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1节

  殿中有些冷场了,因为主要与和珅有关的大小事说完了。

  六部满尚书多为和珅党羽,而汉尚书全是明哲保身的不粘锅。

  这也是满清老传统了,为了防汉和掌控权力,直接搞了个满汉尚书席,六部尚书愣是整出正编十二人,兼署就更杂了。

  严格来说,满汉尚书平级,二者都是尚书,但满人大臣地位天然高于汉人,贯穿始终,所以汉尚书只能做不粘锅,遇事不管,如同泥塑尚书。

  而乾隆掌权六十年,先后宠信李侍尧、和珅在内巨贪,为己敛财,这六部内阁南书房,早就被和珅渗透的如同筛子。

  说是阿桂、福康安、王杰能与他做对手,但这仨联手,实际上也干不过和珅。

  没办法,谁让他会捞钱,能帮乾隆捞钱呢?

  尤其乾隆五十五年,和珅为了讨好乾隆,给乾隆大肆捞钱,干脆提出了我鞑清最牛逼、也是最“成功”的议罪银制度。凡是官员犯法,只要交纳一定的银两就可免罪。而所收银两都收入内务府库,供乾隆运用。

  如此制度下去,自然有大臣(尹壮图)要弹劾,然后……这家伙被革职论罪问斩,乾隆假惺惺来了句:“不妨以谤为规,不值加以重罪也。”

  免去了尹壮图的死罪,之后继续搞议罪银捞钱。

  有意思的是,尹壮图案发以后,纪晓岚因为交情,曾经准备为其求情,遭到乾隆大骂:“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如今,福康安在外平苗打仗,还带着和琳一块,而阿桂已经躺平,就连同族庆桂与和珅暗通款曲都不予理会,王杰则完全韬光养晦,等着乾隆退位,再行对付。

  “咳咳!”

  乾隆轻咳两声,似是喉咙有些不舒服。

  和珅知道乾隆暗示,连忙找话题说道:“湖北出现白莲教反贼,名曰聂杰人,据说是宜都县一介地主土豪,前日窃据荆州府城,荆州知府等众官殉国。湖北巡抚惠龄与满城右都统成德,带领满城八旗亲属突围,现人已奔至武昌府。同时弹劾湖广总督毕沅养寇自重,抽空湖北绿营、八旗,致荆州城防空虚。”

  乾隆本来漫不经心,这下终于有了一丝重视。

  “荆州没了?”

  和珅回答:“此为湖北巡抚惠龄与右都统成德联奏,又有满城八旗亲属联名,俱在弹劾湖广总督毕沅。”

  乾隆深思片刻,点头道:“准了,按章程予以荆州知府等殉国众官追封,赐知府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说完追封恩赏,又接着道:“革去毕沅湖广总督职衔,押赴京师,听候审理!”

  此言一出,一旁的颙琰立马出面求情。

  “汗阿玛不可,如此弹劾疑点重重,儿臣请求派人严查!”

  乾隆摇头:“颙琰啊!这是湖北巡抚惠龄与右都统成德的联奏,又有荆州满城的八旗亲属联名,所以,这湖广总督毕沅必定是贪赃枉法、养寇自重的奸佞。”

  如此解释,这位后来的嘉庆帝颙琰自然还是没怎么懂,但见乾隆脸色,终究没有再说。

  乾隆心中叹了口气,惠龄、成德两个的奏折有问题,这他当然能看出来,但看出来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有荆州满人的联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虽然奏折里说的不详细,但都能够上突围了,那荆州满人死伤肯定惨重。

  这件事必须有人来负责,负责的不能是满人,也不能是八旗,只能是湖广总督毕沅。

  乾隆也没说错,毕沅有没有养寇自重不说,但贪赃枉法肯定是有的,而且贪的特别厉害,还是与前布政使、前巡抚一起贪的。

  乾隆又问:“白莲教贼寇凶悍,何人可前往从速剿贼?”

  和珅说:“奴才看平苗军奏,有湖南镇筸镇总兵富志那英勇善战,可调其往荆州领兵协剿,再从湖北各地增调援兵,以及令湖北巡抚从速募兵征粮,配合剿贼。”

  “可。”乾隆点头。

  这件事就算揭过了,白莲教攻破了府城,看着闹得挺大,但在乾隆的眼里都不算什么。

  光是乾隆一朝,打过的大战就不在少数,而阵前换总督,倒是稍稍引人关注,也只是引人关注,一个汉人总督而已,摘了就摘了。

  张广泗这般赫赫有名的名将,都能阵前咔嚓,何况毕沅一个汉总督,让他给满人背血债,那都是他的荣幸,别人还没资格去背呢!

  当务之急,还是优先准备来年的嘉庆登基,而他这位十全老人,禅位以后功德圆满,在位六十年都是“盛世”,也没有违背之前的承诺,不超过他皇爷爷康熙的在位时间。

  要不是当年的宋真宗搞臭了泰山,乾隆都还想去泰山封禅,彰显一下功绩。

  可惜去了三次,都没能拉下脸来。

  太丢人了!

第52章 和珅:先压一压,让万岁爷过个好年

  乾隆看到的消息还是滞后了,这不是和珅在故意蒙蔽揽权,纯粹是湖北局势糜烂恶化的太快。

  惠龄、成德这俩在弹劾奏里说聂宇是白莲教,但他终归不是白莲教,所以手段也没那么剧烈,了不起就打了一府三县的地盘,而后便是分地主的田给百姓耕种。

  聂宇实际还是没有大开杀戒的,就连地主手里的浮财也没多动,顶多就是分田的时候,一些太过分的土豪劣绅被愤怒的佃户打杀。

  造反就像做买卖,你得讲章程,有章法的去干,一路杀光抢光,那特么叫流寇,连反贼都算不上。

  李闯王便是如此,前期流寇行径,被官兵打的抱头鼠窜,后面在谋士建议下,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才算走出了商雒山,成就了大顺永昌皇帝。

  可以说,闯王最大的错处,只是败给了满清,败给了多尔衮和吴三桂。

  聂宇不是白莲教,也不是流寇,所以只是看着闹得挺大,但破坏性很小,反倒那些真正白莲教的义军,旬月之间就成流寇之势。

  郧阳、襄阳、施南、宜昌、荆门,四府一州之地,除开州府大城,以及个别几个乡县保全,其余各地迅速糜烂一片。

  白莲教的义军往往是杀到一处,要么攻打县城,之后劫掠乡里,把粮食、百姓全都裹挟一空,将地方抢成白地,要么就不打县城,而后还是劫掠一通,所过之处都成白地。

  纵使以王聪儿为“路总帅”的襄阳白莲教八军,军纪也只是稍微好上那么一点,这可是好几万人马,还是没有经过任何操练,再怎么严格约束,也总有不遵号令、烧杀抢掠的。

  湖北以西已经烂成一片!

  地方官没有丝毫办法,他们没有募兵权力,私自募兵形同造反,那能怎么办呢?

  写折子吧!

  写折子请求朝廷援兵,同时弹劾总督调兵不当、贪赃枉法。

  为啥不弹劾巡抚,因为巡抚是八旗啊!

  大清阶级:满清八旗大于蒙古八旗,蒙古八旗大于汉军八旗,汉军八旗大于包衣奴才,包衣奴才大于汉官。

  这么一细数,惠龄这个巡抚跟毕沅这个总督,双方官秩基本平级(因为巡抚惯例有加衔),但阶级身份可是差了足足有三级,孰轻孰重,这些地方官还是分得清的。

  如今年关将至,湖北以西的满清官府,大概率是过不好这个年头了,而刚回紫禁城里暂居小住的乾隆皇帝,同样也应当过不了几天顺心日子。

  因为再过上几日,这些来自湖北地方官的弹劾折子,就该送到北京城了。

  不对,也有可能暂且还送不到,军机处、六部、南书房可都是和珅一言堂,压一压这些弹劾奏折,让万岁爷过几天舒心日子,这可是身为奴才的本分啊!

  至于湖北的乱局?

  不过一帮白莲教裹挟蛊惑的愚民而已,闹得再大也是小事,还能有当年的大小金川、准噶尔汗国这些厉害?

  ……

  荆州府地界。

  聂宇目前已经割据荆州以西大半,仅有监利、公安、石首三县,名义上还在清廷治下。

  之所以是名义上还在,是因为惠龄压根没考虑过这三县,在他看来,连荆州都扔给反贼了,这三县大概率也是早晚的事,保不住的。

  确实保不住,这三县送往武昌的求援信,全特么泥牛入海,连个水花都没蹦出来。

  “又有几个乡的佃户杀地主造反了,还请求我们派人过去给他们分田落籍?”聂宇看着秘书阁整理好送过来的文书,略微有些头疼道。

  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的荆州府,属于军政分离,秘书阁、军队直属聂宇这个大将军,而其余内政、分田事务则由聂杰人这位老太爷,带着下面的一众官僚负责管理。

  所以,现在秘书阁整理递上来的文书,很明显说的不是汉军辖地有佃户在杀地主造反。

  而且,汉军辖地目前也不太可能还有着佃户存在,所有佃户都分田了,连带流民也都分田了。

  最多就是基层官吏的数量不太够用,导致分田时有乱事发生,不是村民对分田结果不满,殴打主持清丈分田的官吏,就是几家对田界划分有着纠纷,而后互相打架斗殴。

  这种事情没办法避免,就是到了几百年后,都已经工业化改革了,农村也往往会因为土地问题,发生吵架纠纷。

  因为土地就那么多,好田也就那么多,再怎么细分,也总有人不满意,总有人想着占有最好、最肥的那块田。

  这不是什么简单补偿多点田地就能解决的,只能纯粹水磨工夫,同时大修水利工事,扩大良田灌溉规模。

  关于这事,大将军府已经在做,那些降官里还是有着能人的,不全是酒囊饭袋,酒囊饭袋也混不到府城的级别。

  冯修永同样手里端着文书,笑道:“大将军,这是好事啊!非我汉军辖地百姓,主动杀地主分田,这是我汉军威名远播,已经能让百姓主动前来投奔了。”

  聂宇开玩笑道:“怕不是威名远播,而是骂名远扬吧!这般搞下去,本大将军连带汉军的名声,在那些地主官老爷那里,可就彻底臭了。”

  冯修永郑重说道:“乱世当用重典,为了大将军的天下大计,些许骂名算什么?便是明清两朝开国,也对地主豪绅多为苛刻,大将军这正是效仿两朝太祖事。”

  聂宇同样收敛起笑容:“威名骂名,咱不在乎,既然有村子过来投奔,那就派一队人马过去,帮他们分田落籍。他们前面怎么干的咱们可以不管,但只要入了我汉军治下,就要守我们的规矩,不可滥杀,不可因分田问题,而互相械斗,更不可隐瞒田产,违者就按咱们定下的规矩来。”

  “大将军说的是。”冯修永应道。

  对于这些村子的投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就是在故意甩锅,想把杀地主造反的事情往汉军身上推。

  聂宇可以背这个黑锅,但锅不能白背,你让我去给你分田,那就得守我的规矩,我说怎么分就怎么分,你可以不满,有问题也能商量,但不能私下里动刀子解决。

  更不要说什么见到别人有几亩好田,就胡乱纠结一帮人,把人抄家打杀了,完事再让汉军过去分土地。

  之前聂宇在宜都就立下规矩,便是因为宜都的佃户百姓闹得太过分,土豪劣绅杀了就杀了,你还杀人全家,老弱妇孺家奴杀了干净,连条狗都没放过。

  土豪劣绅杀完,又眼红那些小地主,乃至自耕农手里的地,搞得地方乡村乱成一团。

  聂宇干脆出兵下乡,又以大将军府名义下令,再敢私自胡乱杀人,不经过大将军府,全都不给分田了。

  这才算把乱事止住。

第53章 有大炮了

  “还有事?”

  聂宇看着一直没走的冯修永问道。

  冯修永点头:“有事,还是大事,大将军府来问秘书阁,能不能暂缓给流民们分田落籍,或者给军户家属少分一些田产。”

  居然涉及到了军户家属,那这确实不是小事了。

  此军户非彼军户,而是汉军这边对于士卒丁口的俗称,这些士卒一开始那几百确实都为孤身流民,但后面募集的却主要多为良家子。

  前面募集流民青壮,是因为没有顾忌,可以毫不迟疑跟着他造反。

  后头募兵良家子,同样也是为了反清大计,如今他也算有了半府之地作为基本盘,士卒们肯定得用良家子,让他们有着牵挂,要不然咋能卖命打仗。

  就连最开始的流民军老营,也都在秘书阁安排下,能娶妻成家就娶妻成家,总归要让他们有着牵挂,死后也有香火传承,田产不至于充公。

  “说说是为什么?”聂宇问道。

  冯修永说道:“大将军府的官员担心,我们现在手里的官田可能不够分了,这虽是那些官员的推测,但也并非毫无道理。按照目前对流民百姓的分田,大将军府控制下的官田,可能的确分不了多久就会分完。”

  “因为外来流民?”聂宇不用猜,都晓得是这个原因。

  很简单,荆州府占据江汉平原腹地,说沃野千里那是丝毫不夸张,在聂宇起兵反清前,这里每年都会涌入来自各省的大量流民。

  如今,聂宇起兵反清,还占据了荆州半府,强行清丈大地主的土地,将其分给佃户流民落籍。

  连外县的佃户,都能闻讯杀地主,吵闹着让荆州的汉军过去主持分田,更何况这些颠沛流离,土地房产都没有的流民(正确应该叫流氓.doge)。

  按照聂宇的估计,这些流民虽然很多,但入了湖北以后,应该就已经被各州府分流了,他手里的那些田地怎么说都应该够分了才对?

  冯修永解释道:“大将军,账不是这么算的,或者说本来应该是这么算的,来之前我也曾做过预案,认为应当可以撑住我们汉军初期的屯田分田消耗。”

  “可现在却是,伪清在对湖南动兵,湖南不说打成了白地,那也差不了多少,湖南的流民正在往湖北流入,尤其荆州坐拥长江水道,又与洞庭湖相连,涌入的流民就更多了。”

  “而且……宜昌府也乱了!”

首节 上一节 31/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