守灵。
万安显得很关切:“殿下,您要保重身体啊,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这里老臣挑选了几个年号,您看……”
终于到了定年号的时候!
毕竟朱祐樘是太子,又没有遗诏说皇位不传给他,从皇位继承上来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一般来说,要等皇帝死后半个月,太子才能登基。
就比如说历史上朱见深是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死的,一直要等到九月初六太子朱佑樘才登基。
而现实中有了张延龄一番“帮忙”,朱见深竟早死了一个多月,可谓是出力甚大,为的就是让姐夫早点儿登基,也是为避免夜长梦多。但就算是这样,朝廷上下还普遍认为,张峦强行给皇帝续命了。
多数人包括太医院的人都认为,要是没张峦,或许皇帝会早驾崩一个月。
却不知张峦做的很多事,表面上看皇帝肝病的症状减轻了,其实做的都是无用功,对病情的恶化以及癌细胞的扩散并没有起到阻止作用。当然也跟张延龄出现,产生蝴蝶效应,朱见深屡次三番折腾自己有关。
朱祐樘一挥手,道:“等朝议时再论吧。”
显然朱祐樘这会儿对于登基、定年号等事,兴致乏乏,他一心要当好孝子,真就没去想尽早登基,做上皇帝后独揽大权等事项。
……
……
简单的君臣见面会后,众大臣即将出宫。
却在此时,并非皇帝亲自宣布,乃由吏部尚书李裕在文华殿前告知众人,张峦即日起晋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后翰林院的事务将由张峦打理。
也几乎是同时,张峦被覃昌请去,似乎是要跟朱祐樘单独会面。
“这算怎么个说法?”
在场大臣面面相觑,心中非常别扭。
太子现在还没登基,就有重用外戚的迹象,且这个外戚看上去还不太靠谱,谁跟他的关系都不是很亲近,就像个局外人一般。
李孜省劝解道:“诸位,那位张学士,可是先皇都很器重的人,大家千万别怠慢了,不然的话……很可能会遭致反噬。”
众大臣听了均是冷漠一笑,显然是对李孜省的话嗤之以鼻。
以前大家伙儿都要巴结李孜省,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谁让李孜省作为传奉官的代表,他的时代已经在成化帝驾崩的同时就宣告结束了呢?
见没人理会,李孜省灰溜溜退到了后面。
万安却主动凑了过去,小声道:“李仙长,我这里有点头疼脑热的事情,想请教你一下,不知可否有闲暇?”
李孜省心中正有气,揶揄道:“前几日我去找万阁老,万阁老好像很忙啊……现在却想让我给你看病?我又不是大夫,有病去太医院找太医去……或者你找张来瞻,他的医术很高明。”
“李仙长言笑了,这不是……有点儿私事想与你谈么?”
万安现在也有了危机意识。
显然现在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更器重张峦,而不信任他这个首辅。
六部尚书那边并不会跟他竞争,毕竟从朝廷层面来说,六部尚书更像是执行层,而内阁才是决策层,现在的首辅大臣不得皇帝重视,摆明以后要被更换。
李孜省笑道:“昨日你还不把我当回事,现在感受到陛下对张来瞻的信任和器重了?万阁老,你跟他们不一样,你还有救。就好像他们……有一个算一个,这官不一定能当到年底,不信咱走着瞧。”
“对对对,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万安乐呵呵的,好似在说,英雄所见略同。
随即万安和李孜省就像好哥们儿一样,肩并肩往宫外去了。
而在六部尚书眼中,这二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正在那儿盘算什么不要脸的事情,均报以唾弃的目光。
与此同时。
张峦被请到端敬殿,虽然是朱祐樘出面邀请自己的岳父,但其实是受妻子委托,朱祐樘昨夜终于不再守夜,回去睡觉,却被妻子提及要见老父亲一面,如此一早朱祐樘就给做了安排。
“岳父,乃玗儿找你,有事你与她细说吧。”
朱祐樘道,“我要去给父皇守孝了。”
“太子,看你脸色灰白,形容憔悴,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张峦显得很关切。
旁边跟着的覃吉急忙道:“殿下,要不让张先生给您看看身子?这两日,您眼睛布满血丝,眼窝深陷,是该……好好调理一下了。”
朱祐樘道:“我一直都这样,不用大惊小怪……哦对了,岳父,玗儿还说,想见见她弟弟,我也不知是否合适,想问问你的意见。”
“是要见延龄,对吧?”
张峦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个意思。
“嗯。”
朱祐樘点头。
虽然已经快当皇帝了,但他一点帝王的架子都没有,依然是以前那个淳朴的少年。
张峦道:“这种事,臣子怎能随便做主呢?要不……请示一下太后娘娘?”
“好。”
朱祐樘道,“这样,老伴,你随我一起前去向皇祖母请安,顺带问问她这件事,看她是否同意。”
“是。”
如果是别的事,覃吉一定会劝太子放弃。
毕竟马上就要当皇帝了,千万别节外生枝。
虽然张峦的小儿子年岁不大,但怎么说也是宫外的男子,随便入宫还是会招来非议。
但覃吉一想到此番针对的人乃张延龄,再想到这位小爷可是曾经多次为东宫出谋划策的“小诸葛”,又帮过自己大忙,瞬间便觉得这件事可以运作。
这就叫屁股决定脑袋!
……
……
张峦在蒋琮引路下来到端敬殿。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