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274节

  “可我看陛下的意思,还是希望让公子扶苏作为储君的,但父子之间,却政见不同,这对未来不是一件好事啊!”

  黑户说,“这是以后的事情啦,陛下的身体还很康健,你担忧几十年之后的事干什么呢?”

  “再者说,陛下现在多做一些,对公子扶苏继位以后,也是方便的。”

  黑户叹了口气,撑着膝盖,半躺在软席上,享受着儿子给他捏腿的服侍。

  “扶苏是个仁慈友善的人,身上有着属于君子的美德,这个自然是好的。”

  “但君子素来,可以被欺之以方。”

  “所以君子是做不好皇帝这个位子的。”

  “如果陛下不替子嗣解决多余的麻烦,以后扶苏有决心可以铲除它吗?只怕是做不到的。”

  “至于争吵?”

  黑户换了条腿,让儿子继续捏,“如果当真心灰意冷,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正是因为心怀期待,

  想要去改变对方,

  这才会跟他争,跟他吵。

  不然的话,

  为一个不在乎的人浪费口水干什么?

  难道皇帝把扶苏安排在朝堂上,就是为了给自己找气受吗?

  黑状于是明白了一些,但他还是说,“可封禅这样的大事,不带上长公子,是否会让人错怪了陛下的心意呢?”

  因为皇帝对扶苏的态度,实在让人捉摸不定,所以群臣之中,也迟迟不清楚,自己未来的领导究竟会是谁。

  要知道公子的数量,是有十多个的。

  黑状担心,这会让人生出些不好的心思来。

  黑户说,“陛下不带长公子,难道带了其他公子吗?”

  “这是没有的。”

  “陛下有让其他公子参与朝政吗?”

  “这也是没有的。”

  “那不就得了!”黑户抬腿,给了儿子一下,表达自己对他服侍的不满。

  “都不带上,那还是长公子占优势嘛!”

  “而且纱也快要生产了,正是需要良人陪伴的时候。现在长公子留在咸阳,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啊!”

  纱,

  就是黑状女儿的名字。

  她在去年履行了幼时定下的婚约,嫁给了公子扶苏。

  小夫妻的感情很好,很快便传出了喜讯。

  而黑状服侍在皇帝左右,心里知道,别看面上不显露,其实皇帝对自己这第一个孙儿,还是很看重的。

  在纱怀孕的这段时间中,

  皇帝多次给予赏赐,并且还专门安排曾在“荆轲刺秦”事件中立下功劳的医生夏无且去照顾她。

  “……唉,希望可以直接生个小子出来吧!”

  既然提到了女儿的事,黑状便不再担心扶苏了。

  毕竟女儿是他怀里长大的珠宝,扶苏却是别人家的。

  特别是还嫁给了公子扶苏,注定要卷入高墙内的漩涡中。

  黑状只希望,女儿以后可以好过一些。

  如果可以直接生下一个男孩,那以后就不能再承受孕育的痛苦了,老了以后也可以获得保障。

  而长孙的出生,指不定还能改善皇帝和扶苏之间扭曲的关系。

  “反正我找人给纱看过相,她的子孙一定比你的子孙有出息!”

  黑户仰起头,高高在上的说道。

  一点也不在乎,黑状的子孙其实也是他的后代。

  黑状当即就说,“这可不一定!”

  如果扶苏没有继位,那纱的后代就只是普通的王族了——

  因为皇帝在郡县天下之后,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授予封地。

  很多公子被圈养在咸阳之中,过得并不自由。

  更别说公孙了。

  但以黑氏的阀阅,以后指不定还能出几代重臣,当上丞相呢!

  “而且您请谁看的相,竟然连肚子里没出生的孩子,都能看出来前程?”

  黑户把人供了出来,“是御史张苍!”

  “他可是一个很有文化,风度翩翩的学士!”

  黑状想了想,发现自己对这个御史没什么印象。

  “他不会骗你吧!”

  黑状怀疑,张苍只是在对老父亲说好话,哄人开心罢了。

  一个御史,

  哪来的看相功能呢?

  “你不懂!”

  黑户指了指自己的那对老眼,得意的说道,“我看人可是很准的!”

  “你活的有我长?”

  “认识的朋友有我多?”

  当年吕不韦因为赵姬的事,惹得皇帝大怒,要将他流放抄家,还要驱逐他府上的众多门客,并摧毁吕不韦雇人写的《吕氏春秋》……

  但结果如何?

  不少人被黑户保下了,

  黑氏家里,甚至还存留着最初版本的《吕氏春秋》呢!

  当然,

  黑户也因此被停职处罚了一年,只能待在家里自闭打孩子。

  回想起自己当年被失业老父亲成天管教的事,黑状也发出了一声叹息,继续给亲爹捏腿。

  十天后,

  皇帝的车架启程,东出咸阳,而赶赴泰山。

第233章 泰山

  皇帝的车架一路东去,途中走走停停。

  车轮碾过无数沙石,在地上压出痕迹。

  而在这样的时代,

  在这般刚刚一统的时节,

  就进行一次行动规模巨大的政治活动,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道路没有修得很好,

  皇帝停车修整时的“行宫”,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匆忙扩建一番的驿站。

  许多人都因为路上的艰辛而消瘦了许多,沾染上的东巡的风霜。

  皇帝自己也是如此。

  但他不肯松口,吐露身体的不适。

  因为他这次出巡,是为了向天下显示自己强大的,又怎么可以露出那虚弱的面相呢?

  而且皇帝自懂事以来,就知道世间的痛苦,他只能默默承受。

  没有谁会因为他的难受而停留。

  所以,

  皇帝顶多在车马修整之时,可以在行宫中走动一二,散步舒心。

  眼下,

  他就如此做着。

  皇帝带着赵高、黑状等人,站在一处隆起的土丘上,眺望着正在匆忙做事的其他人,以及远处嶙峋的道路。

  他忽然说,“东方啊,无数秦人不知道渴盼了多少年。”

  “现在,朕总算来到东方了!”

  秦人的祖先,

  在夏商之时,原本是在山东之地生活的。

  但因为商周更迭之际,恶来选择了效忠纣王而对抗武王,因此兵败被处死,秦人也被迁移至西边,做起了替天子养马的新工作。

  而等到秦人在西边扎根壮大后,出于对祖地的渴望,还有对天下的追求,又无比渴盼着走出崤山,获得东边那更加广袤而丰饶的土地。

  至今,正好五百五十年。

  而立国如此漫长之后,

  终于有一位嬴秦的君主,将这辽阔的土地收入囊中,并率领着他的臣子随从,来到了这里。

  不久之后,

  他更是要登上东方那座饱受崇敬的高山,向上天宣告自己的成就。

  ……不过,

  对于“上天会不会听到自己的汇报”一事,

  皇帝并不抱有希望。

  因为他还记得小时候,那只在眼前突兀消失的黑鸟。

  那玄鸟是舍弃过他的,

  所以皇帝很清楚,天神也不会为他垂眸。

首节 上一节 274/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