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186节

蒋百里作为军人,对于纯粹的军事领域问题可以得心应手,可一旦牵扯政治,他就是满脑子浆糊了,拎不清的事情,他索性就甩出去不管,不做就不会错了。

老董家和杨家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掰扯,这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看似就是一个讨要军备物资的问题,可事关杨家两兄弟那就复杂了,估计董建昌故意不管不搭理,也是想瞧瞧这两兄弟会怎么办。

378.操蛋的家务事

杨立仁没有耽搁过多的时间,从蒋百里这边告辞离开之后,就立刻赶往了执政府面见董建昌去了。

回来之后他本就应该去找董建昌汇报工作的,加上此刻还有弟弟那边的糟心事堆在身上,杨立仁也就连家都没回,直接去了。

作为心腹,杨立仁求见董建昌没有预约,也没有等待,直接就被领导了老董的办公室里面,见到了他。

“立仁呐,听说你今天刚回来,连歇口气的功夫都没有,怎么不在家休息一天,这么着急过来见我?”董建昌抱着儿子坐在办公桌后面,别人喜欢搀猫搀狗,他董建昌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在办公室搀儿子。

已经一岁多的董寒很不安分,一直想要脱离父亲的怀抱跑出去玩,对于坐在办公室每天陪着老爹接待各种官员将领很不感冒。

但被父亲董建昌一双大手摁住,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话,杨立仁进门了之后,小家伙还被迫喊了声舅舅,其实他压根就不怎么认识这位常年在外没见过的多少次的舅舅。

“执政,这次我是来给立青擦屁股的,那小子在欧洲那边惹了一些麻烦,我这个哥哥也得帮帮忙呐。”一通寒暄交谈之后,杨立仁直接说出了来意。

董建昌听完点头表示满意:“不错,这事儿本来就是给你留着处理的,但你打算怎么做,是把立青调回来,还是支持他继续在欧洲闹翻天?”

杨立仁苦笑一声:“调回来?估计那小子听到我这么干,往后杨家就不会安宁了,我打算帮忙推他一把,看看能不能成,还请执政允准。”

董建昌道:“那你放心去干吧,你也是国防部参谋次长,一切走程序,没人会多说什么的,这点小事就不必过来请示我了。”

董建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也就没有继续多说了,而杨立仁也在继续汇报了十来分钟的日本情况之后,告辞离开了。

老董在国家发展和军事战略这些大事层面一向都是大开大合的,可唯独在处理家事上面却是小心翼翼,因为军政大事可以靠权力和实力平推,但自家琐事绝对不能这么干。

老董是个很讲情义的人,也极其重视家人,尤其是现在有了儿子老婆之后,他也变得越来越感性了。

老董在自家家事上一直有两个隐忧,第一个就是杨立仁和杨立青这对冤家兄弟,明明是一母同胞俩亲兄弟,按照道理来说肯定是共进退的,可这俩兄弟自从黄埔之后,那就—直是打生打死,甚至还有过弟弟跑去威胁刺杀哥哥的事情发生。

以前两兄弟各为其主,下手都是毫不留情,就差没有把对方亲手给宰了,现在两兄弟又被自己重新整合到了一面旗帜下共同奋斗,董建昌也还是没有看明白他们的关系,也曾经问过杨老爷子,杨老爷子也是说不清两兄弟的关系,只说了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

别人不明白没有关系,但董建昌却是必须要搞明白,而且得让两兄弟摊牌才行,老董今年已经五十有二了,自衬肯定是活不过这俩兄弟的,将来自己走了,儿子能够依靠也是最能信任的肯定是就是两个舅舅了,这是未来留给儿子董寒的班底,他必须得弄清楚怎么回事儿才行。

两兄弟在外的时候,董建昌很忌讳他们跟外人交往过密,尤其是军中的实力派将领,但是对内,董建昌也很忌讳两兄弟搞内讧不和,毕竟两位未来的国舅爷自己内斗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现在杨立仁的表态让董建昌稍稍放心了,没有选择落井下石,石也没有选择旁观,而是立马过来找自己说要帮忙,这很符合董建昌的想法。

董建昌这两年一直在收拾以前的一些隐患,尤其是家庭隐患,这玩意不能硬来,只能够慢慢来。

除了立仁立青两兄弟矛盾之外,还有一个隐忧那就是老杨家和瞿家的恩怨情仇,这也是董建昌非常头疼的事情,当年瞿恩被抓然后给枪决了,亲自送走瞿恩的就是杨立仁、范希亮、吴融这仁,现在他们也是一伙的派系了,这事儿老董清清楚楚。

而瞿恩的儿子费明也被他老婆杨立华收养,瞿恩的妹妹瞿霞一九三七年被释放,随后董建昌又安排自己的私人医疗团治好了瞿霞的身上的隐疾,送到了杨立青身边照料。

但麻烦远不止如此,霍恩还有一个遗孀林娥,她是费明的亲生母亲,而且竟然还是杨立仁的暗恋对象!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董建昌气得在办公室直骂娘,脑子都被转晕了,却也还是捏着鼻子悄悄处理。

让楚才将林娥调到了南京通信部任职,还说破了嘴皮子把费明还给了林娥带着,让母子团聚。

毕竟身份不同了,老董不可能继续让情敌的儿子待在自家当“义子”了,杨立华有了亲生儿子之后也是心态改变了一些,这才同意放费明回母亲身边。

但有些事情,越是插手,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瞿霞因为早年间遭受酷刑,没了生育能力,这事儿还是杨立仁属下严刑拷打导致的,杨立青和瞿霞在一块儿生不了孩子。

而丧夫的林娥似乎对曾经丈夫的弟子杨立青有些意思,并且还能生育,杨立青本人态度暧昧,瞿霞也没有反对。

一个徒弟搞了师父的妹妹也算了,还跟师母整暧昧,这个瓜吃的董建昌都快撑了。

而杨立仁这个大哥抓了弟妹,还把弟妹搞绝育了,反手他弟弟就把他暗恋对象给撬走了,杨立仁以为林娥当了寡妇自己就有机会了,但你可是人家的杀夫仇人,人家宁可师母弟子乱搞,也不愿意便宜你,让你杨立仁连娶寡妇的机会都没有。

这—连串的家庭伦理剧大瓜,吃得他老董现在都快吐了,要是旁人的瓜,他老董绝对很开心的坐下来吃,可牵扯自己家人,老董就是糟心无比了,一团乱麻,根本无处下手。

董建昌也曾经试图向杨廷鹤老爷子请教,但话都还没有说完,自家老丈人就差点抡起拐杖敲他了,杨廷鹤老爷子那也是毫无办法,他也是无能狂怒,自家两个儿子,老大杀人还想夺妻,暗恋这么多年,人家成了寡妇都不想放过。

他甚至都怀疑杨立仁当年干掉瞿恩,是不是就想为了方便接盘,毕竟情敌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物理消灭嘛。

可一个寡妇都争不到手,反而又快和亲弟弟闹成了情敌,这也是没谁了。

而小儿子更离谱,你寻微时故剑,找回了不能生育的当年初恋,老爷子忍了,可你竟然还跟师母搞暖昧,玩了人家瞿恩的妹妹,还想玩人家遗孀,这就离大谱了。

杨老爷子可是老派人出身,最看重三纲五常的规矩,这事儿差点没把他给气死,当年听说老蒋政府造谣说共产党不但共产,还共妻,杨老爷子初听认为是谣言一笑了之,可现在回旋镖打回来之后他就笑不出来了。

自家俩儿子,早年间战场上互相搏杀没有分出胜负,现在战场没了,却在情场又开始龙争虎斗,老董这个女婿看得瞠目结舌,他这个老父亲也是血压飙升,这事儿传出去外人非得笑掉大牙不可。

“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不管有情人!”董建昌抱着儿子坐在办公桌后面,想了半天也想不通,最后只能无奈叹了口气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只要斗而不破我就心满意足了!”

“爹爹叹气了,爹爹好没用!”怀中的儿子董寒感觉到了父亲的无能为力,不但没有安慰,反而嘲笑起来了。

“好你个臭小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拆老爹的台?”董建昌笑骂一声,随后有感觉—阵心满意足了,至少自己还是夹在杨家和瞿家之间的唯一正常人呐,老婆虽然是自己骗到手的,可至少不是寡妇,并且儿子也是自己亲生的,这就足够了。

对于两个大小舅子,董建昌也不打算继续插手了,让他们自己解决算了,两兄弟关系不用太好了,但也不能太差。

关系太好两兄弟穿一条裤子,将来自己要是不在了,儿子继位能力不够的话,镇不住两个舅舅也是一个麻烦。

若是关系太差了,将来两兄弟相争,斗得你死我活,很容易让外人找到机会插手,那也不行,现在杨立仁愿意帮弟弟,就让董建昌很满意,家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和关怀。

继续逗弄了儿子一番之后,老婆杨立华又过来把小家伙接走去学习了,杨立华现在一门心思扑在培养儿子身上,这才一岁多,杨立华就给儿子请了好几个大师级学者教授学识,重视程度连老董都觉得有些过分了,但也碍于母老虎脾气,没有过多插手。

不过儿子有时候宁愿来办公室陪着自己接见要员,也不想跟着母亲去搞学习,老董夹在中间两头为难。

杨立华今天又是准备让儿子练习书法了,你说一岁八个月的孩子怎么可能拿得稳毛笔,简直就是荒唐,老董劝过多次,但都没用,杨立华固执己见谁都不听,别的事儿杨立华从不干涉也不过问,严守后宫不干政的规矩,但唯独儿子就是她的逆鳞,只能听她的。

母爱很伟大,但是母爱牵扯到了政治,那就是很复杂了,一个搞不好那又是吕后、武则天甚至是慈禧诞生了,董建昌也是一直当鸵鸟,得过且过。

送走了嗷嗷哭闹的儿子之后,回过神的董建昌继续处理国事了,开春之后,一大堆去年规划筹备的军国大事全都开始稳步推进了,大基建、大工业、大教育三大国策各种文件堆满了老董的案头等待批示。

除了最主要的国策之外,农业改革也开始进入深水区,经过了两年多的试点以及初阶段普及之后,农业改革也是时候推向全国各地各方了。

除了政务之外,还有军事上的麻烦,日本那边大局已定无需过多操心,只需要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就行了,但国军在东南亚的推进行动却是进入了瓶颈期,大战开始,英法对中德宣战之后,国军就开始出动南方军群对东南亚英法殖民地大肆进攻了。

前期攻势很顺利,现在先锋部队已经打到了泰国曼谷,很快就要进入马来半岛作战了,海军配合陆军在东南亚地区攻城略地,英法殖民地军队几乎就是一触即溃,到处都是势如破竹高奏凯歌,可唯独一个菲律宾却像是鱼刺一般卡在了国军喉咙里面。

菲律宾是美国人的殖民地,美国佬目前还没有对中国宣战,董建昌对于是否招惹美国这个庞然巨物有些举棋不定,早两年那会儿,美国佬黑吃黑吞掉了国民政府二十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还有海外资产,董建昌那时候就想干美国佬了。

可现在手头动辄就是上千亿华元进进出出的,二十多亿美元对于他而言已经是小数目了,老董就开始有些犹豫,这种时候已经和英法苏开片干仗了,到底该不该再弄一个美国。

要是搂草打兔子的事情,老董也就毫不犹豫干了,可是搂草打老虎的事情,那就必须慎重考虑了,美国可不是软柿子,别看没有什么光辉战绩,可人家地缘位置和体量摆在这里,要么就别弄,要弄就必须彻底弄死才行。

可想彻底弄死美国,实在是隔得太远了,打苏联虽然万里迢迢,可至少两条腿还能走过去,打美国那可就是远渡重洋,别的不说,太平洋拼消耗那就得沉不少的军舰。

没有制海权根本拿美国佬没有办法,可想要拿到制海权,代价又是多大呢?打日本这么一个孱弱的工业国,己方舰队都沉了上百万吨军舰,打美国那得沉多少,这笔账可得仔细算一算。

现在不止是南京看华盛顿不顺眼,华盛顿同样也看南京不顺眼,两方都是互相忌惮,都等着一个机会。

而机会就在欧洲,只要欧洲战局出现了重大变化,那么就是下手的机会,德国佬打得好,能够平推英法,南京百分百会对美国下手。

要是德国佬打得不好,英法能够抗住拖入消耗战,华盛顿就可以放心欧洲,然后转而对南京下手了!

379.教育发展(2)

1940年4月4日,湖北,荆州。

羊角塘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四班教室里面,李宝福趴在课桌上睡觉,台上的数学老师正在讲课。

这个班级一共有四十五名学生,而这样的班级再羊角塘中心学校一共有六十多个,整个学校一共有两千八百二十二名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二阶段覆盖了整个义务教育九年,也是整个羊角塘镇二十万民众唯一的一所学校。

现在阶段,南京中央教育部实行的是五二二制度,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学完了之后就算是履行完毕了公民受教育义务,这样的制度最大化压缩了课程时间。

一般来说适龄儿童入学之后,经过九年教育毕业,那就是十六岁以上的半大小子了,可以干活,也已谎报年龄从军,别的不说至少进工厂充当优质廉价劳动力那是没问题的。

此刻台上的老师讲课到一半,看到了台下的学生三分之一在睡觉走神,还有三分之—则是心不在焉,最后只有前排的一些学生还是在认真听课做笔记,这让老师既无奈又心酸。

政府耗费了大笔的资金,投入了无数民脂民膏搞出来的义务教育制度,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堪称旷古绝今的仁政善政,巨大的投入几乎将地方和中央财政压得喘不过气。

从教材到教室,从宿舍到食堂,从笔墨作业本到食堂饭菜,全都是免费提供的,学生入学几乎一毛钱都不用花,这背后是政府以及国家的巨大投入和不计成本的支持。

社会各界都是极其认同的,可唯独对于坐在教室里面的这些受教育当事人而言,上学似乎成了一种折磨一样。

公立教育什么都好,但唯独就是约束天性,尤其是对于儿童而言,在学校他们是没有自由可言的,每天都是排满日程的课业,从早上七点起床上早自习然后到晚上八点下晚自习,除了午休晚餐和课间休息之外没有什么空余。

而且学校也是封闭式管理,不论家里离学校多近还是多远,一律都是寄宿制,,除非是放假,否则就不能离开学校半步,这地方说是未成年监狱都不为过。

这么多未成年人聚在一堆上学,一关就是二十多天,只有放月假和寒暑假才能够回家,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一些厌学情绪,小孩子不懂现在的生活是多么难得,也不懂国家和政府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多少,他们只知道自己被关起来失去了自由。

其实有不少教育界的专家对这种现行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认为太过于集体主义了,不管城市和农村的区别,也不管家庭条件差距,直接就是一刀切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被关进了封闭式管理寄宿制学校,学习统一的教材,然后每个学制阶段都是进行全国统一考题的考试,最后按照统—标准的录取分数线选拔精英。

这种方式的确高效而且最节省成本,但却是反人性的,而且太过于标准化了,教育界的不少专家都对此很反对,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国家把学校办成了工厂,而学生就成为了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品。

对这些异议,教育部给出来只有六个字:公平、普及、免费!这才是义务教育的核心,至于其他因素全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免费的东西你还挑挑拣拣,真当自己是大爷了?你要有钱那就去私立学校呗,免费的公立教育就是这样,爱来不来。

“叮叮叮..........'

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老师的课程还有些没有讲完,直接说道:“继续继耽误五分钟,不愿意听的可以离开教室休息,但不能吵闹!”

老师说完之后就继续在黑板上讲课,语速很快,不断在用粉笔板书着。

台下那些走神睡觉的学生一哄而散,全都离开教室去了走廊玩耍去了,剩下的学生很珍惜留堂的机会,依然还是在认真听课。

这种大教育制度之下,师资资源是极度紧缺的,很多时候一所主课老师就那么几个,整天到处各个班级跑,每天至少得上十节课以上不歇气,尤其是数学、地理、物理、化学这些专业课老师,根本就是停不下来。

学生们唯一能够学习知识的机会就是在课堂上,千万别想着课余时间去找老师请教什么,因为老师根本就没有课余时间,课堂上能学多少就是多少,所以说好学的学生总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吸取知识的机会,至于那些不想学的,老师根本没有功夫搭理。

最后五分钟讲课很快过去了,老师看着最后十几个听课的学生放下了笔,他也是叹了口气道:“韶光易逝,劝君惜取少年时呐!”

讲课老师也是正儿八经的教育部编制雇员,算是端国家铁饭碗的人,他也就是一个初中学历,而后自学了一些课程,考取了初级教师资格应聘进入教育部门当老师。

他回想起自己当年的求学经历,哪有什么免费教育,哪有什么免费伙食,更加别提一毛钱不花就能够上学的事情,简直就是做梦!

他在求学的时候,家里头唯一的支持就是三块大洋还有每个月二十斤红薯米(掺杂晒干红薯颗粒的杂粮),他硬生生靠着三块大洋读完了小学,然后去初中蹭课,最后实在是没钱支持了只能够辍学干活。

现在看着这些学生来到学校衣食无忧,什么都不愁,但这么多孩子却学不进去,他这个老师也是忧心忡忡的。

老师夹上了教案,放下了粉笔,走下了课堂准备去下一个教室继续上课,走廊上一群学生正在打架,数学老师路过也只是瞥了一眼,然后就走了,他根本没有时间搭理,因为马上就得去另一个教室上课了。

正在打架的学生就是李宝福和另外两个村里的同龄孩子,因为对方嘲笑李宝福是个野孩子,他爹罗本田姓罗是农垦兵团雇员,而他则是姓李,故而被同龄人嘲笑,因为大家都是跟爹一个姓的,你不一样那就是被嘲笑的原因。

李宝福也感觉自己很冤枉,他母亲赵秀琴和现在的继父是半路夫妻,亲生父亲因为保护他们逃难而死,母亲坚持要让姓李,而李宝福本人认为现在的继父对他很不错,一直想改姓,但母亲坚决不肯,现在被人嘲笑,那他就用拳头来讲道理呗。

跟自家老娘老爹不敢亮拳头,可你们这群混蛋敢笑我,那就别怪手下不留情了。

一挑二还没有分出胜负,校长就赶过来了,上来就是以暴制暴,将参与打架的学生全都提溜起来一人一耳光,训的他们老老实实的。

“吃饱了就闹是吧?那中午别吃了,都给老子饿着!一群混小子,早些年你们这种货色那就是饿死大街小乞丐,现在有福享还闹?还敢打架?教室里面的同学都还在趁着课间休息预习呢,你们一个个怎么这么不争气?”

校长怒其不争,说话非常不客气,说着说着又是拳打脚踢,这年头学生在学校挨打那就是家常便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不是闹着玩的,至少在我教你的期间,你不听话那就是揍,打了你也没地方说理,家长更是支持这么干。

校长今年都六十,论年龄所有学生都得老老实实喊声爷爷,长辈打晚辈那都是天经地义,更何况爷爷辈打孙子呢?

还想继续教训,但上课铃却响起来了,校长只能作罢:“滚进去,上课!”

学生老老实实进了教室坐下,校长也夹着教案进了课堂上,是的没错,校长也得上课,老校长可是秀才出身,数学、物理那些东西教不了,但教国语那还是手拿把攥的。

台下学生全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坐着,没人敢交头接耳,更加不敢走神睡觉,因为其他老师不会在课堂上动手,但校长作为老学究式的人物,眼睛里面容不得半点沙子,看见你敢不认真那可是真打。

“同学们,今天我决定换课,不讲课本上的内容,给你们讲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

课堂上响起了老校长平仄有序的朗诵之声,老校长在台上诵文极具感情,一口气毫无错漏的朗诵完了文章全篇,朗诵之时也是缅怀起了他年轻时的求学经历。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早些年老校长自己都没有看过,还是政府新发来了国语教材之后,他在课本上见识到了这篇文章,这年头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看到那些先贤文章的,没有资本的家庭连看书的资格都没有。

初见这篇文章,老校长也是读得声泪俱下,深恨自己年轻时怎么就没有遇到这篇文章呢?几百字的文章就将穷苦人家的孩子该怎么上进写的明明白白了,简直就是手把手教你该怎么做,当年但凡有个师长给自己说这么一番话,他也不至于蹉跎岁月至今呐。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现在不懂这篇文章,没关系,我给你们细讲! ”

“文章翻译白话文我就没时间做了,你们自己去找课本看就行了,我只讲文章中的道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诸位同学的现实,家里头穷!穷该怎么办,那就嗜学!

首节 上一节 186/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