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90节

  同时大同社税收虽然不低,但以往的苛捐杂税和层层盘剥消失了,也没有胥吏敢再来敲诈勒索。当工坊主们想要扩大生产却遇到用地、资金问题时,只要要求合理,金陵府衙往往会大开绿灯,协助解决。

  这一切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不断扩大产能,满足前线需求。整个江南的工业机器,为了战争而全力开动。

  甚至连西洋商人也间接享受到了这波“战争景气”。虽然卖给大同社粮食的补贴取消了,但大同社蓬勃发展的纺织业需要海量的原材料——棉花、亚麻、黄麻等。葡萄牙、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纷纷调整策略,他们在南洋诸岛、印度等地大量收购这些初级产品,然后运到江南销售,虽然单笔利润不如以前的丝绸瓷器,但需求稳定,数量巨大,且解决了商船回程空载或半空载的问题,总体利润反而上升了。这种“三角贸易”模式开始流行。

  然而,并非所有西方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红利。西班牙人成了最大的倒霉蛋。

  自西南战事爆发后,金陵及江南各地的报纸突然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数十年前的“马尼拉大屠杀”事件。

  一夜之间,冒出了许多自称是当年惨案幸存者后裔的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声泪俱下地控诉西班牙殖民者的残忍暴行,描述当年数万华人如何被欺骗、屠杀,血染吕宋。

  这些报道瞬间点燃了江南民众的怒火。汉人历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如今得知海外同胞竟被“西夷”如此屠戮,民族情感受到了极大刺激。底层百姓感同身受,愤慨不已;读书人更是觉得颜面尽失,群情激愤,纷纷上书请愿,要求朝廷严惩西班牙,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

  在这种强烈的民意氛围下,停泊在港口的西班牙商船被扣留,在华的西班牙商人遭到拘押审查,只有西班牙大使馆还能勉强维持运作,但其人员外出时也常常遭到愤怒民众的围堵和唾骂,处境极其艰难。

第422章 ,东方联军与欧洲人只是过客

  大同十三年(公元1637年),二月四日,金陵城,元首府。

  黄宗羲手持一份来自西南前线的紧急军报,快步走入元首府议事厅。他神色凝重地向徐晨禀报:“元首,田见秀将军与高大壮将军联名急报。西南地区梅雨季节已全面降临,连日大雨导致山路泥泞难行,江河泛滥,后勤补给线屡遭中断。

  更严重的是,军中水土不服者日益增多,疟疾、痢疾等疾病蔓延,非战斗减员已超过三千人。两位将军恳请暂停攻势,让部队得以休整。”

  徐晨站在一幅巨大的西南地区地图前,目光扫过那些蜿蜒的山脉与河流,他沉思片刻道:“西南地势复杂,气候恶劣,这是我军远征必然要面对的挑战。准其所请,令各部转入防御休整状态。立即从江南抽调医疗队前往西南,在桂林、贵阳等大城市设立野战医院,将重病员转移至这些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中救治。”

  他走到书案前,边思索边补充道:“同时,着令高大壮、田见秀二人,立即在西南当地招募新兵。特别是那些熟悉地形、适应气候的少数民族青年,要优先吸纳,进行训练,大军要逐步替换成当地的士兵。

  对于那些名声良好、愿意合作的土司,可以给予适当优待,甚至吸纳其子弟进入军校学习,培养属于我们大同社的西南本土官员。”

  徐晨思考片刻道:“还有,对于那些在南明时期在西南地区有威望的明朝官员,只要没有血债和恶行,可以予以赦免并招募他们加入治理团队。他们熟悉当地民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快稳定局面。”

  张镜心这些人虽然是战败者,但同样是南明朝廷最后一批能吏了,张镜心担任知县等职,以能干著称。后被征授御史,他敢于直言进谏闻名,出任两广总督。在任期间,他积极整顿当地军务和政务,加强海防建设,有效抵御了海盗和外敌的侵扰,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安全。

  林蛰在为广西巡抚之时,面对广西复杂的土司势力,在得不到南明朝廷的支持下,依旧凭借着少的可怜的资源,维持的地方稳定,镇压土司的叛乱,两人都可以算是能吏,只是南明局势已经是无力回天的状态。

  黄宗羲迅速记录着元首的指示。

  徐晨继续嘱咐,但语气变得严肃:“但对那些名声恶劣、残暴压榨百姓,奴役百姓的土司,必须毫不留情地打击。

  告诉高大壮和田见秀,在西南的军事行动要转变为‘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策略。要善于动员贫苦百姓,让他们明白大同社是为他们争取土地和自由而来的。拉拢贫困的多数,孤立土司等少数。

  让他们切记,拉拢土司不是为了维护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而是要改土归流,消灭土司制度,让当地处于我大同社治理之下,让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百姓说汉话,写汉字,行汉礼。这才是平定西南的长久之策。”

  “属下,即刻传达!”黄宗羲恭敬地行礼后退下。

  紧接着任大任前来禀报:“元首,赵云飞将军从广东传来消息,南海舰队已完成补给和整编,百艘主力战舰火药,后勤物资已经备齐,陆战部队也已集结完毕。赵将军询问,舰队何时可以启航奔赴马尼拉?”

  徐晨道:“告诉赵云飞,稍安勿躁。我大同社不是那些不宣而战的卑鄙小人。与西班牙人正式宣战后,舰队才能开拔。”

  他转身命令道:“通知洪承畴,可以正式向西班牙人下达最后通牒了。给他们一个月时间,让他们把战书带到马尼拉。一个月后,南海舰队即刻出发!”

  “遵命!”任大任领命而去。

  西班牙大使馆。

  大使看着四周包围大使馆的百姓离开了,这才小心的上了马车,离开大使馆。

  自从马尼拉惨案公布之后,西班牙大使馆就成了金陵百姓发泄的渠道,最开始甚至出现了冲击大使馆的情况。

  徐晨为了防备这样的事情发生,只好派了一个连的士兵来保护西班牙的大使馆,在大使馆的外围,用铁丝网阻碍金陵百姓。但即便是这样,百姓们也会丢些狮子土块到西班牙大使馆内,所以新建的使馆,被砸的破破烂烂,大使馆人员出行也变得极其小心。

  西班牙大使的马车停在鸿胪寺府衙门口。西班牙驻金陵大使阿尔卡拉索和武官胡安,急匆匆地赶到鸿胪寺,请求紧急会见外交部长洪承畴。

  过去几个月江南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两人惊恐交加——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数十年前的“马尼拉大屠杀”,西班牙商船被扣留,商人被拘押,民间反西情绪日益高涨,西班牙人和大同社十几年友好关系一日反转。

  等候接见时,阿尔卡拉索焦虑地对胡安说:“你必须想办法发挥你的影响力,胡安。绝对不能让我们两国发生冲突,否则帝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将会彻底崩溃!我们在吕宋的利益将不复存在!”

  身处马德里的西班牙国王,可能认为只需要2万大军,便可统治整个东方世界,但在金陵的阿尔卡拉索却知道东方世界是何等的强大富裕。

  一场上规模的大战就可以调动几十万人,这几乎是整个欧洲所有君主才能调动的大军,而且打完这一战之后,西方世界几十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但这场大同社和大明之间的战争,几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已经发动了四次,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他们的装备也在这十几年大战当中快速的更新换代,从最开始的冷兵器变成了火枪为主,又变成全燧发枪,现在帝国不管是战船,火枪,火炮等装备性能都远远落后于大同社。

  双方只要开战,凭借帝国在远东只有十几艘战舰,几千的士兵,根本不可能是大同军的对手。

  胡安苦笑着摇头:“大使先生,我会尽力,但可能无济于事。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中国人的历史。这个文明古国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汉、唐、元时期的对外扩张模式;另一种是宋、明时期的保守内向模式。不幸的是,大同社的元首显然选择了前者,元首渴望恢复天朝在东亚的传统霸权范围。整个南洋地区在法理上都被视为天朝的传统藩属区,马尼拉正处于这个范围之内。”

  阿尔卡拉索沮丧地叹息:“上帝啊,这对帝国来说真是个噩耗。我们已经在与荷兰人的竞争中精疲力竭了.。”

  17世纪西班牙逐步衰落,与荷兰人的长期竞争当中,消耗了西班牙帝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西班牙内部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危机。

  虽然西班牙有全球最广大的殖民地。但西班牙人对开发殖民地不感兴趣,只对金银这种矿产感兴趣,殖民地缺乏最基础的发展,同时西班牙人对当地残暴的压榨也引起了殖民地百姓的不满和反抗,这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维持殖民地的成本。

  加上长期战争,大量的金银流入引起本国内部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工农业的发展全部陷入停滞,西班牙人在竞争当中已经逐渐输给荷兰人和英格兰人。甚至在国际贸易中都逐渐失去它的优势。

  可以说现在的西班牙和大明王朝遇到的困境是一样的,都陷入了王朝末日当中。像阿尔卡拉索高级官僚是能感知到帝国的衰败,但身在局中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想尽办法,减缓帝国的衰落。

  终于,一名小吏引领两人来到洪承畴的值房。

  阿尔卡拉索一见面就急切地说:“洪尚书,近期发生的种种事端必定是有误会,甚至可能是有人恶意栽赃,企图破坏西班牙帝国与大同社之间的友好关系,我以为荷兰人的嫌疑最大,他们肯定不满退出东宁岛,所以想要挑拨我们西班牙帝国与大同社的关系。”

  洪承畴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地反问:“大使的意思是,三十多年前马尼拉屠杀数万华人的事件不存在吗?”

  阿尔卡拉索一时语塞,随后勉强辩解道:“那那件事主要是当地土著所为,与我们西班牙帝国关系不大。请洪尚书务必向元首转达这一事实。”

  他递上一封密封的书信:“这是我国马尼拉总督致贵国元首的亲笔信,解释了当年的实际情况。恳请洪尚书代为转交。”

  洪承畴微微挑眉:“本官可以先阅览内容吗?”

  “当然可以。”阿尔卡拉索连忙答应。

  洪承畴拆开信件,阅读着已经翻译成中文的内容。读着读着,他脸上不禁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

  这封信的文风虽然不如大明官员那般辞藻华丽,行文格式也和大明不同。但核心内容却如此熟悉——通篇都是官僚式的推诿塞责:将屠杀责任推给当地土著,强调那是三十年前大明时期的事情与现在的大同社无关,表示愿意“配合调查”但毫无实质内容。

  文明和国家虽不同,但官僚主义的气息竟然如此相似。

  洪承畴收敛笑容,面色严肃地将信放在桌上:“很遗憾,这封信来得太迟了。元首已经下达命令:大同社正式向西班牙王国宣战。现在给你们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我大同社的舰队将开往马尼拉。鲜血留下的债务,只能用鲜血来清洗!”

  阿尔卡拉索顿时面无血色,他没想到大同社会如此干脆地拒绝谈判直接宣战。胡安急忙上前:“洪部长!恳请您安排我们面见元首!我愿意亲自向元首解释一切!”

  洪承畴冷冷地摇头:“没有这个必要了。几万华人的冤魂需要安息,这不是外交辞令能够解决的。”

  胡安做最后努力:“请大同社至少给予我们一段时间!我们愿意将当年的总督和相关责任人交给大同社审判!”

  洪承畴站起身,语气决绝:“这不是交出一两个替罪羊就能解决的问题。吕宋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藩属,你们西班牙人强占吕宋本身就是对东方秩序的侵犯。更不用说你们在马尼拉屠杀华人、掠夺财富的罪行。大同社有权利和义务保护海外华人,驱逐侵略者。本官还有要事,请两位使者尽快将宣战书带回马尼拉吧。”

  说罢,洪承畴转身离开值房,留下面如死灰的西班牙使节。

  阿尔卡拉索瘫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完了,一切都完了远东的帝国事业终结了”

  胡安默默地看着窗外渐渐暗下的天色,轻声道:“大使先生,我们赶快把大同社对帝国宣战的消息告诉马尼拉总督,让他做好战斗的准备,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洪承畴见到徐晨把马尼拉总督的书信上交,徐晨冷笑并没有观看,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西方人的残暴。

  洪承畴也没有在意,而是说道:“元首,想恢复天朝原本的藩国,此战不仅仅是我们大同社与西班牙人之战,更是我东方文明驱逐西方入侵者的之战,就是最好让赵将军舰队巡视南中各国,命令他们派海军参战,哪怕没有海军的也要求派出陆军参加,不要求军队的数量有多少,只是让他们看到我大同社的武力,这些藩国怀威不怀德,在看见我大同军舰炮的威力。”

  徐晨想了一想。认可了洪承畴的意见,西班牙人的确是最好的鸡,不让这些藩国看一看大同军舰炮的威力,只怕他们还会像猴子一样在树上乱跳。虽然伤不到人,但极其膈应人。

  就赵云飞他们传来的情报来看,南中藩国对天朝的内战极其关心,安南还增派了上千士兵去云南,要不是他读了历史,还真以为安南国是大明最中心的藩国。

  “亨九,你作为我民朝的使节,去一趟南中,南洋各国,同时探查一下各国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当今之世,是大争之世,以前闭关自守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时代了。”

  阿尔卡拉索和胡安失魂落魄地走出鸿胪寺,坐上马车返回西班牙大使馆。金陵街道上的繁华与喧嚣仿佛与他们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阿尔卡拉索依然难以接受刚才发生的一切,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些大同社的官员,怎么一点政治规则都不讲?甚至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不给!”

  胡安苦笑着摇头无奈道:“大使先生,我早就说过,大同社的元首野心远不止于中原。他要对外扩张华夏文明的影响力,第一步必然是要恢复东方世界的传统秩序。现在看来,不但我们西班牙人危险,葡萄牙人、荷兰人,所有在东方拥有殖民地的西方势力,都将面临挑战。”

  阿尔卡拉索突然抓住胡安的胳膊,急切地问道:“你对大同社的海军了解的多,他们到底有多强大?”

  胡安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大同社海军目前拥有18艘一级战列舰——这些都是配备超过八十门火炮的庞然大物。

  更可怕的是,还有6艘同级战舰正在他们的船坞中加紧建造,大同社以每年6艘以上的速度在制造一级战列舰。

  二级和三级战舰数量更是惊人,估计有几百艘之多。而我们在马尼拉.”他苦涩地摇摇头,“只有15艘战舰,虽然其中有一艘一级战舰‘圣菲利佩’号,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绝不可能是大同舰队的对手。

  而陆军就更不用说了,哪怕把殖民地所有的青壮召集起来,马尼拉的总兵力也超不过3000人,但大同军光海军数量就超过了3万,如果算上陆军的话,他们可以动员几十万。

  同时他们后方还有亿万百姓可以动员,全面大战他们能动员上百万军队,被大同军消灭的大明,这个帝国的总兵力就高达180万,这已经是我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和如此强大的帝国为敌,我们没有任何胜算。”

  阿尔卡拉索听到这些数字几乎绝望,这是一个让人感到绝望的帝国。

  但忽然他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道:“我们不能独自面对这个敌人!我们需要盟友,荷兰人!他们也在东方有巨大利益,不会坐视大同社扩张的!”

  两人立即转向位于金陵城西的荷兰大使馆。经过一番通传,他们终于见到了荷兰驻金陵大使范德堡。

  阿尔卡拉索顾不上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范德堡先生,您一定已经知道,几个月前大同社强行接管了澳门,驱逐了葡萄牙人。

  现在,他们又对我们西班牙宣战,目标直指马尼拉!这是显而易见的——大同社想要一步步将我们所有西方势力挤出东方世界!如果我们不联起手来共同抗衡,下一个就轮到你们在巴达维亚的殖民地了!”

  范德堡冷冷地看着焦急的西班牙人,语气中带着讽刺:“联手?阿尔卡拉索先生,您是不是忘了,几年前是谁与大同社结盟,在远东共同对抗我国的?现在才想到要联手,是不是太迟了?荷兰不会与曾经的敌人联手,尤其是当我们与大同社目前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时。”

  阿尔卡拉索急忙道:“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嘴唇没有了,牙齿便会感到寒冷。如果马尼拉被大同军攻占,你们荷兰人的巴达维亚还能守得住吗?

  中国人一直是东方世界的罗马帝国,他们天然认为整个东方都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现在葡萄牙人和我们都被盯上了,您认为大同社会放过近在咫尺的巴达维亚吗?”

  这番话似乎触动了范德堡。他沉吟片刻,说道:“请稍等,我需要与我的军事顾问商议。”他招手唤来一名侍从,低声吩咐了几句。

  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驻远东海军武官汉斯·德弗里斯和几名军事顾问来到会客室。范德堡将阿尔卡拉索的话复述了一遍,询问他们的专业意见。

  这些军事顾问低声讨论了一会,汉斯道:“从纯军事角度看,西班牙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中国人夺取了东宁岛,现在又拿下了澳门,如果马尼拉再落入他们手中,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巴达维亚。

  理论上,我们确实应该与西班牙人联手,趁早摧毁大同海军的力量,这样才能确保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利益和安全。”

  阿尔卡拉索脸上刚刚露出一丝希望,汉斯却话锋一转道:“但是,”他加重语气,“现实情况是,大同海军现在拥有18艘一级战列舰,二级和三级的战舰加起来超过百艘。而我们在巴达维亚的舰队自前年惨败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总共不到10艘战舰。即使加上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的15艘,舰队规模也不会超过30艘,其中一级战舰只有2艘。”

  他无奈地摊手:“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联合起来,也绝不可能是大同海军的对手。这种联盟反而可能引火烧身,导致大同社将下一个进攻目标直接对准我们。为了西班牙人的战争而赌上整个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贸易体系,代价太大,而且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因此,我反对结盟。”

  汉斯最后建议道:“即使中国人将来想要进攻巴达维亚,我们也应该优先选择谈判而非对抗。最重要的是保住我们在东方的贸易航道,而不是那些难以守住的殖民地。”

  范德堡听完军事顾问的分析,脸上露出悔恨之色:“早知今日,当初我们就不应该帮助大同社培养海军!现在却成了我们的心腹大患。”

  汉斯无奈地摇头:“即使没有我们,大同社也会通过葡萄牙人或其他途径建立海军。谁能料到这个国家如此富裕且高效,一级战列舰一次就能建造六艘,不到十年就组建了一支足以称霸东方世界的舰队。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选择,只能与大同社保持友好关系。否则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所有利益都可能彻底丢失。”

  17世纪的荷兰人虽然骄傲,但他们本质上是务实的商人民族,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懂得妥协的艺术。西方文明尚未进入工业革命,还没有形成对其他文明的绝对优势。面对拥有数千年文明积淀、正在快速近代化的中国,荷兰人清醒地认识到硬碰硬是不明智的。

  尽管预见到大同社下一步可能会威胁巴达维亚,但在压倒性的海军实力差距面前,荷兰人只能选择了妥协。几年的损失可以承受,但彻底失去东方贸易通道是无法接受的。

  阿尔卡拉索最终只能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答复。范德堡礼貌但坚定地拒绝了他的联盟提议。

  走出荷兰商馆,金陵的夜色已深。胡安看着失魂落魄的阿尔卡拉索,轻声道:“大使先生,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将消息传回马尼拉,让总督阁下做好战斗准备。或许.或许奇迹会发生。”

  但两人心中都明白,面对大同社如此强大的海军力量,奇迹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回使馆的路上,阿尔卡拉索在马车上,望着繁荣热闹的金陵城,完全看不出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一场几十万人的大战。这个帝国是如此强大。

  他喃喃道:“胡安,你说得对东方世界正在重新回归它传统的主人。我们欧洲人或许只是这里的过客。”

  胡安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陪着他的大使。

第423章 ,南洋各国找到了爸爸与马尼拉海战

  大同十三年(公元1637年),二月十七日,广州府,大同军战俘营地。

  位于广州城郊的这座“战俘营”,原本是一座香火寥落的破旧寺庙。大同军占领广州后,将其简单改造,关押着包括前明内阁首辅张镜心、广东总兵陈谦、唐王之弟朱聿鐭以及三十二名广东文武官员和地方大户士绅。

  这些曾经的达官显贵、王公贵族,如今却显得颇为落魄。广州光复后,大同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而这些战俘也被分配参与劳动,主要是挖掘和铺设新的下水道系统。

首节 上一节 290/3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