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丈叫封肃,本贯大如州,为人阴险,哄骗了甄士隐折变田庄的银子,只给些薄田朽屋,甄士隐勉强支撑了一二年就穷困,遭到封肃的鄙夷讥嘲。
甄士隐心中悔恨,又贫病交攻,便不辞而别,出家去了。
妻子封氏依靠封肃度日,与两个旧日的丫鬟一起日夜作针线发卖,帮着用度,封肃日日抱怨她。
现在姜念难以寻到甄士隐了,但可去封肃家寻到封氏。
姜念对苏州丫头问道:“你可记得外祖父的名字?外祖父家住何处?”
苏州丫头想了下,道:“不记得外祖父的名字,好像家住大如州。”
姜念又一次凝视她盈盈若水的双眸:“如今你已是我的大丫鬟,我给取个名字如何?”
苏州丫头“嗯”了一声。
姜念微笑道:“从今以后,你就叫‘香菱’!”
香菱眨了眨眼,忍不住好奇:“为何取这名儿?”
姜念道:“菱角花也是有清香的,细领略了去,菱角花的清香比一些香花都好闻,你就像是菱角花。”
香菱听得一怔,有些不解,却知道姜念在称赞她,嫣然一笑。
姜念不禁想到了薛宝钗。
原著里,“香菱”这个名字是薛宝钗取的……
当即,姜念召来了贺赟。
“我已为她取名‘香菱’。”姜念指了指香菱,对贺赟道,“我意欲遣人寻她父母,若寻到,将人接来江宁,与她骨肉团聚。”
素日行事稳沉持重的贺赟,一听这话都不禁愣住了:“……”
贺赟提醒道:“大爷,咱们大后日就要进京了。”
姜念让香菱退下后,对贺赟道:“进京之事无须过急,圣上许我进京,然未命我急速,大后日进京之事本是我定的,咱们在江宁多留些日子,倒也无妨。”
他想着,江宁城、大如州都在江苏,现在就遣人去寻封氏,便捷,不想为了这种事,进京后再遣人千里迢迢下江南。
贺赟颔首而应:“但凭大爷做主。”
姜念决定遣贺忠、邱福直接去大如州寻封肃的家,速去速归,预计要耗费十日。
……
……
已是泰顺元年的二月。
虽说江宁城依然还有些寒凉,却也有了冬尽春回、春暖花开的迹象。
这日下午。
姜念正在后院练习步射,香菱、贺赟、蒙雄侍立其旁。
但见姜念弯弓如满月,弦响箭出,飕然中的,箭入靶心。
接着,又有两支箭矢接连射中靶心。
三箭三中!
凝眸注视的香菱,不禁赞叹出声:“大爷好箭术!”
贺赟也含笑称誉:“大爷的箭术愈发精进了。”
姜念心中悄悄感叹:“此事得感谢原主啊!”
原主读书天赋不好,身体却健壮,且自幼习武,已历十载,武艺不俗,尤擅长弓箭。
这武艺被姜念继承,加上姜念穿越几个月来一直在勤奋习武,他现在的箭术愈发好了。
姜念转身看向蒙雄:“蒙雄,这几日你都习了步射,你也发三箭,看看可有进益。”
蒙雄尴尬一笑,拿着贺赟送他的一张弓上前,弯弓搭箭,连发三箭,然一箭未中。
蒙雄面带愧色:“给大爷丢脸了,弓箭我使不惯,还是长柄大刀好使。”
姜念道:“勿需急躁,你的弓箭功底不好,且才随贺管家学了几日,日后勤加练习,并多请贺管家指教,必能好起来的。”
贺赟笑道:“蒙雄身躯魁梧,膂力过人,身高臂长,宜使长柄大刀,他这几日也随我学了舞刀,倒是增进飞快。”
姜念对蒙雄道:“你来舞长柄大刀,我仔细瞧瞧。”
蒙雄应诺,忙去拿了杆长柄大刀,舞了起来。
这杆长柄大刀是贺赟的,长逾两米,重十多斤。
大庆民间不禁刀剑,但若是普通百姓带着这么一杆长柄大刀招摇过市,可能会被官府拿下审问的。
贺赟虽早买来这杆长柄大刀,却几乎不带出门,只在家中练刀。
如今贺赟已是五品龙禁尉,哪怕带着这杆长柄大刀招摇过市,也无碍了。
此刻,蒙雄舞刀的动作并不华丽,连“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都不施展,只是简单地翻飞劈斩,但其势陵厉雄健。
当蒙雄有了这杆大刀在手,哪怕十个普通士兵纷纷拿刀砍他,多半都会被他反杀。
见蒙雄舞毕,姜念不吝赞赏:“贺管家所言极是,你天生宜使长柄大刀。”
蒙雄道:“我爱使长柄大刀,为更好地护卫大爷,为大爷效力,弓箭我也会勤加练习。”
姜念微笑:“只说不做可不成,来,这便与我一起练习步射。”
当即,姜念、蒙雄一起练起了步射,贺赟也参与了进来。
……
……
一个时辰后。
姜念结束了今日的习武,额上流汗,口中干渴,他接过香菱含笑递上的一杯香茶喝了起来。
香菱又给贺赟递上一杯香茶。
姜念一面喝茶,一面对贺赟道:“记得母亲在世时,喜欢带我泛舟秦淮河。目今已是春日,趁着贺忠、邱福寻香菱父母尚未归来,咱们还留在江宁,我意欲于明日上午去秦淮河泛舟。”
贺赟闻言巴不得。
他认为,自去秋以来,姜念读书习武都格外勤奋,难得有这样的闲心雅致,他希望姜念借着此次泛舟秦淮河稍得松弛。
他的妻子孟氏也素喜泛舟秦淮河。
香菱满目企盼:“大爷,我可随你一同去泛舟么?”
姜念点头微笑:“可。”
香菱嫣然一笑,喜形于色。
她早听闻秦淮河景色甚好,却因被拐子所禁,从未游过。
现在可好了,她可与她敬慕的念大爷共泛秦淮了。
第8章 泛舟秦淮,初见宝钗
天公作美,翌日是个晴日。
上午,暖阳当空,碧空如洗,清澈而深邃。
阳光如同细碎的金色绸缎,铺洒在秦淮河的河面,与河水交织出一幅流动的画卷,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美得令人心醉。
河畔柳树如烟,柳丝轻柔,随风摇曳,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
一些船只在秦淮河上游弋,穿梭于波光之间,或快或慢。
姜念正站在其中一艘游船的甲板上,他的目光深邃而专注,仿佛要将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河风拂过他的发梢,带来丝丝凉意,却无法吹散他的那份沉醉与享受。
香菱侍立在姜念的身后。
这主仆二人仿佛与秦淮河风景融了一体,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
舱内对坐着贺赟、孟氏,这对夫妇正一面吃着茶果点心,一面透过窗户赏景,他们平日忠心效力挺辛劳,难得有这样的悠闲时光。
“大爷,秦淮河的景色真美,像画似的。”
香菱由衷赞叹,声音清脆悦耳,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说来也奇,香菱自幼被拐,被拐子虐待长达七年,然她现在的性格却是积极乐观的。
她追随姜念才几天,见姜念待她甚好,便已敞开心扉,展现出了积极乐观,跟几天前那个初来乍到拘谨忸怩的苏州丫头,仿佛判若两人。
此时,一艘华丽的游船缓缓朝姜念所在的游船划来。
这艘华丽游船的舱内窗畔,对坐着两位姑娘。
其中一位,姓薛,名宝钗,未到及笄之年,长得标致,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肌骨莹润,端庄娴雅,服饰素雅。
另一位也姓薛,名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虽年纪比薛宝钗还小几岁,却可看出,其天生丽质更胜薛宝钗,容颜清丽脱俗,仿佛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令人一见难忘。
华丽游船的甲板上,站着一个公子哥,容貌虽非俊秀之辈,然在中平之上,只是身材略显发胖,身着华丽的衣裳,尽显富贵之气。
他叫薛蟠,乃是薛宝钗的胞兄,薛宝琴的堂兄。
此刻,秦淮河上,薛家游船与姜念所在的游船交汇。
就在两船交汇而过的时候,站在甲板上的姜念,看见了对面薛家游船窗内的薛宝钗与薛宝琴,二女也看见了他。
姜念与薛宝钗隔船对视,他目含赞赏,心内暗思:“不知是谁家的姑娘,这容貌很符合我的审美,有种‘国泰民安脸’的感觉。”
薛宝钗则忙转头避开了姜念的目光。
这个时代,豪门大户的闺阁姑娘轻易不见外男,薛宝钗又是个端庄之人。
紧接着,姜念又看见了站在薛家游船甲板上的薛蟠,薛蟠也看见了他与香菱。
“薛蟠!”
姜念心中顿时冒出了这个名字。
薛家乃是江宁赫赫有名的望族,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财富雄厚,所谓“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便是薛家。
薛蟠混名人称‘呆霸王’,弄性尚气,无所不为,使钱如土,是江宁城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
姜念眼下能认出薛蟠,盖因原主曾见过薛蟠。
“今日竟在这秦淮河上遇见了薛蟠,如此看来,刚才与我对视的那位窗内的姑娘,多半就是薛宝钗了。”
姜念心内揣测,转头回望了一眼薛家游船的窗户。
薛蟠也曾见过原主,却是不记得原主的名字。
此刻,薛蟠眼睛一亮,并非因为看见了姜念,而是因为看见了丫鬟装扮的香菱,觉得这丫鬟极标致,也极符合他的审美。
“停船!快停船!”薛蟠急切地对自家船夫呼喝,又对着姜念喊道,“这位兄弟,快停船,我有急事与你商议。”
姜念心内疑惑,不过还是喝令自己所在的游船停下,他对薛家可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薛宝钗。
“蟠儿,何故令船停下?你有何事?”
薛蟠之母薛姨妈,与薛宝钗、薛宝琴一同坐在舱内,忽闻舱外薛蟠大声喝令停船,她忙起身至舱门,关切地问道。
“妈,我遇见一个朋友,有事与他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