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44节

  大明延续到万历朝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进入末期了,那时候的既得利益集团就已经掌控了大明王朝九成以上的利益,平民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若是没有张居正改革,那时候大明王朝就该亡了。

  只可惜,张居正死得早,他一死,以张四维为首的既得利益集团就废除了变法,疯狂打击报复张居正的亲信乃至亲人,万历也被逼得几十年不上朝,后面的泰昌和天启那更是莫名其妙被既得利益集团给弄死了。

  及至崇祯继位登基,大明王朝已然是奄奄一息。

  崇祯朝的时候既得利益集团那都已经遮天蔽日了,皇权根本就压不住。

  历史上的崇祯那是杀了一拨又一拨,根本就杀不完。

  这会儿的朱觉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外廷那几乎都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官员,他都无人可用!

  原本他是想着先利用内廷来培养趋向工业发展的官员,等人手够了再一举将既得利益集团干光,取而代之,外廷的事他都没打算去管。

  但是,看到匠户的伙食之后,他还是忍不住下了个圣旨。

  他就是想让民间渔船出海捕鱼,让平民百姓多点食物来源。

  没想到,这个内阁都不批。

  次日一早,他的圣旨便被内阁打回来了,就摆在奏折的最上面!

  他打开圣旨一看,里面还就夹着一张内阁的票拟。

  内阁的意思,这会儿海盗和倭寇太多,渔民出海打鱼太危险,且有很多沿海渔民跟海盗和倭寇本就是一伙的,如果放任渔民出海打鱼,那绝对会有人夹带私货。

  这帮牲口,还以君子自居!

  你们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是不管平民百姓死活是吧?

  朱觉看罢票拟,微微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冷冷的道:“传魏忠贤前来觐见。”

  原本他还以为最少要等上半个时辰魏忠贤才能赶回来呢,毕竟那村子里朝阳门都有二十余里,来回需要时间。

  谁曾想,不一刻钟时间,魏忠贤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朱觉颇有些诧异道:“今天你没去收地吗?”

  我这得取了钱才能去啊。

  魏忠贤连忙解释道:“陛下,今天是第三天了,那些地也收拾得差不多,该给钱了,奴婢正在内库取银子呢。”

  哦,原来你在取银子啊。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拿起圣旨威严道:“这个你亲自拿去内阁,你跟他们说,谁不同意,立马罢官削籍,打入诏狱缴赃!”

  呃,这又是让我去背黑锅?

  魏忠贤问都不问圣旨的内容,他只是小心的问道:“陛下,若真有人不同意,奴婢真将其打入诏狱缴赃吗?”

  那当然是真的。

  朱觉毫不犹豫道:“你带点人过去,谁不同意,立马打入诏狱缴赃,翻了天了他们,朕的圣旨都敢打回来!”

  这感情好。

  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正好去收拾他们一顿。

  “奴婢明白,奴婢这就去办。”

  魏忠贤闻言,连忙双手接过圣旨,躬身告退。

  这厮出了玉熙宫之后立马便召集了上百锦衣卫,窜过去把内阁值房一围,随即昂首捧着圣旨走进去,冷冷的道:“这份圣旨,谁有意见,站出来,翻了天了你们!”

  你才翻了天了呢。

  这里是内阁,不是司礼监。

  你个司礼监秉笔也就个四品而已,敢在我们面前叫嚣?

  韩爌忍了忍,随即一本正经道:“魏公公,你这是开渔禁的圣旨吧?票拟上都写清楚了啊,渔禁不能开啊。”

  杂家管什么圣旨呢。

  魏忠贤厉声道:“什么不能开?放你*的狗屁!谁不同意,立马罢官削籍,打入诏狱缴赃!韩爌,你不同意是吧?”

  你也太嚣张了。

  韩爌忍了又忍,这才转头道:“你们谁不同意,站出来说话。”

  这开渔禁跟他们晋党本就没关系,海外贸易的利益那都是浙党海商豪门掌控的,他就没必要为浙党出头。

  浙党几个内阁大学士见状,那都坐那里没敢动弹。

  开玩笑呢。

  这个时候站出来那不是找死吗?

  魏忠贤这厮是真敢把他们打入诏狱缴赃啊!

  韩爌见状,这才转过头来,面无表情道:“魏公公,看样子没人不同意了。”

  你们倒是站出来试试啊。

  哼,无胆鼠类!

  魏忠贤冷哼一声,把圣旨递过去,训孙子一样训道:“没人不同意那就赶紧批了,而后立马行文沿海各省,谁敢拖拖拉拉,看杂家怎么收拾他。”

  韩爌只能忍气吞声,双手接过圣旨。

  魏忠贤见状,这才扬长而去。

  韩爌盯着他的背影,那眼中尽是阴毒之色。

  你个阉人,给我等着,等后金大军打过来,我非把你千刀万剐不可!

  那么,后金大军什么时候能打过来呢?

  此时,宣府镇西北三百余里,蒙元时期的宝昌之地,一眼都望不到边际的后金大营之中,那是旌旗如林,营帐如海,一队队骑兵就如同游龙般来来回回,进进出出,好不壮观。

  后金自经略蒙元诸部以来,骑兵是越来越多了,装备也越来越好了,战力也是越来越彪悍了,若是在这茫茫的大草原上对战,哪怕是同等数量,关宁铁骑那都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皇太极领兵作战十余年,经验那也是相当的丰富,就算察哈尔部主力已被他击溃,他仍然将侦骑遍布大营四周上百里范围,防得滴水不漏。

  令人惊奇的是,一支由数百辆马车组成的商队却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自南面张家口方向迤逦而来,不但没有任何骑兵上去阻拦,那带着骑兵呼啸而过的后金将领甚至还拱手向那商队的领头之人问好。

  这明明是大明的商队啊!

  后金骑兵为何对其如此客气?

  这还不算什么呢。

  商队刚来到大营南面入口的时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心腹谋士,现如今后金的文官之首范文程竟然带着随从打马迎上来,满脸热络的拱手道:“大兄,好久不见,近来可好?”

  那领头的正是山右晋商首领范永斗,传闻他和范文程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他们的祖先正是那五百余年前天下闻名的范文正公范仲淹!

  这真个是让祖先蒙羞!

  是故,范永斗的出身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的,《清史》、《明史》、野史中皆没有,范文程称范永斗为“大兄”倒是偶尔出现在清史料中。

  这令祖先蒙羞之事暂且不论。

  话说范永斗见范文程来迎,那也是止不住热络道:“文程贤弟,好久不见啊,为兄这次过来,一则是来见大汗的,二则也是着实想贤弟了。”

  行吧,我们兄弟来日方长,正事要紧。

  范文程满脸热络的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大汗已然等候多时了,大兄,随我来吧。”

  他可不敢让大汗久候。

  范永斗闻言,连忙招过几个亲信细细交待了一番,随即便打马随着范文程往大营中间的汗帐疾驰而去。

第49章 君子爱财吃里扒外(下)

  皇太极的确在汗帐中等候多时了,皆因他急需战略物资。

  他打下这硕大的草原就得赶紧征召人马来驻守,而征召人马就需要武器装备。

  这会儿莫说是打造武器的生铁熟铁了,就连做戎装的布匹他都没有。

  还有粮食,辽东的粮食本就不多,且辽东离这边有将近两千里远,转运粮食过来也不大可能,他还得跟范永斗进购大量的粮食呢,要不然大军回程的粮食都不够。

  他一看范文程领着范永斗进来了,立马起身招呼道:“永斗,你可算是来了,来,坐下说话,别客气,文程,你也坐。”

  话说,他一个大汗为何对个商贩如此客气呢?

  若是换做大明,莫说是当皇帝的了,哪怕就是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再大的商贩那都是懒得拿正眼看的。

  这或许就是皇太极能成大事的原因之一,哪怕是商贩,只要对他有用,他都能屈尊结交。

  他对范永斗那是真的器重,兴许就是因为在这里跟范永斗见了一面,后面他直接将这昌宝之地改为太仆寺旗,范永斗也被封为二品太仆寺卿!

  范永斗倒没有恃宠而骄,他还是拱手躬身行了个礼这才在右面的小条桌后盘坐下来,范文程更是一丝不苟的行了番礼,这才在左面的小条桌后盘坐下来。

  皇太极又命人上了香茗,这才坐下来热切道:“永斗,我们要的货可是送来了?”

  你要的货也太多了,我一时半会哪里找这么多马车去?

  范永斗连忙细细解释道:“大汗,丝绸、布匹、瓷器、食盐、茶叶等等这些不怎么压车的我都给您送过来了。

  不过,粮食和生铁太重,一车也拉不了多少,这次我只能给您先送来几万斤,剩下的还要拉几趟才能给您拉过来。”

  粮食和生铁还要送几趟啊?

  皇太极闻言,微微点头道:“嗯,没事,这察哈尔部打通了,我们以后往来就方便了。”

  是啊,以后送货就方便多了,以前要绕道京畿和关宁锦防线又或绕道察哈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不知要打通多少关节,路程也远得很,运送费用都高得吓人。

  这下好了,从张家口送货过来两三天就到了。

  对了,有个生意很赚钱。

  范永斗想了想,随即问道:“大汗,现如今辽东野山参收成如何?”

  野山参?

  那东西好像才几两银子一斤吧。

  若是我们还没起家的时候几两银子的确算是大钱了,现如今几两银子算什么,几千两也不算什么啊。

  皇太极颇有些不解道:“野山参也就几两银子一斤啊,且挖起来麻烦得很,一年挖个千来斤都不知要派多少人去山里找,你问这个干嘛,现在野山参很好卖吗?”

  你说的是万历朝的价钱。

  范永斗连连点头道:“是啊,大汗,现在那些个藩王流行吃野山参,听说能延年益寿。

  大汗,前几年那颗一斤多的参王您应该还记得吧,我们是一千六百两收的,转手就被人五千两买走了,那家伙跑去河南一通咋呼,好几个藩王抢着要啊,最后那颗参王被郑王府以五万两的天价给收走了。”

  五万两?

  一颗!

  皇太极都忍不住吃惊道:“那些藩王这么有钱的吗?”

  范永斗连连点头道:“是啊,那些藩王最少都有几百万亩地,现如今粮价又这么高,他们钱都多得花不完了,什么野山参、貂皮、山珍野味什么的,只要送过去他们就要。

  特别是野山参,普通的已经不是几两银子一斤了而是几两银子一两,单颗上了一两的那随随便便就能卖个上千两银子,现在还有什么七两参八两宝的说法,只要上了八两的野山参那随随便便就能卖个上万两银子。”

  这么赚钱的吗?

  皇太极琢磨道:“那我得多派点人去山里挖了,一年挖个两三千斤应该不成问题。”

  行吧,其他生意先不谈了,我这还有正事呢。

首节 上一节 4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