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般是去皇宫后面的万寿山锻炼,皆因山里空气好,爬山也比跑步效果好,且他一个当皇帝的也不好在紫禁城里到处乱跑。
不过,这一回他却是带着王承恩、方正化、刘若愚等一行出了皇宫,穿过玉带桥,来到了皇城西面。
这边他倒是在山上眺望过无数回了,亲身过来却还是头一遭。
皆因这边人太多了,宫女太监多不说,还有许多闲杂人等,每日西安门一开,禁军、锦衣卫、来宫里服役的匠户,內宫各衙门征召的杂役等等那都会涌进来。
还有內宫诸库运送各色钱粮物资的马车也会走这边,这边是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好不嘈杂。
他若是过来,那还得清场,太麻烦了。
这会儿西安门通往玉带桥的大道两侧就密密麻麻排满了禁军将士,除了內宫诸库运送钱粮物资的马车,其他闲杂人等那都被堵西安门外了。
朱觉站在玉带桥头,看了看不远处那川流不息的马车,随即问道:“若愚,库房都在北面吗?”
这库房也不是全在北面。
刘若愚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这南面还有个赃罚别库,就在前面的大道边。
北面的库房就多了,又甲、乙、丙、丁、戊库、承运库、广积库、广盈库、广慧库、赃罚库、司钥库等等。”
皇城这么多库房!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一大早的怎么这么多的马车啊?”
这个怎么说呢?
我若是照实说了,貌似是在给魏公说好话。
刘若愚犹豫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道:“陛下,原本一大早马车是没这么多的。
不过,这些天魏公送财物送得勤,什么生祠买地的银钱,拆下来的铜像、金箔、银箔,还有客氏一族抄来的财物,还有徐大化家里送来的脏银等等,他都在一个劲的往皇城运。
他还命人把崔文升在京师的府邸给抄了,抄出来的财物也在不断往皇城运,还有粮食,每天也要运来好几百车。”
魏忠贤终于开窍了。
这厮应该是想明白了,他现在缺钱粮缺得厉害,所以在外面拼命搜刮钱粮。
有时候激励下属很重要,不管小人能人,只要办事办得好,那就要好好激励一番。
这不,他稍微一激励,魏忠贤那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其实魏忠贤这种小人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这厮知道想尽办法来讨好他。
他缺钱粮,魏忠贤就会想尽办法给他搞来钱粮。
小人用得好了其实比君子还有用。
若是君子,谁人愿给他去抢钱抢粮?
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小人的才能发挥出来那也是很有用的。
这不,都不用他去催,魏忠贤就在拼命给他搞钱搞粮,有了钱粮很多事就好办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厂房都在南边是吧?”
您不是说要保密嘛。
刘若愚连连点头道:“是啊,北边库房太多,每天进出的人不知有多少,容易泄密,南面就不一样了,我们只需把前面那路口一堵,闲杂人等就进不去。”
嗯,不错,深得朕心。
这桥头的北面还有座玉熙宫,玉熙宫的西南角还正好卡在往西和往南的大道中间。
朱觉细细看了看,随即抬手道:“那就把玉熙宫的围墙往西延伸跟赃罚别库的围墙连起来,中间开个门,以后赃罚别库就不要用来存放什么赃物了,你命人把里面的东西清空,另做他用。”
这倒是不用费不了多少事。
刘若愚闻言,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带着一行人往南面的大道走去。
这南面的大道入口处就是一大一小两圈围墙,大围墙围的是西面的赃罚别库,小围墙围的是蚕池,好像是专门养蚕的院子。
再往前走,东边的太液池旁是一片树林,西面则是万寿宫遗址。
这万寿宫本是燕王府,嘉靖朝的时候严嵩为了拍马屁足足耗费了三百多万两将其修缮一新,嘉靖在里面修炼了十几年却是一不小心玩出火来,把新修缮的万寿宫给烧了!
而后徐阶为了拍马屁又耗费了两百多万两来修缮万寿宫,结果还没修缮完,嘉靖驾崩,隆庆继位,隆庆竟然命人把尚未修缮完的万寿宫给拆了!
现如今硕大的万寿宫也就剩下些台阶、基座和立柱了,没什么好看的。
万寿宫的南面本是燕王府的后花园,花园西面靠近皇城城墙处还有座兔儿山,兔儿山和太液池之间三四百亩地原本全是花草树木,这会儿花草树木间却是建起了两圈长条形的围墙。
这两圈围墙都已经修建的差不多齐肩膀高了,中间还都隔出了五个硕大的方格。
朱觉大致看了看,随即点头赞许道:“嗯,不错,这地方选得好。”
刘若愚经这一番激励那也不由得露出一丝喜色。
他连连谦虚道:“这都是按陛下的意思选的。”
你这地方是选得好,但进度太慢了。
朱觉琢磨道:“朕招的人怕是过几天就要到了,你这围墙得赶紧建啊,还有,里面还得建上一圈排屋,前后放杂物,左右给匠户住。”
呃,几天时间!
刘若愚小心道:“陛下,奴婢斗胆,就几天时间,哪怕征召再多的匠户最多也就能把围墙修建好啊,排屋怕是来不及修建了。”
朕也没说排屋几天就要修建好,那就不现实。
朱觉微微点头道:“嗯,你尽量多征召点匠户吧,现在我们暂时不缺钱粮,你能征召多少匠户过来就征召多少匠户过来,到时候不但要建排屋还要建厂房呢。”
这匠户倒是不缺,京师内外光供内廷各衙门征召的匠户就有两万七千余户。
问题这地方就这么大,能挤下多少匠户呢?
刘若愚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陛下,不若我们征召数千匠户在阜成门外烧砖,加工木材和石材,这里面再征召上千匠户光负责建,您看怎么样?”
嗯,你能动脑筋就好。
这办事就得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
朱觉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这些你看着办就行了,朕的要求就一个,要快。”
第23章 两大奸臣一个能人
朱觉去西苑转了一圈,心情大好。
魏忠贤搞来的钱粮虽然不足以挽救大明的危亡,却足以解决辽东兵变的问题了,而且他起家的资本也有了。
辽东只要不兵变,大明暂时就不会有危险,他就有一两年时间来发展工业,只要工业发展起来了大明就会越来越强,到时候莫说是建奴了,小冰河天灾的问题他都能解决了。
他正雄姿英发准备大干一场呢,一份奏折却是让他如同吃了只苍蝇一般,恶心坏了。
辰时许,他便准时来到御书房,拿起奏折批阅起来。
这第一份奏折一打开,他眉头又不由得皱了起来。
吏部尚书周应秋上奏,原礼部尚书来道宗已然入阁,无意监管礼部,内阁行文吏部推举人选。
这还没什么,礼部尚书入阁之后若是不执意兼任尚书之位那肯定是要找人接替这尚书之位的。
问题就在于这吏部推举出来接任礼部尚书的人选。
吏部推举的竟然是温体仁和周延儒!
这两人可是出了名的大奸臣。
历史上崇祯朝总共才十七年,温体仁干了三任首辅任期将近九年,周延儒前前后后也干了将近三年。
这两个家伙可是把崇祯给坑惨了,正是这两个家伙不管大明兵戈四起,只顾争权夺利,从而将大明推进了灭亡的深渊。
现如今这两个家伙又想来坑他!
朱觉真恶心坏了。
你们恶心人是吧?
来啊,朕让魏忠贤弄死你们!
问题,这礼部尚书就能选一个,让谁来送死呢?
周延儒跟冯铨是姘头且还是儿女亲家,这内阁行文让吏部推举礼部尚书人选那肯定是为了把周延儒给选上来。
温体仁背后又是谁呢?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若愚,你可知周应秋哪里人?”
这批阅奏折跟哪里人有什么关系吗?
刘若愚回想道:“周应秋好像是南直隶镇江府人,具体哪个县的奴婢记不清了,要不,奴婢命人去查一下?”
这个不用查了,温体仁是浙党,而周应秋是南直隶人,且跟冯铨关系好,那必定不是浙党。
朱觉微微摇了摇头,又问道:“来道宗是哪里人。”
呃,看样子我以后得记记这些朝堂官员的籍贯了。
刘若愚回想道:“来大人好像是浙江杭州府人,陛下恕罪,具体哪个县的奴婢真记不清了。”
原来是来道宗在提携温体仁!
来道宗倒不一定是浙党,但提携一下乡党是极有可能的。
万历朝就是如此,余有丁、王家屏、赵志皋等那都不是浙党,但他们提携乡党的时候却是把沈一贯给提携上来了!
朝中浙党估计是请来道宗帮帮忙,给温体仁腾个位子出来,来道宗便顺水推重应允了。
也就是说,来道宗是主动让出这礼部尚书之位的,朝中浙党是想让温体仁上位。
冯铨却想让周延儒上位!
这两帮人竟然开始暗斗了。
很好。
朕就让你们好好斗一斗。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此事让内阁组织廷议吧。”
他们正批阅奏折呢,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通传,“王徵求见。”
王徵来了!
内廷终于要开张了。
朱觉那是毫不犹豫道:“宣。”
很快,王徵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打眼一看,不由得一愣。
这王徵最少五十多了,头发胡子都发白了。
此人怕是干不了几年了啊!
现如今平民百姓的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多岁,活到五十多的都很少,官员寿命能长一点,但大多也只能活到六十多。
这么大年纪还有培养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