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话,我们把荷兰人赶走之后可以直接跟东瀛进购啊,他们一年产铜怕不有上千万斤,我们进购个两三百万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荷兰人其实还想在东番养鹿来跟东瀛换铜,这样不但省去了大量货物的运费,甚至就连进购铜的钱都省了。”
鹿肉很好吃吗?
朱觉颇有些不解道:“东瀛人这么喜欢吃鹿肉吗?”
这倒不是。
郑芝龙连连摇头道:“不是啊,陛下,他们东瀛国王信佛的,严令禁止杀家禽家畜吃,只准吃鱼和野生动物的肉,东瀛那么小个地方,野生动物差不多都被他们给吃光了,所以,他们只能买东番出产的鹿肉吃。
东番那些农社原本就养鹿的,微臣也曾在那边进购过鹿去东瀛贩卖,那销路好得很,拉多少过去就能卖掉多少。”
哦,原来是东瀛国王严禁吃家禽家畜啊,难怪这会儿的东瀛人都比大明的人矮得多,一个个还瘦得跟猴子一样。
朱觉闻言,缓缓点头道:“我们可以让东番的农社大规模养鹿然后收购了去跟东瀛人换铜,但一年两三百万斤铜还远远不够用,我们还得跟西班牙人买。
至于橡胶,到时候朕详细描述一下橡胶的性状,让太蒙他带过去,问问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俘虏,看他们能听懂不。
太蒙,这次俘虏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缴了他们的武器就行了,到时候我们给他们送回去,顺带跟他们谈谈生意,若是宰光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我们现在急需钱和各种物资发展,等我们发展起来了再收拾他们,将他们彻底赶出南洋也不迟。”
熊文灿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这下应该交待的差不多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又威严道:“忠贤,规矩你可得跟涂文辅他们说清楚了,生丝和茶赋不是他们想收多少就收多少,他们必须得根据子先核定的额度来收。
他们巡查和征缴的时候只能按内廷核定的额度来,不得擅自增加苛捐杂税,且他们只负责征缴,运送完全由芝豹手下人马来负责,他们不能自己找船私自乱运乱送。
总之,内廷核定的额度,他们征缴的数额,还有芝豹手下人马运送的数额那必须对上,若是对不上号,谁出了问题朕砍谁!
他们只要尽心竭力把本分做好了,朕自然会给他们分一成的红利,他们可别想着学万历朝的矿监税使,给朕来个十不解一。
还有,地方官员也不是他们想查谁就查谁,子先和太蒙让他们去查谁他们才能去查谁,记住了吗?”
这还有这么多的规矩啊?
魏忠贤闻言,连连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还有啊,最重要的事你忘了啊。
郑芝龙闻言,连忙小心提醒道:“陛下,微臣斗胆,这封侯一事,您看?”
哦,这个都忘了。
这家伙一大早跑过来还就是为了这事,必须得给人家办了,且还得办得风风光光。
朱觉想了想,随即交待道:“忠贤,这个你来安排,芝龙的封侯大典就今日下午未时许在皇极殿前广场举行。
内廷官员能来的都要来,在京的公侯勋贵能来的也都要来,外廷正二品以上的官员,凡是在坐值的都必须到。”
魏忠贤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第112章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一)
郑芝龙的封侯大典那着实办得风光无限。
那家伙,公侯勋贵和正二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好几十个,当今天子更是亲自给他赐下了印玺、绶带、袍服等,并命人好好宣读了一番他的功绩。
郑芝龙是欢天喜地的留在了京师,开始了风光无限的公侯勋贵生活,浑然不把自己当成什么海盗头子了。
次日一早辰时许,徐光启和熊文灿却是带着郑芝龙的兄弟、锦衣卫缇骑、京营火枪手和新科内廷官员、熟悉土豆和红薯种植的农户等等,坐上快船一路直奔南直隶而去。
朱觉都跑通州漕运码头送行来了。
他将船队送走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去批阅奏折,他还有事跟宋应星交待呢。
宋应星这会儿真忙得不行了,不知道多少机床等着他研制呢,钻床、铣床、镗床、刨床、磨床等等,那都是好东西啊,他干劲一上来,那都有点废寝忘食了。
反正不饿得肚子受不了他就不会吃饭,不累的眼睛睁不开他就不会睡觉。
他就成天待在机器厂的厂房里没日没夜的研制,甚至饭桌和床都摆在里面,一刻都不想离开,什么送行他也不知道,知道了那也不会去。
朱觉走进厂房一看,那都不由得无语了。
这家伙正顶着双熊猫眼带着一堆弟子围着个机床在那里鼓捣呢。
他很是干脆的在饭桌跟前坐下来,又命王承恩去寻了些稀饭、馒头、咸菜什么的过来,这才招手道:“长庚,别忙了,来,先吃点东西。”
宋应星转头一看,连忙丢下手中活计,疾步走过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他那一堆弟子闻言,满脸震惊的回头一看,连忙跟着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那些正开机床的匠户那都不由得一愣,他们都不知该不该停下来行礼了。
朱觉见状,连连摆手道:“行了,朕又没穿龙袍,你们忙你们的去吧,长庚,你坐下。”
呃,忘了陛下穿的是禁军将校的戎装了。
宋应星尴尬了挠了挠头,这才小心的坐下来。
你人都快干懵了。
朱觉见状端起稀饭示意道:“赶紧吃啊。”
宋应星连忙拿起个馒头狼吞虎咽的吃下去,又端起稀饭呼哧呼哧的喝起来。
朱觉见他把稀饭喝差不多了,这才郑重道:“长庚,你要注意身体啊,这样忙下去可不行,身体会很快累垮的。”
宋应星竟然还连连摇头道:“陛下,您就放心吧,微臣的身体好着呢,现在微臣只感觉浑身是劲。”
你啊,等你感觉身上没劲了那就完了。
朱觉微微摇了摇头,随即问道:“你见过纺纱机和织布机吗?”
这话说的。
我岂止见过。
宋应星想了想,干脆道:“陛下,纺纱机和织布机微臣都造过。”
很好。
朱觉又问道:“那你有没有想过用蒸汽机来带动纺纱机和织布机?”
这个我自然想过。
问题,我这机床都还没研制完呢。
宋应星琢磨道:“陛下,这个纺纱机其实好办,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水车带动的大纺纱机了,纺蚕丝和麻线都没有问题,就是不能纺羊毛和棉花。
我们只需用蒸汽机代替水车来带动,然后改进一下应该就差不多了。
织布机就有点麻烦了,动作太多,一个蒸汽机那肯定是不够的,一台织布机那得配几台蒸汽机才行。”
朱觉闻言,不由惊喜道:“纺纱机宋朝就研制出来了?”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是啊,陛下,微臣编撰的《天工开物》里就有大纺纱机啊,那东西纺起蚕丝和麻线来的确快得很,问题就是不能纺羊毛和棉花,皆因羊毛和棉花都太短了,大纺纱机只能纺长于一尺的。”
《天工开物》里就有吗?
朱觉闻言,颇有些迫不及待道:“你这有印好的《天工开物》吗?”
这个自然是有的。
宋应星闻言,起身从旁边画图纸的大桌上翻出一册《天工开物》来,随手翻了翻,随即便摆饭桌上指着上面的图道:“陛下,您看,这就是大纺纱机。”
这大纺纱机着实大,上面画的人那都没纺纱机一半高。
朱觉细细看了看,随即问道:“这大纺纱机现在能造出来吗?”
这东西可比机床简单多了。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这大纺纱机造起来简单,皆因起零件大多是木质的,用机床加工简直不要太容易。”
木质的可能不耐用,不过,还是那句话,先要有,耐用的问题可以慢慢改进。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造一台大纺纱机需要几天?”
谁浪费时间来造这玩意啊。
宋应星颇有些不解道:“陛下,微臣斗胆,我们造这个干嘛?
这大纺纱机只能纺蚕丝和麻线啊,蚕丝这会儿已经很难搞到了,搞几担来那都不够大纺纱机纺一天的,做大纺纱机来纺纯属浪费时间啊,麻线纺出来又没多大用,这年头就没什么人穿麻布衣服了。”
别人是很难搞到蚕丝,朕不一样啊。
朱觉细细解释道:“长庚,朕已经命人收生丝去了,以后所有生丝我们都用大纺纱机纺成丝线,然后再拿去织绫罗绸缎,这样不但能节省大半时间,还能让丝线粗细更均匀,纺出来的绫罗绸缎质量也更好。”
您想把所有生丝收来纺丝线?
这生丝可不是一般的难收。
不过,当皇帝的要收应该能收到。
宋应星闻言,琢磨道:“这大纺纱机用机床来加工真的很简单,微臣估摸着一两天就能造出台样品来,至于量产,一个月造上百来台应该问题不大。”
那就赶紧造。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你觉得织一千万匹绫罗绸缎的丝线需要多少台大纺纱机来纺?”
一千万匹!
宋应星闻言,愣了一愣,这才估算道:“大纺纱机是一次同时纺九根丝线,且速度比人工纺纱快十倍都不止,这么算的话,一台大纺纱机大致相当于一百个熟练人工同时纺纱。
这纺纱织布的时间就算对半,一匹布一个人工纺纱带织布大致需要八到十天时间,我们就按十天算,那一匹布的纱线需要一个熟练人工五天才能纺出来。
也就是说,一台大纺纱机一天能纺二十匹布的纱线,一个月就是六百匹,十台一个月就是六千匹,一百台一个月就是六万匹,一千台一个月就是六十万匹。
若是按一年一千万匹来算,那我们大概需要造一千五百台纺纱机。”
呃,一千五百台?
这木材倒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蒸汽机啊,一千五百台蒸汽机得多少铜?
朱觉闻言,琢磨道:“那你就按一个月造一百台的量来安排吧,你先带着弟子把样品做出来,然后就不用管了,量产的时候你派几个弟子看着就行了。”
那也就耽误一两天时间而已。
宋应星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还想着一年搞不来一千万匹丝绸的生丝,搞来几百万匹丝绸的生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问题,生丝是这么好收的吗?
第113章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二)
生丝真这么好收吗?
这就是夺人饭碗的活计,那自然是不好收的。
生丝的利润那是高得惊人啊。
现如今从种桑养蚕的农户手中收购生丝最便宜的才十五六两一担,最贵的也才二十五两一担。
这个价格看似是很公道的,皆因一亩地用来种桑养蚕大致能收获十斤生丝,一担就是一百斤,核算下来,那就是一亩地种桑养蚕能赚一两五到二两五的银子。