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49节

约翰看到黄华德收了礼而且表了态,顿时放心了,他身后一群德工代表也是松了一大口气,大家都知道华人的规矩,办不了的事情绝对不会收你的礼物,更不会对你笑,只会公事公办的敷衍你。

但如果华人对你笑了,还收了礼物,并且骂了你花里胡哨,那就说明这事儿稳了,可以办了!

约翰也是有些肉疼的,要知道他们在烟酒下面可是垫了足足六万华元,这可是整个分场两百多名德工技术人员凑出来的,这钱不塞不行呐。

因为最近南京中央外交部移民司下达政令,要求各地开始审核境内滞留外籍人员签证期限和入境合法手续了,同时也开始收缩入籍申请和签证续期办理了。

滞留联邦境内的德国人很快明白这是冲他们来的,因为全世界现在滞留联邦境内最多的外国人就是德国佬了,而且来者不善,这一次的政策转变明显是恶性的,他们的签证续签都被卡住了。

留华德工不清楚为什么南京会突然转变态度了,但他们明白这似乎是中德关系恶化的前兆,以往中国人把他们捧在手里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了,德国人在联邦境内的待遇现在是急转直下了。

德国大使馆也对所有在华德国公民发出了通知,要求所有德国人响应祖国号召归国效力。

这可让留华德工们急坏了,谁不知道回国之后是什么环境,不就是忽悠他们归国打仗打螺丝嘛,在德国他们就是平平无奇的牛马而已,但在中国他们就是高高在上技术专家。

不少德国人甚至都在联邦境内成家立业了,媳妇都是娶的本地姑娘,无非就是差了一个联邦国籍而已,谁都不想回去了。

联邦这里也有猪蹄膀,也有香肠酸菜和面包,这里的社会福利和生活环境以及物质条件比欧洲和德国好出去一大截,更妙的还是他们都是技术人员,不用参军打仗,只需要在后方研发技术生产装备就行了。

两相对比之下,留华德工根本不想回本土了,他们甚至都把自己当成了正儿八经的联邦公民了。

这年头远赴万里跨洲际生活工作可不是后世,跨洲际的基本上都是移民了,德国人离开本土赶赴远东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移民了,对于欧洲人而言,移民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嘛。

唯一卡住他们的就是中华联邦共和国国籍身份了,这玩意儿可不好弄,来工作可以,但移民入籍却是难如登天。

联邦的入籍政策倒是简单,没有什么工作居住年限要求,更没有财产投资要求,最基本的主要要求就两个,懂汉语并且还有担保人。

懂汉语这个简单,只需要会日常对话,然后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差不多了,毕竟联邦本土的华人都还有一大半不识字的,你不可能要求外国人全都识汉字吧?这不是倒反天罡么?

入籍要求最难的就是找到担保人了,担保人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必须要是联邦合法选民才可以为外籍人员入籍做担保,普通公民都不行,必须得是纳税或者服过兵役的合法选民。

给你做担保的人身份地位越高,入籍申请通过的概率就越大。

以前这些留华德工没在乎这些什么入籍,那时候中德关系正值蜜月期,德国人甚至不需要担保都可以直接申请入籍,可那时候德国佬没研究这些,也不在意,都以为拿着签证和居留证就算是合法联邦公民了。

现在南京外交部移民司政令一下来,各地—清查登记,这些德国人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有被赶走驱逐的风险了,这怎么可以呢。

一旦离境,自己的房子、车子甚至是在中国境内出生的孩子都没法带走,所有的财产都必须折算成现金,然后去银行兑换成帝国马克带走,走的时候还得交一笔宰人的财产离境税,相当于是腰斩呐。

谁能接受这种结果呢,而且在联邦的生活远比德国更好,这让所有留华德工都不愿意回去了,而继续留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入籍。

自己跑去申请百分百是通过不了的,没人担保,民政部门根本不会接受德国佬的入籍申请。

这时候不少人就羡慕之前那些轻松入籍的德国老乡了,可惜那时候没在意,机会错过了就是再没有。

请人担保也是一件麻烦事儿,老董以信立国,毕竟他的仁孝都是负数,所以只能将信誉咯,联邦社会体系下对于信誉极其看重。

给人担保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被担保人一旦出问题了,那么担保人需要承担全部连带责任,有时候被担保人违反担保协议犯下重罪,担保人甚至也会跟着一块被论罪的。

像德国人入籍申请这种事儿,这些德工除了找工作单位提供担保之外,其余个人都是不会给他们做担保人的。

黄华德收了钱,那也肯定不会以个人名义给这些留华德工做担保,而是会以昌盛化工集团的企业名义,为这些旗下德工做入籍担保,哪怕这些德国人将来犯了什么事儿,也扛得住一些。

个人担保风险极大,但企业担保,尤其是昌盛化工集团这种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华元的中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多了。

“这群德国佬,光学了毛皮,没学真谛呐,只有眼色,没有眼光,平白无故让我赚了这六万块,让我如何是好呐!”

黄华德也是被这意外之喜弄得快笑掉了大牙,平白无故得了六万华元的额外收入,这笔钱自己靠死工资十年都攒不起呐。

其实分厂内这两百多名德工就算是不塞钱送礼,厂子里面也会给他们担保入籍的,这么多技术人员要是全都驱逐出境了,厂子都得瘫痪掉,德国人就算是自己不主动入籍,厂子也得想方设法留下他们。

第二分厂区有两百多名德裔员工,整个昌盛化工集团足足有一千六百多名德工职员,放大到整个江南地区那就是四十多万,整个联邦国本土的外籍人员足足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人都是技术人员或者科学专家。

主要都是德裔,还有奥地利、匈牙利等国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日耳曼人,在联邦境内他们也主要在江南地区聚居工作,毕竟这里的工商业最发达,而且饮食习惯还有气候环境也更符合他们的生活。

南京高层开始转变态度审查本土外籍人员,目的不是赶这些人走,真赶走了,联邦一大半的工业科技体系都得瘫痪掉,短时间根本抽不出来这么多技术人员补位,而不少德国人都是掌握了联邦大量核心技术的。

这些人不能杀也不能拘禁,更不能放走,那就只能想办法留下来。

中德关系的未来已经有些暗晦不明了,但已经在联邦境内的这些人,都是目前联邦工业科技的中坚力量,至少在本土下一代技术专家成长起来之前,他们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再让他们顶着外籍身份也不合适了,要留下来那就必须入籍了,别的不说,你入籍了,我就至少放心一些。

这么多人里面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间谍和情报人员,但联邦也不可能因噎废食,顶多到时候让国情局盯严实一点,这点风险比起这些技术人员的作用而言,那是微不足道的。

现阶段,类似于昌盛集团这样的德工入籍情况,在联邦境内已经形成潮流了,各地都在开始帮着这些德工办理入籍,只要留下来,什么都好说。

九成以上的外籍技术人员都选择留下来了,或者说他们从欧洲出发那一刻开始,就是打算移民远东的,不少人都是厌倦了战争绵延的老欧洲了,远东这里现在似乎就是全世界最不担心战争的净土了。

少部分坚持不入籍的德国人,南京方面也不强求,也是放开口子让他们离开了一些,愿意留下来的还是能够隐秘的续签下去,毕竟现在中德之间还是盟友,互相都在对方地盘上有不少的侨民。

谁都不会对地盘上的对方侨民下黑手,这种事儿是最损失信誉人心的,德国人在华这么多侨民都是技术人员,联邦不敢排斥。

而联邦在欧洲德国地盘上的华人,德国人也是不敢歧视对待,毕竟那些华人也都是有资产有贡献的良性侨民,而不像是犹太人那种寄生虫一样。

德国人也需要这些华裔侨民维系中欧之间的很多贸易来往,更重要的还是欧洲芬兰那里有一个国军志愿师,海陆空武装都有,人数目前已经高达七万余人,德国要是敢撕破脸动武,驻芬兰的志愿师就敢立马调转方向来报复他们。

487.民间事(15)

“上帝呀,这个蠢货,移民申请竟然还要自己掏钱?姨妈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把你的脑子给夹了?”

“蠢货,你还去要?不想在化工厂混了么?让你学人情世故,你怎么只学了人情,没有学世故?钱别要了,往后有事情再让那个主任额外照顾一下。”

“对,对,学聪明点,不要像个傻子一样,施迈瑟家族的人都要有一个聪明的脑子!”

保罗.施迈瑟挂掉了愚蠢表弟约翰打来的长途电话,当他得知表弟竟然花了六万华元去找关系办理移民申请的时候,他感觉天都塌了,他在船厂造一艘内河炮艇也就十几万的造价。

而这位表弟约翰却坑了老乡六万华元去办理本该免费的移民申请,简直就是把脑子落在巴伐利亚老家忘记带出门了!

六万块呐,都快二十万帝国马克了,这笔钱寄回老家都能造—辆新式坦克了!

结束通话之后保罗把满腔的气愤都发泄在了午餐上,在食堂一口气干掉了四根香肠和五个馒头以及三大杯的啤酒,看得同事都愣住了。

保罗是淞沪造船厂的一名工程师,他也是也最近才办理的入籍手续,非但没有花一分钱,反而船厂还给了他一笔一千五百华元的落籍奖金,虽然以往的海外补贴被取消了,但船厂给他新增了一笔工龄奖金。

保罗是一九三八年就来了远东,他原来是基尔造船厂船舶设计院的一名不入流设计师而已。

当时中德军事合作需要技术人员前往远东,保罗正好把副院长女儿的肚子给搞大了,生怕挨枪子儿的保罗就报名前往远东了。

刚来的时候还很不适应,条件也异常的艰苦,直到一九三九年国军反攻获得了彻底胜利之后,日子就变得好起来了,甚至可以说是变得梦幻起来了。

充沛的商品供应、富足的物质条件、还有堪称奢侈的收入福利,让保罗立刻就把母国忘记到了脑后去了,权当自己是移民了,踏踏实实在淞沪船厂干了起来。

这里的人对于技术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求,对于有技术傍身的人才,他们开出的条件待遇几乎就是超标犯规的标准。

但保罗也很困惑,船厂所拥有的各种技术还有设备,都是他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他也纳闷,这些华人为什么拥有如此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就是没有会使用的人呢?这就跟有了鸡蛋,却没有下蛋的母鸡一样,让人感觉很奇怪。

当然保罗也没有过多的深究,他只知道实打实的钞票发到了手上,然后市场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到,德国黑市上都没有的东西,但在这里却是货架上的常见物品而已。

保罗安稳下来之后就开始不断写信会老家,把施迈瑟家族的亲戚们邀请到远东来享受新生活,比起朝不保夕的欧洲,远东似乎才是新的乐土。

对了,保罗也把副院长的女儿给拐过来了,现在就是他的妻子,孩子都已经快四岁了,是个漂亮的女孩。

岳父也就是那位副院长也来了远东,现在已经是淞沪造船厂的首席船舶设计师了,当时他只是给岳父寄回去了两块手表还有四个月的工资而已,并不多,这和帝国马克也就是一万多而已,附带还有自己一张站在小别墅前扶着捷达汽车的自拍照。

岳父收到邮件之后,立马就带着一家人来了淞沪。

保罗的表弟以及好几个亲戚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样的情况在留华德工之间很普遍,都是先来的发了财,然后招呼亲戚朋友继续来,有技术的德国人来了之后从来不缺岗位。

吃完了午餐之后,保罗准时来到了船坞里面,他现在是猎手级战巡四号舰的督造办公室副主任兼质检检测组长。

上周他都还只是一个组长,但这一周他就被升职了,原因是他上司前任副主任和主任全都被警察带走了,罪名是涉险贪污,据说涉案金额都快超过十万华元了。

两个倒霉蛋被罚的倾家荡产,不但赃款被追缴,就连他们的合法财产也都全部被充公了,甚至家人都和他们一块被流放勘察加去了。

这个国度的领袖也就是那位大执政,似乎异常的痛恨贪污犯,惩罚起来也是异常的不人道,贪污犯罪的罚金一般都是贪污金额的十倍以上,如果能够交上足够的罚金,那就是本人被流放。

但如果你交不起罚金,那就是全家跟着你整整齐齐的去遥远北方种土豆了,基本上是没有人能够交得起那恐怖的罚金,小打小闹贪个几百上千还能扛得住,但如果你贪污上万,那就是全家终生流放了!

保罗很庆幸自己没有参与,不然他和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得去西伯利亚度过余生了。

“老保,快过来开会!“

“上帝!别再叫我老保了,叫我保罗!”

“少啰嗦,赶紧来开会,上头又在催工期了!”“见鬼,还不够快吗?我们都已经三班倒了!”

保罗哀叹一声,去了会议室开会了,他对于自己这个新祖国什么都满意,唯独就是对于他们异常夸张的工作强度很不满,这里的人似乎每个人都是短跑运动员一样,就算是工作都像战争一样,分秒必争。

船厂目前所有承建的军舰都已经进入了全天二十四小时的加班赶造节奏,这么干虽然会让军舰建造速度变快许多,但成本却被不断拉高,抢时间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猎手级战巡是目前船厂仅次于友谊级航母的重点项目,这款军舰是目前联邦海军需求量最大的一款舰艇,据说国防部已经一口气批准建造八艘了。

军方现在已经发现以往很多不合时宜的错误了,并且开始纠正,以往国军火炮军舰都是按照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炮艇这样的分级进行建造的。

可经历过了对日本和美国一系列的海上战斗之后,军方发现了这条分级线有些不合理了,战列舰虽然能扛能打,但功能有局限,不适合现在已经被航母统治的海上战场了。

重巡洋舰也性价比太差,造价高昂,显得有些搞不成低不就的,比火力输出和防御他比不过战列舰,比成本又比不过轻巡。

军队现在综合了战列舰和重巡的特点,开始重点发展战巡,尤其是猎手级战巡,这—款战舰海军用了的都说好使,火力、速度、防御以及续航都被完美的平衡了,最重要的就是造价很合适。

其实海军内部已经对于是否继续建造火炮战舰持争论态度了,航母派并不想继续建造这些注定会过时的火炮战舰。

但没办法,海军目前最大的敌人,美国海军,他们有着相当数量的战列舰和巡洋舰,联邦海军也不得不跟上节奏建造。

猎手级战巡就是这种折中产物,第一批次两艘猎手级战巡采用了德系祖传的穹甲防御,但后续几艘都进行更改设计,用上了更好一些的盒式重点装甲防护设计布局。

海军除了战巡之外,后续的轻巡还有驱逐舰都开始弱化主炮对海打击性能了,从一九四零年开始,海军后续的护卫舰艇都开始重点强调防控性能,甚至轻巡洋舰上的155mm舰炮都被改成了130mm高平两用炮了。

现在保罗正在参加的会议就在讨论关于猎手级战巡四号舰的建造加速以及细节改进了,军方对于猎手级上面装备的130mm副炮很不满意,这玩意对海打击倒是足够了,能够针对抵进的驱逐舰和巡洋舰造成有效杀伤。

但对于防空来说还是效率不够,毕竟口径有些大,射速显得有些慢了,海军要求船厂想办法把这—款副炮取消,换成最新式的75mm雷达火控速射防空炮。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新奇也很大胆,毕竟副炮也是战舰的重要火力输出,海军却想把130的管子换成射速更快的75管子,这要是遇到了近距离炮战咋办?七五炮防空的确一把好手,但对舰打击那就是别想破防了,打驱逐舰都够呛的。

可海军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猎手改进级装备的310mm主炮完全可以摧毁任何想要靠近的刺客,实在不行还有航母的舰载机嘛,反正就是信心十足。

现在造船厂保罗这群设计师听到了这个新要求之后,全都是头皮发麻,海军自认为的小改进,但在这些专业人员看来简直就是伤筋动骨的大改,别看是130改75,但特么之前130副炮都是没有雷达火控的。

新增的75雷达火控高炮,那是需要雷达配套和电动伺服器的,不然根本没有那么快的射速,相关电路系统和雷达设备的安装改造那就是一个大工程。

而且这么改下来,其余的火力配置也得跟着一块改,总不能直接把给130副炮预留的炮座空间直接改成75炮座吧,这么干实在是太浪费宝贵的舰体空间了。

但是要改,那就得跟着—块改,连带―大串的原有设计都得推翻重新来,甚至还要专门设计从核心动力舱拉出来的供电系统。

设计师们一个个都是头皮发麻,沸反盈天的抱怨海军乱折腾,一边要加快速度建造,一边又要提出各种新要求,简直就是无理取闹的行为。

这可不是像美军那样,玩命的见缝插针,在甲板上堆防空炮改装,这是正儿八经要求修改原设计,动手术呢!

—整个下午,保罗都没有走出会议室,所有的设计师在会议室吵成一团,对着设计图纸各持己见。

直到下午六点到了下班时间,所有人看了看手表,果断停止了争论,各自收拾东西下班回家了,只留下了建造办公室主任一个人在那凌乱着。

德裔员工懂技术,不参与乱七八糟的贪污回扣,很有本分,这些都是有点,但唯独就是本分的太过头了,总是到点就下班,半分钟都不耽搁,只干自己的分内事,—点上进心都没有。

保罗下班之后回到了自己家,他的家就在淞沪市区靠近海边的街区,这里都是独栋的小别墅,房子都是战争结束之后新修的,保罗也是花了足足两年工资才买下来的。

“保先生,今天又是准时下班了呢。”

“是呀,李女士今天似乎也很开心呐!”

保罗和自己的邻居李小醉女士打着招呼,对于这位邻居保罗基本上很满意,对方的丈夫听说是一位上校陆军师长,正在西线作战,摆明是自己惹不起的大人物。

但李小醉女士却没有半点官太太的架子,非常的平易近人,比起德国那些容克军官来说实在是亲和多了,在德国想要和一位陆军师长的家人做邻居,那可是需要注意很多的。

李小醉和她儿子两人在一块生活着,他那位上校师长的丈夫给她们请了佣人,这俩母子唯—的缺点就是异常热情,李小醉经常邀请保罗去她家吃饭,那种川味菜肴让保罗一家难以适应。

而且李小醉的儿子和保罗的女儿年纪差不多大,两个小家伙经常在一块玩耍,但是李小醉的儿子孟清平却总是嚷嚷要自家女儿当他的童养媳,这让保罗也是非常困扰的一件事儿,他知道华人有定娃娃亲的传统,这种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488.民间事(16)

首节 上一节 249/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