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江山 第88节

  袁鹤目光闪了闪,“眼下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我这边还有一个裨将名额,道则可有意乎?”

  二部为校,八百人,立一校尉,二校为裨,一千六百人,立一裨将,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设将军。

  除了刘牢之和孙无终这种名号将军,其他的都是军一级。

  “多少钱!”刘道规立即两眼放光,这年头兵权才是真的权。

  若能成为裨将,离将军也就一步之遥了,再在战场立些功劳,也就到手了。

  混成将军,也算继承彭城刘氏的衣钵,成为将门。

  袁鹤伸出一个巴掌,五根指头晃了晃,“五万缗!”

  刘道规笑容僵在脸上……

第126章 坑

  五万缗不是拿不出来。

  难点在于如何解释这五万缗钱的来路。

  袁鹤是司马道子的人,刘道规甚至怀疑他是故意给自己下了套,如果自己拿出五万缗钱,基本就坐实了是洗劫盐渎的幕后主使。

  刘家有多大的家底,估计他就摸清楚了。

  盐渎被洗劫之事刚刚过去,刘道规就有这么多钱……

  “机会难得,错过这次以后便再无此良机。”袁鹤的声音中充满了诱惑。

  刘道规深吸一口气,半真半假道:“司马若能借五万缗钱,属下今后甘愿当牛做马!”

  他一直有意无意的拉拢自己。

  但空口白牙,只画大饼,没有实际的,谁愿意上钩?

  这一次是个好机会,他若是愿意拉自己一把,刘道规为司马道子效力也不是不可以。

  先混上去,其他的以后再说,大丈夫能屈能伸……

  司马道子不是什么好人,王恭也不是省油的灯。

  可惜袁鹤只是干笑两声,“你借钱都借到我头上来了,莫要忘了你还欠军府几万缗钱没还。”

  刘道规叹了一声,“属下对司马忠心耿耿,莫非还不值五万缗么,司马帮属下这一次,属下今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袁鹤被气笑了,“五万缗!你真当我袁家是那些高门?”

  刘道规就知道是这个结果,大饼画的一个比一个圆,但想要他们吐出点利益,难如登天。

  刘道规进一步试探,“司马在朝中有大靠山,若是出手,一句话的事,五万缗算得了什么?”

  袁鹤一愣,“行了,我不试探你,你也别来试探我了。”

  这话基本就是挑明了他嘴中的裨将是个坑,是个为刘道规准备的坑……

  “属下……告退。”刘道规拱手退下。

  其实就算不是坑,以这种方式买上去也未必坐的稳。

  要么成为冲在前面的替死鬼,要么成为战败后的挡箭牌,刘道规在军府中混了快两年,早就对他们的手段了如指掌。

  士族高门压根就看不起寒门。

  爬上去也会遭到各种歧视和打压。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每个阶级都对应每个阶级的品级和职位。

  刘道规忽然冒起来,若是没有强大靠山,日子别想好过。

  抬头望天空,天还是那个天,那么高,那么蓝,只是不知不觉,一年又到了尽头。

  王恭说是要起兵,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还在京口磨磨蹭蹭,连兵贵神速的道理都不知道。

  他手上握着北府精锐,还有殷仲堪与桓氏相助,等于西府精锐也听他调遣,东西夹击,司马道子坟头草都应该长出来了。

  这一个多月来,王恭一直在打嘴皮官司,也不敢真刀真枪的干上去……

  既然一时片刻打不起来,刘道规以秋防的名义,带着后部人马赶往兰陵。

  沿途果然看到很多田地、村洛被大水冲毁。

  发黑的水里面泡着成片的尸体,在水面上摇摇晃晃、飘飘荡荡,发胀的死人脸无神的望着天空。

  一只秃鹰从天空窜下,从尸体中拖出一条细长之物,飞向远方。

  隔的老远,刘道规就嗅到了一股铺天盖地的恶臭……

  淮南之地每年秋冬淮河便会泛滥,朝廷的心思只在长江两岸,淮水很多水利都年久失修,造成的这场水灾。

  刘道规不禁担心起来,旱灾生蝗灾,水灾生瘟疫,江淮水系相通,这些尸体不加清理,染了病疫的水会泛滥到每一条河流之中……

  被污染的水域如此之大,不是刘道规一个小小中兵参军能解决的,甚至整个征虏军府都解决不了,除非王恭下令,扬徐豫三州动员起来,征发民夫……

  朝堂上皇帝刚刚驾崩,王恭正和司马道子大眼瞪小眼,更没有人管这些事情。

  每一次天灾之后,其实都会伴随着人祸。

  谢安去后,朝廷人浮于事,掌握实权的士族高门醉生梦死,没人会管下面百姓的死活。

  过了淮水,形势稍好一些。

  一来人口不那么稠密,二来地势较高。

  赶到氶城,刘道规下令所有饮水必须烧开以后再喝,不得直接从河水中取水。

  所有幢民上山砍伐树木,储备干柴。

  如今尼丘山基本被八幢占了。

  刘广之以青光寨为基,向北面渗透,修建了三个营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尼丘山就是一座宝库,山上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甚至青石,都是钱。

  有山在,就有柴烧,就有一口的吃的。

  控制了尼丘山,兰陵在北面就有了一座屏障,刘钟在西麓修建了一座坞堡,关上了大门,今年过来的贼寇明显减少。

  刘广之还准备往蒙山、沂山渗透……

  “斥候传回消息,贼寇都去了北面,听说翟辽重病,翟魏奄奄一息,燕国已在聚集重兵,还是慕容垂亲自领兵。”曹霁带着一丝幸灾乐祸的表情。

  朱序重创了翟魏,连翟辽都受了重伤,快要挺不住了,所以周围的势力都盯着翟魏这块肥肉。

  连泰山诸贼都反向去劫掠青、兖诸州。

  刘道规道:“这不是什么好事,翟辽一灭,兰陵就与燕国毗邻。”

  走了一头狼,来了一头猛虎。

  鲜卑人的进攻欲望比丁零人更旺盛。

  曹霁满脸忧虑之色,“慕容垂征战一生,从无败绩,他亲自出手,翟魏时日无多……”

  非但慕容垂,翟辽此人也是乱世枭雄之一。

  谢玄北伐,翟辽逃奔到黎阳,投靠黎阳太守滕恬之,滕恬之士族子弟,纨绔习性,喜畋猎,不恤治下士民。

  翟辽趁机收买人心,待滕恬之出兵,翟辽紧闭城门,占据黎阳,俘虏滕恬之,招降泰山太守张愿。

  加上刘牢之被慕容垂击败,致使谢玄北伐受挫。

  其后翟辽在慕容永、慕容垂、晋室之间反复无常,迁都滑台,以黄河为屏障,多次击退燕国的进攻,与燕国流民帅与王祖、张申配合,劫掠清河、平原诸郡。

  还攻占荥阳郡,派刺客刺杀燕国冀州刺史慕容温,弄得燕国不得安宁。

  声威赫赫的慕容垂竟然也奈何不了此人。

  某种程度上,翟魏拖住了慕容垂崛起的步伐。

  不过这种夹缝之中的势力,没有翟辽这种枭雄,覆灭也就近在眼前。

第127章 生意

  没有贼患,刘道规来这一趟就没什么意义。

  八幢已经走上正轨,幢民们纷纷入山,砍柴、狩猎,储备各种过冬的物资。

  海船从广陵转到了琅琊,刘穆之说到做到,征集了四百多水手,跟着李大目一同出海捕鱼,渔获三七分成。

  吃不了的咸鱼和昆布都会晒干,储备起来。

  曹思霏将八幢的妇人孩童集中起来养蚕织布,规模不大,但能让妇人和孩童们每天吃上两顿饭。

  整体而言,八幢目前还处于自产自足的阶段,勉强养活自己。

  能做到这一步,在这世道已经不容易了。

  忙碌之中,刘穆之带着二十多名随从策马赶来氶城。

  一看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刘道规就知道有事,便让刘遵、孟干之守在外面。

  经过上一次戴耆之之事,两边已经非常熟了,相当于一条船上的人,也就免了寒暄客套,直奔主题,“道则可知汉武帝在琅琊设置铁官?”

  “铁官?”刘道规神色一动,知道刘穆之是来干什么的了。

  汉朝将盐铁收归国有,设置铁官,集中经营和生产。

  也就诞生了盐渎的一百多座盐场。

  如今盐渎的盐场已被毁坏,短时间内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江左战云密布,都顾不上盐渎。

  但生意总还是有人要做的,南边不亮北边亮。

  琅琊郡也靠海,其港口直通倭国、百济、高句丽。

  刘穆之道:“我准备恢复盐场,贩盐入中原、河北,不知道则意下如何?”

  刘道规一拍大腿,整天惦记着杀人放火,在军府中与那些牛鬼蛇神们勾心斗角,视野都受到了限制。

  这么大的一笔生意,竟然没有想起来。

  幸亏遇上刘穆之,不然损失就大了……

  “大善,我愿助刘兄一臂之力。”

  越是战乱,对盐的需求就越大。

  北国胡人居多,战马牛羊都要吃盐,琅琊东面靠海,北面西面都是大山,想要将盐运出去,必须经过兰陵。

  兰陵挨着桓公渎,周围是下邳、彭城、沛城等重镇,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刘穆之道:“所获盐利,琅琊四兰陵六如何?”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对半分。”刘道规更看重他这个人。

  “就知道则是重情重义之人,不过该怎么分还是怎么分,且重建盐场,须投入钱财。”

  弄了半天,刘穆之是来借钱的。

  这也说明他知道盐渎是谁下的手,这种事情瞒不过聪明的有心之人,连袁鹤也一直怀疑自己……

首节 上一节 88/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